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城记】贵阳1/6:古今同山月,情怀自浅深

本周提前返校,为下周开学做准备。

前天女儿忙了一上午,帮我把“三近斋”布置停当。

“三近斋”是我给所在教室取的斋号。这个学期课程和教室都有调整,所以这个请林琳老师写的斋号在我车后箱里藏了三年,终于又能挂出来。

开学第一周是“欢乐周”,除了开学典礼和传统的“迎新跑”,还有“我与贵阳”的主题行走活动,由导师带领自己的学生进行。这个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一男一女两位学生的导师。距离上一次做导师也三年了。做导师这件事,我一直不是太接纳,因为除了自己的子女,我真不认为自己有资格去当别人孩子的导师。

梁漱溟认为,人这一生总要解决人和物之间、人和人之间、人和内心之间这三个关系。在我看来,游学即是通过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方式去触摸世界,感知内心,尝试建立和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并最终成为和成就独特之自我的途径之一。

“我与贵阳”的主题行走,准备分六个学期即六个阶段,带领组员完成我最初游学设计“寻城记”系列的起点——从黑羊大箐到省会贵阳的再发现之旅。

下周二开始的,就是“寻城记·贵阳”的第一阶段游学:古今同山月。

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们不如圣人,更要多花些工夫多出些气力,企盼能以勤补拙上一层楼(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贵阳最高海拔1762米)——在半山曾经浓荫障天,琳宫璀璨,每至月夜,即现老贵阳八景之一“栖霞上月”迷人景色,而今门可罗雀的东山寺内,寻访清末贵州提督赵德昌《同治甲子夏五月重游东山》诗石碑;登上东山顶藏经阁,从那里而“小”贵阳,或许也能有一星半点“仰攀高鸟近,俯视万峰低”和“举头天尺五,拟上岱山西”的感触,只是古今同山月,情怀自浅深

在山上见了“小”贵阳,下山就要从小处见“大”贵阳。广东人讲“食饭大过天”,所以没有什么是比吃饭更重要的。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酿造了一方滋味,肠旺面、牛肉粉、湖南面、豆花饭、豆米火锅、宫保鸡丁、丝娃娃……满足了口腹之欲,做完了天大的事业后,去往现在绝对市中心的所在,寻找关于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贵阳还无人定居时,被周边苗族和布依族称作“黑羊大箐”的那一条只有百余米长短,却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极有可能是贵阳历史上第一条街巷的“黑羊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