标签归档:Curry

【尺牍】准时迟来的教师节后之信如约而至

现在人习惯社交媒体,连打电话都嫌麻烦,什么都要快,秒赞秒回被视为检验亲密度、关系纯度和自己在他人心中重要程度的指标。可是,这太快了,快到说一句话都不经过思考,全靠情绪在支撑。这不是交流,是宣泄。所以我总是对家人、学生和家长说,慢一点,慢一点,慢一点会比较快,什么都不会错过的。

在这个越来越快的社会,我喜欢不紧不慢的节奏。所以会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和地铁去上一堂课;虽然球技很烂但也要每天和学生一起打一个小时的乒乓球,还加入了乒乓社团,成为年龄最大的成员;会每天花半小时来记录这一天里的事,会一个小时坐在桌前专注回一封邮件。我觉得慢一点,专注一点,是对生活和他人的尊重。

收到Curry多年来例行“以防尴尬而故意延迟”至教师节后的邮件,字数很多,看似写得漫不经心,实则很用心。

这封信来自日本神奈川县,Curry已开始独自在日本的求学生活。读他夹杂着日文的繁体字,以及信中的语气,像是在夏日午后,坐在走廊上看院子里的风吹过,竹叶摇摆沙沙作响,很是享受。于是敲的回信,似乎也带去了一点点桂花的香气——

Curry展信佳!

準時遲來的教師節後之信如約而至,歡喜。似乎今年的信來得比往年要早些。

讀你的信,就像在讀青山七惠的《一個人的好天氣》。言語款款,如這仲夏風過,竹葉搖擺沙沙作響,清朗。

活在你文字中的人物,勤奮、謙遜且極有天賦,使我彷彿穿越至戰國時代,與你在靜室中,你說:“唯有美麗的事物,才能讓我低下頭顱。”而我們之間的茶席之上放着的,是“紹鷗名物”之一的白天目;又彷彿我苦沙彌與你,夏目漱石共坐於緣側,瞥見一隻橘貓躍過樹影,它應該又是去找女師傅家的三毛姑娘了;可一擡手,見指間夾着的棋子,發現和我對局的竟然是將日本所有一流棋士一一降級的昭和棋聖。

文字是奇妙的,尤其是來自生活中有所感觸的文字。我現在開始期待能在公衆平臺上看到你開始寫作了。寫你在日本的見聞,寫你的閱讀和生活,不是小紅書或抖音上那樣的譁衆取寵,而是活在真實中,讀書、寫字、看花、飲茶的那種精神和思想上的豐裕而淡雅,以及還有一些苦悶和無奈。因爲就如你所說,即便是輕小說也“能給自己悟出些道理出來。”

黎明 敬上
二〇二四年九月十二日

Curry的来信——

拜啟

烈日炎炎,颱風和令人膽寒的卻又遲遲未到(並不希望)的南海海槽地震。這裡是窩在神奈川縣一個小小屋子裡靠空調續命的Curry。

最近讀了很多的日本輕小說,作者的自我介紹都像是如上的開場。確實不是很正經呢。

では、教師節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在日本居住已過半月,要想徹底適應,想來還需一段時間。當你以為捏著一份将就的語言成績單而網圖徹底融入一個國家的生活中時,時間自會讓你知道教訓。

口語,是最能讓我感受到差距的。和日本人交流,他们的語速是相當快的,可能有點像北京人,也可能還要在其之上。我大多數時候練習的日語,多半也就在紙上,但語言到最後都是要說出口的。不斷的請對方再說一遍,也確實會讓人尷尬。這是時間給的教訓,也就只能交給時間解決。

吃住也是一方面,不同於旅遊,在酒店你有方便的垃圾桶,有人給你清掃,你不得不把那一套套的垃圾分類做好,否則會收到警告。不同於在外想吃什麼,就只需坐在餐館裡,你得照顧自己扁扁的錢包,自己買菜做飯。獨自生活也許是最能改變一個人的,我想這是因為當你懶病犯的時候,沒有人來幫你,生活永远是背后的推手。

在日本,書本其實也算不上便宜,名著貴且不論,還需要相當的詞彙,所以我多看了些輕小說,當然書的內容不是穿越異世界,就是高中生談戀愛,或者是高中生穿越異世界談戀愛。總是看些下里巴人的東西確實是沒什麼作用,但我可以說服自己這是為了鍛煉日語能力,而且通俗的內容更能有助於學習日常交流所用的對話。這當然也有一定效果:人總喜歡看些不用動腦子的東西,卻又總能給自己悟出些道理出來。

我在八月二十三日看了日本有名的甲子園的決賽,也在九月六日看了某場難言的足球賽,可是當你置身在甲子園的球場,走在日本的學校旁,感受著純粹的運動時,就不難想象我們會輸的這麼慘,這是一種極其難以言表的感受,所以請原諒我的詞窮。

