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往西公益

【尺牍】姑娘,我上一次收到信,已是在25年前

在过去的一年,我作为“往西公益”的“囊萤照书”项目人员,曾去到省内多个县城的高中做阅读和写作分享。在每所学校的分享结束后,常会有几位同学留下来问我一些问题,并要去我的联系方式。很快,他们会添加我的微信,最终会有一两位与我成为一对一的同步阅读伙伴——根据他们应考的阅读目标,我们同步阅读同一本书,并进行一点点我有限能力内的写作辅导。

今年5月,在荔波高级中学的分享结束后,高二的L君留下来对我说:“你知道吗?上次‘往西公益’的老师问我们有什么愿望,我许的愿就是能有一位老师能够专门指导我的阅读和写作。然后,你就来了!”说这话时,她眼里闪着光。L君成为了他们学校唯一与我保持联系并继续探讨阅读和写作的学生。

和L君的一对一写作交流持续了一个月就突然中断了。上周,“往西公益”负责人带给我一封信,信封上写着“致毛豆老师”,是L君写来的:

亲爱的朋友:

你好吗?当你收到这封信时会在想些什么?是否还能记起我?我此次写信,是为了向你表达我的想法。

几个月前,那个水一样温柔的日子里,我遇见了你。在我人生短短18年里,除父母外,只有你对我这个原本陌生的人予以莫大的帮助,让我感觉生活都变得美好。在那段日子里,每当我难以坚持下去,总会想起你的鼓励和支持,才让我更加勇敢,坚持走下去。当然,现在也是。可遗憾的是,我竟辜负了这份温柔,对这场相遇擅自离席。

高三的到来,让我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紧,我只能放弃玩手机的时间来加强自己。于是,便与你断了联系。时至今日,我一直没能与你解释清楚,但我明白我始终欠你一个道歉。对不起,我的益友,我的良师。

都说人间别久不成悲,我或许失去了一个很棒的朋友,也永远遗失了那段日子,但我已经不遗憾了。我在18岁时错过你,却仍然有勇气努力地学习、生活,迎接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日子。

言语粗陋,请勿介意。祝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荔波高级中学 L

2019年9月27日

看完信,我放了心,中断联系并不是因为我之前对她文章尖酸刻薄的点评。或者说我不再为之前对她文章的点评而愧疚。

这一周里,我一直在与“往西公益”负责人联系,希望能得到L君的地址和联系方式,除了回信,还买了几本书想送给她,希望她在结束高考后能继续阅读和写作,因为人生不是仅为了一次考试,而阅读就像一个人的呼吸——

我的朋友:

在我每天面对着电脑屏幕里的WORD、EXCEL、PPT、E-mail和手机里的微信,日复一日的电子屏日子里,突然一天,收到一封信。一封没有任何征兆的,手写的,写在信纸上的,真正的信。这封带着真挚情感和温度的信,倏然让我想起了木心的《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姑娘,你知道吗?我上一次收到如你写来的这样真正的信,已是在25年前。

在给你写下这封信的前一天,我的一位教中学理科的同事说,我是他见过的“最有绵长力道的‘愤青’”,我的“很多话如排山倒海一般,感觉听了很过瘾”。可学生们明明都说我很沉静啊,我在心里辩解。我没有想到的是,在你的印象里,我还是一个温柔的人,或许你看到的我的“温柔”,正是那还不甘老去的“愤青”正在残喘的“绵长力道”吧?!

