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历史

【读书记1511】坂井荣八郎《德国史10讲》

10月14日,花卷突然问我:“能帮我买一本法国历史的书吗?”当然!在我们家,买吃的和买书是同等重要绝不含糊的事。

选了柴田三千雄的《法国史10讲》准备付款时,发现这本书是“岩波新书·世界国别史十讲”系列之一种,这个系列目前共有五种,另四种是《德国史10讲》、《英国史10讲》、《意大利史10讲》、《西班牙史10讲》,于是一网打尽,收入囊中,生大欢喜。

书到后,花卷开啃《法国史10讲》,我挑了这本《德国史10讲》。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史有一个共同的部分,即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我对法国古代史兴趣不大,就直接跳到一战、二战和分裂后统一的后半部分,终于帮我大概厘清了柏林墙倒塌始末。

1919年,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没能出现在谈判桌上,只是在战胜方的最后通牒下才被迫接受了《凡尔赛合约》。这个合约中,最出名的是最后定下堪称“天文数字”的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这个合约引发了北洋政府治下中国的“五四运动”,让我不得不联想到《辛丑条约》——这个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十一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1320亿金马克与9.8亿两白银哪个更多?一番查资料和计算下来,1金马克约等于0.36克黄金,根据资料中1900年左右汇率换算成白银,德国的赔款总额大约在220亿两—377亿两白银之间,是大清国赔款总额的22—37倍。当然,这笔赔款随着二战的爆发也就不了了之了。

二战德国战败。1945年,盟军占领下的德国被分为了四个占领区,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军的驻军总司令掌握各自占领区的统治权,德国由此进入军官状态。然而未过多久,这种占领体制便陷入僵局。围绕战后的世界秩序,东西世界的对立也影响到了德国的占领政策,特别是战后赔偿问题打乱了四国共治的步伐。苏联由于战争受损惨重,将获取战争赔偿放在首位,而美英两国考虑到“一战”战后处理的失败教训,主张以复兴德国经济为先。不同的诉求导致1947年,美英两国将各自管理下的占领区合并为“双占区”,之后法国占领区也加入,这样,西侧的三个占领区与苏占区形成了对峙。随后,西占区推动的货币改革,成为了德国最终走向分裂的导火索。

1949年5月生效的《基本法》(基于联邦制及议会制的新宪法),标志着以莱茵河畔小城波恩为首都的西德,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成立。

1949年10月,苏占区新宪法生效,标志着以东柏林为首都的东德,即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自此,两个德国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截至1961年,从民主德国(东德)迁到联邦德国居住的“逃脱者”多达250万人。于是在1961年8月,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阻断了这个普通人从民主德国逃往联邦德国的唯一通道。

德国的统一不仅仅是德国的问题,是事关外交乃至国际关系的问题。当一个大国要重新出现在欧洲大陆时,四个占领国为首的欧美各国政府的善意态度是其中的关键。如果不是老对手法国不计前嫌,放弃德国威胁论,转向支持德国统一;如果不是苏联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后任总统,这是另一个故事)认可民主德国改弦易辙,投入西方世界,那么两德的统一是无法实现的。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1990年年10月3日,两德统一。

坂井荣八郎《德国史10讲》,中国工人出版社“岩波新书·世界国别史十讲”系列之一种,2021年5月1版,2023年4月3印。总阅读量第1511本。

【读书记1503】李奕定《帝国的崩裂:细说五代十国史》

唐自安史之乱后,直至五代,坐拥强兵的封疆大吏,均成半独立的状态,每一个“大军阀集团”就是一个王国,手下有幕僚,有战将、士兵及其民众,有各项税收可作为军需粮饷。于是弱小的互相勾结,力图自保;强大的则并吞四邻,兵连祸结,频连征战,暗无天日。中央对他们视若无睹或充耳不闻,实际上是无能为力,听其自生自灭。

