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记·廿一】好好说话

今天没人携带问题来上课。不意外。改变不会一蹴而就,总是在反反复复中缓缓发生。

先让诸君角色扮演,读吹号天鹅路易斯和费城动物园鸟类管理负责人谈判的故事文本。李思甜、墨墨、潘神、安淇、虫君、浩君、雅图主动举手加入这个环节,角色不够就大家轮换,保证人人都能参与。轮到雅图的长长一篇鸟类负责人软硬兼施的发言,她一气呵成不但读下来,还读出了人物的态度和气势,岂不快哉!我的乖乖,在这期间,小北竟然哼起了小曲,这松弛感让我感到他又向“前”向“外”迈出了一步,虽然我不想但还是不得不制止了他。弋涵在座位上安静阅读,没带书的弗莱德和带了书但不看的蝌蚪君一直在变换着姿势蛐蛐,新来的晨君还需要点时间才能融入课堂。

本周继续上周“自由与共识”的讨论和学习,通过路易斯、萨姆和鸟类管理负责人的对话文本,一点点梳理出三个角色在这场谈判中的立场,并引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看法发生分歧时,采用好好说话的“说理”方式找到对所有人都尽可能有利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通过像吵架、生闷气这样的情绪或针对人身的攻击和伤害来达到目的,因为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中国人不善于说理由来已久,原因是缺乏对自由言论应有的认识,也极少接受过这样的培养。说理是文明的产物。学习说理既是教育又是自我启蒙的过程。人们需要说理,因为说理比不说理更能找到真实和公正的东西,而真实和公正的东西在本质上来说是优于虚假和不公正的,是比较容易证明而且比较容易说服人的。更为重要的是,人有足够的天生能力接受真实和公正的东西,这种能力就是“理性”。(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今天推进到了路易斯和负责人谈判的第三个回合,路易斯发现两轮下来,没有办法通过“说理”来获得自由——讲理只能和一样讲理的人才有得讲,于是决定暂定这种对分歧的无效争论,转而提出了自己和对方都能接受的临时交换条件,随后向它的人类朋友萨姆寻求帮助。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十九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十八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明亮的对话——萨姆是怎样说服动物园鸟类负责人,为路易斯和塞雷娜争取到自由的?请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也闲谈·十二】历史与谎言

每周六去也闲书局,从二号线起点站中兴站上车,中途换乘一号线到北京路,在地铁上要坐40分钟左右。以往会利用这段时间再过一遍讲谈的内容。上周开始讲《史记》,这部分讲过三次还算熟,就会带本闲书在车上翻,放空。今天带的是《儒释道原典三家书》,准备往返路上读两遍《金刚经》。书中《金刚经》书者为有“黔省写经第一”之称的刘惠浦。读至一半,发现经文前后顺序颠倒数页,猜是因没有页码,印刷厂工人装订错误所致,于是合书默诵。

从《史记》开讲,上下午两个班的进度就拉开了。上午高小班,《五帝本纪》接上周从“蚩尤最为暴”讲到“有土德之瑞,号称黄帝”,还需要一次才能收尾。

讲“炎帝欲侵陵诸侯”不过是公孙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的借口。因为除“神农氏世衰”外,“欲”不过只是一个想法,并且这个想法还是未经证实的单方面的说辞,极为可疑;最多算是有这么个动机,但并未付诸行动。公孙轩辕仅仅因为炎帝有“侵陵诸侯”这么想法就起兵讨伐,即便“三战然后得其志”也是师出无名。

其间用一二字为例讲了一点古注音反切法的使用。讲“有土德之瑞,号称黄帝”,因黄帝立“国”在黄土高原,认为天下的土都是黄色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于是称“黄帝”。请诸学者在地图上试试找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几大高原时,局座秋蚂蚱大人按捺不住提问诸学者“什么是高原”,有学者说到了“海拔”,随后被我将话题转到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并非实物,而是炁的五种形态,结束于“一炁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

下午初中班,从“帝喾娶陈锋氏女”到“自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完成这个“天地玄黄”主题的文本内容。请诸位学者用十分钟列出五帝谱系图后在白板上一梳理发现,儒家两千多年来所推崇的“公天下”的五帝禅让其实是个谎言,或者说是儒生们的美好愿望罢,因为五帝原来都是一家人。由此引出第四个主题:国家的诞生。这将是一个更加“生猛”的主题,因为又要揭开被广为传颂的,甚至被教科书采用的,关于五帝美德的几个谎言。由此局座大人开始何为国家的内容,这一次局座找回了信心。

