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周有光

【读书记1309】周有光《语文闲谈:初编》

十天翻完以原书定价四折淘来八成新的二手周有光《语文闲谈:初编》,总阅读量第1309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7月1版,2018年12月3印,30万字,定价39元。

周有光《语文闲谈》的写作始于我出生的前一年,1976年。在前后超过二十年的时间里,共收录语文知识2800条,分为56卷。内容谈古论今,包罗万象:拼音、语法、诗词、谜语、笑话、历史、时事、地理、艺术、科学……形式短小灵活,亦庄亦谐:有严肃认真的学术探讨,也有诙谐幽默的轶事闲谈。说是小品,其实现在看来就是老先生超过二十年的微博内容汇编,只是那年代还没有“微博”。这些内容现在读来大多已过时,甚至有的观点我大不赞同,少量的还有一些趣味,所以这本书和它的内容,历史意义大过实际价值。

录几条我觉得颇有趣或有不同看法的几条于下,以应书名“闲谈”:

【11条】“创造方言汉字不是好办法。记录方言应当用拼音。”

对此观点我就大不赞同。拼音标注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为发音,而在中国历史上,“普通话”不止一种,或者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推广过不同发音的普通话。例如唐朝的“普通话”发音是以关中方言为标准音,因此《诗经》、《史记》以及唐诗,都需要以陕西方言来读,才能读出韵味;宋朝的普通话即官话,是以河南开封话和洛阳话为标准音;元代以大都(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并且普通话中没有“平上去入”古音四声中的“入”声,拼音怎么能为所有方言注音呢?

【154条】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煞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裤,背山起楼,煮鹤焚琴。”

一家之言,不用太在意。清泉可以洗头洗脸,怎就洗不得脚呢?大好阳光,尤其是在贵州,阳光更为难得,风和日丽,却正是花间晒裤的好时光啊!如果不背山起楼,那在贵州要么不起楼,要么面山起楼,岂不愚公?惟有煮鹤焚琴,大煞风景。

【232条】两个轿夫抬着一顶轿子,里面坐着一位贵夫人。轿夫问夫人:“夫人的‘夫’与轿夫的‘夫’有什么分别?”夫人轿中答:“夫人的‘夫’是‘一大’,轿夫的‘夫’是‘二人’”。妙!

【246条】宋代刻版印书通行的结构方正匀称的印刷字体,后世称“宋体”。元代一度流行圆润的赵雪松体,称“元体”。明末,从宋体演变出一种字体,横细直粗、字形方正、便于雕刻、阅读醒目,16世纪以来成为主要的印刷体,中国称“宋体”,日本称“明体”。“明体”的说法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