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

两天三玄奘

[唐]释慧立著、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赵晓莺译的莆田广化寺本《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师传》,从弘化社迎请到已数月,一直和心海法师的《大唐玄奘》并列在书架上,没有读。之前就是因为看过根据心海法师的小说《大唐玄奘》改编的电影《大唐玄奘》(黄晓明饰演玄奘)后,才决定购(请)的这两本书。

两天翻完莆田广化寺本《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师传》和心海法师的《大唐玄奘》,两相比较,高下立现。

莆田广化寺本《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师传》,对译者的评价我只有“力不从心、不堪此任”八个字,或许唯有一颗虔诚之心让人敬佩。

《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师传》全书,整体显示出译者赵晓莺不论是中文还是文言文功底都不够深厚扎实,译文不但将频将难句省去,后三分之一部分更是对重要表、奏和书信往来都是大篇幅的原文引用未做翻译。对此,译者在自序中的解释是:“曾经尝试做过几次翻译,终觉无味,反而破坏了原文的音韵和谐之美,失去了原文的辞气畅达和雄浑气势,于是保留原文不译”,基本意思大可理解为“功力不够,无从下手”,只是不好如此坦白承认了。

在配图方面,大量堆砌甚至是重复使用相同内容图片,从摄影角度来看,图并非都美;排版和装帧设计不够成熟,或者说专业性稍弱,校对也须更加仔细才行。尤其是封面上“梁启超赞叹:该书是世界上写得最成功的一部传记文学”一句贴金和误导尤为可恶——梁启超就算赞过的,也是[唐]释慧立的著作,断不是赵晓莺的这个译本。

心海法师的《大唐玄奘》,明显也脱胎自[唐]释慧立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采用小说把玄奘传呈现出来,可读性更强,不论文字功底还是行文结构,都远比赵晓莺的译本高明许多。但校对还须再仔细点,配图在精不在多,排版也有较大改善空间。另外,整本小说几乎没有关于关键经、论和辩经的内容,如玄奘西行求学的《瑜伽师地论》、《破大乘论》七百颂,只有名而没有一句内容引用,唯在小说最后有《心经》全文,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翻完两个版本的“玄奘传”,顺便把买来两年一直没看的《大唐西域记》也翻了一遍,又重温了《洛阳伽蓝记》和法显的《佛国记》,阅读量有点大,后续几天要换换脑子,看点更闲的、不费脑子的书。

银河系旅行:一周读书杂记

韩寒《杂的文》,是博客文章的结集出版。原价32元,我在微信公众号二手书店“多抓鱼”,只花了7.4元就买到。虽说书里多是行事张扬小孩子口无遮拦又无关痛痒的口舌之快,但如果给初、高中的学生看,应该能给学生一些启发。明知道是这样的内容,我一枚大叔怎么会去买去看?图便宜嘛。都是已过不惑之年的人了,还是有一些小毛病难以根除啊。现在一段时间就会去“多抓鱼”特价区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10元以下一两折值得看看的旧书,这个月到今天才第六天,就已经在上面买了八本。今年购书预算不变也可以买到更多书了,这算是经济不景气的一点好处?

每年要买5000元左右的书,在实体书店消费最多占10%,90%是在当当网上买的,所以我这几年一直是当当网会员级别中最高的钻石会员。钻石会员买书折扣会多一点,有时还有优惠券和满减活动,忍不住就会多买一些书,所以高级别的会员购书的更高折扣并没有为我节省钱,反而因为这个让我买了更多的书;我一年读书几十上百本,除街头摄影没有更多兴趣爱好的原因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买了更多的书,不读就觉得钱被浪费了。

新书也好,旧书也罢,我不太在意,只要内容还值得看一看就行。再说,我还有一个退休后把楼下车库辟为旧书店的想法——只要不将生存的现实寄托在这个书店,想必就会很快乐——何况女儿对这个还不存在的名为“尺宅”的旧书店也很感兴趣。

昨晚翻完了[美]加布瑞埃拉·泽文的《岛上书店》。买这本书是双十二凑单,我历来对畅销书的内容没报什么期待。随手翻到小女孩玛雅的出现,故事就开始变得有点可读起来。或许是因为我也有个女儿,我们也想开个书店。《岛上书店》里“小说需要在适合它的人生阶段去读。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这句话,又让我想起这个学期在某县重点中学一次读书分享上,我脑袋里突然冒出就说出来的一句话: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写给所有人读的。例如一位作者在他80岁时完成的作品,你在18岁时读不懂就很正常。因为人生阅历的差距。