一天的讲谈结束,我们复盘,才知局座如果没能从下午的内容中找回一点信心,就要退回旁听席不再参与到课题当中了。此时安慰和鼓励必须送上。讨论下来,下周起,局座大人将只参与下午初中班的讲谈,上午的高小班将恢复由我一人完成,他说:“给孩子上课对我来说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我说这件事,老师认认真真备课力求完美呈现全方位解读没有错,学生听不懂理解不了也没有错,那为什么大家都尽力了还是讲者汗流浃背听者一脸惘然,因为小学和初中阶段,重在通识而不在研究,研究是要到大学去做的事。就好像上午讲的高原,诸君只需要知道几大高原的地理位置即可,当提问到“高原”这个概念时,就需要用“海拔”来定义,这就是用一个概念去解释另一个概念,而这些概念要两三年后才会出现在他们的学校课本里,对小学生来说,这太难了。并且我们的讲谈,目的并不在让诸位学者在这里将学校教材学得早学得快,而在于常识和祛魅,在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离开书局时买书一本,商务印书馆“丝瓷之路博览”系列39种之一,马健《草原霸主:欧亚草原早期游牧民族的兴衰史》。

【读书记1517】《在陌生人中穿行:世界上最动听的诗歌》

不是人人都是诗人、都能成为诗人,但生活一定要有一点诗意来抵抗日复一日的乏味和疲惫,所以我会时不时读一些诗,不论中国还是外国,古代还是现代。

翻完黎孟德主编的诗集《在陌生人中穿行:世界上最动听的诗歌》,被一些诗句所打动——

你就是自己的神,自己的星,是命运折射出的光彩。([法]彼埃尔·德·龙沙《我能把你的美丽比作月亮吗?》)

如果思想是生命,是呼吸,是力量,那么思想的缺乏就等于死亡。([英]威廉·布莱克《苍蝇》)我想补充:在AI时代,更是如此。

不要怀有仁慈的希望,来扰乱我的思想,用雄鹰和羚羊的形象,我天生就与他们不同。([美]埃莉诺·怀利《不要怀有仁慈的希望》)我的人生或许需要指点,但不需要指指点点。

我本是个斗士,所以再打一仗也无妨。([英]罗伯特·勃朗宁《展望》)

这本诗集里,最喜欢的诗是[英]沃尔特·萨维奇·兰多的《我与人无争》:
我与人无争,因为无人值得我去争斗。
自然为我所爱,艺术亦然。
在生命之火前,我为双手取暖,
火势微弱,我便准备离开。

[英]罗伯特·骚塞的《学者》描绘的,是我的理想生活:
我的岁月已遁于古人中间,
当我向四周观瞧,
无论目光投向哪里,
都会见到古时的圣贤。
他们是我不渝的良伴,
我们日日倾心交谈。

[英]亨利·金的《葬礼》,则是我为自己的葬礼上所选的诗:
睡吧,我的爱人,你在那冰冷的床上,
再也不会被打扰了!
让我想你道出最后一声晚安!
只因你再也不会醒来
直到岁月、忧伤和疾病
将我的身体与满是爱意的尘埃
结合在一起,充满这房舍,
在那之前,我的心都是空虚一片。
为我待在你的坟墓里吧;我永远不会失信,
一定与你重逢在幽幽深谷之中。
不必怀疑,
我已经上路了
我要紧随你的脚步,带着
无限渴望和无尽的悲痛赶路……
是的,在愧疚和悲伤中我屈从了,
而你则义无反顾,来到了这片田野
你宁愿冒险,终于走在
我的前面,余下的日子,我只愿
在坟墓里得到一个公平的席位,
听!我的脉搏正如轻敲的鼓儿
奏出我靠近你的讯息,告诉你我要来了,
无论我的步子多迟缓,
我终将坐在你身边。

黎孟德主编诗集《在陌生人中穿行:世界上最动听的诗歌》,上海辞书出版社“最系列”丛书之一种,2015年8月1版1印。10月13日购于也闲书局。总阅读量第1517本。出版已近十年,在豆瓣,我是标记“读过”这本诗集的第九人,因为“评价人数不足”而没有评分。

