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期,七年来,每个学期我上什么课或者上不上课,都在调整,甚至是学期内都有多次调整,这一度让我不再想上任何年级的任何课。因为调整太过频繁和随意,我来不及准备课程疲于应对,还要面临一拍脑袋突然而来的对任课者的教学考核,学生的学习就像敲叮叮糖东一点西一点不知所云没有成果。以刚过去的这个学期为例,开学时我上七、八年级的地理、历史(中国史),出国留学预备班的中文经典和游学课;开学一个月后增加了中文课,并采用了我的自编教材;一月后,又增加了九年级世界史。于是这次在寒假开始前再次要求学部负责人,务必提前告诉我下学期要不要上课,上什么课。还好,这次终于得以有一点提前准备的时间。
下个学期我不上地理课,这个假期,除了调整、完善新学期文史地自编教材“唐人五十家”内容和备课,却还要为新学期的中国历史两个班选定教材。学部负责人说,从六到九共四个年级的历史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门,每门只开两个班,我上中国史。这就意味着,用哪一个年级的教材都不足以应对这个课程,学堂又没有提供教材,自编教材亦绝无可能,唯一的路就是寻找历史类的书籍来作为教材。
历史1班的教材很快就基本确定下来,考虑到低年级和学生母语程度较低,拟选林汉达《上下五千年》。这套书75万字,用262个故事串起中国历史从神话时代到晚清的中国史,我和花卷都读过,有趣味性,又能加强学生的识字和阅读。
历史2班的教材就比较麻烦了。我只能对标花卷的七年级程度来选教材。最早觉得《易中天中华史》比较合适,可惜已成为“禁书”;想用钱穆的《国史大纲》,但考虑到这个班最低程度才六年级,就作罢;改选陈寅恪、张荫麟等人的《西南联大国史课》,读下来估计学堂只有九年级以上且基础不错的学生能用;又另选吕思勉《中国历史常识》,因里面有大量史书典籍文言引用,对学堂中学生来说还是略显艰深,“现代四大史家”中试了其三均不适合;再选了柏杨《中国史史纲》,文字轻松且有中外交叉呈现,但输在略显戏谑;最后爬在书架上挑了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采用我个人认为很好的中国与欧美史比较研究的方式,今天读到“安史之乱”。早上还把这书给花卷读了两页做测试,她说基本上读得懂。但也还是有个难题,这书对史料的压缩度太高,如果采用为历史2班教材,需要我补充大量内容,这还是在采用一个框架自编教材。因此,就想再读一读《剑桥中国史》看看是否合适,但我没有这套十六卷七百余万字的大书。在当当网上查了价格,折后约1200元。我个人是买不起了。想到是为了开课所用,可以试试申请课程经费,于是将这个选教材的过程在微信告诉了学部负责人,获准购买。下午查到这套书已从成都发货。明天年三十,或许大年初一或初二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