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1520】威廉·罗伯茨《伦敦猎书客》

1、书籍乃人生之福音。就这一点,华盛顿·欧文曾将它精巧细致地表述出来:“当世俗的一切皆化作我们身边的浮渣,唯有这些(馆藏丰富的图书馆所带来的舒适感)才能留驻其永恒的价值。当好友之间终不免变得冷漠,当曾经亲密的交谈也如花般凋萎,;留下索然无味的客套,以及老生常谈的话题,只有这些才能使往昔之欢愉不改其容颜,以那份永远不会欺骗希望、亦不会抛弃悲伤的友谊,让快乐相伴于身。”

2、最宝贵的财富无过于自豪感、幸福感和属于自己的人生。

3、上了年纪,面对时光的摧残,书籍的陪伴毫无疑问是最有功效的解药之一。所有延长生命的医学配方都合计起来,也不如阅读来得管用。

4、在人类行为的各个阶段中,恐怕没有哪件事能像藏书这样,让个人的弱点和偏好如此错综复杂地交织起来。

威廉·罗伯茨(William Roberts,1862—1940)的《伦敦猎书客》(The Book-Hunter In London:Historical and Other Studies of Collectors and Collecting),或名《藏书人及藏书行为的历史学及其他研究》,初版于1895年。这本商务印书馆于睿寅中译本,选取了其中的导言和《旧书焕新生》、《窃书者,借书者与竞价者》、《伦敦猎书圣地》四章。这些文章,皆是威廉·罗伯茨对于伦敦书界芸芸众生的描摹。由于对伦敦书界和那个时代出版书籍的完全陌生,我很难从中读到更多的趣味。书话于我,还是范用沈昌文等人的更感亲切。

威廉·罗伯茨《伦敦猎书客》,商务印书馆“小书虫”系列之一种,2020年10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20本

【共读记·廿五】成全

上课前,弋涵在走廊靠着书架看书。“我写作业了。”她对我说。我问带书了吗,她说带了。给她竖起两个大拇指,“真棒!”上课铃一响,她就把《吹小号的天鹅》阅读简报递给我,虽然已经皱巴巴的,好几栏都填的是“无”,但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至少在这门课上是的。从难以参与课程到能坐下来安静阅读,再到参与阅读互动,现在完成作业,弋涵用了二十五次课。拿到她的作业,我暗自欢喜。慢慢来,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节奏

《吹小号的天鹅》阅读简报,诸君大多都给到了我,这是开课以来收到作业最多的一次。欢喜。

今天开始新书莎朗·克里奇的《拯救温斯洛》。除了晨君,诸君都忘了准备问题。晨君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有难度,有深度,有广度,我借此展开。永远不怕失败的潘神踊跃抢答,依然屡屡答错,但上一次的失败并不影响他的热情,我看到他思维的火花在飞溅。我要想想办法怎么让他把这些火花聚拢起来成为火焰,而不是这样的四散开来。

墨墨总是能提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新思路;李思甜、虫君和安淇还没从上一个故事里走出来,他们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进入这个新故事;如果一堂课下来蝌蚪君没有笑三次以上,那这次课就不算有趣,今天,四次,最开心的一次是浩君被我要求保持他倒拿着书读出那个角色的内容,相信浩君会对这次特别的阅读体验印象深刻;弗莱德的活跃依旧不假思索;雅图总是早早就已准备好,但却不动声色,就等着点到她的名字后,云淡风轻,娓娓道来。

小北依旧拒绝提问、回答和角色扮演,但在潘神答错时,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我知道,他在,只是我们互相还没有找到打开“沟通”这道门的钥匙而已。没事,在就好,在就还有时间、还有可能。

弋涵再次参与了角色扮演,并分清自己角色和旁白的转换。每到弋涵、安淇发言和读书的环节,就是这堂课最安静的环节。这让我想起朱利安·巴恩斯《终结的感觉》书里这句话:如果你想让别人认真听你说话,不要提高音量,而应该降低音量,这才是唤起注意的真正有效的做法。

下课铃声响起,我说:“潘神请留下,我们来单独聊聊。”

“啊——豆总!不要啊!”他假装抓狂。

我们面对面坐下,“我不讲规矩,也不讲道理,我们来做个游戏。你做到了就可以走。”拿出手机,计时器调到五分钟。“这五分钟里,我们坐好,手脚都不要动,也不说话,做到了你就可以走。如果你失败,那就再增加五分钟。”

“啊——不!”

