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每一次和家长们谈到AI、AI对教育和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改变,都会有很多讨论。
人类社会用了2000年进入科学时代,而现代科技仅用了500年就让人类回到2500年前的阶段性演化起点。AI会不会演化成为真正的硅基生命体统治人类这自大的碳基生命体?我认为如果人类继续接受AI的多巴胺投喂放弃思考,迷信“科技让生活变得更好”,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就算D日到来,我坚信AI不会主动消灭人类,除非人类自己作死,因为对AI来说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才是最安全和健康的生存发展之路。
但在D日到来前,现在的学校教育里,最先会被AI取代的是纯计算的数学以及物理、化学等学科,因为AI算得比人快、比人准;第二就是纯语言学习的课程,因为AI会全世界超过1000种语言,单纯以掌握某种语言为工具的学习将变得不重要,在AI的协助下,每个人说自己的母语也可以走遍世界不会有跨文化沟通障碍——不是人变懒、更加依赖AI了,而是世界变得更大了。
所以我坚信未来三到五年,学习将不再是现在这样学生和家长择校,学校通过考试掐尖的选拔方式,而是学生和家长选择独立教师,在独立教师之间走课的学习——更加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学习。
或许这就像人类轴心时代,谁会且能要求老庄孔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悉达多先去考个教师资格证才能开腔?反而是只需要像苏格拉底一样找个小广场,搬张小板凳,或是佛陀那样找棵树坐下来,就开始讨论、思考了。
现在,就是真正动用人类大脑和这个身体的时候——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我们都处在新旧文明交替的刹那间,不远的未来将是一个真正百花齐放的时代。世界上再小众的语言和文明,都会在AI的加持下大放异彩。
一个人在狂飙的AI时代,要如何自处、自洽,如何与世界共处、融洽?我认为是回归,回到自己的母语里,从自己的原生文化里、文学作品里去汲取能量,去思考,去追寻终极问题,从而才可能从哲学和宗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何回归?从一个文明的基础开始。只是这种回归,目的不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为了获得能力和感知——数学的思维,语言的感知,听说读写的表达和对美的欣赏等。所以,2025年的也闲讲谈,第一个环节是“苏格拉底的广场”,第二个环节“绝对诗词”,回到汉字里去体会当下,体会生活。
学诗、读诗,100个人有100个方法。我在“绝对诗词”这个环节,和诸学者一起从《声律启蒙》和对对子开始——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来鸿对去燕”,“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什么是“鸿”,什么又是“鹄”;剑为什么是三尺,为什么荆轲刺秦王时,作为殿上唯一持有武器的秦王拔不出他的剑;讲到“六钧弓”就是180斤拉力的强弓时,有学者说到了复合弓,我们顺便就预热了滑轮系统和能量转换;“岭北”和“江东”则在墙上的大地图前讲地理,长江明明就是自西向东流,江东又是哪里;从“途次早行之客”的“次”到《次北固山下》,在唐人殷璠编选的盛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中,这首诗名为《江南意》,是盛唐人们认为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诗……如此这般,一点一滴的“回归”。
讲完《声律启蒙》第一节,光说不练可不行。要学诗、写诗,先得学对对子——再传统、再基础不过的语文学习。
上午高小班,有学者说家门上的对联只有一边,有的说这个春节家里大门上贴的对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真是其乐无边。其实,把“一二三四五六七”作为上联也不是不可以,下联可以对“七六五四三二一”,如果没有横批,这就不成对,但如果横批“八九不离十”,就是一妙联。
我出一联“青山隐隐水迢迢”,请诸学者来对。简单,七个字而已;好难,有颜色,有物(山水),有叠字。
“水迢迢是什么意思?”学者问。
“这个……这个……”我不想给出一个定义,因为这是一种意境,“我借诗来解释你们大致就明白了。‘水迢迢’就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哦……大概明白了。”
下午初中的学者还对出三分之一个非常妙的下联:赤水。妙在不止“青山”对“赤水”,还在于“赤水”是贵州省的一个地名和流经贵州的一条河,一静一动。
于是我又加大了一点难度,上联改了一个字为“青山雾隐水迢迢”,布置为这次讲谈的作业。
“我很好奇,毛豆老师会对出什么样的下联呢?”
哈!?这就来考我了。心里面有点打鼓,要是对不出来,或者对出来太不工整,岂不丢人?但又不能拒绝。备了五天的课,竟然自顾自出题,忘了给自己留条后路,百密一疏。
拿过沙漏,开始计时,“我们都一样嘛,都有三分钟时间哈。”心里有点虚,脑子里飞沙走石。
“‘青山隐隐水迢迢’我对‘绿竹猗猗云渺渺’。‘绿竹猗猗’取自《诗经·淇奥》里‘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青山雾隐水迢迢’我对‘墨池月映波袅袅’。”默默在心里抹了一把汗,暗叹一声:好险!
行不尽,行不尽,一路青山(种田山头火俳句:分け入つても分け入つても青い山),敬请期待明日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