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上课记

【共读记·一】图书管理员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部要求每位任课者给家长写一封信,介绍自己任教学科新学期采用的教材、教学方法、作业的形式和要求、期待学生达到的目标、能力等等,在开学时给到家长。于是就有了我的这封信。

我们为什么读经典
——关于三年级阅读课

卡尔维诺认为,世界是一个脉络,经典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所到达的位置。对于经典,出于完成任务和敬意的阅读是没有用的,我们只应仅仅因为喜爱而阅读,才会碰到将“成为我”和“成就我”的书,而这些书,就包括三年级阅读课所选取的阅读书籍。

三年级阅读课所选取的共读书籍,均为世界各大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本学期阅读的第一本书,为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E·B·怀特儿童文学经典三部曲之一的《吹小号的天鹅》。

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弗吉尼亚·伍尔夫说:“作为阅读者,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品质。”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所以这门课将帮助学习者通过阅读、分享、思考、提问和写作等方式,成为能够与他人和社会“明亮的对话”,能够分清事实与观点、具备公共说理能力的聆听者、分享者、思想者和能够享受知性冒险的终身学习者,并在此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由此最终实现独特的自我,用瓦茨拉夫·哈维尔的话说就是,生活在真实中

各位小学老师给家长的信陆续提交后,颜校长建议:“给家长的信需要有个给家人说话的口吻,轻松、愉悦。首先介绍我是谁,我的简要经历,我擅长什么。另外,请结合幸福学堂教育理念和你对教育的认识谈谈你怎样开展教学。整体上要真诚、自信,既要有拉家常的感觉又要有专业严谨的态度。”于是有了第二个版本。

给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好!

我就是黎明,那个幸福学堂史上最擅扬长避短且多才多艺的斜杠图书管理员。

学堂八年,我在中小学和出国留学中心任教或开设了文言文、阅读写作、中文、历史、地理、中文经典、中国文化常识、基础经济学、游学、摄影等诸多课程。因此,我是经济学老师里历史最棒的;是中文老师里地理最好的;是地理老师里摄影最强的;是自媒体团队成员里读书最多的……我不但善于开发自己的潜能,也总是能和参与课程的共同学习者一起发掘和开拓认知的新领域,通过努力获得能力的提升,成长为拥有幸福学堂“勇敢”、“自信”、“尊重”、“服务”、“正直”等十大品格的独特自我。

之所以将课程参与者称为“共同学习者”而不是“学生”,是因为我认为在成为终身学习者的这条路上,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教授者或学习者。有时教授者是学习者,有时学习者是教授者。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是确定的,那就如苏格拉底所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因为在我看来,教育和医学非常相似,两者都是:什么都不确定的科学,什么都有可能的艺术。

在这个新的学期,我这“不务正业”的图书管理员,终于要做一点向本职工作靠近的事了——我将同三年级的共同学习者一起在阅读课上,通过阅读经典、讨论、分享、思考、提问和写作等方式,努力成为能够与他人和社会“明亮的对话”,能够分清事实与观点、具备公共说理能力的聆听者、分享者、思想者和能够享受知性冒险的终身学习者;并在此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走在属于自己的那条独一无二的道路上,用瓦茨拉夫·哈维尔的话说就是,生活在真实中。

为什么要读经典?卡尔维诺认为,世界是一个脉络,而经典能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所到达的位置。这也即是幸福学堂“我是谁”、“我们如何组织自己”、“我们身处什么时空”等学习主题的探究过程。弗吉尼亚·伍尔夫说:“作为阅读者,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品质。”而我还坚信:一个人的成长,除了生理上的,还应有与之匹配的思想上的。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要成为这种独特,成就这种独特,阅读和写作是与呼吸与进食一样重要的事。

