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1506】张宏杰《历史的局外人》

散文集《历史的局外人:在文学与历史之间游荡》,用三个部分讲述张宏杰从文学青年到历史中年之路。第一部分“大家们”,是启蒙作者写作的文学家与历史学家,如鲁迅、黄仁宇等,这些大家们的写作风格与思考方式至今影响着作者。第二部分“我的文学青年生涯”,记录作者如何从一名文学爱好者成为一位“职业作家”。第三部分“我与历史写作”,阐述了作者如何走向专业史学研究之路,并且记录这一路指导与引领他的老师们,包括戴逸、葛剑雄、秦晖等。

写戴逸老师,记他曾说:历史学者应该是通才。现在的高校文科专业分得太细。1949年前的北大没有那么多文科专业,就是历史、哲学、文学三样。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历史学家”,不能只看到只研究自己鼻子底下的一点事,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学科,要对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都感兴趣,这样才能对历史有一种宏观的全局性的眼光。因为历史本身是一个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完整的过程,其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的。

写葛剑雄老师讲课,就算是非常枯燥的内容,他也能讲得非常吸引人:“他讲课没有稿子,没有课件,时而站在讲台上,时而踱到讲台下,不看一眼教案,讲课如行云流水一般。他总是以具体事例来阐述理论,所讲事例,都鲜活生动。”

写秦晖老师讲课,“他在课堂上非常放松,虽然课件做得很认真,但是基本上不用看,也并不完全按照课件的顺序将。随手抻出一个话题,就可以娓娓不断,引人入胜。也经常会逸出课程主线‘信口开河’,想到哪讲到哪,但这些‘离题发挥’的部分,往往都更为精彩。”秦晖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说:“做学问一定要有趣,我从来也不相信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另一个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样的读书才是一件快乐的事。

这样的老师,遇到靠造化。就算见不到本尊,能拜读大作也是幸事。就像佛经所说“经书所在之处,即如佛所在”。读了书,就像上了老师一学期的课。但就算是名校,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认真备课、讲课。“在复旦读博期间,我遇到很多讲课敷衍的老师。一开始我按着课程表,兴冲冲跑去听那些著名教授的课,但是大多数时候扫兴而归。”

大学里有多少讲课敷衍的老师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现在中小学的老师相当部分很少读书,读也只是翻一翻相关部门指定推荐的应试书籍,甚至是不读书,更不要说跨学科和兴趣广泛。有自身原因,也有教育导向的原因。钱理群在《大家都不读书,是教育最大的问题》一文里说:“最可怕的事,是不读书的人在教书,不写作的人在教写作。教育是干什么的?老百姓有一个最朴实的说法:孩子上学,就是‘去读书’。读书,这就是关键;引导学生读书,是教育的根本职责。我们现在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家都不读书,老师不读书,学生也不读书;或者说,老师只读教学参考书,学生只读和应试有关的书,学校里完全没有自由阅读的空间和时间。”我每周一次在也闲书局与诸君的讲谈,想做的就是这个“自由阅读的空间和时间”。每次讲谈虽做不到“行云流水”,但亦力求“尽深情实意”,盼诸君能“领受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

张宏杰散文集《历史的局外人:在文学与历史之间游荡》,东方出版社2018年9月1版1印。张宏杰的书,架上已有并读过《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坐天下》、《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是第四种。总阅读量第1506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