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整理照片,翻出上月江西南昌随手拍)
标签归档:南昌
【江西行】贰 | 南昌: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出门前亲了睡梦中的花卷,她迷迷糊糊努力睁开眼和我再见。我准备登机时,睡醒的她用妈妈的手机发来微信语音,带着哭腔说:“爸爸,我想你了。”我打字给她说:“在家要乖乖听妈妈的话,在学堂和去游学要乖乖听老师的话。”
今天“520”。登机后,我给最爱的两个女孩——花卷和卷妈发了一条微信:登机了,关机了。每次独自出行报平安,我都会想:我要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会(应该)是什么?这个世界远没有我认为的那么需要我,相反是我深深眷恋着这个世界。如果有一天我知道了自己这“最后一句”是什么,这句话就会刻在我的墓碑上,以总结我的一生。
机舱里的贵阳大妈们交头接耳、呼朋唤友,叽叽喳喳就像林子里一群雀鸟。我在窗边小桌板上的旅行笔记本里写下这些的时候,飞机正飞行在8900米的云层之上;后排男乘客吧唧吧唧大嚼飞机餐,中间座位的微商正在给她右边座位的青涩女孩介绍一款能让80岁的人看上去像58岁、能治疗直肠癌、胃癌、肺癌等各种癌症和耳鸣、失眠的神奇胶囊。
一下飞机,就像毛孔被空气里的湿气饱和后慢慢泌出,浑身汗出黏腻。按计划乘机场公交2线进城,没想车里前后四排、左右两座都是一起出游回家的大叔,我被夹在中间,一句也听不懂的听他们喊了一个小时的“高腔”,欣赏完贵州大妈的云雀合唱团,继续听一场江西大叔的“弋阳腔”,一路也算闹热。
入住青旅,时间比计划早了一个小时,这意味着我可以有多一点时间午餐。在12:45步行抵达600米外的江西菜馆“云境小厨”,等座的已经排队到二十几号,折返回到青旅旁的“西江月”江西菜馆,点了一盅瓦罐汤和一份南昌炒粉。
关于南昌炒粉,论其色香,远不及与其相类的如干炒牛河的广东炒粉;论其辣,更是被贵州的辣而香美远远甩在身后望尘莫及;不过,瓦罐汤确实比贵州的汤高明许多。一罐江西老汤,一顿热汗滚浪,一洗浑身黏腻,毛孔通透淋漓,好不惬意!
出好了汗,吃好了饭,出发下一站——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八一纪念馆外身份证验证处,一位精干的妇人打着遮阳伞戴着墨镜,逢人就说:“中国《道德经》的老子就是耶稣,耶稣会拯救我们每一个人”。这位虔诚的妇人出现在这个场所,既让人觉得她就像一篇文章里的错别字、一盘米豆腐上面的苍蝇,又觉得特别融入情景的和谐,让我觉得她就是猴子派来的,她就是生活的盐。
离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于地铁施工,交通紊乱,导航指示的每一个乘车点都消失不见,我几乎在方圆2公里的一小块地方转了一圈,最后终于在15:20抵达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博不论硬件还是招牌展览“赣风鄱韵——江西古代文明展”,都不如贵州省博,如果没有“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这个常设展,江西省博要不要放进游学行程,实在是要好好考虑考虑。
离开江西省博,步行10分钟,就到了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南昌的标志性建筑、一栋复建29次超过2000年历史的新建筑——滕王阁。现在的滕王阁,是1985年,借鉴了梁思成和莫宗江的设计草图,以钢筋水泥重建的。在滕王阁上吹了会儿赣江的小风下来,咨询了讲解收费,如果50名学生在楼下集中讲解,收费200元;如果分5批上楼逐层讲解,就是5位导游,每位120元讲解费。然后,我错过了一场包含在门票里的演出《滕王宴乐》,最后一场16:00,在游学行程设计中,如果拿掉八一馆就赶得上。
今天从抵达客栈起,实际时间都比计划早了一小时。即便如此,我还是被各种不可抗力的突发事件弄得昏头转向。还好,南昌的大妈热情狠,每次问路都积极主动不放过一个细节,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到一座陌生的中国城市旅行,攻略+导航+大妈,是保证旅行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重要组合。
刚刚,花卷给我打电话说又想我了。
现在,我要去楼下的小酒吧喝一杯了,老板送每位住客一支啤酒,虽然我不喝酒。
明天上庐山。
【街头摄影】南昌20180520
江西·南昌·贺龙指挥部旧址前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