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历史是什么鬼

寻城记·成都

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在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这个世界上,你可以碰到机遇,而绝不可能碰到“神”,自己的路,还是得自己走!

——《千与千寻》

学堂这个学期的游学季,从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开始。

六至九年级的中学生,游学目的地是成都。一年前,我为了准备这次游学,翻看了一百多万字的资料,做了一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在实地踩点过程中写了一万三千字的游记,最后整理出来四千字的游学教材《寻城记·成都》和跨学科知识点,但因为种种原因,原计划春季的出行直到一年后的秋天这才成行。不过不管怎样,总算是功不唐捐。

成都游学,我在这份自编教材的基础上,给学生的游学周准备了三个团队课题,每人要选择创建或加入一个课题组或三项各选取一部分组成综合课题进行,每个课题组不得超过四个人。这三个课题是:

1、人物访谈:八个人的成都
访谈一男一女两名你们的同龄人、一男一女两名20岁左右年轻人、一男一女两名40岁左右中年人、一男一女两位60岁以上老人共不低于八人,除了受访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来自哪里、到成都多少年等基础信息外,完成主题采访内容——你心中的成都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2、无辣不欢的美食江湖
四川(成都)从何时开始食辣、从何时开始食麻?麻的来源花椒何时、何地而来?辣的来源辣椒何时、何地而来?川菜始于何时?特算为何?独特菜品有哪些?成都特色老字号川菜馆有哪些?到底是贵州人怕不辣还是四川人辣不怕?(本项作业须附上至少三家川菜馆的名片、菜单或宣传资料)

3、水火交融:没有什么事是一碗茶和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成都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研究
和欧洲城市相比,传统中国城市常常被认为缺乏公共空间:不但没有广场、教堂、体育场等供不同人群聚集以交流意见的公共场所,而且也没有一个活跃、自治的市民社会。随着城市史研究的深入,现在越来越多的例证表明,虽然中国城市有其不同于西方的特点,但同样存在一个生命力顽强的社会共同体,人们自发地维护公共福利,并分享着共同的社区空间。在成都,茶馆和火锅店就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和缩影——茶馆不再仅仅是人们去喝茶的地方,火锅店也不仅仅只是吃饭的去处,而是这座城市中的公共空间。

除了课题,我还开列了一个游学书单,供学生在这个长假里学习:

桑田忠亲《茶道六百年》
李劼人《李劼人说成都》
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
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王笛《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
王笛《袍哥 :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
曹雨《中国食辣史 : 辣椒在中国的四百年

【寻城记】成都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成都地理:成都平原四面关山阻隔,西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南是云贵高原,北有秦岭、大巴山,长江东出巫山后进入两湖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考古发现,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

那时,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第四王朝迎来短暂兴盛;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三世在位,恒河流域的古印度王国正是著名的吠陀时代;希腊半岛城邦联盟远征特洛伊,发生了特洛伊战争。

而在黄河流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殷)。殷(河南安阳)墟是中国目前为止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前316年,秦国设蜀郡于成都。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是中国最早水尺。 继续阅读

【备课手记】茶叶与政治:美国民主的东方要素

有天翻到一份高中文综解析题,材料来自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但只保留了那段话的一头一尾,而将中间内容完全搲掉。不完整的材料,极可能导致阅读者作出与原文完全不同的理解结果。当时想,或许我可以找个时间和学生一起再学学托马斯·潘恩的《常识》。

幸福学堂,我的中文课拥有极大的自由,上课内容依托课本但又不仅限于课本。于是下周,八年级及以上,我们就来学《常识》。

要了解托马斯·潘恩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常识》,这本小册子带来了什么影响,就不能只是读《常识》,而得先从那时候的北美都发生了什么说起。于是,我还准备了这份前《常识》材料——

茶叶与政治:美国民主的东方要素

——现在这一切,是因为那天倒了茶

这是一个打着自由的名号却建立在奴隶劳动力基础之上的国家;这是一个遭遇分裂和内战而被迫维护团结、重估理念的国家;这也是一个在20世纪的金融危机和全球冲突的背景下努力建立道德霸权、加强军事保障并且维持经济稳定的国家。

—— [英] 苏珊·玛丽·格兰特《剑桥美国史》

1689年,东印度公司从厦门首次将中国的茶叶运到英国,此后英国名媛淑女们腰间都藏有一把镀金嵌玉的小钥匙,用来开启特制的茶叶箱;而能够用中国茶和精美的中国瓷器招待宾客,成为当时的英国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China也成为“中国”和“瓷器”的英文译名。

