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记·捌】让子弹飞一会儿

【语文3班】

连堂,阅读写作课。今天的写作训练是声音描写,选了张爱玲的小说《连环套》片段作为仿写材料:

我初次见到赛姆生太太的时候,她已经是六十开外的人了。那一天,是傍晚的时候,我到戏院里买票去,下午的音乐会还没散场,里面金鼓齐鸣,冗长繁重的交响乐正到了最后的高潮,只听得风狂雨骤,一阵紧似一阵,天昏地暗压将下来。仿佛有百十辆火车,呜呜放着汽,开足了马力,齐齐向这边冲过来,车上满载摇旗呐喊的人,空中大放焰火,地上花炮乱飞,也不知庆祝些什么,欢喜些什么。欢喜到了极处,又有一种凶犷的悲哀,凡哑林的弦子紧紧绞着,绞着,绞得扭麻花似的,许多凡哑林出力交缠,挤榨,哗哗流下千古的哀愁;流入音乐的总汇中,便乱了头绪——作曲子的人编到末了,想是发疯了,全然没有曲调可言,只把一个个单独的小音符叮铃当啷倾倒在巨桶里,下死劲搅动着,只搅得天崩地塌,震耳欲聋。

首先,让学生先尝试通过朗读,感受文句营造和传递出来的声音和场景的冲击力;然后我朗读,让学生比较与自己朗读的不同。接着讲解“凡哑林”是民国时期Violin的译法,即小提琴,随即播放David Garrett演奏的《The Flight of the Bumble-Bee》,听后让学生用三或五个关键字表达对这首曲子的感受。写出来的关键词有:快速、激情、紧张、急切、狂躁等。最后才说出这首曲子的中文曲名《野蜂飞舞》,让学生真切感受声音的文字描写所传递出来画面感,正式开始进入写作。

下课铃声响起,只有L完成了写作,拿到了“A”。未完成的学生,这个写作练习成为他们的周末作业。

Y关于上海马拉松的文章,经过十二次修改,今天终于拿到了早就应该属于他的“A+”。我在文后留言:“这篇小文,还有可修改完善处,等有一天你自己去发现。这个‘A+’,不只是给你的写作,更是给你跟随老师,以及自己的努力和坚韧的学习态度。加油!!!”。

【七年级历史】

完成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一课中“赤壁之战”一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后,我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曹操占据北方,南下志在吞灭孙权在江东的地盘。为什么曹军不直接进攻东吴的政治中心所在的建业(南京)一带,而是先进攻长江中游的荆州(湖北、湖南),然后再顺江而下与赤壁展开决战?

由于七年级才开设地理与历史课,学生这方面的基础不足以支撑这个分析和讨论,于是他们从所知的影视剧碎片出发,结合地理,做了一二大胆假设。

接下来,我接着上次课的官渡之战,讲文学作品中“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和“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再到所谓的孙刘联军其实是名大过实,真正与曹操对抗的,还是江东子弟。

【九年级历史】

新课内容,第三单元第7课:法兰克王国。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回答我提出的,基于基础史实的问题。或许是因为上了一上午的课疲惫了,也或许是我的某句话让学生感到不适,最后10分钟,学生拒绝互动,只是把头埋在课桌下,对我的讲解和提出的问题毫无反应。于是后续的时间自习。对于过于敏感或暂时无法跟随的学生,我能做的,就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定制八年级地理】

Z继续阅读查尔斯·曼恩 (Charles C.Mann)的《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我担心他读不下去或读不懂,再三问是否遇到什么难题,是否需要更换学习内容,他都拒绝了,并向我展示了阅读笔记和时间轴。于是交流了一下书中的内容,就让他继续。

今日总结:在没有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和常识之前,不存在讨论,所有的“观点”和“看法”,最多是“大胆假设”。学科要完成的终极目的,不是给学习者填充大量基础知识,而是在必要的基础之上,引导学习者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