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正面管教

他们的行为与我无关

每当我想给别人推荐书时,都提醒自己这是愚蠢的举动,即便是因为工作需要或其它各种不得已的原因。

上周五的午饭时,与在我看来外恭内倨的F老师不知怎么的就聊到了哲学、康德、福柯和韦伯。在此之前的近三年里,我们几乎都没有什么交谈,所以这次聊天也更多是听他说,偶尔我接一两句话。我不懂哲学。饭后回到办公室,他说刚才聊到的那几个人物,他有电子书可以分享给我。

“我不看电子书,阅读习惯还是要看纸质书才觉得是在看书。”我说。

“那纸质书会越来越少,到时候你还是要看电子书的嘛。”他说。

“因为家里的书这辈子也看不完,所以我不担心没纸质书看。”

德富芦花散文集《春天七日》,豆瓣评分7.7。努力了两次,都觉得书里的文字寡淡而平庸,甚至味同嚼蜡。弃之。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和《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教给十几岁的孩子人生技能》,总觉得这两本书有哪里不对,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出来。现在翻完,脑子里闪过《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部电影,突然就发现哪里不对了——管教:在严格限制下所实施的一种赏罚严明的教育。我知道被关在监狱里的人也把狱警叫做“管教”。因为我父亲就是退休的狱警。

不过读完《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教给十几岁的孩子人生技能》也不是没有收获。上周部分学生因为要参加一个校外的活动,就旷了语文课。我开始很生气,并觉得这是对课程和老师非常的不尊重。几天过去了,我不生气了,但总在纠结一件事,那就是他们会因此面临什么样的自然后果。现在读完这本书,我连自然后果也不在意了。因为自然后果是一个制度性的后果,不是以我的感受作为引发机制的。让我完全放松下来的原因是我想明白了:他们的行为和他们自己有关,而与我无关。他们是独立的个体,错误和成功都属于他们,他们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也能从成功中学习。这也与是否尊重某位老师某个课程无关,他们只是想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叛逆。所以下周我不会提起旷课这件事,除非他们主动想和我聊,但不需要任何人的道歉,我们会先总结旷课的收获,再一起探讨如果再次遇到这样的事,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技巧以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再说了,我十几岁时旷的课也不少,但那也没有毁了我。

果然不是我的菜

下午发了一条朋友圈,配了四张后院里拍的照片——

辣椒就还剩下这么一畦没收,白菜把几条虫喂养得丰乳肥臀脑满肠肥;桔子倒是比往年多挂了十斤八斤果,不晓得是不是日照不够,特别酸。菊花开得有点肆无忌惮,可能是因为晓得用得上它们的时候不多,大多只是被看看而已,它们不是卫玠,不怕被看。今天难得冬天里有点小阳光,晒了一院坝的内衣内裤床单被套和半躺在菜地旁台阶上的我。女儿蹲在旁边嗦螺蛳粉,滂臭,所以不让她在屋里吃;太座在哄二娃午觉。我不关心宏大叙事,我只在乎琐碎生活,因为对我来说这才是真实的。

通常,朋友圈里炫的都不是财富,是需求。越缺啥就越炫耀啥,屡试不爽。我发朋友圈为了炫什么?问自己。不过是刷个存在感。我需要朋友圈的存在感来确认自己的存在吗?不需要。所以这条朋友圈发得纯属多余。没删它。留着做个自己其实也还是一个虚伪的人的提醒和证据。

这个周末的计划任务没有完成——《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教给十几岁的孩子人生技能》没看,因为我低估了中学第二个六周测评试卷的工作量。《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倒是翻完了。果然不是我的菜。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就是一碗充满空洞且正确的废话的教育鸡汤,走的就是畅销书的套路——三位作者以笃定的语气和姿态告诉你,我们是世界第一经济体国家的教育学博士、哲学博士和心理学硕士,我们这套方法已经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使用和实践验证,这样就是正面管教,这样就能解决问题。先不说书中的大部分手段我在懵懂无知的这五年教学中都使用过或正在使用中,仅是书中的大多数一线教师的反馈就很让人生疑——只有有效的声音——然而一种方法、一个理论怎能解决所有问题?不是我太单纯就是有人把课堂管理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渐渐,“正面管教”开始变得像“正能量”一样在我面前失去能量。所以,《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教给十几岁的孩子人生技能》还要不要翻?还值不值得翻?

周末事多

这个周末事情有点多。

下周是本学期第二个六周测评,这两天要给中学和出国留学预备班出两套语文测评题。

这个“双11”,还是只买了书。昨天,出国留学负责人在工作群里推荐了两本工具书——《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教给十几岁的孩子人生技能》——说已经下单,等到了就放在办公室大家借阅。我嫌工具书借来借去不方便,如果遇到看书慢的,等着等着就看书的等书看的都失去耐心,就不会看了。“当当”半价包邮两本29.2元,下单,今天收到。两本书共41.5万字,我觉得这个周末两天应该能翻一遍,再决定要不要细读。预感这两本书不是我的菜。

向别人荐书这件事,挺“危险”的,因为阅读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写作也一样。

在《写你想读的文章》一书中,田中泰延认为,阅读和写作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从本质上来说,这两者都是孤独的。所以“你的文章,第一个要取悦的人应该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