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脚下

周五(12月10日)下午5:04,收到Yvonne的微信:“豆哥,您还愿意和我讨论中国哲学吗?我又有论文要写了,但是我还是一点思绪没有。这一次的主题可以写儒家思想也可以选择道家。但是我想写道家的,现在想到的一个论题是:‘用道家思想治国有可行性吗?’”但我好像和上次一样,不知道从何写起。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选题,有趣,就说,来吧!

Yvonne:“我觉得可以从无为说起?我希望能把它讲得既有趣又有逻辑。因为英文写出来的论文,有时候我没办法写成我自己真正想表达的。”

:“你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Yvonne:“我认为道家思想治国并不能达到一个非常有效的效果。社会是国家的基础,而维持社会的治理人需要拥有一定的权利去管理子民(我现在没办法定义道德经48章所说的“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中的“无事”的意思。我理解的是不去“扰攘”。如果按照我的这个理解,我认为治理者应该是根据法制去治理国家。那么怎么定义“无事”呢?法制约束子民算是“扰攘”吗?”

晚饭后洗了碗,把两个娃都哄睡了,开始捋我的思路,然后敲下来,在周六(11日)早上7:16发给了Yvonne,由此开启了断断续续持续到晚上20:45的讨论:

捋了捋我的几个想法,或许对你的论文能有点点帮助:

1、《用道家思想治国有可行性吗?》好像论文题目通常不用疑问句。论文嘛,题目通常就是论点,一目了然,如《无为而无不为——论道家的治世之道》、《治天下与致天下——论道家的治世之道》(这里的‘致’作‘致命遂志’解)。

2、我觉得题中的‘治国’不如‘治天下’,‘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古人的天下包含国,是比国更大的时空概念,天下治,国治。

3、‘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当中的‘事’,我认为作‘治理’解,与你‘拥有一定权利的治理人管理子民’的观点贴近。

4、‘根据法制去治理国家’,那是法家的观点,不是道家的。道家的是‘无为而无不为’。

5、我部分赞同你‘道家思想治国并不能达到一个非常有效的效果’的看法。我认为,道家对天下的看法和治理,是治乱不治治,治危不治安。天下大乱之时,道家出来,提倡‘无为’,因为‘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否则‘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希望天下人(天以下之人,即天子,而非天下之人)向圣人靠拢,以无为治天下,让天下如春夏秋冬一样自己恢复秩序,而不要妄加干预。一旦天下治,就达到了其某种‘自然’的运行,这时候也就不需要有为,因为‘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所以,想要‘无为’,就要‘无事’,顺应四时,不争,‘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不治而治,无为而无所不为。

6、‘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否则‘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历史上秦的崛起和覆灭我理解为‘为’和‘执’的后果。

7、轴心时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但希腊的三贤、‘中国’的百家争鸣,在印度诞生了佛教。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规律,不去横加干涉,否则‘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我认为的,道家的‘天下治’和‘自然’,是指的达成一种平衡,而非特指生物的大自然。还有就是,天下乱,儒家不能兼济天下时,就选择独善其身,天下治,道家去炼丹,儒家来治国,通经致用。”

Yvonne:“豆哥,我不太理解你所说的“天下乱,儒家不能兼济天下时,就选择独善其身,天下治,道家去炼丹,儒家来治国,通经致用。”的意思,还有“通经致用”和“经世致用”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我认为,儒家是由己及人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不治,退而国治;国不治,退而齐家、修身。所以乱世之时,孔子周游列国‘累累若丧家之狗’也不得用。

“天下乱,道家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我认为,‘通经致用’不同于‘经世致用’,两者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根本目的不同。‘通经致用’是‘独尊儒术’后,儒家以天下为己任,‘致用’在事君王、治百姓上。‘经世致用’的功利性更强,这也是受明清之际社会大变革的影响。所以此‘经’非彼‘经’。

我的这些观点和想法,都很粗浅。要真正讲清楚‘道’和‘治天下’,那是大学问。我这一生也难望其项背,或许再努力十年可得管中一窥。所以‘上大学’在我看来,就是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站上一个新的高度,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才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然后低得下头来‘看脚下’(禅宗公案),站到巨人的肩膀上,为后人在前进的路上垫下自己小小的那一块石头。

Yvonne:“啊豆哥,您写的好多我都还是无法读懂。还有就是我翻阅了一些资料,但我始终不理解‘上德’‘下德’‘无德’。”

:“天地不仁,不是仁,也不是‘不仁’,是‘无仁’,即无所谓仁,也无所谓无仁。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上者,尚也。德本无所谓有无,但因无德而有(大道废,有仁义),所以德以无德为上。”

Yvonne:“哈?我准备写‘大道废,有仁义’的,但这么一说,我又不知道他和治世的关系了。这是对于平民的要求还是治理人的要求?”

:“这是对天下所有人的。德不是无,而是天下不以德为德,是以无德,是以上德。天下失德(大道废),才有德(有仁义),所以德本无,故为无德。这个也可以往治世的方向理解。无为而治,就是无所谓仁义不仁义,因为大道不废,仁义不存。大道废,才有所谓的仁义,这就像下德,不失仁义,实为无仁义。”

Yvonne:“‘大道’是制度的意思吧?‘大道’存在时仁义不存,废除‘大道’才有仁义。那么无所谓有没有仁义的意思在于不要太过于在意这个东西吗?”

:“‘大道’不是制度,就是因为大道废了,才需要制度。‘大道废’不是大道被废除,而是大道不存。只是当我们在谈论‘仁义’时,才明白大道已不存。”

Yvonne:“啊啊啊我好像理解了。因为没有了道(公德,正义),人们才会在意仁义。有点感觉了,但还需要琢磨。恢复大道之后,人与人之间将不再会出现加大倡导的现象,这样一来就符合了自然中的平衡。然后不去强调坏也不强调好,因为这些都是对立的。有好就一定会有坏。因为没有大道,世间才会制定各种各种规范礼仪或者来区分贵贱,但越是这样,反而越会造成更多的虚伪欺瞒。而作为治理者要做的应该是思考如何将大道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而不是制定越来越多得“规则”去约束人,这些都是人为的,并且掺杂了人自己的想法。”

:“所以治理者不是来制定什么更多的制度来治理的,而是来做“减法”的,让大道得存。”

Yvonne:“终于理解皮毛了。”

:“2022年我应该再仔细读读老庄孔孟了。哈哈!”

来来回回讨论了两天,上一篇论文创下了她的新纪录86分,希望这篇能到90分。讨论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我也从中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