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记·廿五】成全

上课前,弋涵在走廊靠着书架看书。“我写作业了。”她对我说。我问带书了吗,她说带了。给她竖起两个大拇指,“真棒!”上课铃一响,她就把《吹小号的天鹅》阅读简报递给我,虽然已经皱巴巴的,好几栏都填的是“无”,但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至少在这门课上是的。从难以参与课程到能坐下来安静阅读,再到参与阅读互动,现在完成作业,弋涵用了二十五次课。拿到她的作业,我暗自欢喜。慢慢来,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节奏

《吹小号的天鹅》阅读简报,诸君大多都给到了我,这是开课以来收到作业最多的一次。欢喜。

今天开始新书莎朗·克里奇的《拯救温斯洛》。除了晨君,诸君都忘了准备问题。晨君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有难度,有深度,有广度,我借此展开。永远不怕失败的潘神踊跃抢答,依然屡屡答错,但上一次的失败并不影响他的热情,我看到他思维的火花在飞溅。我要想想办法怎么让他把这些火花聚拢起来成为火焰,而不是这样的四散开来。

墨墨总是能提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新思路;李思甜、虫君和安淇还没从上一个故事里走出来,他们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进入这个新故事;如果一堂课下来蝌蚪君没有笑三次以上,那这次课就不算有趣,今天,四次,最开心的一次是浩君被我要求保持他倒拿着书读出那个角色的内容,相信浩君会对这次特别的阅读体验印象深刻;弗莱德的活跃依旧不假思索;雅图总是早早就已准备好,但却不动声色,就等着点到她的名字后,云淡风轻,娓娓道来。

小北依旧拒绝提问、回答和角色扮演,但在潘神答错时,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我知道,他在,只是我们互相还没有找到打开“沟通”这道门的钥匙而已。没事,在就好,在就还有时间、还有可能。

弋涵再次参与了角色扮演,并分清自己角色和旁白的转换。每到弋涵、安淇发言和读书的环节,就是这堂课最安静的环节。这让我想起朱利安·巴恩斯《终结的感觉》书里这句话:如果你想让别人认真听你说话,不要提高音量,而应该降低音量,这才是唤起注意的真正有效的做法。

下课铃声响起,我说:“潘神请留下,我们来单独聊聊。”

“啊——豆总!不要啊!”他假装抓狂。

我们面对面坐下,“我不讲规矩,也不讲道理,我们来做个游戏。你做到了就可以走。”拿出手机,计时器调到五分钟。“这五分钟里,我们坐好,手脚都不要动,也不说话,做到了你就可以走。如果你失败,那就再增加五分钟。”

“啊——不!”

“准备好,开始!”

这五分钟对潘神来说,磨皮擦痒又不能动,很煎熬,但他做到了。只要能静下来,他那些飞溅的火花就有可能聚拢成为火焰。

学期眼看日渐尾声,看着诸君的成长,扪心自问这二十五次课没有一次苟且行之。借袁枚《随园食单》作喻,上课如同下厨,“厨者偷安,吃者随便,皆饮食之大弊。审问慎思明辨,为学之方也;随时指点,教学相长,作师之道也。”而“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犹如圣人设教,因才乐育,不拘一律。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也。”求学也好,生活也罢,最佳状态就是“成人之美”了。这里的“美”是“人之美”,而非自己认为的“美”。我忝列教职,并没有什么可以传授给别人的,自认所作的仅是自助、助人的成全。然能力有高低,人各有资禀,人非生而知之者,力行的不过“先知而后行”五字而已。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九——十五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十五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试分析一下路易和诺拉,两人分别是什么性格,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