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伴读记

伴读记二 | 给女儿编了一套教材

早上,女儿梳洗完毕,在等待出门时,从书架最底层抽出六年级上的语文教材,翻到出自《吕氏春秋·本味篇》的课文《伯牙鼓琴》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她自己读了两遍,不怎么懂,让我讲给她听。我一字一句,十分钟讲完,她把字都认全了,意思大致清楚,复述了一遍,七七八八差不多,出发上学。

今天伴读第一课,没讲诗词,先极简略讲了“平上去入”古汉语的四声。

平上去入,是唐宋时期中古汉语的四声,是传统汉语音韵学的音系根源,是唐诗宋词格律的基础。现代普通话保留的古音比较少,并且消失了入声。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平声,古汉语四声的第一声。古汉语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分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

上声,古汉语四声的第二声,也指普通话的第三声。

去声,汉语四声中的第三声,也指普通话的第四声。

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大部分的官话方言中已经不复存在。

第一课文言文选了《笑林广记》一则难度不大的笑话:一医迁居,谓四邻曰:“向来打搅,无物可做别敬,每位奉药一帖。”邻舍辞以无病,医曰:“但吃了我的药,自然会生起病来。”

晚上整理了这几年在中小学上课的自编教材,给女儿也编了一套教材。把一至九年级必背的一百九十三首古诗词,按历史顺序,编了一本《古诗词中的中国简史》,既学了诗词,又了解了历史。文言文教材,编了一本《尺宅摭录》

伴读记一 | 老父亲我终于绷不住了

“我们家没有人经商做生意,也没有人是公务员做官,爸爸妈妈只是普通员工”,我对女儿说:“这意味着我们家既没有钱,也没有权,所以我们对生活的选择不多,好好读书对平凡的我们来说就是捷径。”

小学放养了五年的女儿,今天的作业再次得了C。这个等级击穿了我们的底线,老父亲我终于绷不住,要插手女儿的学习了。于是晚饭后的家庭会议,与女儿讨论并确定了从明天开始,每天的学习计划和内容。

因为对数学和英语两门无能为力,就必须完全跟随老师完成每一道题、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在保证认真完成语文作业和每天至少半小时写手账这个爱好外,将每晚一小时的原自由时间调整为语文学习时间——

每周一至五,每天讲解和背诵古诗词一首,一年内完成中小学两百首古诗词的学习;

每周一至五,从《论语》、《孟子》、《庄子》、《左传》、《战国策》、《世说新语》、《太平广记》、《容斋随笔》、《老学庵笔记》、《古今谭概》、《夜航船》、《菜根谭》、《笑林广记》、《春在堂随笔》等古籍中选二三篇(段)百字内短文,一年内打个百篇的文言文基础;

一周读一本二十万字内新书,完成读书笔记一篇;

一周一篇创意写作和刷一套小升初真题以应对统考。对统考的态度是八十分即可。

这些内容对女儿来说,挑战是有,但不算大。主要还是在打基础和作规范性的训练。

君子求诸己。我这样的寒士做不成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君子,但求诸己想来应该是没错的。

苏轼《问答录》里有一则故事:苏东坡和佛印至上天竺寺,见观音手持数珠。坡曰:“观音既是佛,持念珠果何意邪?”印曰:“亦不过念佛号耳。”复询念何佛号。印曰:“亦只念观音佛号。”坡曰:“彼自是观音,自诵其号,未审何谓?”印曰:“求人不如求己。”

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过客。我认为的教育,就是生命陪伴生命的一段旅程。

我们在谈论教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