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唯一的外甥:
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与我离开校园进入这个社会的时间一样长。所以,我们俩是同时在学习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并同时都在努力学习如何与这个世界好好相处——到现在我也没怎么学会。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这样、那样的种种抉择,总会遇到很多事,哪怕是最细微的小事,往往也会影响一生的道路,它们环环相扣,但可能要到很久以后才会显现出必定的结果。
个人经验使得我们对于未来预期过于死板。我们通过自身的经验来产生世界观,并受限于自己的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通过过去的经验来组成对未来的预测——但是我们知道的东西是不足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于是当我们听到一个和经验相违背的对于未来的预测时,我们就会觉得这个预测偏了。如果我现在跟你说你可以活到100岁,180岁,你是不是觉得我在扯淡——“自古以来,所有人都是会死的。”是的,过去从来没有人永生过,但是飞机发明之前也没有人坐过飞机呀。
在我看来,当下为了一场场考试而拼命的应试教育,只是在用”会不会飞”这唯一的”标准”来粗暴衡量鹰、蝇、虎、象、熊、牛和鱼等各种各样不同的存在和价值。在这唯一的标准面前,除了鹰和蝇,其他物种终其一生都会觉得自己很蠢。然而,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事实。
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应是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和扩展人的视野,而非相反。
世界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不同才如此多元,世界也因为有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并且这些观点都能得到包容和接纳才如此丰富多彩。
承认世界的多元并包容不必是郑重凛然的,它也可以很平凡。比如,看见一只甲虫在路中间,有人一脚就踩过去。有人抬脚跨过去。这也是包容,容得下一只甲虫走它的路。
关于你应该选择文科还是理科,相信我的妈妈和你的妈妈已经告诉了你应该怎样去选择的原因和理由——甚至她们心里已经帮你作了决定。但那又能怎样呢?最终的决定还是得你自己来作出,并对这个决定负责——未来的两年半,没有人能代替你去完成你必须完成的学业。所以,就像伍迪•艾伦所说,对于我们无法预测的未来,如果你的顾虑太多,就会变得优柔寡断,甚至呈现出一种病态,所以还是勇往直前的好。该来的还是会来,你无法预料的。
是否成为别人平庸记忆里那个金光闪闪的”蠢货”,这或者是极致的穷途末路,也或者是一个新世界的开端。
SO,不论你最后的选择是什么,“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切•格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