我记得第一次和你聊到写作是在5月。你把《十八岁的活后感》和《边城》(你的,不是沈从文的)发给我,文章里写:“不断重复看更多的电影,读更多书,听更多歌。我始终相信它们不会吝啬到不肯予我一刻欢愉。我常摆着文艺青年的清高姿态,在笔记本上写着一句句酸得掉牙的句子,而真正的文人在我不知的角落在柴米油盐里挣扎,普通且世俗……没有赞扬和批评的生活和一坨屎有什么分别?人总不能只剩下对生存的需求”。面对这样惊艳的句子,我回复你——

“所以,我决定给你一些赞扬和批评,否则眼睁睁看着一枚十八岁的姑娘每天在屎里打滚,还不如让她早一些淹没在油盐柴米里,去过过她以为的‘真正的文人’生活。

给你的赞扬是:你比绝大多数同龄人能写更多的字,知道更多‘酸得掉牙的句子’,更懂得通过文字宣泄弥漫在青春里无处安置的情绪,继续保持,不要停下来,你可以做得更好。

给你的批评是:这两篇,脱离不了不知世事又不谙社会百态的稚嫩,就像一盏七泡的铁观音,颜色尚可,但入口寡淡。作家毛尖说:‘写作这件事真的要靠才华,并不是书读得越多写得就越好,书读得多只能保证你写的东西基本顺畅,不易犯错而已’。杨绛说:‘年轻人,你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而书读得太少。’

给你的建议是:下次试试不用形容词和成语写一篇基本顺畅的文章来看看。”

第二周,你写来了《我的偶像》。我在文章后极尽我一向的尖酸刻薄对你说:“我想,‘往西公益’找我来,不是要一味给大家说‘你好棒’、‘有进步,继续加油哦’诸如此类无关痛痒的话的。所以,我会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哪怕这些话会像一根刺让别人感到不适,甚至刺痛——我来,不是为了取悦他人。
关于这篇《我的偶像》,中学生作文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

夸张无度!片面!无知!天真(或许只有这个不算什么坏事)!

希望下周能看到一篇平平实实的文字(是平实,不是平淡),如果你还有勇气给我看的话。如果你想要与众不同,或者活出自我、过得更好,你只有全力以赴,才有可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第三周,你给我看了《送别》。

我说:“结尾很妙!有趣的写作尝试和有趣的梦。如果一篇文字只是给自己看,以自己懂的方式写就好。如果想给(希望)更多的人(读者)看到,就需要再严谨一些——规范、准确。基本上,我们几乎不可能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这也就是想象和科幻(玄幻)的迷人之处。”

然后,我为你准备了胡适的“文章八事”,但你的文章没有再来。

我相信是我的尖刻让一个可能会读更多书、写更多字,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学生失去了勇气。为此我甚至后悔给你们这样同我一对一对话的机会。

从收到你的来信,我感觉世界仍然是如此美妙。

其实,关于写作,我能帮到你的不多。因为我认为阅读和写作,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并且不具可复制性。卡夫卡把写作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大追求,是维持他生存的形式。博尔赫斯说他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杜拉斯认为,身处于几乎完全的孤独之中,“这时,你会发现写作会拯救你”。

过去十五年来,我读了近一千本书,记录下超过一百三十万字的生活琐事,在传统媒体没落的余晖中发表了二十多万字。就在昨天,我敲了九千六百四十八个字的日志,有的发在了博客里,有的因为种种原因只能自己看。我之所以不断阅读和写作(如果我敲的那些东西能称之为“写作”的话),是因为写作之于我,除了是一个出口,我还相信写得越多,就有可能写得越好,就能用文字记录我的人生,把一天天的生命变成一件件时光的琥珀收藏起来。对于一位写作者来说,写作这件事本身就是在用自己的笔去构建一个世界。而所谓的好与不好,并没有世人理解中的那么重要。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所以当你在学校里表现得好或不好、欢迎或不受欢迎、擅长或不擅长某一门学科、富有或贫困等,使你显得似乎与别人不同时,应该记住:长远来看它们都不算什么,这些所谓的不同只会在你把它们当回事时才成为问题,因为人与人本来就是不同。并且人生不只是一场高考而已,所以读更多的书就尤为重要。读更多的书,走更远的路,就会对自己和这个世界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活在世上,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儿,慢慢放下输赢和计算,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每朵花都会在该盛开的时候绽放。在你我的这场遇见里,并没有谁辜负了谁,你也不需要向我道歉。因为你的出现,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充实;你的来信,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绵柔和有温度,也让我在工作中更加审慎。没有人会知道,无意间种下的一粒种子会在什么时候发芽,会在什么时候开出最美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很高兴你视我为朋友。人生很长,人生很短,想看的书看看,想表达的就写下来,一辈子过完。