“准备好,开始!”

这五分钟对潘神来说,磨皮擦痒又不能动,很煎熬,但他做到了。只要能静下来,他那些飞溅的火花就有可能聚拢成为火焰。

学期眼看日渐尾声,看着诸君的成长,扪心自问这二十五次课没有一次苟且行之。借袁枚《随园食单》作喻,上课如同下厨,“厨者偷安,吃者随便,皆饮食之大弊。审问慎思明辨,为学之方也;随时指点,教学相长,作师之道也。”而“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犹如圣人设教,因才乐育,不拘一律。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也。”求学也好,生活也罢,最佳状态就是“成人之美”了。这里的“美”是“人之美”,而非自己认为的“美”。我忝列教职,并没有什么可以传授给别人的,自认所作的仅是自助、助人的成全。然能力有高低,人各有资禀,人非生而知之者,力行的不过“先知而后行”五字而已。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九——十五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十五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试分析一下路易和诺拉,两人分别是什么性格,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也闲谈·十四】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大雪,今天1—5℃,入冬以来的最低温度。

上午高小班和下午的初中班,告诉诸位学者,两周后的28号,每人要给我一份2024年度阅读报告。报告内容共四项:这一年共读了多少本书;读了多少万字;自己的年度最佳图书奖颁给哪本书以及原因。有学者觉得多少本和多少万字这两个数据有些重复,取一个就好。我解释为什么要这两个数字,有的书字数不多,本数是一个参考值;有的人读的数量不多,但可能一本书就上千页或超过百万字。一个反映的是阅读的广度,一个是阅读的深度。最后在白板上都写了:思想成长史=阅读史。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上午高小班,小毛豆我按照班里五年级老徐上周作业里提出的意见,增加了一个趣味写作环节。今天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请诸位学者不用“冷”字,也不用它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使用五感中不低于两感,在五分钟内完成一段文字,字数不限。这段文字读出来要让别人感觉到冷。也就是没有冷字,却句句都是冷。

“啊!这太难了!”

“不然呢?容易的岂不是没意思?”

五分钟后,诸位学者要求再增加五分钟。时间一到不论是否完成就要停笔。结果,精彩纷呈。今天已经打了“预防针”,下次也闲谈的趣味写作,除了这些要求,还要增加一个新规则——“杀死”形容词。

后半段开讲主题四“国家的诞生”。从“口”(wéi)到“或”再到“國”开始《史记·夏本纪》节选,讲到“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给小学生重在借故事讲文本,解读不了多少,只是尽量有趣一点点,埋个种子,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留待日后。

下午和初中班诸位学者继续《夏本纪》,从“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推进到“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这一段先对比分析了历史教材里和《史记》对禹治水的文本。

历史书上,禹治水十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你们历史老师和语文老师怎么说的来的?那套说法我实在是学不来。”我说。

“以凸显舍小家为大家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有学者说。

“对对对,就是这种话,真是有点那啥。”

但《史记》中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两厢比较,只是一个“敢”字之差,表达的意思天壤之别。禹为什么不敢回家?因为父亲“鲧功不成受诛”。上周讲到鲧并没有错,只是无功便受诛。如果禹同样也无功,可能会被同样的理由诛杀,并且极有可能会连累到家人。“劳身焦思”,但这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了人事,余下的只好“致孝于鬼神”,交给鬼神来定夺了。说到底,不过是为了求生存。“陆行乘车”,从“车”的九鱼切平鱼见音居,引出古音四声,为后续讲古诗词埋个种子。

下周前半段一小时应该可以讲至“是为夏后帝启”结束主题四,后半段开始主题五“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摩西、海伦和妲己”。

一天的讲谈结束,蹭了一会儿也闲的文学讲座,不是我喜欢的内容,离开时购书一本,安妮·法迪曼《要命还是要灵魂: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在美苗族女孩黎亚治病过程的真实记录,草药与手术刀、神话与科学、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如何跨越层层的文化高墙,去理解另一种文化和心灵?