因此我希望能陪伴每一位共同学习者,通过在幸福学堂的这些时光,最终都能成为拥有常识和智慧、善于思考和表达的文明的贵族,而不是群体之一员——创造和领导着文明的,历来就是少数而不是群体。所以,人总是要多读一点书,多一点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通过这一点一点积累,拨开前面让人看不清楚的杂草,细细地分析;凡事多问几个“真的是这样吗”,这样才有可能明事理,辨是非,才可能不轻易被人蒙蔽愚弄,并用理性拷问自己,拷问先人;然后,向前小心翼翼地放一块小小的新石头,让后人踩着,不摔下来。这即是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没有阅读和写作,没有独立的思考和自省,就如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期待新学期,与各位学习者一起“捡石头”。

黎明 敬上
二〇二四年九月一日

【上课记·卅三】中国文化常识课学期计划

这一年来,我给出国留学预备班(高中)上的课,在课表上的课程名是“中文经典”。当然,也一直在试图读点中文经典。这个学期开学前,给学部负责人帅老师说:“我这个课就不叫‘中文经典’了,改为‘中国文化常识’如何?就讲点汉语词汇里的风俗、历史之类的趣味常识如何?”其实是清楚自己的斤两,不敢讲,也讲不了经典。

这个学期,这门课的计划是讲十五个日常词汇。还好读过许晖的七本书,有一百多万字打底——

我们现在使用的日常词汇,如果追根溯源,能发现怎样更迭变化、出其不意的故事?词汇的变迁隐含着什么样的真实生活细节?历史严肃的面孔下,有多少有趣的风俗被人遗忘,又在多大程度上能被还原?中国文化常识课,通过生活里耳熟能详的日常汉语词汇,了解中国从古至今的风俗文化演变。

1、“名”和“字”原来是两回事
2、“鼻祖”跟鼻子有什么关系
3、“阁下”为何是敬称
4、“脍炙人口”的“脍炙”到底是什么
5、“灯红酒绿”的酒真的是绿的
6、“风调雨顺”竟然是指四大金刚
7、“呵呵”真的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8、“惨绿少年”为何是形容风度翩翩的男子
9、“漫画”原来是一种鸟
10、“哄堂大笑”出自一项有趣的制度
11、“毛病”与“毛”有什么关系
12、“梨涡”为什么指美女的酒窝
13、“千金”本来比喻的是男孩子
14、“在下”竟然是裹脚布
15、“屋漏”不是指屋子漏雨

【上课记·卅二】菩萨手里也拿着念珠

开学了。还好第一周是“欢乐周”,师生一起学习《学生手册》、运动、户外活动,不在教室里上课。

周日发出的校长周报里,颜校长要求不参加“欢乐周”活动需要向他请假。于是发信息“我疑患痛风性滑囊炎,左脚不利,徒步参加不了,望谅。”把请假获得通过给学部负责人帅老师报备,发信息说:“不能说谎的。脚是真的不舒服,徒步是真的不想参加,教材是真的没有编好。”为什么要自己编教材?如果现有教材无法应对当前教学现状,又没有天降神兵出现递给我一套现成的材料说“来!我们就按照这个课程体系和匹配的教材来”,那就只能靠自己了。观音菩萨手里也拿着念珠,求人不如求己。

早上背着一堆书来,下午背一堆书回家;第二天换一堆书背到学堂,下午又背回家。过去两天,编成这个学期初中的中文教材十六个周主题,四个番外篇共二十个周主题中的八个,感觉脑力、体力被掏空。

中文教材是从自己编的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两个版本间隔了3年,不论是学生的程度、状态,还是教学目标、要求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需要在篇目上作增减、要求上作调整,作业也要重新设计。2.0版本共选五十七位唐朝诗人的一百三十三篇诗文,较1.0版,人物增加了五位,诗文拿掉八篇,增补七篇(其中有三篇是我的备课读书笔记),编成的八个周主题里就有两个基本上是全新的。