1690年,中国茶随移民传到美洲,波士顿最先开始出售中国红茶。1712年,波士顿的包尔顿药房开始出售中国绿茶。但北美的茶叶不是直接从东方来的。东印度公司从东方运来茶叶必须在伦敦拍卖,然后由伦敦商人运到美洲,这就导致美洲殖民地的茶叶价格奇高。

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5月15日,英国向法国宣战。这是欧洲“英国—普鲁士同盟”和“法国—奥地利—俄国同盟”两大军事同盟为争夺殖民地而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所以称之为“英法七年战争”。其影响覆盖了欧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东南亚。

随着茶成为美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躲避高额税收,走私茶叶成为美洲市场主体。1760年,美洲每年消耗的100万磅茶叶中,就有四分之三是瑞典和荷兰的走私商带来的。

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英国与西班牙、法国签订了《巴黎和约》,成为战争最大赢家,为其成为“日不落帝国”奠定了最后一块基石。也正是《巴黎和约》使法国失去了北美新大陆。“七年战争”由于战场范围广,参战国家多,而被丘吉尔称其为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赢得了“七年战争”胜利的英国,为了进一步控制北美殖民地和镇压印第安人,派遣了一万名军人常驻北美。1765年3月22日,英国议会通过了《印花税法》,该法案要求北美殖民地的印刷品使用伦敦特制的带有浮雕印花税票的印花纸,进而上缴印花纸的税费,征得的税款以供军用。

《印花税法》进一步激化了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矛盾并加剧了抗税运动,最终在1766年3月被撤销。印花税条例废除后,根据财政大臣唐森德的提议,英国国会于1767年下半年通过四项向殖民地征税的法案,总称《唐森德法》,还规定英国关税税吏有权闯入殖民地民宅、货栈、店铺,搜查违禁物品和走私货物。

1770年3月5日,驻扎在波士顿的英军以保护执行关税条例的英国官员为由,向抗议的当地民众开枪,打死五人,伤六人,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惨案”。由于北美殖民地的愤怒抗议,英国议会出于无奈,只能废除《唐森德税法》,仅保留茶税一项,以此表明议会采取的措施在原则上并未违反宪法。

1773年,旨在帮助经营出现困难的东印度公司在北美殖民地倾销茶叶的《茶税法》(Tea Act)颁布。这项法案允许东印度公司直接将茶叶运到北美销售,这使得他们的茶价格能降到低于走私茶,同时殖民者买茶依然要课唐森德茶税——如果这个法律顺利实施的话,英国本土商人就能从走私者和殖民地茶叶分销商的口袋里把钱抢回来了。

《茶税法》成为压垮北美殖民地对英国政府耐性的最后一根稻草,由前此一系列的征税抵制运动所累积的怒火在此时发泄出来。波士顿青年们在塞缪尔·亚当斯( Samuel Adams) 和约翰·汉考克( John Hancock)(绰号走私王)领导下,开始激进抵制饮茶风气:“不要饮用这种受到诅咒的东西,因为恶魔会随着这种东西进入你的体内,立即使你变成一个叛国者”。

此时的茶叶差不多直接与暴政和邪恶划上等号,爱“国”的标志就是不喝茶,这种政治性的影响成为后来美国最终选择了咖啡作为国饮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此时还没有后来的美国这个国家,北美殖民地仍属于英国,所以不知道这个“叛国”到底是个什么行为。

随着英国政府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对抗越来越激烈,1773年12月16日,六十名“自由之子”成员化妆成印第安人,登上波士顿码头的英国船,将三百多箱产自中国的茶叶全数倒进海里。当时波士顿当地的报纸《马萨诸塞时报》这样描述道:“涨潮时,水面上飘满了破碎的箱子和茶叶。自城市的南部一直延绵到多彻斯特湾,还有一部分被冲上岸”。

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而参与此事的那几十个人就被称为“茶叶党”(Tea Party)。此后,倾茶事件掀起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北美多地相继发生了倾倒英国商船货物的事件。英国政府认为这是对殖民当局正常统治的恶意挑衅。

1774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了惩罚性的法令,即《波士顿港口法》、《马萨诸塞政府法》、《司法法》和《驻营法》。这四项法令通称为”强制法令”,规定英军可强行进入殖民地民宅搜查,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地位,封闭北美最大的港口波士顿港。

