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韩愈

【家塾记·四】我们都是莫尔索

晚饭后散步,和太座聊天,说起我们家没有送小孩出国去读书的财力,也不愿让娃只是为了上一个大学而上学的去卷,只好各自做好自己。在学校里的那些学科,娃能学多少学多少好了,只要保证管它诗词文言每天家里这半小时一起读书,娃就不会差到哪里去,更不会坏到哪里去。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的卡夫卡,本职工作也只是奥匈帝国治下捷克保险业的一名职员。工作无非是养活自己的手段,阅读、写作和兴趣才是生活的光和盐。

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我们一家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异类。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在既定的社会准则下,人的命运是未知的,是不可控地被裹挟着的,要么异化,要么被审判,于是,想做个真诚地忠于内心的人还是做个随大流的人,是至今为止,很多人都面临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都是莫尔索。

今晚的半小时,先背了韩诗三首,读了一遍《马说》,再接着昨天的继续,很快就讲完了《师说》。明天开讲《原毁》。

说到莫尔索,今晚枕边书就重读加缪的《局外人》了。

【家塾记·三】韩愈的第二天

早餐吃牛肉粉,看荷包蛋炸得漂亮,贪心,口服了一枚。胃痛一天。忘了带药。下午放学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吃药。

晚饭后散步回来,花卷洗完澡,继续每天半小时尺宅爸爸的语文课。

先背韩诗三首,再读一遍《马说》。今天开讲《师说》。花卷先读一遍,再根据自己的理解一句一段口译出来。这篇《师说》是部编版语文高一篇目,她没有预习也译出个七七八八。然后我给她读一遍,点出通假字和几个古音字的音义,译出她不会或错译的几句。半小时讲完三分之二。这篇文章在教材里需要三个课时讲授,我们估计明天的半小时就能完成韩愈四文的一半。

龙生龙,凤生凤,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生下来就在罗马,普通父母能做的就是努力做好自己,不躺平、不摆烂也不去卷,尽量一家人好好生活。

【家塾记·二】韩愈的第一天

原计划晚饭后就开始每天半小时的舌耕,后觉得饭后收拾、洗碗这样的家务和一家人的饭后散步,是更重要的事。于是调整时间为散步回来。

今天是搬到这乡下后重启家塾第一天,虽然是讲文,也还是从上个学期“唐人五十家”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晚春》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韩诗三首起了头。花卷已经记不清了,又重拾起来,只是不知道有没有“拾得”。

韩诗三首后,大概讲了韩愈的生世,说到“韩柳”就又复习了柳宗元的诗后才开始《马说》。先让花卷读,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口译出来。除了几个字的音义与现在不同而弄错外,竟也译得出个七七八八大概不差。就这样她译我修,二十几分钟讲完后,又再复习了韩诗三首,结束。

“天了爸爸,这篇这么长啊!”花卷指着后一页的《原毁》说。

“还好。韩愈这个主题,我只选了四篇文章。一篇八年级的《马说》,一篇高中的《师说》,另外两篇不在教材里。我们又不着急,慢慢来,一天讲一点,慢慢来就比较快。”会有多快?这篇《马说》在公立学校是要两个课时才讲得完的,我们只用了二十分钟。

“好吧,那我去玩游戏了。”

“古之教者,家有塾”,只可惜“独学而无友”。

睡前,编了几句话,请太座发到业主群里找学伴——

各位邻居好!

“古之教者,家有塾”,但两个月前我们搬到这里,女儿失去了共读的小伙伴。

她这学期上七年级,今天起我们已开讲“唐宋八大家”。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想问问各位邻居家里有没有年龄差不多且勤学好问的孩子,不需任何费用,我准备文本,每天只是晚饭后半小时三两孩子共读对谈学习。

【家塾记·一】不学无术的舌耕老父

虽然我在假期时就早早做了心理准备,但这个学期中学部所开课程的无序与混乱,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是我在这八年来所从没有见过的。也或许是我对当下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未来的教育和教育的未来均认识不够,不能明了其中的逻辑。

花卷本学期应上七年级,但实为八年级。课表发下来,必修与选修课程中没有地理,世界史和中国史为选修且一周仅只一个课时。开了家庭会议,以花卷的意愿为第一,暂时选了课程,但也问题颇多。例如艺术涂鸦课一周四节竟多过了语文课,地理课只能用两天下午没有花卷想上的选修课的课时改为自习来自学。可是,如果必修课程选择自习,那还到学校做什么呢?