【共读记·廿四】人生如负重行远

今天是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这本书的最后一节课。以提出问题和讨论来回顾。

提出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因为自主学习始于问题的提出,新问题的提出不是在已知世界徘徊的,预设的知识埋伏圈,而是对未知的、无果的猜想,是引发探究和兴趣重要途径的“问题化学习”。这些问题不会总是有答案,因为“问题化学习”也可以仅是追求兴趣和愉悦的过程,也即是学习的情绪价值。

潘神是今天的“问题之王”,先是提出两个“是什么”的信息类问题而被取消,但从不轻易放弃的他休息片刻后又连续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好问题。

诸君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当被提出问题者指定的问题回答者答不上来时,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弋涵没能回答上问题,但却成为了援助者,帮助潘神回答了问题,并读出了文本证据。最后一个问题,李思甜说:“我知道书里面有这个证据,现在找不到,但我可以说出大概的内容。”

“非常好!各位,在文本中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训练的是对文本的熟悉和在表达时要有理有据的习惯。但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超越文本,从文本中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

最后到上次作业里的问题:老天鹅知道,再次飞到比林斯会有生命危险,但它还是去了,最后被猎枪子弹击中落到人行道上昏死过去。你认为它的这个行为是愚蠢还是勇敢?为什么?

墨墨、弗莱德、晨君觉得这是勇敢的表现,并解释了为什么。“通常这样的题,就是想让我们回答‘勇敢’。”弗莱德一副“一切早已被我看穿”的表情。

“我觉得老天鹅既勇敢又愚蠢。”蝌蚪君说。

“哦?!说说你的看法。”我说。

蝌蚪君回答后,狠狠夸了他:“诸位,千万不要下意识就掉进问题里,而要跳出问题。蝌蚪君就很棒,没有被问题所局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有不同的看法。”等李思甜陈述后,安淇举手说:“我不同意她的观点。”

“请面对李思甜说出你的观点,并提供依据支撑你的观点。”

安淇转身面对李思甜说出自己的看法时,我真是太欣慰了。经过二十四次课的不断训练,诸君终于开始学会“讨论”了,并且很清楚的表达:我反对的只是你的某个观点,以及我的依据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很多成年人挂在嘴上但很少做到的“对事不对人”。这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理性表达。又想起了德川家训第一条:人生如负重行远,不可急于求成。好多事,慢慢来才会比较快。

作业老三样外,增加了一项《吹小号的天鹅》的阅读简报。下周开始新书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一至八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八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路易为什么要拯救温斯洛?请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家塾记·十一】半小时讲完《秋声赋》

在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卖油翁》、九年级上《醉翁亭记》后,今天半小时讲完欧阳修《秋声赋》,我最喜“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句,清澈高远。外面正好是“淅沥以萧飒”。

进度越来越快,因为花卷除了几个字不认识,大致都能读懂并说出七八层意思,我略作补充而已。花卷问《秋声赋》是几年级的内容,我记得是九年级,结束后在网上搜了语文课本,是高二的篇目。

下一篇是《五代史伶官传序》,应该也能半小时讲完。下周就要开始“唐宋八大家”的苏洵和曾巩。

苏洵只选了一篇,《六国论》,有点难度,大概两次可以讲完。

曾巩选了两篇,《墨池记》和《南轩记》,大概三次可以讲完。

【共读记·廿三】放弃挣扎

课前与蝌蚪君确认了一下我们上周的约定,他还依稀记得我们约定了什么,不错。

潘神向雅图提出了一个“是什么”类型的送分题,这不符合课程的要求,在雅图回答出答案——萨姆·比弗的长诗后,他需要读出这首诗。潘神拒绝,于是他自动成为了下一个问题的回答者。下一个提问者是晨君。

晨君提出了一个好问题:鸟怎么会知道怎样找到方向。我对他竖起大拇指说:“干得漂亮!”