要是中央朝廷发生剧变,这些藩镇们初则采取骑墙主义,继即相机行动,如果连自己的地位也发生问题,那就没什么好商量的了,宣告独立,称王称帝起来。胜,则进兵京师,正式做起真皇帝;败,则开门投降,依然保有既得的地盘。这是藩镇们的循环老公式,像上元节看走马灯一样,总是那一套,了无新意。

五代的历史虽然短暂,仅有五十三年(907—960),但五代的士兵原就是“暴兵”,他们与古罗马时代皇帝从军中诞生,复由元老院追认,统统成为惯例,如出一辙。建立在“暴兵”枪杆上的政权,如不能满足其欲望,随时有覆亡的危险。因此这是一个封建制度完全解纽,所有的糜烂腐化均告“出清存货”的触目惊心的大时代,不少人在外表上乍看起来衣冠楚楚,满有点儿人样,其实大半是畜生,尤其是那些在上位、握大权,可以决人生死、予人荣辱的大角色。相反,那些胼手胝足的耕耘者、蚩蚩的生产者,倒保持其原有的“工匠模样与精神”,半点儿也不走样,并充分地发挥出人性深处的优良品格。

这是一个“光明与黑暗、公忠与奸佞、黑与白、是与非、人与兽、贪墨与廉洁、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时代,也即欧阳修说的“天地闭、贤人隐”的时代,凡能保存其精灵秀气而不堕人性、品德的,大抵是升华;凡为物质利欲熏心、麻痹、腐蚀的莫不沉沦。

五代十国史普及读物,李奕定《帝国的崩裂:细说五代十国史》,天地出版社2020年11月1版,2023年12月第28印。总阅读量第1503本

【观自在·六十八】打一个响指的时间

开讲《琵琶行》。从序开始,诸君一人一联,行行讲解,能讲多少讲多少,讲不清楚的我作补充。一节课推进到“似诉平生不得志”。

花卷提前两周提交了她的历史期末笔试《我的2024》。“过去与历史,有什么区别?我个人认为,过去更个人化、更私人;而历史会更开放……那什么是现在、什么是未来?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互通的,当我打一个响指的时间,当你说现在时,现在就成了过去;当你说未来时,未来就成为了现在,然后又成为了过去……人们不该简单去定义自己的过去好坏与否,因为每件事都有它的利与弊。”洋洋洒洒千余字,有自己的想法,有概念、也有自己的事件和总结。可惜,字迹潦草并且“耶稣”的“稣”写错了,一个很小但很严重的错误,只得了B+。

下午陪考九年级理综。

【观自在·六十四】历史课的终极目的

【语文】

本学期只有四个教学周就结束了。最后一周是教育局统考,倒数第二周是我们学科的期末口试、笔试评估,上课就只两个教学周。与熊猫老师商量下来,语文这两周都合班上,重难点我来讲。

今天语文课,熊猫老师讲了刘禹锡的《望洞庭》、《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和《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陋室铭》我明天讲,“刘白”这个主题的重点在白居易的《琵琶行》。

六水大人的课题作业,进步之速如有神助,才不到两个六周的时间就从“F”直升至“A”,不论是肉身还是思想在一个自由和尊重的环境里都能得到恣意生长。

吴在期末到来之前,终于稳在自己的“舒适区”——不论软笔簪花小楷字帖还是每日一记和课题作业,都是“A”。下一步要鞭策的就是让她把“舒适区”扩大到历史、地理、英语和数学诸学科。

【中国历史】

初中从六至九年级的所有学生,都在中国历史两个班。

今天中国历史课,公布了语文和中国史期末评估的准确时间和确定内容:

7月1日提交语文期末笔试《AI时代的教育》和中国史期末笔试《我的2024》;7月3日本学期第三个六周口试飞花令,4日“荣耀之战”——飞花令学期总冠军、学年总冠军PK。

我说:“诸位还有两周的时间来完成这两项期末课题。所以这两周的课不讲新内容,你们要利用这两次课的时间开始构思,可以讨论,有不清楚的可以问我,也可以提出你的想法,或许听取我的建议。”

“要写多少字啊?”第一次参与期末评估的子阳君问。

“字数不限。你用五个字说得清楚也可以,你用洋洋洒洒五千字也行。”

