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读记十四 | 浅浅

女儿今晚的语文课,文言文继续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论语>十二章》的第七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我对女儿说,通常,这一则被认为是孔子谈及弟子颜回时,对这位“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称赞。但我认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里就是一个关于人生,关于生活的“苦”与“乐”的标准和定义。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是一种大众所认定的标准还是个人的感受?如果是大众标准,那颜回的生活实在是清苦,所以才“人不堪其忧”。但颜回并不被世俗所局囿,他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个人感受,所以世人以为的苦,对他来说是乐在其中;他的苦对世人来说也可能是乐。所以,我认为孔子对颜回的称赞“贤哉”,并不是夸赞颜回的贤德,而是赞许他对世人世事有自己的判断并不受裹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只是个人生活的选择,无关美德;如果这样的行为是美德,那颜回这样的举动就有作秀的成分,就担不起老师对他“贤哉”的称赞。

诗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河汉清且浅”,所以关于这首诗,也只是浅浅给女儿讲解了一下:

《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在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里也有“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可见,牛郎织女的故事一开始就是织女成婚后,“贪欢不归”导致“嫁后遂废织纴”,作为贪欢误了职司的处罚,“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后来慢慢在民间发酵,被历代好事者添油加醋“丰富加工”之后,现在与《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成为了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和爱情故事,而牛郎也从一位天上星君变成了凡间偷看女子洗澡并偷走别人衣服相要挟成亲的猥琐男。不知道这样的故事,和“爱情”两字有什么关系。

“咦——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故事原来是这样的,”女儿说:“现在,对牛郎织女,我也有了不同的看法了。”

完成了这个著名民间故事的铺垫后,我开始逐字逐句讲解:

《迢迢牵牛星》无论在叠字还是结构,与《青青河畔草》都很相似,都是相似相望但不相亲。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周礼·考工记》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心思在情郎,终日不成章。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说水清浅,一说形容织女貌美,与《青青河畔草》中“盈盈楼上女”仿佛。另,我认为“盈盈”不但写织女和水中的倒影,苦愁而“脉脉不得语”,或许还有千言万语,相思无边,隔河语凝噎而顾影自怜。“脉脉”,《广韵》“嗼”字下笺引此句作“嗼嗼不得语”。

为何“河汉清且浅”,受相思煎熬也不过河相见?在我看来,整首诗只写女子心事,于女子相思的对象不提一字,或许这只是一场单相思也未必。女子心心念念,却总没有时机也不能捅破那层窗户纸。薄薄一层窗户纸,就像清且浅的河水,却就是过不去。

明天开始进行建安文学代表的“三曹”。女儿问,既然是“古诗十九首”,为什么只讲三首?

“因为另外十六首中,还有一首在高中,其余十五首不在教材里。我们先把教材内容过一遍,再来一首一首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