期待你的来信和新作。

另,我选了《纳兰词》、晏几道的《小山词》、赵崇祚编的《花间集》、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细井徇的《诗经名物图解》、木心的《云雀叫了一整天》和冯唐的《无所畏》这几本书,它们不在你给我的已读书单里,在你看到这封信前就应该收到了,希望你喜欢。

你的朋友 毛豆

2019年10月3日

取舍

人就是四十岁时最难过。那时候脑子很清楚,可以发现自己在变老。以后就糊里糊涂,不知老之将至。——王小波《似水流年》

周五,全体教职工会议上,每人都做了学期工作总结。我的工作分为七个部分,不论是工作领域的跨度、工作内容的强度,还是工作数量,都严重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

昨天和今天,梳理了自己的工作和“社会责任”,然后做了一些取舍,并向相关负责人发去了辞呈和致歉。

在这些取舍中,我决定退出代表学堂参与的公益组织“往西公益”的“囊萤照书”中学生读书项目。项目一年,我一个人在参与这工作,学堂没有过问给了我充分的自由空间,但也没有提供什么帮助。这个学年还有两周结束,意味着分布在全省不同县份的6所高中(这个数量在缓慢增加中),超过200名学生的中文阅读、写作习惯培养和作品评选又将开始;完成评选后,要在周末去到学校与学生见面,进行分享和交流活动。这工作虽然频率不高,一个学年两次,每学期一次,但工作量巨大,并且都是在非工作日进行,因此我没有能力再承担。学期结束前再去完成最后一个中学的分享交流公开课,就给这部分工作划上句号了。

另外,决定退出的工作,还有学堂的行政事务。上周,我终于把招聘和招生的后台工作交给了新同事。现在决定学期结束就退出的行政事务主要是校委会的工作。我有大量的设计、拍摄和自媒体编辑工作要完成,还要完成历史+中文的跨学科课程体系设计和参与课外教育课程设计,同时要上从六年级到九年级的古文课,还是中学中文教研组非学校任命但事实上的组长。于是,校委会、中学部教研会、中文教研会、课外教育团队会议、全体教师会……各种会议下来,最极端的一天,我在学堂8小时,有5小时在参加各种会议和讨论。应该完成的工作和备课,只能放在晚上和周末。“女儿放学,我们一起离开学堂对我来说,不是一天工作的结束,只是换一个地方继续工作。”我在周五的总结上说。

这周,我完成了课程体系的设计,提交了下学期的工作调整计划——我只想做一名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哪怕是拿着学堂的最低工资;学生们也完成了小升初的考试和中考,大家终于都可以松一口气了。

手上掌握着越多,获得的就越少,并且这世间,并没有多少东西是我们能够把握的——越重要的,越无法把握,例如生命。一只杯子,只有在它空的时候,才是其具有无限可能的时候。“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可以是任何。

【囊萤照书】世界因为不同而精彩

不管是一首歌、一句诗还是一座雕塑、一幅油画或一个园艺设计,一件作品从完成的那一刻起,它就和作者脱离了关系。就像成熟了的瓜从藤上掉落、蒲公英的种子在风里飞走。作品的创作者,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了它,并赋予了这件作品生命和初始的特性,但最后这件作品在时间、社会和读者中最终“成长”为什么样,被赋予什么样的象征意义,或许已经超出了作者的创作想象——甚至作者的肉身消亡后,其生命的一部分也会因自己的作品而换一种形式继续“活”下去。这种时候,我们很难说,到底是作者赋予了作品丰富的内涵和生命,还是作品延续了作者在时间概念上的生命。

这就像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千个哈姆雷特里面到底有没有莎士比亚的那一个,恐怕莎士比亚也不清楚;就像同一个事件中的一百人来回忆和解读他们共同参与的这一事件,也会有一百种角度,然而细节再丰富,也不再是事件其本身,只有“无限接近的真实”。