这些法令激起了北美殖民地的联合反抗。1774年9月5日,北美殖民地在费城召开了殖民地联合会议,史称“第一届大陆会议”(The 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除佐治亚州缺席外,其他12个殖民地的55名代表都参加了会议(多为富商、银行家、种植园奴隶主)。

第一届大陆会议向英国递交了请愿书,表示殖民地仍对英王“效忠”,并要求取消对各殖民地的强硬措施。会议还通过了与英国断绝贸易关系的决议和由约翰·亚当斯起草的《权利宣言》。

1774年4月,曾是胸衣匠二代的英国税吏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因有“反政府”思想被免职。10月,贫穷的潘恩作为契约奴到达北美,凭富兰克林的推荐信在费城担任《宾夕法尼亚》杂志编辑。

1775年4月19日,北美独立战争在莱克星顿(Lexington,又译为列克星敦)打响了第一枪。1776年1月10日,潘恩匿名发表了他那本惊骇世俗的小册子——《常识》。不到三个月,《常识》销售量达50万册以上,而当时北美殖民地仅有200万居民。《常识》促使人们相信对于殖民地来说,完全的独立是唯一可能的出路。

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1776年7月4日,会议通过了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

北美的独立运动爆发,有很多原因,其中两个主要原因是新英格兰商人要求对外贸易的自由,和以弗吉尼亚为首的南方种植园主对西部的土地要求。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没有“茶叶党”,就没有现在的美国。不过值得一说的是,现在在学术界的普遍共识是茶党不是一个政党而是草根运动,在美国可以说是革命的代名词。

关于托马斯·潘恩

今日之美国是自由民主的代名词,而最早提出“自由民主论”的,便是这位“美国体制之父”,他将半生心血,都倾注在《常识》这本不到50页的政论小册子里。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名称也出自潘恩。英国囚犯、美国精神领袖、法国革命者,这三个词,足以概括潘恩的一生。

关于《常识》

在任何状态下,社会都都是人民的福祉,而政府即使是在最佳状态下,也不过是一种必要之恶,而在最糟糕的状态下,则令人难以忍受。

政府,就像伊甸园的衣服一样,是丧失纯真的标志。

压迫往往是富裕的结果,而不是致富的手段。

我们为什么要对抗这个世界?我们的目的是商业贸易。

——《常识》

认为上帝制造了穷人和富人是错误的,上帝只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并给予他们可继承的土地。宗教的实用性体现在做善事上,事奉上帝的唯一方式是努力使他的的子民更加幸福,任何不以此为目的的布道都是虚伪的废话。

——《关于土地的公平问题》

【读书笔记】日本时代小说阅读季

所谓茶道,即“茶汤之道”。茶汤的原型,是中国宋代兴盛的一种饮食游艺,在镰仓初期传到日本,并逐渐本土化,形成了名为“茶汤”的日式风雅游艺。

宋代,成都临济宗禅僧圆悟克勤(1063-1135),耗时二十年编成古今公认的“禅门第一书” ——《碧岩录》。后来,圆悟克勤给继承其法的弟子虎丘绍隆手书的“印可状”流传至日本,并为日本大德寺一休宗纯珍藏。

村田珠光(1423-1502)曾跟随能阿弥学习立花及唐物鉴定法,之后又跟随大德寺著名的一休宗纯和尚参禅,由此大彻大悟,并从一休宗纯和尚处得到了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圆悟克勤印可之证墨迹。他将这幅圆悟克勤禅师的墨迹挂在茶室的壁龛上,在那里点茶。以此为转折,人们开始在茶室壁龛上悬挂著名禅师的墨迹。在此之前,茶室里主要悬挂佛画及唐绘,都是些山水、花鸟或人物画。

村田珠光原本是为了改革茶汤才去参禅,并从中悟出“茶禅一味”境地,茶道与禅宗之间成立了正式的法嗣关系。村田珠光开创的”草庵茶”是后世日本茶道的起点,由此他也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

珠光的弟子中,有许多如村田宗珠、藤田宗理、栗田口善法等优秀的茶人。藤田宗理是武野绍鸥的老师。武野绍鸥在三十九岁时,收了鱼店老板的儿子鱼屋与四郎为弟子,鱼屋与四郎姓田中,后来改名“千与四郎”,正是后来的千利休。

在茶道的历史中,人们一般将村田珠光看做是茶道鼻祖,将武野绍鸥定位为中兴名人,将千利休作为集茶道文化之大成者。千利休茶道精髓的继承者,即是利休子孙中的三千家:不审庵——表千家,今日庵——里千家,官休庵——武者小路千家。