也许总是出丑,但也要坦然面对。

“正直的人,依信心而生活”。这是旧约里的一句话,我擅自将其作为我的座右铭了,也许我达不到正直,但我希望可以拥有信心。

我經常想我為什麼在心裡就一定要去一個國家,是因為他們的文化麼,或者是他們的社會。總之,我在這裡了,我希望可以多去感受,多去躬行。

敬具
於二四年教師節

【尺牍】Curry五问

Curry的信,这两年通常在教师节后一周收到,因他“以防尴尬而故意延迟”。所以上周四晚上收到他的信,颇感意外,惊喜。

拜啟:

朔风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前日與同學閒聊,說至以往學習生活,便提起黎明老師,並告知其黎明老師的博客,同學讀過後,甚為敬服,並提出了些許問題,望我代問老師。羅列如下,望不吝賜教。

一、如何看待中國的教育

二、老師認為中國同西方的差距在何處

三、如果擁有一次任意立法的機會,會立何種法案

四、如果有一次重生的機會,會選擇何種性別和國籍

五、當今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上述問題,不僅僅為同學之疑問,也實為我之疑問,如果可以,還望黎明老師能夠予以答復並給予見解。

敬請教安。

二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如果这封信不是发到电子邮箱,而是用小楷毛笔写下,我定会把信装裱起来,挂在书房。

问题问得好,所以舍不得草草答,酝酿了三天才回信。

Curry,展信佳!

惠書敬悉,遲複為歉。

綿延多日,非因偷懶,實為所提問題不但極佳,且切中當下之弊,捨不得匆匆回復。但這些問題若要回答清楚,又非我力所能及,勉力為之,恐怕也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思量再三,只能簡要而答,謬誤頗多,權助諸君飯後談資。

一、“如何看待中國的教育”這個問題,我時常也在思考:當我們談論教育時,我們在談論什麼?這一點點思考,正好我有寫日誌的不良嗜好,零散分佈每日之絮絮叨叨外,《當我們談論教育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和《作為“人”意味著什麼》可算是碎片較多處,網址後附。

二、“中國同西方的差距在何處”,這個問題非常寬泛,在我的認知範圍內,我認為以500—1000年為量尺單位,宏大敘事與微觀歷史結合來看,中國與“西方”只有不同,不存在“差距”,縱有“差距”,也是一時一世之說。兩千多年前天才成群結隊而來的軸心時代,希臘城邦、羅馬帝國、唐宋的繁盛到大航海時代的揭幕者哥倫布帶著西班牙國王寫給東方可汗的國書向西出發、開啟現代工業經濟技術爆炸的工業革命,中國與“西方”是在交替推動著人類的發展。在這個歷史的量尺上,你會發現確實如黑格爾所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所以我常說,歷史不是驚人的相似,而是不斷重複上演。

三、如果擁有一次任意立法的機會,我會立一個旨在保證人人皆有……(此处省略151字)我“性本愛丘山”,不過是“誤落塵網中”。

四、我是佛教徒,所以我相信有來生,而不是“重生”。來世我希望自己成為一位修行人,並且此生此世一直在為這個目標而努力,盼能早日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屆時,性別隨緣;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是好門,自然也無需國籍。

五、我認為當今中國最大的問題是需要更多一些的“**”。(此处省略81字)。

草率書此,言不盡意。

黎明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尺牍】今秋何故自觉老甚

这是今晚给学堂一位中学毕业生Curry的回信。去年和今年,他都在教师节这天写了一封信给我,并为了避免尴尬而故意延迟发送。今年的这封信,他不但是用的繁体字,写作上更是大有进步,所以期待日后能够拜读他的大作。人是很难自知的动物,只有在年轻人的身上,才知老之将至。

————

展信佳。

去年和今年教师节,都收到你为防尴尬而刻意延迟发出的邮件,是真欣喜。尤其今年的信,看得出写作较去年大有长进,似渐有民国风范,重读再三,欢喜。

我现在的自编教材,仍然是用的繁体字,并鼓励你的学弟学妹们也用繁体字写作。他们可能还要再等几年才能略微体会此举的用心。

看到你信里说放弃了英语,改学更有兴趣的日语而总是拿下年级第一,长舒一口气。安心。不再是之前那个仅为不同而不同的叛逆者了。

佛陀说修习有八万四千法门。修行的目的是要成为“独特的自我”,而不是人们常常说的“更好的自己”,因为后者的这种表述带有欺骗性。这种欺骗性首先来自对“好”的定义——被赞颂的与被唾弃的,不同的立场与不同的视角,所有被大众所认定的“好”都是值得怀疑的——什么是好?什么又是不好?是自己认为的好还是别人认为的好?所以每个人自己就是其中一个法门,独一无二的那一个。祝贺你开始成为“自己”。

