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

【尺宅叟集释】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
两汉:佚名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这一首是“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生不得志而思立名于后。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青青陵上柏》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句。张庚《古诗十九首解》:“夫人幼而学之,孰不欲壮而行之?迨辙環畿偏,终不得遇,而逝者催老,安得不更而为‘回车’之思乎?”“回车”就是更辙,换了一条道路,远离故人故物,从此余生犹如独行远路。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白居易《西原晚望》有“因高聊四顾”“寂寞风日暮”句,孑然立于世间,伤迟暮之情。“东风摇百草”,百草经春而发,又是一年春,故年去不返,一路之上“所遇无故物”,新者日新,故者已矣,只能“悠悠涉长道”,“焉得不速老”。

世间事物多无常,盛者有衰时,衰者也终会有闻达之时,因此“盛衰各有时”。但“立身苦不早”,我的盛时却不知何时才来到。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今日良宴会》有“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句。“荣名以为宝”,再借《今日良宴会》“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句,上下句感慨策高足,据要津,均不得,人生易逝,岂可“无为守穷贱,坎坷长苦辛”?

一片春景却哀飒如秋,直如孔武仲“秋空杳杳豁四顾”。

【尺宅叟集释】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在六年级(下)语文课本中,这首诗有注无解,作业是让学生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在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里也有“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可见,牛郎织女的故事一开始就是织女成婚后,“贪欢不归”导致“嫁后遂废织纴”,作为贪欢误了职司的处罚,“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后来慢慢在民间发酵,被历代好事者添油加醋“丰富加工”之后,现在与《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成为了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和爱情故事,而牛郎也从一位天上星君变成了凡间偷看女子洗澡并偷走别人衣服相要挟成亲的猥琐男,这事搁到现在就是拍裸照相要挟的下流胚子。不知道这样的故事,和“爱情”两字有什么关系,除非这是一个斯德哥尔摩案例。

《迢迢牵牛星》早于《荆楚岁时记》《述异记》,从故事看是《小雅·大东》的扩充新编,或许现代的“牛郎织女”版本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历经千年而成。

《迢迢牵牛星》无论在叠字还是结构,与《青青河畔草》都很相似,都是相似相望但不相亲。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周礼·考工记》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心思在情郎,终日不成章。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说水清浅,一说形容织女貌美,与《青青河畔草》中“盈盈楼上女”仿佛。在《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中,张定浩认为,“其实这两种解释未必水火不容。也许,这‘盈盈’两字是在形容织女和织女倒映于银河中的影子。”受张定浩启发,我想“盈盈”不但写织女和水中倒映,苦愁而“脉脉不得语”,或许还有千言万语,相思无边,隔河语凝噎而顾影自怜。“脉脉”,《广韵》“嗼”字下笺引此句作“嗼嗼不得语”。

为何“河汉清且浅”,受相思煎熬也不过河相见?在我看来,整首诗只写女子心事,于女子相思的对象不提一字,或许这只是一场单相思也未必。女子心心念念,却总没有时机也不能捅破那层窗户纸。薄薄一层窗户纸,就像清且浅的河水,却就是过不去。

【尺宅叟集释】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
两汉: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吴淇曰:“此亦臣不得于君之诗”(《古诗十九首定论》);张庚曰:“此亦臣不得于君,而托兴于奇树也”(《古诗十九首解》)。真是心心念念不忘君,一花一叶总关情,我在几位一心跪舔主君的古人注解旁边批注了一个字——呸!

刘履《古诗十九首旨意》说,“此怀朋友之诗,因物悟时,而感别离之久也”。我认为,诗人怀的这位朋友,不是普通朋友,甚至不是朋友,而是心中人,是情人,爱人。

朱筠《古诗十九首》说,“此与《涉江采芙蓉》一种笔墨。看他因人而感到物,由物而说到人,忽说物可贵,忽又说物不可贵,何等变化。”物贵不贵不重要,重在心中牵挂。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中”《五臣文选注》和《玉台新咏》均作“前”。庭前还是庭中,树在哪里不重要,重在一个“奇”字。虽然全诗也没说树奇在何处,但心中挂念的非一般人,自然树也就不是一般的树,花也不是普通的花了。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攀条”,手拉着花枝,“荣”,花繁茂状。挑挑拣拣选了一枝花繁叶茂的摘下来,想送给心里所思念的她/他。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手握花枝久,郁郁花香充盈衣衫和两袖,但想送给的那个人,不在身边,距离路途遥远,别说一枝花,就连我也无法去到她/他的身边。上句和这句,与《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同。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贡”《五臣文选注》和《玉台新咏》均作“贵”。区区一枝花,又不是贵重的东西,有什么好作为礼物送给她/他的呢?唉!“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不过是感怀分别已经有好些时日了。