“那我多写点是不是评估等级会高一点?”同样第一次参与期末评估的子乐君问。

“不是的,不是的,字数多少和评估等级是没有关系的”,吴抢着说:“你就像我上次课题作业写了一千多字,结果因为犯了‘低级错误’只拿了‘F’,所以豆总看的是质量不是数量。”不愧是老生。“对我来说也有类似的惨痛教训啊哈哈哈……”花卷附和。

“豆总能不能给我一点建议呢?这个学期学的都是诗,我可不可以把这些诗串起来表达我想表达的?”吴接着问。

“你说呢?如果想听我的建议,我倒是觉得你可以从月亮回顾一下这个学期……”

“可以了,豆总,你知道的已经够多了,可以不用说了。”吴赶快掐断我的话。

“豆总,你觉得什么是‘历史’?”大魔王问。

“这是一个好问题啊!但我不会回答你,因为那是我的答案,不是你的。你要去找到你的答案,那时你来找我,我再告诉你我的答案,这样我们都能得到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豆哥,对我你有没有什么建议?”六水大人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期末评估,有点懵,可以理解。

“可以是编年体,可以是传记体,可以是以事件来推动的,也可以是采用以某一时间为节点前后比较的,还可以是以关键词为脉络的方式。例如……”我正好看到她已经在本子上开始的框架,“这样就很好啊!”

“那我可不可以用诗歌来表达?”也是第一次参与期末评估的子琨君问。

“为什么不呢?字数不限,体裁不限。这是你们的2024,不是我的2024。不过歌的话,那可是要用唱的哦。”我说。

“是诗,是诗,诗词,不是歌。”子琨君说。

“可以啊!但我还是觉得用歌更好。”

“好的豆总,你的建议我会部分听取的。”

“那我画一张图来完成《我的2024》。”同样也是第一次参与期末评估的张丞相说。

“完全可以,但要有读者意识,不能是自言自语自说自话。”

“什么是读者意识?”

“你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幅画、每一首诗、每一个字,都不是写给我一个人看的,而是写给这个小小星球上的每一个人看的。要通过你的作品传递你的思想。”

午饭后,大魔王来办公室找我:“豆总,关于中国历史期末评估,我想弄清楚什么是‘历史’和‘现在’这两个概念,因为¥%&*#@¥%……。”

“多好嘛。如果你能弄清楚这两个概念,这可能就是你2024的最大收获。在现在这个阶段,不要在意什么标准答案,历史也不是要去背那些时间、人物和时间,而是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历史观,也就是对历史的理解和方法,这个才是豆总我历史课的终极目的。”

“好的!我明白了!”

【观自在·圩一】开始都挺好

游学回来的第一节课,也是第一节语文课,合班,复习之前所讲并将本学期第三个六周的七个主题加一个番外篇教材发给学生。因为有新生,又略略带过“平上去入”古四声和“普通话”并不是现在才有,唐朝有唐朝的“普通话”,宋朝有宋朝的“普通话”。现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没有了古四声的“入”声,对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音韵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现在读古诗词有的韵不对不是古诗词的问题,是我们的发音有问题。

中国历史2班,分析汉时游牧民族在强盛期与南方农耕民族的战争中胜多败少的原因,“不教胡马度阴山”除了骑兵对步兵的绝对优势外,还有一点是游牧民族“战斗条件与生活条件一致”,而农耕民族需要组织动员、装备、征调、训练后才能前往战场,与对手相比明显缺乏机动性。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地理分界大致是15英寸即380mm等雨线,也就是后来明长城所在。当时匈奴控制的范围沿着这条等雨线自东北至青海,一线超过两千公里,并且匈奴人不用完全集结才投入战斗,作战方式就有点像黔东南吃流水席,随到随吃,随到随战斗。顺带讲了一下地理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划分,诸君不太分得清,于是举例火山、地震、地质构造、岩石和碧玉、玛瑙之类宝石的成分等等即为自然地理,“石头的主要成分有什么?”我问。“有二氧化硅!之前的语文课有讲过。”诸君答。“好好好。那请问二氧化硅是什么?化学式是怎样的?”当课堂突然变得安静,就是作业诞生之时。这就是今天第一项历史作业了。随后“黄金水稻兄弟”之一的“历史天才”沈举了汉初白登山之战,以证中原农耕文明的军队不敌游牧民族骑兵以及冒顿单于鸣镝弑父一段历史,大赞!就势我推动到前99年,李广之孙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之求情被武帝施刑。说到汉军和匈奴的兵器,就说到铁器的使用始于战国,而之前是青铜时代。“青铜的成分是什么?铸造工艺是怎样的?”没人答得上来,于是这就是今天的第二项历史作业。