【共读记·廿】自由与共识

种种原因,诸君大多没能按照要求回家与长辈讨论“自由是什么”,于是临时将阅读课调整为讨论课,四个小组5分钟讨论后,选出一位代表来陈述讨论结果。

我以为大家知道怎么讨论,然而发现诸君将讨论等同于聊天。在陈述时,四组都没有代表,或者说每个人都是代表——代表自己而不是小组——几乎所有成员都站到黑板前来说了自己的观点。弋涵也站到了黑板前,说出了自己对自由的看法是“快乐”,但小北还是拒绝。不着急,慢慢来。

我通过举例否定了“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观点,将诸君对自由的其它看法总结为几个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自由、快乐、尊重、规则、不伤害、共识,“当大家都在规则之内,互相尊重不伤害,并由此感到快乐,这就是自由的基础。

我在“共识”这个词下面划了一条线。继续问:什么是共识?

诸君对“共识”这个词的理解达成了高度共识——不同的人有同一个想法。

“不!‘共识’绝对不是统一所有人的思想,让不同的人有同一个想法。

“那是什么?”诸君问。

共识,是所有人在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经过讨论,大家保持各自的不同达成的共同的目标。”我继续追问:“如果两人或多人的看法一致,是不是就可以说他们没有独立思考?”

“也不一定。”虫君说。

“为什么?”我总是喜欢追问“为什么”。

“因为有可能他们只是想法一样。”墨墨说。

“很棒!独立思考并不代表每个人要刻意与他人不同。只要是经过独立思考得出的观点,哪怕与他人一致,都应该得到尊重。如果有机会,我们会先学习一个议事规则,这个规则是教我们如何讨论,怎么开会的,因为要先学会讨论,才能够使独立思考后的观点得到尊重的表达。”

“那是个什么规则?”潘神问。

《罗伯特议事规则》。”

到此,下课铃响起,发了作业单,提醒诸君,这是第二个六周测评题:

什么是成功
路易斯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上一些运气,学会了阅读和书写,拥有了财富和名气。你认为它算不算是一位“成功人士”?与家中长辈讨论什么是“成功”,并将参与讨论者各自的观点以及可能达成的共识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歪果仁李思甜:“豆哥老师,这是那种随便的考试对吧?”

“不,这一点都不随便,这是严肃的评估。”

【读书记1516】童岭《炎凤朔龙记:大唐帝国与中亚的中世》

武川镇,一个大漠边缘不起眼的小城,从6世纪起却成了掀起中国史甚至是亚欧大陆史的巨大风暴眼。鲜卑族的精锐甲士与铁骑、内地汉族的亡命豪族与浪人、柔然的彪悍猛士与降人,一起在这片不起眼的土地上混合成了一股巨大的、改变历史的新力量——北周、隋、唐,三个王朝的开国帝王均出自于此。

杨坚在北周武帝之后登上了这一鲜卑帝国的权利顶端,改国号为“隋”,其国运依照五德为火,瑞兽为凤凰。高句丽国王对亚欧大陆的新霸主——隋,一面假惺惺上表称臣,一面徘徊观望,伺机扩充实力。与父亲杨坚性格截然相反的隋炀帝杨广,在得知高句丽竟然越境与早已臣服的突厥可汗交接,无法忍受高句丽的不臣之举,决计挥师东进。而这一举动就如导火索,把隋王朝和自己焚烧殆尽,真真切切、名副其实变成了一只“炎凤凰”。

隋唐之际,高句丽一直孤军奋战隋唐帝国的大军;百济最初号称要做隋唐大军之先导,但战事一开,却采取静观其变的中立态度;新罗,则努力越过高句丽和百济,试图与大唐帝国建立直接的联系。
661年,唐高宗李治将年号“显庆”改为“龙朔”。韩非子说,龙有“逆鳞径尺,人有撄之,则必杀人”。对于屡次触犯大唐帝国“逆鳞”的高句丽来说,势必会被发威的朔龙一举吞噬。

总章元年(668),平壤城破,大唐帝国高句丽旧地五部100余城划分为九个都督府,于旧都平壤设立安东都护府统辖之,虎将薛仁贵成为第一任大都护。至此,安东、安北、单于、北庭、安西、安南六大都护府建成,大唐帝国东至朝鲜半岛大部、南至中南半岛东部、西至西亚、北至西伯利亚南部的广袤地域均实现了羁縻统治。