这首诗出现在八年级(上)的语文课本中。课文的注解大意为春日佳景,一人独赏,思念情动,欲寄远人。但从文中,没有读到特指诗人是女子还是男子的信息,所以男女都有可能。如果只是因为古代女子不轻易在外抛头露面,外出多男子,就视诗中折花人为女子,这就“想当然”了。视为男子似也无不可。

【尺宅叟集释】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
两汉:佚名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刘履《古诗十九首》“贤者既出仕,久而未见亲用,自伤不得及时行道,以扬名后世,将与碌碌庸人俱老死而无闻,是以不忍斥言其君,乃讬新婚夫妇为喻,而作是诗。”张庚《古诗十九首解》“贤者不见用于世而讬言女子之嫁不及时也。”朱筠《古诗十九首说》“极欲为世用而不欲轻为世用者,为伊吕课当之。”可惜了一肚子的学问,坏在了满脑子的事君、为世用、扬名心思上。尤其是朱筠所解,用贵州话说来就是“弯酸”,自己想说想做有不说,要让别人明白了再由别人说出来并力邀,自己再推辞而从之,简直是虚伪。

在我看来,这首诗就是情切切,意绵绵,一寸相思一寸灰。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竹喻己。女子可能已是孤身一人,无父母、无兄弟、无姊妹,所以才更“冉冉”而显柔弱。山喻夫。“泰山”,王念孙曰“泰山当为大山”,然而我以为,既然诗中没有地名,就是“泰山”也未可知,所以有可能是特指,有可能是泛指,不纠结。“结根泰山阿”,言女子终身有所托付。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这里新婚可能是订婚,我认为可能是私定终身并已有夫妻之实,伏“轩车来何迟”句。两情相悦,缠缠绵绵如“菟丝附女萝”,菟丝喻女,女萝说是松萝,知道是喻夫即可。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菟丝生得正是时候,正如我们相会成为夫妇。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夫去远方,或本就家在远方,或是路经此地两人一见倾心,而后归去,承诺到家禀明父母即来迎娶,一旦分别,日日思君不见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子衿》),所以才会感觉“轩车来何迟”。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行行重行行》也有“思君令人老”句,正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正是在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里,遇到了你,让我整个人就像一朵盛放的花一样,奕奕光彩。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我相信)像你这样的男子,一定信守承诺品格高尚,那就这样吧!我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话虽如此,其实心中惴惴不安。可怜,可爱。

【尺宅叟集释】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
两汉:佚名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十九首”的排序,目前我看到两种,不同在《明月皎夜光》和《明月何皎皎》在第七首还是第十九首。这里按《明月皎夜光》第七的排序。

吴淇在《古诗十九首定论》中说这首《明月皎夜光》,“此亦臣不得于君之诗,非刺朋友也。”

一九八六年二月六日,金庸在香港自己作品集的序里说,“中国人的文艺观,长期来是‘文以载道’……他们不相信文艺表现的是感情,认为文字的唯一功能只是为政治或社会价值服务。”好的作者或文章,就是能让人感到“这句话说出了我的想法”,但让自己来说,却又兜兜绕绕不得要领,不知怎么组织语言文字才能达意。为什么这里突然冒出金庸,后面有话。

刘履《古诗十九首旨意》“此诗怨朋友不我与也。”张庚《古诗十九首解》“刺不得于朋友而怨之之诗”。方东树《论古诗十九首》“感时物之变,而伤交道之不终,所谓感而有思也”。朱自清认为这首诗是“秋夜即兴之作”,“怨朋友不相援引,语意明白”。这一次,难得的各家解读大半一致。