之前北野武的《菊次郎与佐纪》,是站在书店的书架前一个小时翻完的。今天在家里沙发上翻完了他的《北野武的小酒馆》,买这本书同样是为了凑单。后者比前者有趣一些。不是北野武毒舌,而是人生经历足够丰富并有一些思考的大叔,都会有的一些感悟,如人到中年才能听得懂李宗盛。正好下周七、八、九年级中文考试前后,还各有一节课正在想找点什么聊聊——比如一起来聊聊“规矩”(或许这会是读书会的雏形)——如此说来,老一辈所说的“现在的小孩都不讲规矩”之类的话,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小孩子不懂规矩,是因为没有可以作为榜样的成年人。

我每看过一本书后,故事主线模模糊糊,反倒是一些碎片闪闪微光。如果我翻过足够多的书,闭上眼睛应该就会看到银河吧?!

敲完这篇日志,我拿出每天随身携带的四件“奢侈品”——以星月菩提为主,饰以请来、捡到或亲友赠送的,来自不丹虎穴寺和日本京都的金阁寺,还有西藏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以及我们村的古佛寺的各种材质珠子串成的佛珠和一串凤眼菩提素珠;一本旅行手帐、一支2B自动铅笔,开始新的“银河系旅行”。

一年琐碎的开始

在看过井上靖《敦煌》、《楼兰》、《风林火山》和《天平之甍》后,他的《孔子》翻了十几页,实在看不下去,插回书架上。不喜欢那种故意为之的痕迹,让双眼对文字的扫描困难,大脑也无法识别文字表达的内容。

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翻起来也没有什么感觉。薄薄一本,翻得也快。倒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集《罗生门》翻得慢一点,一篇一篇就像电影版《深夜食堂》里一个一个人物和故事,真实,觉得就是这样子啊。然后觉得,如果一篇文字将一个真实还原为真实,那这样的文字也没有什么意思啊——真实何须另一个真实来还原其自身?在别人那里找到自己,会不会有些无聊?话说,雷蒙德·卡佛的短篇集《大教堂》真的很无聊,翻完第一篇(忘了标题),不得不只选了《发烧》、《好事一小件》和《大教堂》三篇“名篇”匆匆了事。

看着这些书后面题为《绝对值得一读》、《叠加出来的寒意~》、《那些被生活所淹没的人》……的四星或五星书评,我想,还好这个假期里有电影版《深夜食堂》,聊以慰藉我不是在出期末试题就是在写学生学期评语,翻了几天无聊的书的元旦假期。繁华转角的后巷,在宁静温暖的深夜食堂,对生活的旁观和适度的关怀。

同样是关于生活与现实,为什么书籍和电影给我完全不同的感受?或是受俳句和汉诗(汉语诗歌)的影响?

明天是2019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八、九、十年级陆续开始持续两周的中文期末口试和笔试。今天完成了每个学生的期末短评,用了一整天时间,从上午10点到下午5点,除了吃饭和上厕所。

我对每个学生给出了一个字作为核心评语,如“蔗”、“湛”、“束”等,对他们一个学期来的学习状态、学业成果和变化做出评价和期许——注重的是情绪和期初与期末的不同和成长,期末考试成绩不过是时间到了就会出现的结果。这些一字评,大致如——

“蔗”,用的是《晋书·文苑列传·顾恺之》:“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的典故,是褒;“朔”,引的是南朝·陈·阴铿《五洲夜发》“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句,是宽慰,是鼓励,还有点小小不满;荏”,用的是潘岳的“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和《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秋光荏苒休孤负”句,是鞭策……

敲下这些琐碎,在假期的最后一夜。明天,天气预报还是道路结冰黄色预警。假期对我,不过是换一个地方,继续工作。

书影字2018

【观影】2018年我看了117部电影,平均2.25部/周,观影总量1433部。影片排名前五的标签是历史、剧情、宗教、奇幻和纪录片。我的年度最佳影片给《至暗时刻》——“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可贵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翻书】2018年我翻了112本书,平均2.15本/周。书籍排名前五的标签是历史、文学、宗教、财经和旅行。我的年度最佳给《 财务自由之路》——怎么会有人相信,因为自己比较穷,所以就是比较好的人,是比较虔诚、有灵性、善良的人呢?穷什么都不是,它就是穷!

