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西藏生死书》

1、佛教中的一派,称心性为“平常的智慧”。但在日常中,我们庸人自扰地把很多事情搞得很复杂,以至于有时候当上师传示心性法门时,我们都嫌它简单到不足采信。我们的凡夫心告诉我们,这不可能是心性,心性应该不止于此。它应该更“荣耀”,灿烂的光芒在我们四周的虚空闪烁着,金发飘逸的天使翩然而下迎接我们,然后是巫师低沉的声音:“现在你已经听到了心性法门。”事实上,这种剧情实在是子虚乌有。

2、佛教相信普遍性的因缘法则,认为一切事物都会改变,都有其因缘,因此不相信有一个神圣的造物主,也不相信生命可以自我创造;相反,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生起,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所以,心或意识也是由于先前事物的结果而产生。

当我们谈到因缘时,有两种主要的类型:主因和助缘。主因是产生某种事物的材料,助缘是促成因缘作用的因素。就心和身来说,虽然可以彼此影响,却无法变成对方的内涵——心和物虽然彼此依赖,却无法当做对方的主因。这是佛教接受轮回的理论基础。

大多数人认为“轮回”这个词隐含某种“东西”在轮回,它从一生旅行到另一生。但在佛教里,我们不相信有一个独立和不变的实体,譬如说灵魂或自我在肉体死后还存在。我们相信,让生命和生命之间相联系的,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终极最细微层面的意识。

3、我们的行为,常常会延后呈现果报。我们无法指出是哪一个因造成哪一个果,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许多业成熟之后集合在一起的复杂结合体。我们行为的结果完全是由行为背后的动机而定,绝非取决于行为的轻重。所以佛陀说:“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

4、目前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都反映了过去的业。如果能认知这一点,那么我们在遭遇痛苦、困难或好运时,就不会把它们看成是失败、巨祸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处罚和奖励,也不会自怨自艾或沾沾自喜,而是把正在经历的一切,看成是过去业报的完成。藏族人说:“痛苦是扫除一切恶业的扫把”,甚至还要感谢一个业正要结束。我们知道,“好运”是善业的果报,如果不好好利用,它很快就会过去;“坏运”是恶业的果报,事实上它正在给予我们净化的绝佳机会。

5、急事缓做,不要急着想短时间内迅速解决你所有的怀疑和问题,因为精神的成长需要时间,精神的旅程是一个持续学习和净化的过程,当你知道这一点,就会变得谦虚。越希望取得越大的成就,就越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长久的时间。

6、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把自己的信仰强加在他人身上。

7、不要对自己期望太高,也不要期望你的帮助会在临终者身上产生神奇的效果或“拯救”他,否则你必然会失望。人们是以自己的方式过活,怎么活就怎么死。

8、没有哪一种布施意义大过帮助一个人好好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