日本时代小说阅读季

昨日和今日,翻完两本书:桑田忠亲的《茶道六百年》和山本兼一的《寻访千利休》。

至此,从司马辽太郎《功名十字路》、《风神之门》、《幕末》、《新选组血风录》,隆庆一郎《花之庆次》,柴田炼三郎《真田幸村》,井上靖《天平之甍》、《风林火山》,浅田次郎《壬生义士传》到山本兼一《寻访千利休》,真正结束了我的日本时代小说阅读季。后续若再有涉及,应该是与工作内容有直接关系。或者说,我想换换阅读“口味”。

【幸福·游学】小学篇|镇远:滇楚锁钥一都会

我在幸福学堂的游学设计,始于上个学期。

一天,主管游学的副校长找到我说,要不试试做个整个学堂的游学规划?我说好啊。用了三天时间做了出来,副校长可能觉得还行,于是就此开始了游学的设计。

每个目的地的设计,都要查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的资料,看一些电影,听一些相关的音乐。消化吸收了这些信息后,实地踩点,拿出游学费用、线路规划。

这实在是一个既享受,又痛苦的过程。享受是因为我能够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了解更广阔的世界;痛苦是资料很多,时间不多,要吸收消化还要产出,战战兢兢唯恐有错误知识传递给别人。

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做出来日本(京都、大阪、东京和富士山)、柬埔寨、敦煌、成都、福州、泉州、厦门、滇缅公路+驼峰航线共把条线。

镇远游学,是继2017年暑假日本三都和秋天滇缅公路+驼峰航线学堂内游学实施后的第三个设计。
感谢我那些年做过的各种工作——摄影师、撰稿人、专栏作者、杂志主编、社区工作者……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明日之学校》一书里说“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学习的是几张地图而不是学习世界——学的是符号而不是事实。学生所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关于地形学的精密知识,而是要寻找并掌握自己去寻求知识的方法。

游学是前进·幸福学堂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其立意基于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及现代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在情景中开展教学和学习”,是学生个人人生历程中的一段直接体验。

5月,是前进·幸福学堂的游学季。中学和小学会根据各自的学科知识,每年都会去到不同的地方,将自己置身、浸入那里,通过眼睛去观察、耳朵去听、嘴巴去品尝、与人说话增加了解与互动,再通过他们自己的心去思考、体会、沉淀、反省,透过了解别人,更加认识自己。

我们选择每一个游学目的地,除了与课程内容的知识相关,更是一次跨学科的全面学习——为什么去?去做什么?那里与我有什么联系?我身处什么样的时空?世界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世界是怎样发展的……

所以,在前进·幸福学堂的游学设计中,每一个目的地,不论是一个村子还是一个国家、一片森林还是一个城市,在我们看来,它都曾经、现在或是未来的世界的中心,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

时光薄如蝉翼
流年似水远去
一切就在昨天
一切就在眼前
镇远、贵阳
苏州、台北
东京、伦敦
……
阅万卷书遇一人
行千里路访一城
幸福游学·寻城记
一座城镇和她羽翼之下
人们百感交集的点滴记忆

幸福·游学季小学篇
【寻城记】镇远 — 滇楚锁钥一都会

镇远地理
云贵高原东,西为四川盆地、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北为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东北为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和大兴安岭。

582年,莫里斯一世加冕成为拜占庭帝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本籍陕西河州军民千户世职田宗显为黔中刺史,从此建立了田氏土司延续800余年对乌江流域的黔中包括黔东北地区的统治地位。

1107年,宋徽宗赵佶启用年号“大观”;“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宋明理学奠基者之一的程颐逝世;李清照在青州开始了她颠沛流离的一生中难得的安闲日子;田宗显十四世孙田佑恭以功加封贵州防御使(贵州之名始于此)。

由唐至宋,经过田氏十多代人的努力,今贵州乌江中下游地区,已均为黔中田氏政权所管辖,思州田氏土司也成为黔中历史上最著名的土司之一,因而史学素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的称誉。“思播田杨”,意为思州由田氏土司管辖,而播州为杨氏土司的天下。

1257年,忽必烈围攻鄂州;一代文宗元好问去世;田佑恭七世孙田景贤,筑㵲溪、青浪、黄平等思州三隘。

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蒙古蒙哥汗全面侵宋;蒙哥和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建伊儿汗国;奥斯曼帝国的创立者和第一位埃米尔——奥斯曼一世出生;㵲溪隘被赐名“镇远州”,为镇远得名之始。