编成的八个周主题是——

【主题二十九】隋: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主题三十】唐人五十家之一|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主题三十一】唐人五十家之二|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主题三十二】唐人五十家之三|孟浩然: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主题三十三】唐人五十家 之四|七绝圣手王江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主题三十四】唐人五十家 之五|诗佛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主题三十五】唐人五十家 之六|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主题三十六】唐人五十家 之七|崔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今天是“欢乐周”第三天,全部师生去户外徒步,我继续在办公室一个人编教材。

【上课记·卅一】一通忙乱,几个消息

提前三天返校准备新学期开学,一通忙乱,几个消息:

1、返校前一天,给中学部负责人S老师和H老师发去信息:根据工作群里发出的课程安排,新学期我要上的班级和课程有中文一个班(3班)、中国历史两个班和中国文化常识一个班。

这些课,由于学堂没有指定教材,因此都需要自编或自选。

寒假还剩三天。我这个假期备课阅读已近200余万字,然而语文2、3两个班的统一中文教材《唐人五十家》2.0版还没有编完,6—9年级中国历史两个班的教材还没有最后选定,出国留学预备班和预科班的中国文化常识课教材也还没有开始编选。

对我来说,这个假期只有三周,时间太紧,这样的课程备课量非常大。我争取在23日能提交一份三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框架。并且新学期除这三门课外,包括游学在内的其他课程和自媒体的工作再无力承担了。望谅!

2、上个学期期中突然要求的每天的教学反思,本学期改为了每周记录。于我不是好消息,也不是坏消息,就只是个消息。不过似乎表明校委会(Y校长)也意识到形式主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带来内耗和怨言

3、临下班前,Y校长在工作群里发信息,让我和去年曾做过一段时间自媒体的年轻老师S去他办公室。收到信息时我已上高速,于是口授太座回复:“老父亲住院,已离开学堂,抱歉。”晚上将发给中学部负责人S老师和H老师的信息截图发给Y校长,然后发信息补充:“如果是关于自媒体工作,当前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已远超出我的能力,难以驾驭,仅是在勉力支持。精力和体力都无力再承担更多工作了。望谅!”

4、最终确定中国历史两个班的教材为林汉达、曹余章的《上下五千年》和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并将选择依据发给H老师并询问教材是学生自己买还是由学堂统一买。H老师问让学生自己买是否可行,我说:“学校不提供教材,让学生自己买,不太合适。”

5、要各任教人员给新版《学生手册》提供一份个人简介,我的是:黎明(图书管理员)知识可以治愈无知,但拯救不了愚蠢,而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

6、基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现有资源和能力能应对的程度的原则,提出了一个课程规划——整个中学部(六年级到高中),分为两个教学系统,即留学体系和预科体系,并在会上对这个设想做了解释说明。未获采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能改变自己的都是神,所以试着去改变别人或者要求别人怎样做的时候,八成是在自讨苦吃。于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埋头上课就好了。

7、《唐人五十家》2.0,周五下班前编完第一周的内容,也是自编教材主题二十九:隋,打印出来给熊猫老师,她周末好备2班的课。

8、下周是开学欢乐周,我不参加任何活动,闭门编教材。否则课怎么上?上什么课?吹散牛追忆往昔么?往事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上课记·卅】对标女儿选中国史教材

每个学期,七年来,每个学期我上什么课或者上不上课,都在调整,甚至是学期内都有多次调整,这一度让我不再想上任何年级的任何课。因为调整太过频繁和随意,我来不及准备课程疲于应对,还要面临一拍脑袋突然而来的对任课者的教学考核,学生的学习就像敲叮叮糖东一点西一点不知所云没有成果。以刚过去的这个学期为例,开学时我上七、八年级的地理、历史(中国史),出国留学预备班的中文经典和游学课;开学一个月后增加了中文课,并采用了我的自编教材;一月后,又增加了九年级世界史。于是这次在寒假开始前再次要求学部负责人,务必提前告诉我下学期要不要上课,上什么课。还好,这次终于得以有一点提前准备的时间。