朱筠《古诗十九首说》,“‘明月皎夜光’,目所见;‘促织鸣东壁’,耳所闻;‘玉衡指孟冬’,点时令。”《诗经·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促织就是蟋蟀。
朱筠《古诗十九首说》“汉武前以十一月为岁首,孟冬夏正八月也。”李善说孟冬是夏历七月,因为汉初夏历十月为正月。到底汉初的岁首是十月还是十一月,汉太初以前,以十月为岁首,为建亥历;太初以前之孟冬十月,即夏历之孟秋七月也。郭必恒《中国民俗史》(汉魏卷)说,秦人实行颛顼历,以建亥孟冬之月,即阴历十月一日为岁首。这一习俗为汉人传承,汉初,高祖在长乐宫行朝仪、贺新年,就是在十月一日。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正朔,以正月为岁首。所以,朱筠的说法有误。因此这首诗的“孟冬”是七月,而不是张庚《古诗十九首解》“‘促织鸣东壁’即‘八月在宇’义。东壁向阳,天气转凉,草虫就暖也。”促织鸣东壁,我认为正是草虫离野而未至宇的时候。

“明月皎夜光”四句,要么是写的整整一夜,要么写的不是一天而是一段时间,因为月明星更稀,只有没有月或月光不皎洁时才可见“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四句,张庚说喻“朋友之志变易”,我认为是说同门日久,不是一朝一夕,伏笔下句“弃我”和“高举”。“玄鸟逝安适”,《史记·殷本纪》“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史记·秦本纪》“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玄鸟就是燕子。

“昔我同门友”四句,“曰‘同门友’,则是平昔切磋共学,非泛泛交游可知。”(张庚《古诗十九首解》)各家都以“明月皎夜光”开头四句为写所见所闻和时令,我认为与这四句为对应,皎皎之月,指的是各位同门学友的老师;月不见了才可见众星历历,伏笔后句各同门学有所成“高举振六翮”离师而去。“弃我如遗迹”,前《行行重行行》有“别离”“弃捐”句;《青青陵上柏》有“忽如远行客”句。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虚名指“箕”“斗”“牛”,就是李善说的“言有名而无实”。最后,恐怕要叹一声“㙳轲长苦辛”了。

【尺宅叟集释】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
两汉:佚名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

《古诗十九首集释》收录的历代详解中,认为这首诗表达“仕宦未达”、“不得于君”、“贤者忠言之不用而将隐”的,差不多占到的一半,如张铣、刘履、李善、李周翰、吴淇等。古代读书人,被忠君思想束缚太紧、太久,所以用“情”太深。一生只为期待遇到一位从天而降的超人——天子,得到赏识、重用,从而一展抱负。可惜总是不得志,就连眼中所见一草一木也郁郁不得,耳中所听一歌一曲也弦外有音,典型的被迫害妄想症。

张庚认为首诗“抱道而伤莫我知之”,又道学了。方东树的“知音难遇而造境创言”赞同一半。五言多起于乐府民歌,恐怕民间歌者不会有恁么多天下忧,多半就是歌于心。所以朱自清说“闻歌心感”,多半就是了。

“西北有高楼”四句,上齐浮云的花窗楼阁中人,与楼下仰望之人,实写的应该不是空间距离,而是身份、地位的差距。浮云楼上人遥不可即,当无尘世之烦恼。

“上有弦歌声”四句,楼上弦歌声,楼下驻足听。白居易《琵琶行》有“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述生平不得志。”又《今日良宴会》的“识曲听其真”,不想竟闻歌为知音。“知音”恐怕不是指的“弦歌声”,而是歌中“杞梁妻”的境遇: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将何以立?

