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讲谈的“创意写作”环节,我为上午高小班和下午初中班的诸位学者,每人准备了一个故事,随机抽取,五分钟完成续写。
五分钟的时间,当然不够完成一个故事,所以我希望各位学者回去以后继续创作。
七年级的吴映潼抽到了《波斯猫》的故事。第一段是我给出的故事开头,后面的段落是她的续写。在续写的部分,我似乎看到了《魔戒》、《霍比特人》、《天方夜谭》、《哈利·波特》,但又不同的,充满魔法的世界;作者像是J.K.罗琳,又好像是托尔金,但又不同。她的这篇作业,远超出了普通在校七年级学生的平均水平,我给了最高等级“S”,评语是“也闲书局的J.K.罗琳”。
吴映潼,这位“也闲书局的J.K.罗琳”创作的故事是这样的——
早上路过某一个书架时,突然跳出一只黑猫挡住了我的去路。我知道,并且大家都知道,也闲书局没有黑猫。那这只猫是从哪里来的呢?好奇的我跟着它转到了书架深处,发现它钻到了那本厚厚的《波斯神话集》后面。我踮着脚从书架上小心取下这本书,捧着刚一翻开,那只黑猫竟然出现在书页里,它说将引导我找到命中注定的书,代价是我必须朗读书中的任意段落作为猫粮。好吧,这似乎很容易完成,我随随便便读了两段敷衍了事,但书架上传来集体低吼,就像一群猛兽发出的威胁。我不得不借着昏黄壁灯重新翻开泛黄的书页,认真读出了书中这个故事。
这次念出的是《七座星辰神殿》章节。刚说出第一个字,油墨字迹突然在纸面上流动起来,黑猫的瞳仁也泛起金色的光芒。我一边念着书中的内容,书架也震颤着向两侧退开,露出后方螺旋向下的石阶。黑猫跃上我的肩头,爪尖刺进皮肤传来阵阵痛感。“念完整个故事,你才能离开,否则你将会成为书的一部分!”它的声音混着书架沙沙的移动声。
走下石阶,尽头是座圆形藏书室,七座青铜烛台悬空燃烧。我念出的语句在空气中凝成实体,接着被火焰吞噬后,对应的书架、相关的书籍便亮起一排星光。当最后一个音节消散时,中央石台升起本纯银封面的书,我的名字在扉页上缓缓浮现。
“恭喜你通过了试炼。”黑猫跳上了石台,银书突然化作流动的金属裹住我的右手,“从现在起,你就是也闲书局的守夜人。”掌心传来灼痛,浮现出与《波斯神话集》封面上相同的猫形烙印;同时,记忆里也慢慢出现了历代守夜人的记忆。《守夜人守则》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回到地面时,晨光正透过彩窗洒在书架上。黑猫已不见踪影,唯有掌心的烙印微微发烫。我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细微的抓挠声——书架上的书籍此刻都在书脊上睁开了琥珀色的猫眼……
故事在这个悬念处戛然而止,看得人心里仿佛真有一只波斯猫在小抓挠心,最终,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不得不在文末狠狠留言催更。
讲谈所有的课题写作都鼓励学者与AI合作,和它做朋友。原因很简单,在AI面前,从知识的角度来说,我们都是文盲。在它的帮助下,我们能够突破自己在写作和认知上的瓶颈和天花板,它会把我们送到更高的高度,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这个过程,就是在学习使用和驾驭AI。
【也闲谈荐书】
作为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教育组织之一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应OpenAI联合创始人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之邀,成为世界上首批GPT-4测试者,深度体验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全方位融合。萨尔曼·可汗在他的新书《教育新语》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人工智能并没有给大学招生带来新的问题,而是迫使我们认识到现有大学招生机制的不足,同时提供了积极变革的可能性。
在这本书里,他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应该教什么”和“如何有效学习”这两个核心问题,并提供了大量具体的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家庭教育和课堂内外的实际应用。他不仅分析了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学习、课程设计、学生评估和教育公平性方面的应用,还着重讨论了人工智能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应用人工智能工具,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