下个学期我不上地理课,这个假期,除了调整、完善新学期文史地自编教材“唐人五十家”内容和备课,却还要为新学期的中国历史两个班选定教材。学部负责人说,从六到九共四个年级的历史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门,每门只开两个班,我上中国史。这就意味着,用哪一个年级的教材都不足以应对这个课程,学堂又没有提供教材,自编教材亦绝无可能,唯一的路就是寻找历史类的书籍来作为教材。

历史1班的教材很快就基本确定下来,考虑到低年级和学生母语程度较低,拟选林汉达《上下五千年》。这套书75万字,用262个故事串起中国历史从神话时代到晚清的中国史,我和花卷都读过,有趣味性,又能加强学生的识字和阅读。

历史2班的教材就比较麻烦了。我只能对标花卷的七年级程度来选教材。最早觉得《易中天中华史》比较合适,可惜已成为“禁书”;想用钱穆的《国史大纲》,但考虑到这个班最低程度才六年级,就作罢;改选陈寅恪、张荫麟等人的《西南联大国史课》,读下来估计学堂只有九年级以上且基础不错的学生能用;又另选吕思勉《中国历史常识》,因里面有大量史书典籍文言引用,对学堂中学生来说还是略显艰深,“现代四大史家”中试了其三均不适合;再选了柏杨《中国史史纲》,文字轻松且有中外交叉呈现,但输在略显戏谑;最后爬在书架上挑了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采用我个人认为很好的中国与欧美史比较研究的方式,今天读到“安史之乱”。早上还把这书给花卷读了两页做测试,她说基本上读得懂。但也还是有个难题,这书对史料的压缩度太高,如果采用为历史2班教材,需要我补充大量内容,这还是在采用一个框架自编教材。因此,就想再读一读《剑桥中国史》看看是否合适,但我没有这套十六卷七百余万字的大书。在当当网上查了价格,折后约1200元。我个人是买不起了。想到是为了开课所用,可以试试申请课程经费,于是将这个选教材的过程在微信告诉了学部负责人,获准购买。下午查到这套书已从成都发货。明天年三十,或许大年初一或初二能到?

【上课记·廿玖】期末总结:和自己赛跑的人

期末、年末,正是总结、回顾和寄望的节点,也是惯例。虽然这个学期的总结时间调整到下个学期开学时,但这时总结出来,那时读来也是一种以第三者视角和心态看过去一年,也许正好是修出离心的一种方法罢?!

【本职:图书管理员】

这一年里,敲了19.5万字,总字数超过220万;观影148部/集,比去年多看了43部,总观影量1805部;读书109本,比去年少读了3本,总阅读量1401本;连续六年,年阅读/观影量过百

【兼职:六扇门】

因为我的“本职工作”是图书管理员,所以上课就是“兼职”了。有一天和熊猫老师闲聊,发现中学部12门课,我俩竟然上了六门,于是戏说不如组建一个门派就叫“六扇门”吧!

语文

本学期自编文史地混编教材并上完从“始皇既没”到“魏晋风度”十一个主题。

主题中文部分,始于《吕氏春秋》,终于《兰亭集序》;

主题世界史部分,始于印度阿育王,止于法兰克王国。

历史

完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中,从“远古人类”到“魏晋南北朝”内容,与自编语文教材所需要中国历史基础同步。

八年级历史,讲了能讲的和该讲的;九年级世界史,正好推进到法兰克王国后,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诞生和大学的兴起。

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历史背景,与语文自编教材同时期文学作品内容同步。这也是在编教材时,考虑到跨学科不同教师任教时如何实现文史同步的设计