中国历史1班,让诸君阅读材料后用不超过三句话陈述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之路。“又来了,这要命的三句话啊!”有学生故作夸张痛苦状。“很多事情,如果三句话说不清楚,做30页PPT你也说不清楚。所以这是历史课,但首先是阅读课,但根子在语文。所有学科的物理空间位置基础在地理,时间位置基础在历史,阅读理解基础在语文,所以我一向认为文史地是一体的。”结果又像每一节历史课一样,开始都挺好,上着上着就“跑偏”了。今天是借助几何三维笛卡尔坐标系,以嬴姓部落成为诸侯又灭六国建立秦朝的历史时间X轴、秦崛起于秦州定都关中平原中部咸阳的地理空间Y轴和《史记》中《鸿门宴》的文学Z轴来讲文史地的关系,带领诸君在教室前后黑白和地图间,在当下和过去与未来间穿梭。新生分不清这课是这是历史、地理还是语文课,“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说。

下午开会,没参加飞盘课。

【观自在·卅二】只有怀疑不可被怀疑

6:30起床,点击QQ音乐每日推送30首免费试听曲库,第一首是刘若英的不知道什么歌。想:“啊……从来不喜欢不会唱歌的刘若英的歌”,马上切到下一首。刷牙时,觉得刚才的想法不对。“不喜欢刘若英唱的歌”是我的感受,原因(也是观点)是我认为她不会唱歌,但感受和观点这两者其实是毫无关联的,也就是说我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因为刘若英是否会唱歌,这是一个专业领域的专业判断。所以,我只是不喜欢刘若英唱的歌而已。

语文3班,只讲了一首李白的《越中览古》,因为没把握好,发散得有点……超出我的计划了。

“越王勾践破吴归”句,从春秋五霸说起,为什么历史课本里面只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四个,以及卧薪尝胆、西施和范蠡陶朱公的历史与传说,终于越王勾践剑。

“只今惟有鹧鸪飞”,引出“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但现在这个班的学生只有花卷和学生吴听我讲过乐府,所以回头为其他人概讲了这首《十五从军征》,再又预习了后续将讲到的刘禹锡的《乌衣巷》,并简单做了对比。

最后回到诗名《越中览古》的“越中”。越中,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唐初复置越州,唐玄宗改越州为会稽郡,唐肃宗时复为越州。自此,会稽郡不复存在。从会稽发散到《兰亭集序》,从三近斋书柜上取下那幅“神龙本”《兰亭集序》复制品,“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就此展开,还介绍了几个印章,结果没收住,就下课了。黑板上留下一个我画的“殇”形猪头,就像上周讲《古朗月行》“羿昔落九乌”句,古人认为太阳是三只脚的乌鸦,结果我的画画水平太过不堪,乌鸦被画成了乌鸭。

中国史2班,从秦的集权制度到“焚书坑儒”,说坑的其实不是儒生,多是方士,从这里开始,这节课就在学生不断提出的的疑问中开始“跑偏”了。什么是方士?就是方技之士与数术之士。什么是方技?方技旧时总称医、卜、星、相之类的技术。什么是数术?数术是指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和奇门遁甲之类数理。天干地支是什么?吧啦吧啦……奇门遁甲呢?我继续吧啦吧啦……最喜欢这种不按备课套路提问,也没法备的课了,大家都放飞自我吧!阿弥陀佛真主安拉一炁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哈利路亚。最后五分钟,挑了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方士“异人组”大展方技片段。“哦~方士就是这样的哦~”。多好的一节课,沾沾自喜。