看到你的成长,借松尾芭蕉的俳句——

今秋,何故

自觉老甚——

飘飘鸟入云……

我一直喜欢俳句胜过唐诗宋词,但苦于不懂日语,无法领略其原文意境,憾事一件。但说不定未来能读到你写的,也是人生幸事。

————

这是Curry的来信——

拜啟:

教師節同中秋節快樂。

正值佳節,有圓月與病毒作伴,想來這樣愉悅的體驗也許不會再有第二次了吧。

我也因為疫情的原因,此刻也是坐在教室裡,同大部分不能回家的同學一起,啃著過咸的雲腿月餅。同學無一不在發出哀嚎,以抗議這“不人道”的境地,我倒是沒什麼特別的感覺,竟然想起一句話: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於是便找了個機會離開座位,逃離這模式化的群體悲傷,便順手寫了這封信。

自上高中以來,便把學習了近六年的英語暫時拋棄了,改學了日語,未曾想著興趣所驅使的科目,反而使我總是拿下年級第一。在日語中,學習用日本漢字寫作“勉強”,我想,我學英語到底是勉強的,但日語不是,便是“學習”了。

日語中的日漢很多,雖然有部分變體,但基本與繁中無異,遇到變體日漢,我也有去翻找對應的繁體中文,結果就是:在大量的查找和書寫的過程中,我竟然忘記些許簡中!便乾脆只寫繁體,後來甚至在期中考試的語文卷上,通篇用繁中作答,為此還被老師在課上批評了一番。這便使我心中不平了,便常常暗想,這要換做黎明老師的話,怕不是會鼓勵我多寫些咧。

校外的街道如此冷清,夜空中飄著細雨,這細雨使月光朦朧了,同被都市霓虹燈所反照的偏黃的夜空,一同顯得如此孤獨。

這月亮同在家中陽台所望見的,終究是同一個,未來與過往,也同是一輪月光。

很喜歡一句詩,用日語翻譯的話有兩個版本。

天と地が共にこの时である。

天涯此の時を共にする

個人更喜歡前者,但並不改二者的同意。

天涯共此時。

祝健康。

於二二年中秋

另注:以防尷……為了模擬信件的郵遞時間,此為延遲發送的郵件。

【尺牍】金刚手段,菩萨心肠

可能是因为教师节,开学这一个月,频频收到学生写来的信,信中都是对我的过往和现在的评价。

这是今天收到的第二封信,曾经的初三学生写于9月10日教师节,但“以防尴尬”而延迟了八天发送的邮件。

我一直都说,上课让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不是害怕,退缩,是对“教师”这个角色的敬畏。我做过的职业,用太座夸张的话来说就是“不计其数”,但也只有“教师”让我觉得是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影响他人一段时间或很长一段时间的,不得不谨慎。然而,在这位学生那里,最终我可能还是给他造成了某种伤害,不过这也许是好事一件。还记得我和他“最后的交流”是因为开始上课了,但他一直沉浸在要解开打了死结的鞋带这件事上。多次提醒无果,我只好请他离开教室。他拒绝并随口说了一句脏话,这才引爆了我的怒火。我在给他的回信里说,他很勇敢,比我勇敢,能直面自己的过去和错误,不但去补救,还反思,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收到这封信我的心情也很复杂,也后悔的我们的“告别方式”。如果可以重来,我会更包容,更温和,因为我常常说每个人的最终都会成长为和别人不一样的他自己,但我还是没能做到真正的包容啊!所以人生就是修行,我还要继续好好修行才是。

八万四千法门,有慈眉的菩萨,也有怒目的金刚,只是个人的接引机缘,就像禅宗的棒与喝。我在手机备忘录里设置了每周都有的一个提醒,就是一句话:金刚手段,菩萨心肠

教师节快乐
学生:Curry

今年教师节时,学校组织了“感恩教师”的征文活动,虽然我并不想参与这种惯例的“任务”,但我也确确实实想写点什么,因为每到这时,我都会无端的回想起我还在学堂时的老师们,要说最深刻的老师,那还是中文老师:黎明老师。

我对黎明老师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我敬佩他、我感激他、我憎恶他、我对不起他。到头来,最后者压过了前三者。

我是从来没有好好完成他给我布置的任务的,换句话说就是从未认真对待过他对我的期望。我知道他看好我,但我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以至于他怒吼着说:“滚出我的教室。”我也依然没有所触动,甚至道歉也不打算说一句,于是逃避到了毕业,上述那句话也是我和他最后的交流。

