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1507】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马可·波罗惊叹中国是“尘世可以想见的最繁华的地方”。1792年,当以大英帝国国王的亲戚、著名外交家马戛尔尼勋爵为团长的使团来到中国却发现,与黄金遍地的传说相反,中国的大部分普通人都生活在贫困中。为何如此?原因很简单。乾隆年间的粮食总产量虽然创了历史新高,但人均下来,却处于历史落后水平。

人口增长本来是乾隆盛世最有力的证据。但与历史上其他盛世不同,乾隆盛世却是一个贫困的盛世。一方面,人口繁庶历来是政治成绩和国家实力的最有力证明,另一方面,人口增长也带来了方方面面的问题。虽然清代粮食总产量居历史之冠,人均却是最低。据吴宾《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一文,历代人均粮食占有量,秦汉为985斤,隋唐为988斤,宋代为1457斤,明代为1192斤,而乾隆年间,仅为780斤。

人口的过度增长使乾隆盛世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饥饿的盛世。英国使团的来访,有力击破了马可·波罗以来一直流行在欧洲的中国富强说。使团将大量关于中国的情况带回英国,“这个使团最为重要的收获,大概就在于它导致了有关中国知识的激增”,从而欧洲人发现,“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得过度,而是一片贫困的土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使团成员巴罗还发现了“中国人自夸的道德品格中的巨大缺陷”,“就现政权(清廷)而言,其高压手段完全驯服了这个民族,并按照自己的模式塑造了这个民族的性格。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意识形态所左右,几乎完全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在这样的国度里,人人都有可能变成奴隶……人的尊严的概念巧妙地消于无形。”

作为一个严肃的学者,黑格尔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他认为,中亚文化代表了人类文化的少年时期,人类文明最早在那里发源。希腊文化则是青年,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罗马文化是壮年,而日耳曼文化是成熟理性的老年。那么中国文明是什么阶段呢?黑格尔说,是幼年。黑格尔认为,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的黑暗,中国是一片还没有被人类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里,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人还没有摆脱原始的、自然的愚昧状态。“凡是属于精神的东西……都离它很远。”在黑格尔之后,对中国的轻蔑成了欧洲声音的主流。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重庆出版社2016年4月1版,2021年6月15印。张宏杰的书,架上已有并看过《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坐天下》、《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历史的局外人:在文学与历史之间游荡》,这是第五种。总阅读量第1507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