童岭《炎凤朔龙记:大唐帝国与中亚的中世》,商务印书馆“丝瓷之路博览”系列39种之一,2014年7月1版,2016年4月2印。购于也闲书局。总阅读量第1516本。在我,于隋唐史有补。

【共读记·十九】这事我说了算

上课铃响,忍不住夸了一句:“今天各位做得真好,桌面干干净净。”一看,少了一个,探出教室门口一看,弋涵笑着跑进来。

开始上课,请新同学做了自我介绍后,给诸君1分钟准备时间,用不超过三句话总结自己的游学感受。一位一位的感受分享在有序的混乱中,渐渐从不同滑向共同的“半夜敲门神秘事件”,我赶快刹车,否则极有可能诞生一个“游学异次元故事集”。

在游学感受分享环节,小北竟然和我开玩笑哦,呵,不错。弋涵说了三句话,是她这个学期这门课上发言最多的一次。又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生活就是这样,在看似无路可走之时之处,祂可能又会给你一丝光亮。弋涵说的三句话是:东西不好吃。他们太吵了,睡不好。我不喜欢镇远。真好,不为取悦他人的真实表达

提问环节,在我以为诸君都放飞自我没有准备问题时,雅图提出了一个好问题:路易斯为什么不喜欢它的工作?

诸君因为没有按照课程要求阅读指定章节,面面相觑,既不知道问题的出处,也不知道答案,我只好请雅图读出答案的文本证据,并追问:既然路易斯不喜欢它的工作,是不是就可以不做?

“不可以!”墨墨说。

“为什么不可以?”

“因为它和老板约好的,所以就要去做。”

“太棒了!”我说,“在大人的世界,这就是‘契约精神’,它的体现方式就是合同。”

“去什么精神?”安淇睁着大眼睛问墨墨。

啊……这个……我发现诸君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于是换个说法“对你们来说,这个就叫‘约定’。路易斯接受了老板提供的工作、报酬和时间段,那它就要在约定好的时间去做约定好的事。这个约定并没有谁逼迫谁接受,所以不能因为自己单方面的原因而突然终止。”

“那如果我就是不想按照约定去做会怎么样?”弗莱德先生说。

“大人们会按照合同的约定,单方面违约者将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

“如果违反约定那个人不愿意负责呢?”墨墨问。

“那就得根据法律,例如《合同法》的条款,来明确违反约定那个人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处罚并承担什么责任和赔偿。”

“我爸爸就是这样的人!”蝌蚪君说。

“等等,你爸爸是律师还是……”我有点紧张了,这会不会无意中探听到了什么家庭隐私啊!?

“他违约了。我们约好的……”还好还好,属于亲子误会,还没有上升到违约的层面。

“那我实在是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再按照约定进行下去怎么办?”潘神问。

“那可以请参与这个约定的人坐下来,你诚恳向他们解释不能继续遵守约定的原因,征得大家的谅解,并按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这,就是尊重,平等、自由的合作精神。

讲完,还有两分钟下课,把作业单发给诸君,并提醒周三的作业将是第二个六周测评的题目。虫君拿到作业单说:“完了,我的阅读最差了。”

“等等!”我看着虫君问:“抬起头来,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谁说你的阅读差了?告诉我!”

虫君抬起头,有点被我的严肃态度吓到了,眼神闪躲,说:“我妈妈说的。”

完了。这怎么把话圆回去?不管!在这件事上,没有人可以挑战我的领域!就算是家长也不好使,就是要这么自信!

我看着虫君说:“你听好,你的阅读,非—常—棒!”我对他竖起大拇指,“谁说你好或者不好都没用,我说你好,你就是好!”

“各位,请听我说”,我抬起头对所人说:“除了我,没有人可以对你们的阅读下判断,因为我才是你们的阅读老师,这是我的专业领域,我不接受任何人对你们的判断和结论。这事,得我说了才算!下课!”原来当霸总是这么爽的。

在教室门口,弋涵过来做了个踢我的动作。“你为什么要踢我?”我边说边也对她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她咯咯笑着躲开。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十八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十七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与家中长辈讨论“自由是什么”,并将参与讨论者各自的观点以及可能达成的共识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也闲谈·十一】从《史记》开始摆故事

什么是历史?今天就从这个问题开始。有的学者很快说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有的表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那现在就是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我说。

