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明治维新

崛起与没落:日清两国的自强改革

五月二十四日出刊,今年第二十一期《三联生活周刊》的主题是《近代的端倪:洋务运动160年》。

从五月到昨天,翻完半藤一利的《幕末史:不一样的明治维新》。

这关于日清两个国家同一段历史时期的一本杂志和一本书,同时凑到我的枕边,是个巧合,但对这个历史时期的日清两国却不是巧合。

日清两国这时基于自强的改革,都源于同一个原因:开国。大清帝国源于英国称之为“贸易战争”的两次鸦片战争,日本则是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黑船事件”。

日清两国的两个相似的改革,最终各自走向了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

1861年1月11日,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虽然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庆应四年(1868),王政复古后,睦仁天皇于九月八日改元“明治”,所以庆应四年为明治元年,睦仁天皇又被称作明治天皇。明治天皇在位的四十五年期间,是近代日本改革最为显著的时期,“明治维新”使日本实现了社会、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发展。

日本的崛起,确切地说是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的变化,和大清帝国对自己这个小邻居的态度变化,可以从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信和奏章中读出来。

同治五年(1866)前后,这时的日本处于明治维新前两年,日本国内正为令出幕府还是朝廷,是要尊王、攘夷、尊王攘夷还是开国争得乌烟瘴气之时,李鸿章在信函中多次论及对日本的认识(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

日本……惟诸侯擅权,有似列国纷争。近撤各藩回京,实无图我之心。

该国向非中国属国,究之距中国近而西国远,笼络之或为我用,拒绝之则必为我仇。

日本……精通中华文字,其甲兵较东岛各国差强。宜先通好,勿使西人倚为外府。

今诚中外上下戮力同心,于储才、裕饷、选将、练兵、制器、造船之道,一一讲求,如越王勾践之卧薪尝胆,诸葛武侯之广益集思。一面则泰西诸国可交者,隐与联络,结为外援,俟一二十年后确有把握,然后举一最无礼之国,揭其罪状,布告同盟,用全力而挞伐之。

同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初二日,明治七年,李鸿章上奏朝廷,详细阐述了他对日本的新认识,奏云:“目前惟防日本为尤急,询属老成远见。该国近年改变旧制……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煤铁矿,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今虽勉强就范,而其深心积虑,觊觎我物产人民之丰盛,冀悻我兵船利器之未齐。将来稍予间隙,恐仍狡焉思逞,是铁甲船、水炮台等项,诚不可不赶紧筹备。”(《李文忠公全集》)

短短六七年时间,明治维新就将日本从一“惟诸侯擅权,有似列国纷争”的成为“诚为中国永远大患”之国。从幕末到明治这几年,日本发生了什么,就在这本“非萨长史观”解读日本近代的崛起的《幕末史:不一样的明治维新》。

【幸福·游学】中学篇(下)|福州 :一座学堂和一个时代

平远舰,是中国清朝福州船政局参考“超勇”与“济远”和法国设计建造的全钢甲军舰,同时是该厂第廿九号舰,亦为19世纪末中国造船工业的登峰之作,造价白银524,000两。平远属钢壳巡洋舰, 吃水4.4米,航速达10.5节,管带为李和。1894年参加黄海海战,1895年在北洋水师投降后被日军接收,编入日军。于1904年日俄战争时在旅顺对开海域触雷沉没。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魏源《海国图志》)。1839年,湖广总督、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鸦片。1840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英国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魏源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不足九万字的《四洲志》为基础,写成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 — 《海国图志》;在实践意义上,它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

1854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本,这本书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催化剂。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认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并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

1855年,林则徐之婿,24岁的沈葆桢任贵州道监察御史。1856年,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石达开避祸转战江西,与时任江西广饶九南道的沈葆桢守军激战数日,败走浙江。1861年,曾国藩推荐沈葆桢出任江西巡抚,倚用湘军镇压太平军。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为代表的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这样一部分人被称为洋务派。

1861年,林肯就职美国第16任总统,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标着着洋务运动正式启动;慈禧通过辛酉政变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1864年,太平天国天京失陷,沈葆桢捕杀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洪仁玕等。1865年,沈母去世,沈葆桢离官回乡丁忧;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 —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芬兰一名采矿工程师创建了一家名为“诺基亚”的木材纸浆厂。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筹建船政局,同年调任陕甘总督行前,力荐丁忧在家的沈葆桢接手船政;福建船政学堂的前身“求是堂艺局”开始在福州城内张榜招生,时年14岁的严宗光(后改名严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学堂。

1867年,俄罗斯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将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明治天皇登基,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明治维新”开始将日本推走上强国之路和扩张之路;生产婴儿食品的雀巢公司在瑞士成立;沈葆桢任福建船政局船政大臣。

1867年,“求是堂艺局”迁至马尾新校舍,并改名船政学堂分为前、后学堂,授课全用英法文原版书;沈葆桢认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于是学堂的规章制度异常严格,每三个月考试一次,三次连考三等者斥出。

1873年,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Robert·Hart派遣英国人EoCoBowra代表中国参加维也纳世博会,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沈葆桢等上奏建议派船政学堂学生赴英、法留学,他相信“三至五年后由学成而归者,则以学堂后进之可造者补之,斯人才源源而来……”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沈葆桢以钦差大臣赴台筹划海防事宜;李鸿章在奏章中说“日本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慈禧太后沉浸在所谓的“同治中兴”之中,并没有把日本这个弹丸小国放在眼里。