地理

七年级完成了上册全部和下册三分之一的内容;八年级完成了上册全部并回头复习了七年级上册内容。

初中地理,多为自然地理内容,但对历史和语文的学习尤为重要。我认为地理是历史的基础,历史是文学的基础,而文史地共同构成了所有母语学科的基础。

游学

完成了中学生杭州和大理两组游学的能力建设和实施,并为美国、尼泊尔和泰国游学做了一些铺垫。

中文经典

出国留学预备班中文经典,上半个学期讲了十几则《聊斋志异》中故事。11月,几位完成了A-Level中文考试的学生加入了这个课程,导致不得不另选内容重新开课。最终,半个学期读了以南宋初杭州刻本为底本的《四部丛刊》本《寒山子诗集》两页的内容。

【和自己赛跑的人】

西塞罗说:“如果你有了一个花园和一座图书馆,那你就拥有了一切。”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认为自己已是拥有一切的“成功人士”——我对“成功”的定义就是“超越自己”。这来自李宗盛《李宗盛1984—1989作品集》中《和自己赛跑的人》这首歌: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我们身边都有一卡车的难题,不知道成功的意义,就在超越自己。

【上课记·廿捌】寒假作业

【语文3班】

每人阅读领到的英文原版书,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译为中文。译文力求信(忠实于原著)、达(文通句顺)、雅(译文优美典雅)。

【七、八、九年级历史】

观看英国纪录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线视角》(World War II: From the Frontlines)后,完成一个关于二战的自定课题。

【七、八、九年级地理】

观看BBC纪录片《地球脉动第三季》(Planet Earth Season 3)后,完成一个关于地球的自定课题。

【历史、地理课题写作要求】

1、课题应是“为什么”的探究型,而不能为“是什么”的名词解释型;

2、课题应探讨自我的本性、信仰和价值观、权利和责任、社会决策机制以及从全局或局部的角度探讨个人与文明的相互关系;

3、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有依据支撑这个观点;

4、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没有错别字,格式正确、表达顺畅;

5、引用未注明出处,或复制内容超过10%,即视为抄袭,将面临很严重的后果;

6、只接受书面手写文本。

【上课记·廿柒】期末评语の一期一会

我的惯例,在每个六周测评后,评语会比较详细谈及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学业变化等方面内容;而期末的评语,就只用一个中文字作为对学生这个学期各方面的总结和评价。许劭、许靖兄弟有月旦评,我称这个期末的一字评语为“一期一会”。典出井伊直弼

这个学期,给出的评语有屳、闲、羽、隙、疾等字——

,《说文》:入山之深也。即仙字。学习三年,方得路径。入山既深,当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观芳草鲜美,赏落英缤纷。“若论其沉刻,则不如杜;雄鸷,亦不如韩。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临风对月但无言,无言即是怀仙处。”(宋·白玉蟾《怀仙吟》)翩然自若,内心自持,坐见云来复云去,自在。“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宋·周邦彦《喜迁莺·梅雨霁》)“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清·袁枚《湖上杂诗》)

给花卷的评语是“”字。《诗·商颂》:旅楹有闲。《广韵》:大也。陈列其楹,有闲然而大。《诗·魏风》:桑者闲闲兮。闲闲然,男女无别,往来之貌。《诗·秦风》:游于北园,四马旣闲。《尔雅·释诂》:闲,习也。诗书闲处好,风景雨来佳。山上白云泉,无心水自闲。宋·苏轼《临皋闲题》: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汉志》曰: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晋书·乐志》云:“宫,中也,中和之道无往而不理。商,强也,谓金性之坚强。角,触也,象诸阳气触动而生。徵,止也,言物盛则止。羽,舒也,阳气将复,万物孳育而舒生。”《礼·月令》:其虫羽。象物从风鼓叶,飞鸟之属。《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虽三年不鸣,然不日即振翅出幽谷,飞身上头枝。

,《说文》:隙,壁际孔也。《广雅》:隙,裂也。《玉篇》闲也。南北朝·吴均《咏雪》: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宋·苏轼《百步洪》: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宋·姜夔《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喻世明言》: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说文》: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言之则疾亦病也。《玉篇》:速也。《礼·月令》:季冬之月,征鸟厉疾。疾,捷速也。《管子·君臣篇》:有过者不宿其罚,故民不疾其威。疾,怨也。《左传·宣十五年》:山薮藏疾。山之有林薮,毒害者居之。欲速则不达。望能以“缓”代“疾”,缓得下来,疾则能去。