中国史1班,忘记哪个学生开了“炎黄子孙”这么个话头,就此发散出“上下五千年”其实是个“伪概念”,因为中国的历史(信史)不到三千年,始于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召共和),在此之前至商是半信史时代,因为有甲骨文和金文的片段历史记载。更早的商以前就是可归为神话传说时代的“伪历史”。“历史课本上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哪个朝?”我问。“夏朝”。“为什么?”这次换了我来问问什么了。“不知道”。“中国人自己坚持中国最早的朝代是夏朝,但研究中国史的其他国家学者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应该是商朝,因为半信史时代开始对历史有了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虽然这中间常常出现几十一百甚至几百年没有一个字记载的断层。所以,历史的真相是什么?一切历史都是可疑的,都是值得怀疑和探究的。我们要有一切都应该被怀疑的科学精神。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件事不可被怀疑,那就只有怀疑本身不可被怀疑。

午饭时,与科学老师任飞老师闲聊,他说又增加了好些没用的冷知识。“你是怎么知道这些还能把它们串起来的?”他问。我说;“没事乱翻书。所以我上课基本上可以说都是在吹散牛。”经常是课上完了我教材都没翻开。这个实情会不会导致学堂的生源流失哦?

飞盘课,惯例分成三组车轮战。今天没什么建树,就是有了个理由跑了一个半小时,脚都快跑断了。

晚上三折淘到意大利藏学家朱塞佩·图齐的《喜马拉雅的人与神》二手书,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版。喜欢图齐的书,始于他堪为人文地理写作范本的《到拉萨及其更远方》。

【读书记】二刷东野治之《遣唐使》

日本于公元600年(推古天皇八年、隋开皇二十年)首次派出遣隋使,至838年最后一次派出遣唐使,之间经历两百多年。隋朝于581年建立,隋恭帝杨侑于618年禅让天下给唐朝皇帝,遣隋使只派遣了四次(一说六次),作为遣唐使的先驱,其重要性不可忽略。

遣唐使时代日本摄取的唐朝文化极其系统,侧面反映了这就是日本文化形成的必要条件。唐朝文化对日本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原因在于日本接纳文化的时期与国家及自身文化形成时期吻合。甚至可以说,没有唐朝文化的接触,就没有古代日本的形成。日本接纳这个新文化所需的时间短暂到令人吃惊。七世纪中叶后,倭国即使派出了遣唐使,但文化尚受中国南北朝文化的强烈影响,可仅仅不到五十年,日本就完成了向唐朝文化的高度靠拢,几乎可以与江户开幕明治文明开化期间发生的变化相匹敌,速度也几近相同。然而,遣唐使时代的变化发生于一千多年前,可以说远比明治时代的西欧化更为急遽。

二刷东野治之《遣唐使》,目的在于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来看隋唐这段历史。

母语力

出国留学中心负责人S老师在微信群里,发出了2022年6月的 AL戏剧、英文文学、历史的考试大纲试卷、答案还有考官报告,说:“大家感兴趣可以研究看看。如果我们能(在现已开设学科基础上)搞起来,那真的是贵阳的国际课程圈顶配啦!AL的历史,豆哥可以借助翻译器浏览看看,我们不一定开,但是可以看看国外课程的高中历史大概要求是个什么水平。”

借助翻译插件,AL的历史考纲、试卷和答案,大概看了个五五六六。有几个感受:

1、考试的范围、答题的要求,甚至要考的题目都很明确,便于教与学把握重点,但并不代表这个考试就变得容易了。

2、考的不是通史,也不是对年代和事件的简单记忆,而是基于地理常识,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分析建立认知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的能力。也就是文史地综合的“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的历史观点性文章的写作。

3、对书面表达的规范性要求较高。在评分标准中,是否得分似乎是根据拼写、标点符号、语法的质量来判断,并且表达的含义应是清晰、准确,不含糊的(或许这项指的是“卷面分”?)。