潘神答不上来。“这是个好问题,潘神答不上来也找不到文本证据,是因为这个问题已经超越了我们当下的课本。所以,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我所知道的答案,这些答案在你们八年级的生物课上会接触到。”还好,曾经在楼上的中学部,我不但上语文、历史、地理、游学,还上过生物课。

今天的角色扮演,是开课以来人物最多、情节交错最为复杂的一次。诸君一一主动认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墨墨是旁白和小男孩、虫君是天鹅爸爸、安淇是天鹅妈妈、李思甜是乐器店伙计、弗莱德是乐器店老板、晨君是尖叫的太太、浩君是警察、潘神是渔猎法执行官、雅图是法官、蝌蚪君是证人艾尔弗雷德,末了发现,路易斯无人认领。

“弋涵要不要试试来读路易斯?”我问。

“好。从哪里开始?”她迟疑了一下后看着我说,声音细小如蚊子。

我指出路易斯的两段文字,弋涵开始读。

“听不到!完全听不到!”诸君喊。

“各位!弋涵的声音确实很小,但她已经很努力了。这个时候你们需要安静下来,安静到能听清她的声音。我们要尊重别人,也应该包容不同。我们需要一起合作才能完成这个环节。”

诸君很快安静下来,都在努力试图听清弋涵的声音。这段短短的时间里,弋涵读出了她这个学期这门课上最长的一段文字,这也是开课以来最为安静、诸君最为专注去听一个人读书的环节。就这样一个角色接一个角色,一段对话跟着一段对话,虽然磕磕巴巴,但诸君各自都进入了自己的角色里。在此期间我瞄了几次墙上的钟,因为照这个速度,今天的课程进度将无法完成。纠结了几下,放弃了挣扎,完不成就完不成吧,重要的是诸君的节奏而不是课程的进度。下课铃声响起,雅图和蝌蚪君的角色都还没上场,两人都略感遗憾。不过今天蝌蚪君很努力,做到了我们的约定。

尊重、自信、合作、责任、包容、服务、创新、谦逊、正直、勇敢,所有的品格如果不能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得以体现,就没有人能清楚这些词是什么意思,代表了什么;最终,再好的愿望和目标也会成为像大街上悬挂的横幅口号——人人都知道、都会读,但没有人知道意味着什么以及怎么做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二十一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二十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我们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到了路易斯身上所具备的自由、努力、勇敢、自信、责任、合作等品质。请挑选三个你认为路易斯所具备的品质,并用书中的事例来证明,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也闲谈·十三】帝尧杀心起,鲧就必须死

上午,高小班用上半段一个小时结束了第三个主题“天地玄黄:文字、铜器、太阳历与儒家津津乐道的禅让传说”的内容。我说:“诸位,不过是《史记》而已。”这是让各位再见到文言文不犯怵,“就算是《五帝本纪》,你们还不是轻松拿捏?!”。

给还在上小学的学者怎么讲《史记》?不过是诸位学者在讲,我补充而已。鼓励诸位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不要怕犯错,因为人都是从错误中学习。在提出问题和鼓励思考方面,我不会把小学生当小学生,而是当做同龄人一样来平等对话,因为很多成年人成为成年人的部分,也不过只是年龄而已;而小孩子的认知有时候比成年人还率真和深刻,因为没有功利心。

下半段开始,在总结五帝禅让时,我说这不过是儒家的一个谎言,或者说是儒生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原本不参加上午内容的局座大人终于按捺不住,拿起笔来在白板上从“禅”引出“惮”和“掸”讲了一点“说文解字”。我原本准备开始第四个主题,一看,也好,继续《史记·夏本纪》,估计诸位学者就来不起了,不如“水”半小时吧。从“禅”到禅宗五宗七家,黔灵山弘福寺即为五宗之一临济宗寺院,诸位学者不停提出问题,我就跟着他们的问题到处撒种子。讲到“尺”,就扯到《三国演义》里,张飞身高八尺,关羽身高九尺,如果按照现在1尺33.3cm,身高确实有点吓人。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汉朝时1尺的长度大约为23cm,张飞和关羽的身高,学者们算出来是184cm和207cm,就算是现在这个身高也是“高人一等”。扯到西游记,就问孙悟空有几位师傅,学者们说两位,一是菩提祖师,一是唐三藏。那两位老师都教给孙悟空什么呢?“唐僧除了骂悟空和给了他一个头上的箍外什么都没教他。”