【上课记·廿陆】地球の脉动

【语文3班】

熊猫老师请假,所以今天的连堂课,2、3两个班合班上。

第一节课随机抽学生诗词接龙,将本学期所学诗词复习了一遍。

2班的《世说新语》六则已讲完,3班还余有两则未讲。先让2班同学脱离教材,复述一下前四则的大概,后让3班学生先讲未学的两则,我作补充。

因有大部分学生下周就去泰国游学,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语文课,所以在课上布置了文史地的寒假作业:

将三近斋书架上,关于童话故事小美人鱼、拿破仑、华盛顿以及文艺复兴等内容的五本英文原版书,随机分给3班的五名学生,告诉他们这是语文的寒假作业。要求读完这本书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译为中文。

历史寒假作业是观看英国纪录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线视角》(World War II: From the Frontlines)后,完成一个关于二战的自选课题。

地理寒假作业是观看BBC纪录片《地球脉动第三季》(Planet Earth Season 3)后,完成一个关于地球的自选课题。

第二节,写作课。我选的是夏目漱石《草枕》中三段,学习的是物的描写——

我受邀去喝茶。陪客之中有一名僧侣,据说是观海寺和尚名叫大彻。还有一位俗家人士,是二十四五岁的年轻男人。

老人的房间,就在沿着我房间的走廊向右走到底的左转尽头。房间大小约有十平方米,中央放了一张巨大的紫檀矮桌,所以比想象的更狭仄。我朝对方叫我坐的地方一看,铺的不是坐垫而是花毯。想来当然是中国货。毯子中央隔成六角形,织出古怪的房屋与古怪的柳树图案,周围是近似铁灰色的蓝色,四角染着装饰唐草花纹的褐色圆圈。我怀疑这玩意儿在中国是否用于房间摆设,但这样代替坐垫使用起来很有趣。正如印度的印花布或波斯挂毯之类的东西,有点朴拙之处正是价值所在,这种花毯的趣味也在它的大气。不只是花毯,所有的中国器具都很朴拙。怎么看都是特别有耐心的人种才能发明的东西。看着看着忍不住发呆,这正是可贵之处。日本则是以扒手的态度创作美术品。西洋作品大而细致,却总是脱离不了俗气。我先这么想着就座。年轻男人与我并排,占据了一半花毯。

和尚坐在虎皮上。虎皮的尾巴经过我的膝旁,虎头压在老人的屁股底下。老人仿佛将虎头的毛逐一拔下移植到自己的脸颊以及下颚,留着满脸的白胡子,彬彬有礼地把放在茶托上的茶杯一一排放到桌上。

【八年级历史】

复习八年级上册历史课内容。

【七年级历史】

复习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内容。

【上课记·廿伍】人生往往如此

腊梅开了,折了几枝插在陶罐里,馥郁。早上出门说带一枝到三近斋,结果还是忘了。

【语文3班】

收了《西北有高楼》的尾。补充了一点“五音不全”的“宫商角徵羽”五音。全诗空中送情,诉与楼上人。无奈楼与浮云齐,至曲终,也仍未知楼上何人,楼上人也不知道楼下还有一知音。唏嘘不已。人生也往往如此。

《世说新语》六则,讲了四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两则是教材内篇目,说教太重,目的性太强,并且大概率这是学生人生中唯一接触到这本书的机会,尤其是在学堂。如果不补充些内容,学生会错过《世说新语》这部魏晋人物风度的有趣故事集。另两则是孔融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和《左太冲绝丑》两则。

【中文经典】

调作校外学生分享,未上课。

【八年级地理】

昨天已讲完七上的内容,今天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