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张恒寿

【读书记1524】张恒寿《孔子》

张恒寿《孔子》,2025年读毕的第一本书,北京人民出版社“承自上世纪60年代吴晗策划的‘中国历史小丛书’”的“新编历史小丛书”之一种,2020年2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24本。2025年读完的第一本书。

虽是5年前出版的新书,但不论是对历史还是对人物的观察角度、评价标准,都相当过时、狭隘,或者说具有上个世纪60年代的鲜明时代特征,在豆瓣上只有不足10人标记“读过”且无评分也就不足为怪了。例如书中认为,为百家争鸣“铺平了道路,开创这个局面的,正是孔子和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这个观点我不赞同,太过绝对了。儒家也不过是百家中的一家,并且成为百家之首是在汉武帝时,也跟内法外儒的政治需求有关。还有“孔子学说中,进步成分占主导地位,还是保守成分是主要的?孔子学说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还是代表地主阶级?”这样的阶级斗争论调,本就是将历史和人物的复杂性简单化、教条化的错误方法。

不过开卷有益,这本书也补充了我孔子这块知识拼图的缺漏——虽然缺失的知识拼图缺漏仍然很多。
“孔子虽没有对仁下明确的定义,但‘爱人’一语,可以作为对仁的简要概括。爱人就是对别人又同情心,有关心他人的真实感情。”提到孔子,讲到儒家经典,总无法避开“仁”这个概念,但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够准确。现在,至少我又多了一块关于“仁”的拼图。

“孔子离陈后,就到了原属蔡地而当时已成为楚地的负函(信阳),这是楚国的卿相沈诸梁正出镇叶城,称为叶公。”这个叶公,就是小学课本里“叶公好龙”中的叶公,但这里的“叶”不读yè,而读shè,地名。

“(孔子)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完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来担当爱人济世的历史使命,所以把德行一科,放在政事、言语、文学等科之首,但在知育方面,也没有轻视放松……在教学方法上,他注重启发,反对灌输,更有一套‘因材施教’的办法。比如对于弟子们提出的同一问题,他根据个性不同予以不同的回答。”现在看到一些民办学校的创新教育把品格、个性放在培养学生的重要位置,但中国私学的祖师爷孔子在2500年以前就在这样提倡和践行,这样的创新其实是炒祖师爷的冷饭,而且又还没有炒好,是既没有“创”也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