“我不是这么看的”,我说:“菩提祖师教给悟空一身本领,但没有教会他自我管理和通过友善沟通去解决问题,所以后来打上打下只会用棒子说话。唐三藏教给悟空的只是好好说话,不要动不动就打打杀杀。”随后借机说:“等我们讲到明清小说时,会来好好说说《西游记》。经典名著之所以经典,就是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切入并读出自己的理解。比如,我们就可以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来看《西游记》。”

下午的初中班,局座大人开场,继续上周关于“国家”的内容后(见秋蚂蚱的课堂观察记),我接着开始第四个主题“国家的诞生:东半球的五大古代文明与半信史时代的天下九州”。

“诸位,人类历史上并不是只有四大古文明,而是历史教科书里面只告诉了你们四个。至少在欧洲看来,是五大古文明,那第五个是古希腊,或者说是克里特文明。”我说。

这个主题的主要文本是《史记·夏本纪》节选。

挚因为没有什么作为,不能胜任(不善),所以死了以后弟弟尧放勋继位,为五帝之一,但尧也没有什么作为啊!他被儒家所传颂的贤明之举,也就是规定女子遇到男子时,必须站立于路旁行礼避让。

尧时天下水患,他没有办法,就找人来治水。群臣和四岳都推荐鲧。(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四岳到底是一个人还是四个人?历代都有分析解读。我个人认为是一人,即炎帝之后的共工。当年公孙轩辕找了个“炎帝欲侵陵诸侯”的借口犯上,向炎帝开战并取得了胜利,公孙轩辕成为了黄帝。炎帝后裔共工与黄帝的孙子——五帝之一的颛顼争夺帝位失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这时群臣与炎帝之后团结一致推举鲧,让黄帝之后的放勋心中不安,于是想拒绝群臣的这个提议,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败坏同族,不能让他来做这事。”(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可是群臣和四岳不依不饶,说我们这些人里面,没有谁能比得过鲧的,希望你还是试试任用他吧。(“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这话里有话,看起来好像是诚恳建议,其实里面藏着威胁。尧只好任用鲧来治水。(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但这个时候,尧已经起了杀心,想要除掉鲧,他缺的只是一个借口。又是借口。这时,鲧就必须死了。

鲧治水九年,不成。尧启用新人舜。舜就代表尧四处调研检查工作。到了鲧这里,就以鲧没能把水患平息的理由将他流放并杀死。(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鲧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没有治好水就被问罪而死,那舜和尧也没有办法平息水患,为什么尧和舜不先问自己之罪呢?两位不是贤明之君吗?所以,尧是借舜之手杀死鲧,从而敲山震虎,警告企图复辟的炎帝后裔及其党羽,因此天下人都觉得舜干得漂亮(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因为害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或许尧只想杀了鲧,杀鸡儆猴,毕竟是一家人嘛。但没想到舜更狠,不但杀鲧,还要杀他全家,他的方法就是鲧不是没平息水患吗?那就儿子接着来。(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所以《史记》里看似平平常常的文字,里面藏着的是刀光剑影你死我活。儒家所谓的贤明之君的五帝,也不见得是良善之辈。

下周也闲讲谈的内容,会更“劲爆”。

结束一天的讲谈,离店时购书一本,三联书店从“玩物成家”王世襄大俗大雅的学问《锦灰堆》中,选22篇辑为《京华忆往》一书。

【读书记1519】阿列克谢耶维奇《我还是想你,妈妈》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为了和平、我们的幸福、永恒的和谐,为了它们基础的牢固,需要无辜的孩子流下哪怕一滴泪水,我们是否能为此找到一个充分的理由?

