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假期,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接连两天下午我都在也闲书局,和局座大人秋蚂蚱复盘2024年人文通识课的得失,讨论2025年新开课程的计划。
也闲人文通识课,是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基础,把中国放入世界发展中的全球历史为主干和脉络,以一个个“人”和他们的故事和文学作品为枝叶的主题式跨学科课程体系。课程中不但有阅读写作,还有大量的讨论。因为我们看到,随着ChatGPT、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不论师生,既面临技术冲击带来的挑战,也迎来了重塑教育价值的机遇。其中的机遇,既将学生从刷题和依靠背诵、机械训练得出所谓标准答案的无效重复中解脱出来,又能实现教师角色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升级为学习的陪伴者和引导者;教育的核心价值,也转向个性化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对于中国文化来讲,能训练母语感觉、提升感知和运用母语能力的媒介,最精粹而又符合中庸之道的,莫过于唐诗宋词。
在中国的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的传播是最广泛的,而其中唐诗尤甚。这不仅缘于唐诗艺术上的成就,更在于唐诗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博大胸怀和万千气象。
于是我们尝试在2025年,从获得家长和学习者高度认可的人文通识课程体系中,剥离出古诗词这一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开混龄小班课程——也闲古诗词课。
课程第一季,从《全唐诗》二千余位唐朝诗人、四万八千余首唐诗中,综合历代各家选本,汇编而成《唐人五十家小集》。小集始于虞世南,止于皮日休;自初唐,经盛唐、中唐至晚唐按世次编列,共选包含但不限于小学至高三语文课本内唐诗一百三十余首,精讲五十位唐朝诗人的际遇和诗的意境,既讲唐人唐诗,也是一部唐史,希望由此帮助学习者获得进一步一窥诗歌壸奥的钥匙,体悟到诗词中的兴发感动的生命。
班级人数:10人
课程时间:每周六15:30 – 17:00
地点:也闲书局(云岩区中华北路289号)
课程详情请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