“清商随风发”四句,是写楼上人弦歌之悲。朱筠认为:“随风发”,曲之始;“正徘徊”,曲之中;“一弹三叹”,曲之终。抚衷徘徊,四顾无侣,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于是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空中送情,诉与楼上人。无奈楼与浮云齐,至曲终,也仍未知楼上何人,楼上人也不知道楼下还有一知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令人悱恻。

【尺宅叟集释】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
两汉:佚名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㙳轲长苦辛。

《易·解》:“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白果草木皆甲坼。”人有性情,有寄托,自然写出的诗能在读诗人的内心兴雷布雨。雷的警醒和雨水的浇灌,自会在心里一些深信不疑的外壳上造成一些裂缝,一些种子得到雨水的浇灌,就会开始生根发芽,长出新的枝枝蔓蔓。所以我认为,读诗弄清楚写诗人的目的和诗要表达的意思重要,但读出自己的性情和寄托更重要。也只有这样,读了这首诗才算是“得”,否则出口能诵也不过是鹦鹉学舌。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欢乐的人和事太多,难以一一道出,而“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就是其一。弹筝者,应即是《青青河畔草》言及的“倡家女”。

什么样的“新声妙入神”?是“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朱自清在《古诗十九首释》中说:“新声是胡乐的调子,时人爱听。”吕延济曰:“令德,谓妙歌者;高言,高歌也。”方廷珪曰:“高言,即是高声谱之歌曲者;令德,即富贵人之美德。”朱筠认为,“令德”,言能者;“唱高言”是高谈阔论。朱自清也认为朱筠的解读最好。这里我要小小注两处:一是我认为既然“新声”是调,那令德所“唱”的内容即是从“人生寄一世”到“㙳轲长苦辛”六句;二是我也认为这里的“令德”是指的“能者”,但什么样的人在这里能成为“令德”成为“能者”,而让众人“识曲听其真”呢?当然是已“策高足,据要津”者,因为能者所说的,是“齐心同所愿”而又“含意俱未申”的,即在座者所想而未说的,或尚未“据要津”,或尚“策高足”而不得,或已“据要津”而心有戚戚而不便、不必言说者。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与上一首《青青陵上柏》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都是感慨人生短促,当及时行乐(否则也不会有“今日良宴会”了)。但及时行乐是需要条件的,如不具备,就只能“无为守穷贱,㙳轲长苦辛”了。这个条件就是“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就现如今,公务员考试每每趋之若鹜不也是如此?

张玉穀认为《今日良宴会》是“闻豪华之曲而自嘲贫贱之诗。”张庚觉得这首诗“乐而生悲,即汉武帝《秋风辞》“欢乐极兮哀情多”之意。朱筠言“行乐能有几日?”所以“俱是反言”,说的都是反话,生命尚且易逝,依托于性命的富贵又何能长久呢?还有说是“讽”的、说是“谑”的,都是迂腐成见。

《庄子·盗跖》中,盗跖“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一席话说得孔子“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好不畅快。况且“古诗十九首”五言起于民间。《尚书·尧典》说“诗言志”。这首诗说的就是不矫情,你求“安贫乐道”,我求富贵闻达,“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直抒胸臆,有什么不可以呢?

【尺宅叟集释】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
两汉:佚名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古诗十九首”之三《青青陵上柏》,全诗十六句,妙在前四句,余下十二句全在行乐。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陵墓上青翠的柏树,一死一生,一枯一荣,人生易逝,松柏长青。山涧中层叠堆积的山石和潺潺溪流,一静一动,一刚一柔。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为来,远为逝,一来一去,人生百年在天地不过是倏忽之间。四百来年后的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延续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也应了后十二句。

今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内确诊人数较昨日增加2009例,总数68584例;疑似病例昨日增加1918例,总数8228例,人数的减少是因为前日武汉的万余疑似病例已转为确诊病例;重症人数较昨日增加219例,总数11272例,这万余人此刻正挣扎在生死一线;虽然已有9498名感染者得到救治并痊愈,但昨天就死亡142人,累计全球已有1669人死于这个病毒,而其中1666人是中国人。从数字来看,疫情的发展已有所放缓,这得益于春节假期和加长的隔离假期,但绝对数字仍然可怕。这一场战疫目前看来才进行到关键节点,就看谁顶得住能扛得过去。顶不顶得住,拐点都会出现,只是看向好还是向坏拐。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死去的1669人,背后就是1669个家庭。还有一万多人命悬一线。对人人自危的幸存者来说,即便“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封城封村封小区隔离在家,“秉烛夜游”也只能是伏契克笔下《二六七号牢房》的“从门口到窗户七步,从窗户到门口七步”。

明天全国复工复产。不复工,整个社会和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涉及方方面面的“战后重建”工作也无法开展,就连民众的日常生活也难以保障,没困死病毒,人却被病毒困死了。复工将开启新一波近10亿人的大迁徙,疫情会怎样发展我估计没有人知道。

看起来,这一场波及世界几十亿人,伤亡数万人的“战疫”是因为病毒,但真的只是病毒?