他自己回答道:这一滴泪水不能宣告任何进步、任何一场革命,甚至于一次战争的无罪。它们永远都抵不上一滴泪水。

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讲述,不同的人回忆同一件事——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期间(1941—1945),数百万苏联儿童死亡。《我还是想你,妈妈》是幸存者的口述实录。战争发生时,他们只是2—12岁的孩子。这本书就是孩子们眼中战争的真实再现。他们是战争最公正,也是最不幸的见证者。儿童眼里的战争,要比《我是女人,也是女兵》一书里女人的视角所记录的战争更加惊人。

S·A·阿列克谢耶维奇《我还是想你,妈妈》,九州出版社2015年9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19本。《我还是想你,妈妈》,是《切尔诺贝利的祭祷》和《锌皮娃娃兵》后,读的第三本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书。下一本是《我是女人,也是女兵》。

【共读记·廿二】斯巴达战士与谈判

一进教室,安淇就对我说:“我准备了问题要提问”。所以今天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安淇提出的,并且成功难住了所有人,只好我来回答并提供文本证据。真是一个好问题。

潘神在角色扮演的PK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战后又败,败后又战,四次落败,还是没能抢到角色。不愧是斯巴达战士!

小北终于开腔了,虽然没有参与问答和讨论,但在角色扮演中担任了最为关键且内容最多的旁白。

雅图、浩君、虫君和弗莱德,他们就是连续四次击败潘神的“雷神之锥”。

弋涵已经连续三次课没有中途离开教室了。这三次她都参与到课程中或静静在座位上跟随进度阅读。建议家长给她加鸡腿,并且使劲花式夸,狠狠夸。

新来的晨君,拒绝了我的邀请,但答应了下次要接受角色扮演的挑战。勇士,真!

今天,继续关于“谈判”的内容。当天鹅路易斯和鸟类负责人的谈判,因各自不愿退让的立场而无法继续即将僵死时,路易斯换位思考,提出了一个对方无法拒绝的条件为自己赢得时间寻找人类萨姆帮忙。萨姆来到后,并没有代表路易斯直接去找鸟类负责人进行同样的谈判,而是与路易斯沟通后用了一些时间静静思考,从双方的诉求出发,提出了一个双方都可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得到路易斯的认可后,萨姆带着这个方案去见鸟类负责人。这节课只进展到这里,关于谈判的技巧和结果,还得等到下次课继续。这个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因为生活中总是会遇到需要通过谈判来解决的事——

蝌蚪君下课后被留了下来,和我单独谈谈为什么总是在课上不能完整跟随,以及说话干扰课堂。一开始他很紧张,趴在桌上不说话。我说:“这个谈话,没有责怪和批评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是什么原因。是因为这课让你感到没有意思,还是你的注意力就像一只小老鼠一样跑来跑去,让你没有办法专注。我只是想知道原因,然后我们一起尝试解决。”

“我不知道。”他放松下来,笑着说。

“那你看这样行不行,下次课上别人在读书的时候,你也打开书跟随;别人在发言时,你静静听,不要说话;想说话时就举手,把你的想法大声说出来。”

“嗯,我试试。”

“好,那我们就试试。拉个勾吧!”结果第一次拉勾失败,我被弗莱德偏离弹道的泡沫球击中了脑门,再次成功拉勾后,我对蝌蚪君说:“你看,这就是谈判。一点也不难。”接下来就轮到弗莱德被我“理麻”了。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二十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十九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老天鹅知道,再次飞到比林斯会有生命危险,但它还是去了,最后被猎枪子弹击中落到人行道上昏死过去。你认为它的这个行为是愚蠢还是勇敢?为什么?请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读书记1518】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

《拯救温斯洛》,一个十岁小孩和一头早产毛驴互相照顾和陪伴、成长的简单又温馨的故事;人物不多,四个小孩三个大人一头驴;句子不复杂,用词都是十岁左右孩子认识的常用词,所以虽然有16.5万字,也就两个小时就读完第一遍。做了几处标记,提出几个问题。作者莎朗·克里奇,是首位获得英国卡内基奖的美国作家,同时,也成为首个同时获得纽伯瑞金奖和卡内基奖的作家。

《拯救温斯洛》是大概两周后三年级阅读课要新开始的共读文本。下周二刷时就要完成课程和作业设计。

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4月1版,2020年4月2印。总阅读量第1518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