【博客】2018年我博客写了10.9万字,算是写了一部关于自己的长篇纪实小说。 继续阅读

无用书

12月1日了。

又是年末,心中焦灼。书房的书架上已没有空余的地方,历史、社科和文学分类已是里外两层书,但看书仍是慢。

上个月翻完史景迁《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帝宠臣的生涯揭秘》、《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等系列九本。向前翻过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顾诚《南明史》、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向后翻过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袁氏当国》和《段祺瑞政权》,原计划开始岳南的《南渡北归》三部曲,临时转换车道去了趟“三国”。

上课之前,看书即便草蛇灰线,也还有迹可循。上课后,看什么不看什么书,全围绕课程,以求给学生丰富有趣的内容,即便如此,我也不太确定自己算不算是一位“好”老师。忝为中文教师,哪怕用尽全力只能做到一点点“好”,也就心满意足。

下周中文课,主题是“三国之对·策”,主讲诸葛亮的《隆中对》、《出师表》和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出师表》、《观沧海》是中考必考篇目,《隆中对》、《短歌行》是高中必读篇目。作为背景和延伸,又从《隆中对》延伸出毛玠给曹操的“霸王策”、沮授给袁绍的“邺都策”、鲁肃给孙权的“江东对(榻上策)”,可见诸葛并非智冠天下,天下人,天下事,智谋之士的共识而已。

课程准备,除了翻看课本和《三国演义》、《三国志》,为了查找沮授给袁绍的原文,一晚从八点到十点半,终于在《后汉书》中找到。赤壁大战前背景,最后采用《资治通鉴》版本。课外阅读,选的是方诗铭《论三国人物》和金性尧《三国谈心录》两本中,关于关羽的三篇。希望学生们能读出我的用心——关羽这个亡命蠢货,不但玩脱了荆州,丢了性命,还导致“隆中对”策划的第一步还没走完就破灭了,也导致了蜀汉后来得不到发展。

上午,太座大人在书房翻看《资治通鉴》,问我:“中午想吃什么?”

“洋芋”,我说。

“好,我去煮面。你看这些书能解决什么问题?连中午吃什么都解决不了嘛。”她笑着说。

“解决口腹之欲,一本菜谱就可以了。但要填补精神上的空洞,还得是这些看似无用的书才行。如果我小时候家里有这些书,断不会四十多岁了还在恶补。”

“那双十二打折就再买一套《资治通鉴》,留着卷卷看吧”,她说。

“好!”我爽快答应,心想又可以借机把购物车清空了。

既然岁月留不住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类》有“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言”句。在《李叔同法语录》中,弘一大师解释这句话为:“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大喜大悲时,要淡定,否则,激动心情下所做的一切,事后很容易让自己后悔。

所以,沉淀了半个月,等自己不喜,等这件事在心里慢慢落定,才敲下来。

半个月前的10月12日起,我开始负责幸福学堂的图书馆工作。这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事,因为我一直努力的职业和人生目标,就是成为图书管理员之类的,累了看看书,工作内容也是书,如果可以,只和书打交道就最好了。我理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

太座大人也开心,她并不认为我当一个图书管理员的职业和人生理想是多没出息,相反,她认为现在中国的知识教育远远强过技能教育,理科教育远远强于文科教育,文科教育远远强于常识教育,常识教育远远强于美学教育。人们只将得奖、出名、挣钱等作为成功的硬指标,不理解做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儿,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静静泡一壶茶,他一杯,我一杯,慢慢看夕阳,也是成功不可或缺的部分。嗯,是的,她希望我在看书累了休息时,泡一壶茶,我一杯,她一杯,分享我的成功,只是不要再穿那件已经快穿了10年的冲锋衣,因为“那让你看上去像是一位快递小哥,而不是图书管理员”,她说。

读书实在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但想读的书这辈子没可能读完。我一年读书超过50本,10年的阅读量超过500本,500本书肯定能使我发生更多改变,变得更谦卑、更善良,使我具备温、良、恭、俭、让的品质。一个人的现状,就是他过去读过的所有书的总和,而未来,就是现在。

想起明晃晃的阳光照进午后的图书馆,一架架的纸质书,每本书里都有一个独特的灵魂,进进出出、自由自在,好一幅人间天堂的样子。

既然岁月留不住,就让我带着这些小确幸,坦然面对后半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