学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第一条即为“中文精通、英文优秀”。按照这个课程安排,别家娃的中文能不能精通我不知道,花卷能略知就已不错,能粗通的学生便已是万分之一的天选之子。作为补救,老父亲我不得已再次启动伴读模式,下周开始每天晚上半小时给花卷讲谈“唐宋八大家”,以延续过去两年从人类起源到唐人五十家的自编课程体系。讲完八大家,再续宋诗和词,然后是明清小品。相较下来,我最喜小品

唐宋八大家的名号初见于明代。明初,朱右首先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三苏、曾巩八人的散文编选成《八先生文集》刊行。后佚,因此无从知晓他将这八人编在一起的用意。明中叶,唐顺之选录此八人文章合为《文编》一书。茅坤在《文编》的基础上编选出《唐宋八大家文钞》共计一百六十四卷,由此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才正式确立。

中国古代散文的第一个高峰是先秦两汉时期。在我的自编教材中,用了一个学期来讲先秦,一个学期讲秦汉。唐宋八大家代表的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第二个高峰——唐宋散文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八大家的散文在精神上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不仅延续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传统,又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被视为古代散文典范。而唐世文章,首称韩柳。韩愈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提高了散文的文学价值。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就是说从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代,散文日益衰微,到韩愈手中才得以振兴。

以我这没有上过大学的“不学”者,也没有什么独特本领和过人之处的“无术”者,要想给女儿从八大家中各选出几篇文章来一窥他们的成就,绝无可能。不过凡事但求尽了心力无愧就好。所以八大家之首的韩愈,选了《原毁》、《师说》、《张中丞传后续》和《马说》四篇。在学校教材中,《马说》为八年级语文篇目,《师说》为高一语文篇目,《原毁》和《张中丞传后叙》为我自选。

【观自在·六十一】韩愈说话好难听

今天讲完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晚春》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三首。

韩愈三岁成为孤儿,由长兄长嫂抚养长大。长兄无子,从二弟过继一子名韩老成,韩老成子即韩愈的侄孙韩湘。韩湘也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八仙之一的韩湘子。

韩愈因《谏迎佛骨表》被贬潮州。依唐律,贬诏一下立即离京,不得耽搁。韩愈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来送行,“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就是在交代后事了。

《谏迎佛骨表》里到底写了什么导致“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拟从凤翔法门寺迎佛指骨舍利进宫供奉为国祈福为己祈寿,韩愈上表劝阻“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说历史上凡是亲近佛教的帝王都不长命不得好死,就像那个谁谁汉明帝一样。南朝梁武帝萧衍倒是个例外,三次舍身同泰寺,在位四十八年,但却是被活活饿死的,国也灭了(饿死台城,国亦寻灭)。宪宗你可千万千万不要啊!否则下一个就是你啊!!!作为儒家正宗的代表,韩愈说这番话是认真的,但是话说得也确实是很难听。和我好像,永远年轻,永远说话难听。别人那边求长寿,你这边人身攻击诅咒别人不得好死,不要说是皇帝,就是同一个小区的陈四毛蔡幺妹也不依不饶,遇到性子烈的打上门来也不过分。所以宪宗就把他远远打发到边远莽荒的潮州,哪凉快哪呆着去,莫挨老子。

韩愈在潮州的八个月里,交了一个特别的好朋友——六祖慧能的四传弟子大颠禅师。“所以人是复杂的,多元的,我们看人看事不要陷入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二极管思维。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好好说话。”

明天讲李绅的《悯农》,诗通俗、朴素,但人却“短小精悍”,连好朋友白居易都忍不住给他起了个“短李”的绰号。

大魔王的簪花小楷硬笔字帖,昨天的尤其好,喜提一枚“A”,希望天天拿“A”。

白在“每日一记”里对冒雨参加端午运动会结果生病发烧一事很是生气,因为一天“昏昏沉沉睡睡醒醒五六次,太痛苦了。”我在后留言:“你是独立的,你是自由的。当你觉得不合理,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感受和建议,并作出选择。不论怎样都不应该抱怨。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认为,‘自由’就是有得选;‘独立’就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当你再次面临问题时,请提出建议,作出选择,为结果负责。”

花卷在“每日一记”写:“写了三天的课题作业批下来得了个‘F’,别管,先哭一会儿。”我在后留言:“这是第一次,也相信是最后一次,一生都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也是一大收获。”

我任教的课,重点在“每日一记”的笔谈,自编教材的内容,只不过是通过基础知识的铺垫、积累建立知识体系从而通过讨论、思考拥有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