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格萨尔王传》

看完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才知道,蒙古族有《江格尔》①、柯尔克孜族有《玛纳斯》②。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早有人说过“看书不能增添智慧③”。看书越多看起来好像知道得更多,但其实知道得“越多”才会发现自己有多么“无知”——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知道得越多的是越多知道自己不知道。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方法。

《格萨尔》大约产生在古代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国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纪之间;吐蕃王朝建立之后(公元七世纪初叶至九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吐蕃王朝崩溃、藏族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也就是藏族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过渡的历史时期(十世纪至十二世纪初叶)得到广泛流传并日臻成熟和完善。在十一世纪前后,随着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藏族僧侣开始介入《格萨尔》的编纂、收藏和传播,此时史诗《格萨尔》的基本框架开始形成,并出现了最早的手抄本。手抄本的编纂者、收藏者和传播者,主要是宁玛派(俗称红教)的僧侣,一部分就是“掘藏师④”们所编纂、传抄的《格萨尔》,称为“伏藏”的抄本。

《格萨尔》已经存在有一千多年,长达60万诗行,相当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3部长,《罗摩衍那》15部,是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尔》流行在中国西藏和中亚地区,讲述传说中的岭国国王格萨尔的故事,对藏传佛教影响很大,现在西藏、蒙古和土族中间尚有演唱艺人在说唱这部史诗。


①《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以英雄江格尔命名,与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它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尤其经过历代演唱《江格尔》民间艺人“江格尔奇”(能演唱《江格尔》史诗的人)的不断加工、丰富,篇幅逐渐增多,内容逐渐丰富,最后成为一部大型史诗。迄今国内外已经蒐集到的共有60多部,长达10万行左右。关于“江格尔”一词的来源,历来解释不一。波斯语释为“世界的征服者”;突厥语释为“战胜者”、“孤儿”;藏语释为“江格莱”的变体;蒙古语释为“能者”。同时,江格尔也是《江格尔》的主人公。

②《玛纳斯》为柯尔克孜族(国外称吉尔吉斯族,现有吉尔吉斯斯坦国)英雄史诗,与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和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玛纳斯》广义指整部史诗,狭义指其第一部。与藏族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不同,史诗《玛纳斯》并非一个主人公,而是一家子孙八代人。整部史诗以第一部中的主人公之名得名。《玛纳斯》主要讲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不畏艰险,奋勇拼搏,创造美好生活,歌颂伟大爱情的故事。《玛纳斯》不仅流传于中国新疆,也流传于苏联,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的柯尔克孜人聚集的地区﹐那里也有许多“玛纳斯奇”(能演唱《玛纳斯》史诗的人)。据中国记录的材料共8部,20余万行。

③本句来自《痛症楼》。《痛症楼》更常见的翻译名字是《癌症楼》,也有翻作《癌病房》的。英文是“The Cancer Ward”,德文译成“Die Krebsstation”,讲的是乌兹别克一个癌症病院里的故事。作者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是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获得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辽娜的家》、《癌症楼》、《第一圈》、《古拉格群岛》等。

④他们既不说唱也不书写《格萨尔》故事,而是将发掘格萨尔时代的实物作为他们的主要职业,这类人物被称为“格萨尔掘藏师”。“掘藏师”一词源自藏传佛教的“掘藏传统”。公元8世纪,当时在吐蕃担当传扬佛教重任的莲花生大师以一个思想家的远见卓识和哲学家的聪明才智,预见到未来的吐蕃社会将遭遇不测,并对藏传佛教带来灭顶之灾。为了使佛教免受损失,他和弟子将许多佛教典籍和文物作为伏藏品藏匿于藏区各地,以供后世弟子在适时掘出,再次弘扬佛法。佛教徒把这场拯救文化的运动称为“伏藏”。公元11世纪,这些物品陆续被一代又一代的佛教徒发掘出来。佛教称之为“掘藏”。发掘这类物件者被称为“掘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