1388年,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后该建筑群成为与甘肃麦积山、山西悬空寺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空中建筑”,并成为现今全国为数不多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范之一。

1402年,靖难之变朱棣称帝(明成祖),封顾成为镇远侯,镇守贵州。1410年,思州田氏土司因内乱,被镇远侯顾成讨灭。1413年,明成祖“改土归流”,贵州行省由此始

1749年,散文家方苞去世;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抄本传世,书中以三个回目的篇章,翔实生动地描写了汤总兵与苗族首领别庄燕在镇远的攻进退和风土民情。1819年,维多利亚女王、美国诗人惠特曼、海王星的发现者之一英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亚当斯都出生在这一年;林则徐赴任云南路过镇远,写下《镇远道中》一诗。

1849年,葡萄牙武力侵占澳门半岛;云贵总督林则徐告病还乡路过镇远,写下《相见坡》一诗和《已酉年九月自滇归闽,同人赠言惜别,途中赋此答之》七言律诗四首。

1857年,法国发明家斯科特(Scott)发明声波振记器,这是最早的原始录音机;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解往印度加尔各答;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爆发,石达开出走西南;贵州咸同起义苗族义军攻占镇远;

1869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发现丁达尔效应;瑞士生物学家Miescher发现DNA;美国西雅图建成;苏伊士运河通航;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日本虾夷地改称北海道;遵义教案发生,清廷命北洋水师创始人李鸿章负责查办;湘军攻占镇远;

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举行大罢工并获得胜利,此后每年的五月一日成为国际劳动节;美国人阿萨·坎德勒发明可口可乐;纽约港自由女神像落成;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在德国;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时期第一个民族工业企业青溪铁厂创建于镇远

镇远自元代起大规模设置邮驿,水、陆交通两畅,成为湘黔滇咽喉要地,又有屯兵保障,逐步形成一个“舟车辏辐,货物聚集”的“西南一大都会”。随着商贾云集,各种会馆便随之出现并最终成立“八大会馆” ;到了清朝,镇远的商业就成了“黔省一冠”。

1938年至1944年,我国设立了两个日军俘虏的管教收容地,一个在陕西省西安,另一个就是在镇远晚清镇远总兵署中衡衙门。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等称其为“和平村”,故此名沿用至今。

1986年镇远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延伸阅读
李清照《漱玉词》
吴敬梓《儒林外史》
方显《平苗纪略研究》
金庸《射雕英雄传》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美]史景迁《太平天国》
[美]杰克·威泽弗德《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幸福游学之“寻城记”(二十四城记)
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历史是什么鬼】田川福松、郑森、朱成功和海盗是什么关系

早餐时,餐厅里的电视播放了一个“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片段并配有字幕。我对太座说,好多时候,用词真的是一个很微妙的事情,因为就“收复”这一个词,就有好多故事;同时能不能算“收复”,这个也还得另说。

太座问这个“收复”背后有什么故事,我说:

“收复”这个词,指的是夺回已失去的东西。对当时的满清来说,台湾是他们从未拥有过的;而从荷兰人手里夺回台湾的人,是南明这个流亡政权的延平郡王中日混血田川福松郑森朱成功。

1623年,天主教名为尼古拉的泉州人郑芝龙在日本与田川氏结为夫妻。

1624年,郑芝龙长子田川福松出生于日本;而此时,荷兰人利用郑芝龙来执行在台湾海峡截击往马尼拉与西班牙人(当时荷兰人的主要竞争对手)通商的中式帆船的海盗任务。

1625年,郑芝龙脱离荷兰人,至1627年已有船700艘。1630年,郑芝龙将6岁的长子田川福松接回泉州居住读书,并改名为郑森。

1633年,在郑和船队退出南中国海200年后,郑芝龙在泉州重夺海上主导权,成为大航海时代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东南沿海、台湾及日本等地第一大海盗。

1645年,多铎扬州屠城十日,史可法殉国;南明隆武帝赐郑森朱姓,并将原名森改为成功。从这时起,郑森就成了朱成功。

1661年,失去了抗清根据地的海盗商人朱成功,从荷兰人手中夺取台湾。1682年,早年是郑芝龙和郑森部将的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攻取台湾,而此时郑森已死去20年,在台湾继承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官爵的是郑森的孙子郑克塽。

说回田川福松的胞弟田川七左卫门,曾担任郑氏家族在日本的代表,从事中日贸易。田川七左卫门的第九世孙郑永邦曾任日本外务省书记官,郑永邦之子郑审一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法政大学教授,与日本前首相岸信介是东京帝国大学的同学。

如果现在我们说郑成功是“民族英雄”,那他代表的是哪个民族?他是为谁收复了台湾?因为日本人也可以把他当做“民族英雄”——“1661年,田川福松带领他的佣兵赶跑荷兰人并开始了日本人对台湾的统治”的说法是否也是站得住脚?