4、需要学生有一定量的学术阅读量和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从四份试卷中的题目来看,要拿到理想的分数,除了教材(如果有的话),我脑子里一看到这些题目就弹出来至少10本以上的必读书。

5、对英语读写的要求比较高,阅读至少是要能读懂英文原版历史大众读物的水平,写作至少是能在规定时间内能独立完成一篇小论文的水平。

这个学期第一次尝试同时教七到九年级文史地三个学科,期末的文史地跨学科综合测评算是误打误撞向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尝试。以当前现状,如果我的任教学科不调整,仍然保持文史地三科,以达到AL考试应具备的素养为教学方向,三年后一路跟随的学生应能具备这个母语能力。如果有学生确定出国留学方向而不是国内应试,如果有AL历史中文版教材,我觉得我再努力一把,是有成为AL历史中文助教的可能的。

最后,我仍然坚持,是否能拿到AL高中历史测评比较理想的成绩,打底的还是中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也就是我的那个观点——语文不好,科科不好。这个“语文”不是狭义上的语文学科,是基于母语的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和地理的知识性基础、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分析、理解、提出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和素养。这个是不是可以简称为“母语力”?

我竟还留在这世间

坐在三近斋一角,我的办公桌前,耳机里播放的是“一奏器乐派”的《敌众》专辑。

整个中学部的三十名学生,这两节课都集中在这间最大的,但与标准教室比起来仍小了一圈的教室里上生涯规划课。

课堂上,他们在进行一个类似我做你猜的游戏,用动作告诉别人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份什么职业。由于戴着耳机,听不见他们的声音。看着他们欢乐的表情和动作,在耳机里《智深舞》的包裹下,这样的错位是真实的吗?或这才是真实?

我45岁了。一路花了很多精力,浪费了很多时间,踩了很多坑,犯了很多错误,也收获了很多别人不会收获的经验。现在我每周要上的课有七、八年级的历史课、跨度从六至九年级的语文课、出国留学预备班的中文经典课、整个中学部的游学课,还有摄影和历史两个学生社团以及担任两个学生的导师。

每天要说很多话,要回答很多“为什么”:为什么他可以那样做而我们不行,为什么是这样不是那样,为什么这个字读这个音而不是以前老师教的那个音,为什么历史上会发生这次战争、鸦片战争真的是为了鸦片吗……我知道能够提出问题在人生当中很重要,尤其是敢于问“为什么”。因为只有能发现问题,才有可能去解决问题。但每天,我就是想把手上的事情完成。完成那一刻我就挺开心。至于它能不能导向什么结果,我不知道,并且我也没有精力去关心了。

我现在,只想专注做一件事,读一本书,写写字,听听音乐唱唱歌。我也要去追问一些“为什么”。最近常常在思考,我竟还留在这世间,是为了什么?

波斯帝国、斗战胜佛、太平天国

下周,各科要进行本学期的第一个六周测评。周五放学前,在学生群里发布了测评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语文三班除了惯常的日常过程性评估、课堂上包含背诵和古诗词飞花令的口试,还有笔试。这次的笔试要求学生完成《波斯简史》。要完成这篇两千字的文章,测评的是学生文史地三个学科的资料收集、阅读、整理、分析、编辑和写作的文科综合能力。提交文章的截止时间是3月22日8:30。

出国留学预备班的笔试题是一个问题:孙悟空成为斗战胜佛时是青少年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非仔细阅读《西游记》不可。

七年级历史,测评范围为上册第一、二两个单元从古人类到百家争鸣共8课的内容。八年级历史,测评范围为上册第一单元共3课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内容。这个学期上半期重新梳理上册内容,下半期讲下册内容。

昨天,二手旧书“lonely planet”系列旅行指南的《四川和重庆》到了。翻书、网上查资料,疫情三年,不知道现在旅游目的地食宿行都是什么情况。

佩索阿的职业是里斯本(葡萄牙)一家小公司的会计,整天默默工作,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平时很少出门,在成年后的30年中几乎没有离开里斯本。他认为: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而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