【尺宅叟集释】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
两汉:佚名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一个字音,两天查到,不亦快哉。

说回“古诗十九首”第一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句,疑“涯”的读音不为[yá],或为[yí],依稀记得在哪里见过还是听过,但忘了出处,没有依据。网上找注释,也只是解释字义,没有字音,或许这个字就发本音无需再注明。又听、看了十几种朗诵音、视频,都是读[yá],踏破铁鞋无觅处,但还是要存疑。

今早不死心,重读《行行重行行》笺注,寻行数墨间在句下跳出“涯音宜”,忙用红笔圈出,在旁边写“遍寻不得,原来在此处,真真是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不亦快哉!

今天备《青青河畔草》。开篇一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笺注中张铣曰:“此喻人有盛才,事于暗主,故以妇人事夫讬言之。”实在是厌恶甚至唾弃这套编派胡言,可惜了满脑子的学问,看到的一切都要是经世治国的应有之义才行。如果人人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这日子还过不过?再说两千多年来这国都是某家的,句句词词心心念念“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一则奴性太入骨,二则历史上奴才的日子似乎大都过得不怎么样。到现在,语文课本中动辄“微言大义”也不是独创,古已有之,可见这也是“传统”。我偏不关心“大义”,这一句,这一首,就是写春意,写人情,写去留,写孤寂。

“柳”,谐音“留”,汉人送客,折柳以赠,意为留客,与末句“荡子行不归”呼应。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句,“倡家”,“倡”说文曰:“乐也”。用现在的话说,曾经是娱乐圈的女星、才艺女主播或者是网红,自然抛头露面前呼后拥热闹惯了。“荡子”不是浪荡子,列子曰:“有人去乡土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世谓之狂荡之人也”。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情郎远游留不得,犹忆别时恋依依,转眼又是春已至。艳妆登楼好少年,而此时“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也不知是为了谁。远游的人仿佛从自己心头剜去一大块带走,直留下好大一个空空洞洞。孑然一身“空床难独守”,空房难独守,怨而不怒,比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要更落寞,更寂寥;命不由人,满目春光却好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语罄衷寂荡。

【尺宅叟集释】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枕上翻李庆西《人间书话》,《文字后边的东西》一文说:“汉、宋学者论《诗》喜欢微言大义,最荒唐的例子就是《周南·关雎》里边看出了‘后妃之德’,结论之武断令人瞠目……从毛序、郑笺到朱熹的集传,牵强附会的诠解比比皆是,不知误导了多少读书人。好比十字坡上孙二娘的蒙汗药,做翻了多少英雄好汉。”还说把文学作品和政治扯到一起,除了“那些对微言大义有特殊爱好的学者,往往是文采斐然的政界人物。当然,微言大义有时也是一种政治手段。”这篇文章后面落了日期,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不知道这是写就文章还是在媒体上发表的日期,如果是发表日期,不论在那时还是此时,也算是写的人敢写,发的人敢发。尤其是第二句。唉!我也就只敢叹一口气雀起,借古讽今的都是怂人,我连怂人都算不上。

在《古诗的今译》里,李庆西认为把古诗译成现代汉语不好译,“不译还明白,译了倒别扭”,有的还“根本没法译”。今天备“古诗十九首”第一首《行行重行行》,也再次觉得中国的古诗,除了字词的音义和典故的说明,其他最好一概不译,一译好像把话说白了,意境全无,意味全无,寡淡。就拿“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来说,俗话就是“岁月是把杀猪刀”,或者“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意思在,但没意思,就“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和“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两者好得一比。所以上个学期讲《诗》,也没强求学生一定要把一首诗理解出个什么来,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七七八八就得了。读不明白,再读;还不明白,算求。书要读好,饭要吃饱。“努力加餐饭”,继续下一首。好久遇到一件事突然想起来,脱口而出的时候就一拍大腿,心里面的小人大呼一声——麻痹,就是这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