所以,用“收复”这个词来说郑森占领台湾这个事件,并不准确,或者说带有选择性倾向,与史实不符。

历史无法改写,历史也无法编造,但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有不同的解读。例如现在的中学教科书,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史实?中学的历史课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带有倾向性的片段呈现而非全部,不过这不只是中国如此,美国也好不到哪儿去。历史,总是按照人们需要的样子出现。

电影《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中,周润发饰演的亚洲海盗汪直。汪直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汪直(1501年4月3日-1559年),明朝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人,又名五峰,号五峰船主,明代海上贸易商人,著名海盗。

【历史是什么鬼】丝绸之路、CHINA、中国茶和美国独立战争

幸福学堂下学期校内游学,中学部确定是江西(庐山、景德镇、婺源和三清山)了。5月21日,中学部本学期的福建三城(福州、泉州、厦门)游学开始之时,也是我江西踩点出发之日。

之所以是江西,源于我整个游学框架的设计中,原计划上学期的游学目的地——敦煌,对应了西域之路(清光绪三年的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第一卷中,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并在地图上进行了标注。这一术语后来被广泛采纳,所以在此之前,并无“丝绸之路”一说)。

1275年,经过四年的旅行,威尼斯人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途经敦煌,终于来到元帝国并成为忽必烈之臣。

1292年,在中国居住了17年的马可·波罗一家三人,奉忽必烈之命送阔阔真公主由泉州(本学期游学目的地之一)出航,往伊儿汗国成婚。忽必烈答应他们,在完成使命后,可以转路回国。当时“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已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东方第一大港”。 而由于景德镇瓷器出口成为主要货物,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作“海上陶瓷之路”。

1298年,回到威尼斯的马可·波罗在与热那亚的战争中被俘,在狱中诞生了《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在欧洲的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文明和财富的倾慕与贪婪,人类文明进程中最重要的历史之一 — 大航海时代(又被称作地理大发现)开启。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瓷器和中国茶成为世界商品。1689年,东印度公司从厦门首次将中国的茶叶运回英国,此后英国名媛淑女们腰间都藏有一把镀金嵌玉的小钥匙,用来开启特制的茶叶箱;而能够用中国茶和精美的中国瓷器招待宾客,成为当时的英国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China也成为“中国”和“瓷器”的英文译名。

1773年,在美国革命之父之一的塞缪尔·亚当斯(约翰·亚当斯的堂兄)和约翰·汉考克领导下,60名“自由之子”成员,将东印度公司三船主要为中国福建武夷红茶的茶叶倾入波士顿湾,以此反抗“日不落帝国”英国国会授权东印度公司在北美殖民地销售茶叶的《茶税法》,也由此拉开了北美独立战争序幕。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并由其它13个殖民地代表签署,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汉考克签字生效的,美国最重要立国文书之一的《独立宣言》,7月4日也成为美国的“独立日”。

“人人生而平等……” 天赋人权说是《独立宣言》中最有力量的句子,但它的起草者们同时也加入到了对印第安人的大屠杀当中。乔治·华盛顿说:“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毁前不要听取任何和平的建议。”

从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开始,亚当斯、杰斐逊、林肯,一直持续到第二十三任总统哈利森,美国伟大的总统们,在一个世纪里发起了1000多次不同规模的军事行动,到189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灭绝印第安人的“作战任务”,超过1000万印第安人被屠杀。

每一个游学目的地在我的设计中,它都是世界的中心;每一个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发生着联系;每一次游学,都是一次涉及历史、地理、科学、博物学、文学、戏剧、音乐等等跨学科课程。

为准备每一次游学,我都要翻看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的书籍、资料,看一些电影,听一些相关的音乐,实在是一个既享受,又痛苦的过程。享受是因为我能够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了解更广阔的世界;痛苦是资料很多,时间不多,要吸收消化还要产出,战战兢兢唯恐有错误知识传递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