一本书也一样。如果读出的是以为作者想要告诉你的那种通用解读,甚至是别人咀嚼后固定下来的标准解读,那只能说是做了一次“蔗渣”式温习。如果读书能够抱着怀疑的态度,怀着这本书的理解真的是这样的?会不会有其他的解读?抱着探究的心去阅读、了解,并不惧怕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最终跳出局限而得出自己的见解,这才最为可贵,因为人与人本来就是不同的。

同一本书,如果不同的人竟然读出同一个答案、固定的回答、不变的标准,我认为这一个个读者就像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一个个符合标准但毫无个性、人性的产品,这才是最可怕的。如果只有一种颜色,就不会有五彩缤纷。

所以,我从142篇读后感中选取这篇成为唯一的优秀奖,是因为作者在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这部已超过180年的老作品里,从流行、通常正确和没有人去怀疑的固定“正确”解读的“镜子后面”——另一个角度,读出了新的“幸福”。

罗素说,“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发现自身之美,然后发现、欣赏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赏、赞美,只有保持世界思想、文化和生物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对往西公益“囊萤照书”项目2018-2019学年上学期学生读后感优秀奖作品评语

蔗渣与世间味

我居住的小区,在与市政道路对接的大门口设有一个工作岗位。几年来,站在这里的都是看起来30岁不到的小伙子。不论酷暑严寒,不管刮风下雨,这个岗位的年轻人每天穿着看起来材质不错的制服,扎着腰带意气风发站在大伞下,八小时只做一件事,对进入的每一辆车抬起右手敬礼。这让我常常怀疑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有问题——这个岗位对其从业者数年甚至十数年接受的教育和从业者作为“人”的意义何在?

“往西公益”在十几年的助学实践中发现,在应试教育下的许多贫困学生,在寒窗苦读时也正在远离阅读。为了鼓励他们阅读,开拓他们的视野,“往西公益”的“囊萤照书”项目,在受助学生中通过赠送书籍和读后感征集来鼓励阅读。2018年9月-2019年1月的学年上学期,“囊萤照书”项目继续在贵州省三个州、市共6所中学和高级中学开展读书活动。

我春节前从云南旅行回来第二天,收到了项目人员快递来的115篇学生手写稿读书笔记。第二天邮箱里又收到27篇笔记word文档。

今天开始阅读这142篇学生作品的项目任务。这是我第二个学期参与学生作品甄选,过程仍然让我感到难受。

我没有见过科举制度下的“八股文”,但从每个学期这一两百份县、市级重点中学学生的读书笔记(或作文),看到了现代“科举制度”满满“八股”的作文套路和一个个本该朝气活泼但却暮气横秋的中学生。

作文开头引用和拔高,中间获得启发、感动和深刻领悟,结尾评论并对当下斗争和奋斗的空洞呐喊,以及未来的展望。结构的“集体化”,可知这是学校重复训练的目标和结果。“千篇一律”这个词用在这里,尤其合适。言为心声,这样的“言”如果真的都是“心声”,透过文字我看到的不是人,是一个个流水线产品。反而是突然从生产线上掉下来的一篇,不在乎(或者是“没学好”)这“八股”结构,没有没来由的感慨、感动、感悟,有的是从自己的切身出发,把眼光关注在自身的困扰和成长上的作文让人眼前一亮,觉得在一堆毫无生气的物件里,总还是有一具魂灵在呼吸,还有一点天真。

用词的重复和表达的不知所云,看出学生课本外的阅读非常有限。大家都只学课本上那几篇文章,文章的好坏和意识形态不说,就像一百个人都在啃一根甘蔗,再好的甘蔗,最后也只是满地渣,这一百人再品评谁嚼出来的渣更细更白,却不知世上除了蔗的甜,还有苹果、芒果、榴莲、香蕉各种不同的口味和一百种酸、一千种辛、辣、甘。

