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宅叟集释】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
两汉:佚名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㙳轲长苦辛。

《易·解》:“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白果草木皆甲坼。”人有性情,有寄托,自然写出的诗能在读诗人的内心兴雷布雨。雷的警醒和雨水的浇灌,自会在心里一些深信不疑的外壳上造成一些裂缝,一些种子得到雨水的浇灌,就会开始生根发芽,长出新的枝枝蔓蔓。所以我认为,读诗弄清楚写诗人的目的和诗要表达的意思重要,但读出自己的性情和寄托更重要。也只有这样,读了这首诗才算是“得”,否则出口能诵也不过是鹦鹉学舌。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欢乐的人和事太多,难以一一道出,而“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就是其一。弹筝者,应即是《青青河畔草》言及的“倡家女”。

什么样的“新声妙入神”?是“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朱自清在《古诗十九首释》中说:“新声是胡乐的调子,时人爱听。”吕延济曰:“令德,谓妙歌者;高言,高歌也。”方廷珪曰:“高言,即是高声谱之歌曲者;令德,即富贵人之美德。”朱筠认为,“令德”,言能者;“唱高言”是高谈阔论。朱自清也认为朱筠的解读最好。这里我要小小注两处:一是我认为既然“新声”是调,那令德所“唱”的内容即是从“人生寄一世”到“㙳轲长苦辛”六句;二是我也认为这里的“令德”是指的“能者”,但什么样的人在这里能成为“令德”成为“能者”,而让众人“识曲听其真”呢?当然是已“策高足,据要津”者,因为能者所说的,是“齐心同所愿”而又“含意俱未申”的,即在座者所想而未说的,或尚未“据要津”,或尚“策高足”而不得,或已“据要津”而心有戚戚而不便、不必言说者。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与上一首《青青陵上柏》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都是感慨人生短促,当及时行乐(否则也不会有“今日良宴会”了)。但及时行乐是需要条件的,如不具备,就只能“无为守穷贱,㙳轲长苦辛”了。这个条件就是“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就现如今,公务员考试每每趋之若鹜不也是如此?

张玉穀认为《今日良宴会》是“闻豪华之曲而自嘲贫贱之诗。”张庚觉得这首诗“乐而生悲,即汉武帝《秋风辞》“欢乐极兮哀情多”之意。朱筠言“行乐能有几日?”所以“俱是反言”,说的都是反话,生命尚且易逝,依托于性命的富贵又何能长久呢?还有说是“讽”的、说是“谑”的,都是迂腐成见。

《庄子·盗跖》中,盗跖“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一席话说得孔子“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好不畅快。况且“古诗十九首”五言起于民间。《尚书·尧典》说“诗言志”。这首诗说的就是不矫情,你求“安贫乐道”,我求富贵闻达,“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直抒胸臆,有什么不可以呢?

【尺宅叟集释】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上有2条评论

    1. 黔山毛豆 文章作者

      读诗有趣,和摄影一样,做减法。越简单,越复杂。和广告传播也一样,少即是多。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