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博物志

青要胜于蓝才行

游学课开课四周,学生自组织成型三组,华南两组,西北一组。余下的十几位,因不善沟通、经验不足或过于独立等原因,统统进了我的组——“博物志:一百座博物馆的发现之旅”第一回:巴蜀双城记,一起去成都、重庆。成都我曾在2018年为学堂的游学去踩过点,这时算是“回收再利用”了。

目前各组已完成游学目的地的文史地和饮食文化背景功课,下周将完成大概行程和预算,同时完成在六周展上的“终极大考”——向校委会、家长和同学展示、讲解、回答现场提问。通过大考才能算是项目成型,可以出行。否则就要降格为省内游学。

本周游学课规定了游学的两个基础要求:拒绝任何形式的拉杆箱,请选择背包;拒绝任何酒店,请选择国际青年旅舍或客栈。这没有对与错,仅仅只是背后的价值观所驱使的不同选择。

周四学部例会上,提出建立游学博物馆,学部负责人说要在校委会上讨论一下看看。

由于疫情,几年没有出行。之前很合脚的户外鞋穿了五年,寿终正寝,这两年都是穿运动鞋。现在戴的这顶北面(The North Face)的休闲帽,在淘宝查到购买记录是在2010年9月15日,戴了快13年。为了4月的游学,又在淘宝买了新鞋和新帽子。

有一位这个学期即将毕业的学生,报考学校需要以往的各科成绩。学部负责人问我有没有上过这位学生的历史课,我说:“这个学期是我在学堂第一次开历史课。之前倒是想给他们上历史课,但当时被告知‘没有这样的课程安排’,所以作罢。”回想过去三年,总是有一些让人感到莫名的事。

出国留学预备班的中文经典课,还是希望他们能完整细读至少一部古典名著,能不能做到精读,就得看造化了。我提供备选的是《西游记》和《水浒传》,《三国演义》也不错,但要对照着《三国志》来读,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红楼梦》我不喜欢,到现在连第一遍也没有刷完,如果读这个,对我来说难度很大。在周三课上经与几位学生商量,他们没有选我提供的,而是选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好。周五的课,内容就调整为新课了。这个调整持续多长时间,取决于学生的状态。或许这个学期能上完《聊斋志异》全本,也可能三五次课后他们又没了兴趣,又要调整为《太平广记》或“三言二拍”或其它什么,全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和状态。还好,他们的视野,还不至于广阔到超出我的所知范围,这于我是好事,于他们是坏事。青出于蓝要胜于蓝才得行,否则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周五下午,一位27岁海归女生在学堂做关于美国留学的分享。占用了社团活动时间。除了中学部师生,还来了十几位校外人士。我听了10分钟就回教室备课了。分享者不论从表达、思维还是举止,都看不出留过学的痕迹,尤其是口头大量的“别特别如何”、“非常非常怎样”可以看出中文词汇的贫乏。当然,除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或许也是一位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