我不知道那是否是因为我将要毕业时他用这种方式来告别,那我将恨他,他也可以把我看做一个不需要的学生,就此别过。要不然就只是我亲手点燃了积累已久的导火索。

我努力不留下任何让我忆起时会难堪的事,很遗憾,看来我永远做不到。

这将成为我会后悔很久很久的事。

但这依旧不改我对他的敬仰之情,他是我所见到的第一个会为所有人制定学习计划的老师,从来都是一副好脾气(除了我)。使我也想成为他那样能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人。当我立志要成为一个老师时,仔细想想,便肯定了是受到他的影响。

如果可以,我真想当面给他道歉。但一想到那张愤怒的脸,那还是作罢吧。

最后,我给可以做出“我是黎明,黎明的黎,黎明的明”的朴素自我介绍,也可以怒吼出“滚”字的普通老师一点评价吧。

“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老师。”

这便是我的评价。

2021.9.10

另注:以防尴尬,此为延迟发送的邮件。

Curry之桌

这不是一个“华盛顿的小斧头”式的虚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在幸福学堂,关于坚持、勇敢的优良品质和如何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的故事。

此刻,我正坐在幸福学堂中学部的中文教室里,用放在“Curry之桌”上的电脑敲下这个故事。

今天发生在中文教室里的这个“Curry之桌”的故事,是我成为一名教师这三年来,感到最为欣慰和难忘的时刻之一。我为在这间教室里帮助我不断成长的学生们感到无比自豪!

这个学期,我仍然担任中学部的中文教师。由于学堂教学方法的调整,这学期的这门课跳出了一直以来的“语文”范畴,而成为了一门包含地理、历史和语文的“大中文”综合课。

教师也是学生。我和同学们一样,都讨厌“我说你听”让人在教室里呆若木鸡的传统教学模式。于是我们一起在校长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做了一点小小的调整——将课堂变成了一个名为“大家来战‘豆’”的真人脱口秀节目“直播间”。在这里,每个人都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去寻找答案,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每个人的看法都会得到尊重。

我不认为“教师”的身份就意味着“一贯正确”,也不认为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我只是中文课堂这个“脱口秀直播间”里的一名主持人。在我们直播时,常常有意料之外的新问题不断的被提出。这些问题有时是在我的知识储备里,有时是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的,于是就会成为附加作业——直播结束后各自去寻找答案,明天的新一次直播时分享给大家。

今天的脱口秀第四季第四次直播课程,同样也包含了地理、历史和语文这三个学科的内容。其中的内容之一,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美洲与南美州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话题是从大航海时代开始的,从美洲的“发现”到拉美自由之父西蒙·玻利瓦尔,一直延续到这条由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罗斯福下令开凿的运河。聊到罗斯福,自然就聊到了美国。这时候,一向勤学好问的七年级同学Diana,指着教室里那张两米大小的世界地图上阿拉斯加那一块问我,那里怎么还有一块美国领土?

这时九年级的Curry说:“我知道!那块土地是美国从加拿大买的。”

“哦?你确定是从加拿大买的吗?那花了多少钱呢?”我笑着问。

“确定!只是我不记得是多少钱了。”

“可是,在我的记忆里,美国不是从加拿大购买到的阿拉斯加。你确定是加拿大吗?”

“当然确定!如果美国不是从加拿大买的,我现场吃掉这张桌子。”Curry自信满满笑着说。其他同学疑惑又兴奋地看着我和他。这时下课铃响了。我决定在这节课的最后,确认关于阿拉斯加归属的这一小段历史。于是我问其他同学:“Curry的话大家都听到了吗?”

“听到了,很清楚。”大家笑着说。

“他说如果美国不是从加拿大买到的阿拉斯加,他就现场吃掉这张桌子。”有人补充说。

直播间里,气氛紧张而欢乐。

于是我拿起在播放背景音乐的手机,查询到阿拉斯加的词条,大声读出来——“1867年3月30日,美国以700万美元外加20万美元手续费的价格从沙俄手中买下了近17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平均每英亩土块仅值两美分。土地合约的生效日期就在1867年10月18日,故这一天被定为“阿拉斯加纪念日”。”

直播间的欢呼声里,夹杂着Curry无奈的笑声。他笑着说:“哦不!我怎么可能吃下这张桌子!”

“吃掉!吃掉!”所有人一起对勃维喊,直播间里充满了欢乐,和一点点幸灾乐祸。

“好吧,好吧,桌子我肯定是吃不掉的,但以后这张桌子就是我一个人用吧。”Curry说。

“好吧”,我宣布:“那这张桌子就叫‘Curry之桌’”。

直播间里哄堂大笑。

“用Curry的名字来命名这张课桌,是对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独立思考和勇敢的知错就改精神的嘉奖,以及时刻提醒我们必须以严谨的态度来面对学习” 我补充说,“我希望这直播间里的每张课桌都能够得到独特的命名”。

直播间里响起掌声,吃饭时间也到了。

我其实更想把这张桌子放到中学部的大堂正中,我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