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班课程替代方案

两周前,校长找我,让在为期两周的暑假班里任一门课,把之前开展的“文明”项目再延续下去。

思来想去,前天回复校长:“思考了这几天,在之前的‘文明’项目中,仍有几个关键问题没有找到替代方案(如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青龙币、石头木料的建设资源等),所以课程没能设计出来。作为替代方案,我把给花卷准备的暑假学习内容调整了一下,作为暑假班的课程计划。”并附上了调整后的课程说明。

之所以在回复中强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青龙币、石头木料的建设资源等”,是因为去年的这个时间,“文明”项目已进行了一年,超过70%的小学部师生和部分中学生都已深入这个跨学科综合项目时,因校长觉得“项目中青龙币使用不妥当,应更换为非物质的东西”的要求,“文明”进程戛然而止。如果重启项目,以我目前的程度,一时又找不到在项目中用于“缴纳税款”、“赎金”、“购买资源”、“部落和国家建设启动资金”、“国家货币发行本位”等用途,起到经济支撑作用的“青龙币”的替代方案。说不定再等等,多读几本书就有了新的解决方案。

调整后的课程说明为——

当代世界也许是平庸和愚蠢的,但它永远是一个脉络,我们必须置身其中才能够顾后或瞻前。而经典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我们所到达的位置。对于经典,出于职责和敬意的阅读是没有用的,我们只应仅仅因为喜爱而阅读。只有那些在学校教育之后或之外选择的东西才有价值。只有在非强制的阅读中,才会碰到将成为“我的”书的书。(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而这些书,也许就可能存在于这门课程中,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读过并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还有一部分是我们打算读并假设可能对我们有裨益的书。我们还把一部分时间让给意外之书和偶然发现之书。

每一本书,都凝聚了前人的智慧和记忆。

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一种文化来说,只有当记忆凝聚了过去的印痕和对未来的期望,只有当记忆允许人们做事时不要忘记他们想做什么,允许人们成为他们想成为的而又不停止他们所是的,允许人们是他们所是的而又不停止成为他们想成为的,记忆才真正重要。正是我们过去的记忆使我们确信,未来是值得的。因此我相信幸福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种能力。一种至少包含但不限于阅读、思考、反思、书写和表达的,“既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曾国藩)活在当下的能力。因为“谁掌握了过去,谁就掌握了未来;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了过去。”(乔治·奥威尔《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