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1481-1】虞云国《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宁宗时代》

三个星期读了19本共一百多篇小说后,要读一点严肃的学术性著作,以免堕入单纯的休闲阅读中。

宋史专家虞云国《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宁宗时代》签名本,购于也闲书局。这是一本关于南宋从治世折入衰世关键时代的时代史,也可看作宋光宗、宋宁宗父子的历史传记。

历史传记不同于文学传记,必须具有史学著作的科学性,它虽允许在史料若断若续、若有若无处做出入情合理的推断分析,却容不得一点文学作品的虚构性。

历史学术著作,线索和引证原文都多,读起来慢,读一天,记一点,也不知道读几天,就记一篇是一篇。

在中国历史中,君主世袭专制政体有一个无解困局,那就是仅凭上代君主的个人审察与最终判断,在选接班人上难免出错,而一旦失误,往往殃及王朝命运,改变历史走向。宋孝宗之所以视天下为私产而传之子孙,宋光宗之所以以精神病而君临天下近三年,致使南宋折入衰世,其根源必须追溯到君主专制政体的家天下世袭制度层面,否则难免坠入线性史观的皮相之见。

如论南宋还是其后王朝的专制政权,尽管一脉相承地都将新儒家(实际上主要限于程朱理学)尊为国家统治思想,却绝不会真正推行新儒学的思想架构(不过仅仅将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宣传系统而已),在实用政治层面则向臣民灌输新儒学中安顿政治秩序、反省自身心性的那部分内涵。当理想建构的政治主张在专制君权下不可能“得君行道”时,新儒家一再寄望于前途未卜的未来;但自新儒学尊为官学后,任何背离君主专制的变革要求,在独裁体制那里却是绝无可能得。于是,南宋以后就始终呈现刘子健论述的局面:

皇朝权力,并不真要实行儒家学说,而儒家的思想权威也始终不敢对皇朝做正面的抗争。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中国专制历史,政统也罢,道统也罢,绝大的失败。

尽管这种趋势要到宋理宗朝才逐渐明显,经宋元易代而在明清愈发变本加厉,但其发轫却在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

如果把宋宁宗后期的统治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中去审视的话,展现的全景则是:一方面是蒙古铁骑无往不胜的西征和南侵,一方面是西辽、花剌子模的覆灭和西夏、金朝、高丽的乞和,而另一方面却是南宋完全缺乏现实的危机感。后人读史至此,不能不为南宋方面扼腕和忧心。

实际上,在勃兴的蒙古马背文明面前,南宋灭亡的种种症状,早在宋宁宗后期就基本具备了。光宁之后,南宋之所以还能苟存半世纪之久,主要原因并不在南宋方面,而在于夏、金的地理缓冲,在于蒙古骑兵更适宜在中亚、东欧广袤的高原平野地带驰骋,在于蒙古贵族的内部纷争,一句话,在于蒙元灭宋时间表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