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福冈伸一

【读书记1446】福冈伸一《为何生命如此可贵》

“何为生命”这个问题是生物学上最大的未解之谜,同时这也是一个哲学问题,一个艺术问题,自人类创造了文明以来,一直在被研究。所有的学问、所有人类活动的终点都是在探讨这个问题。

科学家鲁道夫·舍恩海默认为“生命并非机器,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流体。”生物不断面临熵增这个法则的威胁。面对“有序只能向着无秩序发展”这个宇宙的基本法则,生命必须要一直拼死抵抗。事实上,这也是生命存续的理由,同时也是方法。为什么生命要一边与熵增法则相抗衡一边生存下去?这是因为生命在最初就放弃了让自己像建筑物那般“生而结实”的方式,转为让自己先以柔软脆弱的肉身出生,然后采取不断分解、丢弃、替换的战略来对抗熵的增大。在熵增法则袭来之前,生命“先下手为强”——主动地先进性破坏和替换来维持动态平衡。通过这样的不断重复,“秩序”也会不断重塑,所以生命才得以存续。每一个生命体本身都存在寿命极限,因此在生命消耗殆尽之前,会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代,让生命延续下去。生命与生命之间是共生关系。如果我们不包容多样性的存在,就无法理解生命的动态平衡这个理念。

现如今AI发展得如火如荼。科学界预计在2045年前后,将是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统治世界或者几乎能够代替人类完成所有工作的特殊技术性时刻——奇点。但在生物学家看来,奇点绝对不会到来,人工智能也绝对不会超越人类的智慧,因为人工智能无法考虑动态平衡的问题。动态平衡意味着首先要自我破坏,然后再进行更替。并且,破坏与更替同时发生,但人工智能无法自我破坏,也无法将没有关系的两个事物联系在一起。

等我们到了30岁、40岁、50岁,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遗憾的是,我们大脑中新形成的回路是不会遗传给下一代的。下一代会通过自身的经验、学习和训练重新建立自己的动态平衡,而我们可以告诉下一代如何攀登学问的高山或人生的高峰;虽然我们的知识储备不能直接遗传给下一代,但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如何学习才能看到更自由、更广阔的世界。

如果这是你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你会讲述什么?日本NHK电视台大受好评的纪录片《最后的讲义》完全版四种之一,福冈伸一《最后的讲义:为何生命如此可贵》,海峡书局2022年6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446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