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浮砂

【新搜神记】太公收蛊婆

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才共132字,就描出一个活鲜鲜的江湖和一个率真、质朴、豪爽、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游侠。作者就是本博曾经介绍过的贵州90后侗族音乐人——浮砂。浮砂说这事正儿八经是真的,他妈妈是很郑重的给他讲这个事,还说之前生大病,他家人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被人下蛊了,并告诉他出门在外不要乱给人家讲自己家在哪里,名字叫什么等等这些真实信息,然后烧了3个蛋(一种民间破除“蛊”的仪式)才破的。我也相信这事是真的。因为在乡间游历时也曾遇到自称“中蛊”的村民讲述他的亲身经历。或者说,在很多人心里,都相信“蛊”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那个村寨隔壁的寨子有个放蛊婆,心眼有些坏。我太公是个法师,救世济民,德高望重,法力高强,在湘黔边界赫赫有名。那个放蛊婆心狠手辣,经常放蛊,很多人遭殃,弄得怪病缠身,饱受腹痛煎熬。太公为了保民生,看不下去了,就给去收服她,其中一个步骤就是给她灌尿,最终被降至死。”
刘家辉在《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里说到:武者谓之江湖,文人谓之社会,江湖就是社会。所以不论是否看过武侠的文学或影视作品,在武侠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就是在现实中,有人群就有社会。

游侠精神决不等同于侠义精神,前者比后者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文化意义,可以说两千多年来,这种精神一直流在我们民族的血脉里,一直与正统的文化道德观念相对抗。甚至有人说,游侠精神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代表。不过,在湘黔边界的莽莽群山中,少数民族中的游侠似乎更接近于西方文化中的巡林客(Ranger),他们以森林为家,以动物为友,与自然之间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他们的行事原则遵循自然的选择或是自己的心——在这个解读方向上,我个人更乐于接受苗族鬼师或美国西部孤胆英雄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