1875年,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建设水师;光绪准沈葆桢奏,在台湾建“延平郡王祠”,以表明对台湾的领土主权。南洋水师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中国近代海军的成军之路由此始。

1876年,法国赠送自由女神像给美国作为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赴英就任;左宗棠收复北疆;船政学堂前学堂增设电报专业,又称电气学塾或电报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电报学校。

1877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完稿;严复、萨镇冰等第一批留欧船政学生30人从福州启程,海路经法国马赛港抵达英国伦敦,成为了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

1879年,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 福建水师正式成立,因水师主要舰船由船政工厂自制,因此又称船政水师;沈葆桢病逝,由其妹夫吴仲翔代理船政大臣事务;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进入福州船政局后学堂学习海军轮船驾驶,因成绩优异,获五品军功。

1883年,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德国医生和细菌学家Robert Koch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传染疾病之一的霍乱的病原体 — 霍乱弧菌;“红顶商人”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被革职抄家郁郁而终;中越联军和法军山西之战,标志着中法战争开始。

1884年,格林尼治时间正式被采用为国际标准时间;袁世凯会办朝鲜防务;李鸿章女婿,袁世凯、冯国璋(冯巩爷爷)的亲家张佩纶(张爱玲爷爷)任船政大臣;法国舰队突袭停泊在福州马尾军港的福建水师,马尾海战不到半小时,福建船政局近20年苦心经营的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1885年,冯子材率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取得中法战争中的镇南关大捷,法军的失败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冯子材中日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左宗棠在福州离世。

1888年,北洋水师于山东威海卫正式建军,舰队实力当时是东亚第一,世界第九;北洋水师的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珪、方伯谦、林永升、邓世昌、严复、萨镇冰等骨干,均为出自福州船政学堂的中国第一代现代海军将领。

1890年,南洋水师在南京开设水师学堂,主要为南洋水师输送人才。1898年,18岁的周樟寿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就读,并改名为周树人;1901年,周魁寿也进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周作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与之同时陨落的,是福建船政学堂的中国第一代海军精英;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白银,舰艇等战利品的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

1909年,美国大力士奥皮音与武术家霍元甲较技轰动上海;游美肄业馆建于清华园,是为清华大学前身。南社成立于苏州;刺客汪精卫孜孜于暗杀活动;南北两洋水师残余舰只合并成立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从此南、北洋水师正式消失。

1911年,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失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林徽因叔叔)在起义三天前给妻子的诀别信《与妻书》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感人的情书;林觉民牺牲后,家人变卖福州位于三坊七巷附近宅邸,买下林宅的谢銮恩,他的孙女当时11岁,叫谢婉莹,一起搬进林家老宅,她就是后来的冰心。

1911年,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爆发,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贵州亦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海军九江易帜,宣告了晚清海军灭亡,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中华民国海军。1912年2月12日,爱新觉罗·溥仪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1913年,前学堂改名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改名为福州海军学校。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9月海军学校迁鼔山涌泉寺;1938年由鼔山内迁湖南湘潭,10月由湘潭再迁贵州桐梓,史称桐梓海校。

1936年,吴仲翔侄孙、福州人吴清源加入日本国籍;20年后,他在十番棋擂台击败了日本当时所有超一流棋手,令当时日本棋坛所有顶尖人物全部降级,创造了围棋界的“吴清源时代”,被誉为“昭和棋圣”。

1945年12月迁贵州桐梓的马尾海军学校迁往重庆。1946年12月迁至南京下关,与上海中央海军军官学校合并为青岛海军军官学校。1949年9月南迁至厦门的青岛海军军官学校迁往台湾。

船政学堂之最:福建船政学堂为中国第一所科技专科学校和第一所技工学校,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采取入学招考、借才异域、师夷长技、学用结合的新式教育模式,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兴起。

船政学堂之最:学堂共毕业学生六百二十九名,造就了一批如叶祖珪、萨镇冰、邓世昌、刘步蟾等近代海军英才,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船政学堂之最:创立留学生制度,派遣铁路专家詹天佑、造船专家魏瀚、轮机专家陈兆翱、教育专家林振峰等中国第一批留欧学生;留学生学成均归国,使中国培养科技人才提升了一个层次。

船政学堂之最:开放型的教育方式,推动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成为近代新文化的传播地。如陈季同把《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书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林纾、王寿昌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严复翻译《天演论》;马建忠撰写第一部古汉语语法专著《马氏文通》等。

延伸阅读
[英]乔治.托马斯.斯当东《小斯当东回忆录》
[英]蓝诗玲《鸦片战争》
[美]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英]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
[美]史景迁《太平天国》
梁启超《李鸿章传》
谭伯牛《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
马幼垣《靖海澄疆: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新诠》
陈悦《甲午海战》
[日]吴清源《中的精神:吴清源自传》

影视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导演《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百年情书》、《辛亥革命》、纪录片《甲午》、纪录片《船政学堂》
《见字如面》第二季赵立新朗读林觉民《与妻书》
《妖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