一轮下来,各位学者对历史的理解和定义碎片,算是基本拼凑出了历史所包含的要素,从而引出局座大人秋蚂蚱携“中国历史的记录与篡改:信史是如何消亡的”话题登场。上午小学生场,局座讲的是“崔杼弑其君”,因为在学校,七年级才开设历史学科;下午初中生场,局座讲的五四运动。

上午我从局座大人“崔杼弑其君”的“杼”接棒,引出“札扎弄机杼”,给“古诗十九首”埋了一颗种子后,就开始了《史记·五帝本纪》。《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写的就不是信史,而是神话。“话”就是故事的意思,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如果想被人记住,首先得要有一个好故事,给四五年级的学者讲《史记》,其实就是在讲故事。

五帝之前是三皇,在白板上写下“皇”和“帝”的甲骨文,但没有说是什么字,于是诸位学者就此展开了想象力各种解读,公布可能的答案,一个是熊熊燃烧的火把,一个是正在点火的人,也就是一个掌握了火的使用和分配,一个掌握了用火的能力,或者可以说皇和帝是一个部族里掌握了火这种当时最“高科技”的人。就此开始《五帝本纪》一人一句,先读再说,要求不管是否正确,一定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我再一字一句,逐字逐句说出我的理解,因为如“神灵”、“徇齐”、“敦敏”、“聪明”,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甚至一句话。有学者猜“敦”应该指的是一个人很有钱,我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请让我狠狠敦一些吧,这样我就可以把整个也闲书局的书都买下来了,简直不要太快乐。如此古今义对比下来,只讲到“神农氏弗能征”。

“我们这半天就讲了四句啊?”结束时有学者提出疑问。我说:“这很正常啊,后续甚至会一次讲下来就只讲了一个字嘞!”

下午,局座大人借“五四运动”讲了教科书与史料内容的不同,结束时,我保留了白板上“傅斯年”、“罗家伦”、“乌合之众”等几个关键词。从“傅斯年”,给各学者讲了一个故事:

一位北大学生,黄昏时分,打北河沿走回沙滩。一辆汽车飞也似的从身边驶过,溅了他一裤泥水点子。心里立即充满着焰腾腾的怒火,一直到宿舍仍未有半分减弱。一走进宿舍门,他就大声地对正在埋首伏案的两位同学嚷着:“坐汽车的人都该枪毙!”这晚他们都没怎么睡,几个人从贫富的悬殊谈到阶级的分化,以及国家是如何被“汽车阶级”所败坏。隔日,咒骂汽车的人把这些思考和讨论的结果写成了一篇札记,发表在北大学生自办的一个刊物上。文章里,他再次重复着那句充满怒气的话:“坐汽车的人都该枪毙!”刊物名字,叫《新潮》。文章作者的名字,叫傅斯年。

“傅斯年在上大学时,也是妥妥一愤青呐。这个故事我从哪里看来的呢?杨早的《说史记》。也闲书局有杨早的《说史记》、《野史记》和《民国了》三本书,都是民国的故事。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要么是讲了好故事,要么是讲好了故事。还有《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本书,也闲也有,一本我觉得每个人起码要读一两遍的好书。”

“你的植入广告要不要这么直接?”有学者说。

“在书局讲谈,提到书不就应该这么简单粗暴么?”

跨越五千年回到《五帝本纪》,一人一句,讲到帝喾,有学者提醒:“我不得不告诉你,我们今天的结束时间已经在15分钟前就到了。”

“继续嘛继续吧。”几位学者说。

这时书局的活动区域正在举办戴明贤老先生的新书推荐活动,为避免互相干扰,我还是就此打住。

结束后,与一位专程来蹭课和叙旧的学生在书局门口聊了半小时。想听听戴老的分享再回家,但人太多,挤不进去,不愧是顶流。离开书局时买书一本,商务印书馆“丝瓷之路博览”系列39种之一,曾玲玲《瓷话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外销瓷》。

【读书记1515】蓝琪《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

《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载:“贞观九年……康国献金桃银桃,诏令植之於苑囿。”

《唐会要·卷一百》载:“贞观二十一年……康国献黄桃,大如鹅卵,其色如金,亦呼金桃。”

撒马尔罕,丝绸之路上一座重要的中亚古城。其所属的康国曾两次向唐朝宫廷进贡一种珍异灿黄的桃子,即所谓“金桃”,所以这里又被称作金桃的故乡。

撒马尔罕不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这本书从考古发现的4万年前开始,直至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撒马尔罕古城整体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讲述了作为中亚的历史名城和兵家必争之地,撒马尔罕城经历的一次次烈火焚城,一次次重建修缮,使它成为至今还存在的千年古城之一。

