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读记二 | 给女儿编了一套教材

早上,女儿梳洗完毕,在等待出门时,从书架最底层抽出六年级上的语文教材,翻到出自《吕氏春秋·本味篇》的课文《伯牙鼓琴》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她自己读了两遍,不怎么懂,让我讲给她听。我一字一句,十分钟讲完,她把字都认全了,意思大致清楚,复述了一遍,七七八八差不多,出发上学。

今天伴读第一课,没讲诗词,先极简略讲了“平上去入”古汉语的四声。

平上去入,是唐宋时期中古汉语的四声,是传统汉语音韵学的音系根源,是唐诗宋词格律的基础。现代普通话保留的古音比较少,并且消失了入声。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平声,古汉语四声的第一声。古汉语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分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

上声,古汉语四声的第二声,也指普通话的第三声。

去声,汉语四声中的第三声,也指普通话的第四声。

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大部分的官话方言中已经不复存在。

第一课文言文选了《笑林广记》一则难度不大的笑话:一医迁居,谓四邻曰:“向来打搅,无物可做别敬,每位奉药一帖。”邻舍辞以无病,医曰:“但吃了我的药,自然会生起病来。”

晚上整理了这几年在中小学上课的自编教材,给女儿也编了一套教材。把一至九年级必背的一百九十三首古诗词,按历史顺序,编了一本《古诗词中的中国简史》,既学了诗词,又了解了历史。文言文教材,编了一本《尺宅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