现在已经有了写诗软件和文章生成器,相信不久以后,机器自动生成一篇60分蔗渣作文也不会是什么难事。当下接受这样程式化、机械化教育的学生,在几乎可以想见的未来,就像那个每天对车辆面无表情敬礼八小时的年轻“螺丝钉”们一样,牢牢钉在这个社会和教育的某一环节,成为其一部分,这样的“螺丝钉”教育对人之所以为“人”其本身意义何在?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个人只有成其为“人”,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一位老师如果不能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他至少可以把“枪口抬高1寸”。一位老师如果已经被后天教育成为机械顺从和奉教材为圭臬,将课程资源狭隘地限于教材,恐怕这才是最为彻骨的严寒——让一群除了教科书之外,再不会读别的书的人来当老师,再没有比这更荒诞的事情。

“囊萤照书”项目在我看来,就是在那还在呼吸的灵魂手里,塞了一只小勺子,鼓励他从蔗渣上抬起头,去尝世间味。

如果城里没有了五之堂书店

早上在去龙里中学的高速上,看到微信朋友圈里高冬梅高姐发的五之堂图书清仓消息,图片黑底白字,感觉不好。

在龙里中学,作为往西公益“囊萤照书”读书活动的合作方——幸福学堂的代表,我对上学期同学们读书笔记和作文的品选结果做了个说明,并分享了一点读书心得,回答了高中同学们的几个问题。这个中学是往西公益超过十年的合作伙伴,他们希望我的分享“还是要收一收尺度”,虽然大家知道我说的都是实话。

“我今天的尺度,把握得应该还行吧?”回程车上我问。

“收得过了点”,往西公益的负责人说。

不给任何人添麻烦就好,我说。

此事大惭愧!身边的前辈、老师,都比我有资格和资历来作这个分享。我读书,只为自救耳。以后能买到、读到的书,只怕会愈来愈少罢?!

回程,进城,去五之堂书店,蹲下选书听到有人叫我,抬头看见高姐,她说鼓起勇气叫我,怕认错了。她的笑容没变,我开心。加上高姐推荐的书,一共买了二十几本书,背包塞不下,还提了一袋子。

只有在五之堂才是淘书、翻书,才有偶遇,才有人情味。

如果城里没有了五之堂,我还进城去做什么

【囊萤照书】有错字的优秀文章

“我在为谁读书呢?是为了一直辛勤劳动,养育我的父母,还是为了讲台上辛勤的“园丁”而读呢?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还是父母的一句‘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好考个大学’?不!我,在为自己读书,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我想要去看看,而不是只能想想看!” (何琴《我,在为谁读书》)

“往西公益”在十几年的助学实践中发现,在应试教育下的许多贫困学生,在寒窗苦读时也正在远离阅读。为了鼓励他们阅读,开拓他们的视野,在2017年秋季学期,“往西公益”成立了“囊萤照书”项目,在受助学生中通过赠送书籍和读后感征集来鼓励阅读。

这期的“囊萤照书”项目,我和任飞老师是评审者,负责初评。

这一周,我们集中读了来自贵州的盘州、惠水、龙里和榕江四个县五所中学136篇“往西公益”受助高中生读后感(或作文),有的文章看了数遍,并按“已阅”、“鼓励”、“佳作”和“优秀”四个级别,全部完成评选。

我和任飞老师从136篇文章里,共评出7篇佳作和2篇优秀文章。上面这篇《我,在为谁读书》,是我评出的优秀文章,作者是贵州省龙里县某中学高一年级何琴。

关于“得奖”文章,首先得没有错别字(甚至这个要求对一名高中生来说都显得过低)。但是,这篇文章里有错别字,还错得明显。从出的错来看,问题应该出在小学的语文基础上。

从小家长和老师就会强调,一手好字会使文章增辉,如果是在考试,或许还能得到额外的“印象”加分。但是这篇纸质手写文章的字……不够好看。

有错别字,字写得又不够好,能从130余份文章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那是因为作者在文章里展现了丰富的语言、修辞和文学积累?没有。这篇文章的语言和修辞平谈无奇,更谈不上什么文学积累。