感觉文字有点不顺畅,也有可能是自己对中亚史的了解及其有限,薄薄一本十余万字,断断续续竟读了一周。

蓝琪《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商务印书馆“丝瓷之路博览”系列39种之一,2014年4月1版,2016年4月2印。购于也闲书局。总阅读量第1515本

无事到郡游

体育老师的教师专业能力素养测评没及格,但他又带学生游学去了,我就被安排代替他去接受专项培训。

培训结束,地铁坐到宇宙边缘的终点站后,走路十分钟到招呼站,等到40分钟一趟的班车,车上坐满花里胡哨的老奶和恍打惚稀的老者,稀稀捞捞站着几个刷手机短视频外放声音脸上挂着莫名微笑的,我看他们都好好耍。车行又20分钟,回到宇宙尽头的家。

睡个午觉,风铃被风吹得砸天掼地大声武气,左边邻居家的鸡又下了蛋咯咯哒,引得右边邻居家的鹅和狗也回应得或羡慕或嫉妒或真心或假意。哪家打脱的画眉在树上梳毛,猫在路上睡觉,就是看不到一个人。

太座在上班,游学在四川的大娃发信息来说这个佛好大,二娃还在和奥特曼汽车人葫芦娃孙悟空一起保护幼儿园,我和刚洗的衣服一起晒太阳,它们在衣架上急于摆脱水分发人来疯,我泡几片茶叶,听陈雷的台语专辑《欢喜就好》,翻几页没求用的书,看菊花掏心掏肺开。

有人一段时间没见,就约说也没得哪样事,就是随便聊哈,我说,进城,好远哦,再说嘛,慢慢就不会有人约了。有人一周五天,天天看到我不是愁眉苦脸就是故意头歪半边鼻孔朝天视而不见,我觉得他好辛苦啊——自己的稀饭都吹不冷,还要分心来讨厌我。

发在微信朋友圈,也闲书局的局座大人评论说,录一首郑珍的诗给你:“入城耻人见,入店愁主恼。朝饭熟未兴,夜灯续还绕。默默但游寝,与语殊不了。客似无一识,来者尽头掉。劝客衣而冠,何家不堪造。渠门多贵人,无我未为少。我亦未用彼,敬谢不相嬲。”

在2020年3月18日从也闲书局前身的二十四书香书店购入的《郑珍全集》第六册《巢经巢诗钞》里找到这首《无事到郡游三日二首(其一)》。心戚戚焉。

【共读记·十八】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午饭后,弋涵来找我,好像有什么话要对我说。但也许是紧张,她一边吃柚子一边说,声音又小,听不清。“要不先把柚子吃完再说?”。她点点头,走了出去,但没有再回来。

上课前,我问她今天中午找我是有什么事吗?她点点头,拿起手上的书给我看。“哈!你记得带书了。真好!以后要记得每次上课都要带哦。”她点头,指着自己的储物柜小声说:“我会放到柜子里。”我说这样你就每次上课都有书了,做得好!

小北看似漫不经心,其实一直关注和跟随着;雅图似乎对课程毫无兴趣,但却总是能准确读出自己的“台词”;歪果仁李思甜今天将“愉”认成了“偷”,遭受了小小挫败;安淇今天没有犯困,大眼睛一直跟随着提问者和回答者;蝌蚪君和弗莱德因为不停说话干扰课堂,被我严肃约谈;虫君仍旧是那么乐于帮助李思甜纠正读错的字;墨墨总是能提出好的问题,潘神读错的字越来越少,读得也越来越顺;浩克的弟弟浩浩还是那么敏锐,能最早发现别人回答和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漏洞,并给予纠正。

我厌恶自我陶醉,更讨厌自我感动,我只是知道人人生而不同,生活的环境和家庭也不同,看法不同、认知不同、能力不同,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很容易做到的事,但对有的人来说要付出很多努力,克服很多困难,甚至是要战胜内心的恐惧才能做到。所以跑得快的不需要停下来等待,走得慢的也不需要拼命去追赶。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教育方式是完全正确的,在这个AI时代,知识也不再是重点,接受自我的独特,找到自己的节奏、理想和信仰,并学会去热爱生活,这可能才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