那是因为作者是我的亲戚?朋友?也不是。我不认识作者。

我在认真读过多次后,最终将这篇文章选为“优秀”级别,就是因为作者在文章里好好说话,说人话。当她(他)的同学们以炙热的灵魂和不屈的意志维护中国革命的成果不被窃取的神圣使命、在揭露人性的丑恶、在抨击万恶的资本家对无产者的剥削和迫害、在感悟人生时,作为一个贫困学生,用平实的语言,真实讲述自己和家人,表达自己,而不是用自己的笔代替家长、老师的“表达自己”。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觉得她(他)至少在写下这篇文章那一刻,活得明白。

至于错字,改了就好;字写得不好?没关系,一生很短,一生很长,只要不放弃,慢慢总能练好;最重要的是,跟随自己的内心。

读书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

往西公益“囊萤照书”项目,已拿到的几十篇学生作文和读书笔记,波及到的书,我绝大部分都看过,运气不错。因此,原以为在1个月内要完成的几十万字阅读量,早分散在过去乱翻的书中。曾经翻过的书,看过的每一个字,都在。

看了这几十篇高中生的文字,就像一个人写的——空洞的用词堆砌、莫名其妙的感慨、没来由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流以及种种被“震撼了一生”,如此一样的套路,我似乎看到他们背后站着同一个语文老师。这么多的老师教育出来的这么多学生,竟然像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一个学生,这样教育下,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出来的只是流水线生产的标准“产品”,这个产品可以是这个社会的任何一个零件——有用的和备用的,合格产品和残次品,就是没有“人”,没有“自己”。

他们的年龄都远比我年轻,但每一个都比我老气横秋。如果有机会,我只想和他们说,不要轻易为了谁读书。读书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如果一定要为了谁而读书,那就为自己和父母;一生虽然很短,但也足够我们去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因此等有了自己的人生时,再去决定要不要被谁震撼自己一生也不迟。

或许,这也就是往西公益“囊萤照书”项目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田家少闲月

最近两天精神状态不好。昨天晚饭后打球回来,靠在沙发上看书,竟然困着。

从5月20号出发江西游学调研到今天,已连续工作18天,还要再工作两天才到周末。

3号前就已收到往西公益“囊萤照书”项目发来的榕江县第一中学、惠水民中(濛江校区)和盘州二中三所中学共78份学生读书心得,由于忙招生说明会一直没看。今天一打开,学生自选书籍的读书心得全是照片,不是文档,还有几十份纸质的正在来的路上。头有点大。往西公益的负责人希望直接与学堂合作,不想再转至孔学堂(颜群宇校长曾这样说过),担心那样会增加沟通成本和项目时间。问过颜校长后,答应就学堂来完成。学堂中学语文现在就只有任飞老师和我这个打酱油的,把项目资料发给任老师征得他同意后,拖进群。

问往西公益负责人要书单,希望明天会得到。得到书单,我和任老师要照单买书,自己先全部看一遍,否则别人读书的心得,如果我们没有看过那本书,怎么判断?所以这个工作量,除了学生的心得估计6 — 7万字,加上必读书,我们俩每人一个月内的阅读量要在50 — 100万字,我觉得不太可能完成。颈椎病、肩周炎和腱鞘炎要一起作。

下午到家,太座摘一把院子里的棒豆,和半个小瓜煮了一锅素瓜豆,清香软滑,胜过除洋芋外的若干美味。

前后院子的栀子花开了,有本地小栀子,也有从四川带回来的大栀子。摘回来,将一两朵的花蒂浸一盏清水,客厅、床头、茶桌、书房各处一盏,它自顾自香好几天。

21:00,花卷在床上看了几页书就睡熟。路灯照进院子,一人多高的豆架和百合的影子投在走廊上,影影幢幢。

今日芒种,仲夏的开始。白居易《观刈麦》有“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句。即便夏已深,但气温仍然就是15℃ — 25℃之间,阳光和雨水都丰沛。

有花香,有美食,有雨水,有阳光,有书看,万物生长,我喜欢贵阳的这个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