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1493】《达尔文发现了什么:今视角<物种起源>》

达尔文把《物种起源》称作“一场漫长的论证”,这一理论证明物种并非被一一创生,而是由其它物种传衍而来。这整部书就是一个精心构建的科学思考模型,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努力追寻答案的过程。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首先要收集可能有助于解答疑问的研究,接着他提出一个假设——一个看起来能够解释的回答;下一步是检验假设——要么进行实验,要么寻找支持或有悖于这个假设的证据(这两件事达尔文都做了)。最终,这位科学家分析实验结果,看看证据是否支持他的假设。

达尔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物种是怎么来的?《物种起源》一书逐步列出了答案。但这个答案更多的是推演和解答了生物多样性的来源,而非生命起源。同时,在物种的演化过程中,缺乏“过渡物种”化石证据来作为其“缓慢而连续变异”理论的支撑。所以,从整个生物的角度来看,《物种起源》仍然只是一种假设而已

[英]查尔斯·达尔文/[美]丽贝卡·斯蒂弗《达尔文发现了什么:今视角<物种起源>》,新星出版社2021年6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493本

【读书记1492-2】《太平广记》:神仙萝卜局

太平广记》卷第五十一《陈师》一则,豫章开旅馆的梅老板,对出门在外的旅行者多有照顾,僧人道士来投宿,也都不收钱。有一个破衣烂衫的道士来常住,梅老板对他招待有加。一天,道士想感谢梅老板,就请他第二天去自己的天宝洞吃饭。梅老板到了天宝洞,看到道士衣冠华楚,一改之前的落魄样貌。等到童子端菜上来,梅老板一看是一个蒸熟了的婴儿,害怕不敢吃;等了好久又上一道菜,是蒸熟了的一只小狗,还是不吃。道士叹息说梅老板你真的是一个大善人啊,但是成不了仙,因为千年人参和枸杞你都不肯吃,这实在是你命中注定的啊。

《太平广记》卷第五十三《维杨十友》一则,扬州有十户人家,都比较富裕,家主既无心求官,又不贪财,一心向道,于是十人相约为友,亲如兄弟。十家人吃转转席,一家主办一天,好不欢螺。一天来了一个老头,破衣烂衫,坐在末位吃席吃了十天,也没人责怪他赶他走。为了感谢这十家人,于是也请这维杨十友到家里去吃饭。他家摇摇欲坠的草屋两三间,家里还有浑身污秽的几个乞丐。老者请大家在草席上坐下,上的第一道大菜是蒸小孩,大概十岁左右的样子,已经被蒸得糜烂,手脚都已经快掉下来了。十人嫌恶不吃,多借口肚子不饿,也有生气离席而去的。老者就自己吃得津津有味,吃不完还分给家中几个乞丐吃。吃完才告诉请来的客人说,这是千年人参啊,吃了白日升天即刻身为上仙,你们都不吃,实在是命啊。说完,家中乞丐化为青衣童男童女,和老者一起当着众人面升天了,让维杨十友后悔不已。

神仙度人不得,从不分析自己的问题,总是说你命中注定成不了仙,我也没有办法啊。这简直是虾扯蛋嘛。考验也考验过了,要真心诚意感谢别人,请客吃饭助人飞升就明说吃的是什么,有何功效。但都不说,是个人但凡还有良知都不会去吃人,何况还是小孩。但这却成为了无法升仙的原因,这都是些什么神仙啊?!难道他们都来自恶人谷吗?我猜如果吃了这蒸小孩,神仙肯定会说天啊!想不到你竟然是这样的人!原来你平时那个友善布施的样子都是装出来的,我早就知道你是这样的人,所以机智的我今天特意设了这个萝卜局,用白萝卜当千年人参考验你,让你现形。你这样的人怎么配升天呢?拜拜了您嘞!

所以做人难,做普通人更难,做普通人中的好人更是难上加难。不求官不求财,自娱自乐这样简直就是神仙日子嘛,连神仙都要嫉妒,于是来摔摆一下你让你纠结、自责、后悔,反正你不舒服就对了;你不舒服,神仙就舒服了。人,怎么能和神仙一样呢?

《太平广记》卷五十一《陈师》

豫章逆旅梅氏,颇济惠行旅。僧道投止,皆不求直。恒有一道士,衣服蓝缕,来止其家,梅厚待之。一日谓梅曰:“吾明日当设斋,从君求新瓷碗二十事,及七箸,君亦宜来会,可于天宝洞前访陈师也。”梅许之,道士持碗渡江而去。梅翌日诣洞前,问其村人。莫知其处。久之将回,偶得一小迳,甚明净。试寻之,果见一院。有青童应门,问之,乃陈之居也。入见道士,衣冠华楚,延与之坐。命具食,顷之食至,乃熟蒸一婴儿,梅惧不食。良久又进食,乃蒸一犬子,梅亦不食。道士叹息,命取昨所得碗赠客。视之,乃金碗也。谓梅曰:“子善人也,然不得仙。千岁人参枸杞,皆不肯食,乃分也。”谢而遣之。比不复见矣。(出《稽神录》)

《太平广记》卷五十一《维杨十友》

维杨十友者,皆家产粗丰,守分知足,不干禄位,不贪货财,慕玄知道者也。相约为友,若兄弟焉。时海内大安,民人胥悦,遽以酒食为娱,自乐其志。始于一家,周于十室,率以为常。忽有一老叟,衣服滓弊,气貌羸弱,似贫窭不足之士也。亦着麻衣,预十人末(预十人末原作领十人来。据明抄本改),以造其会。众既适情,亦皆悯之,不加斥逐。醉饱自去,莫知所之。一旦言于众曰:“余力困之士也,幸众人许陪坐末,不以为责。今十人置宴,皆得预之。席既周毕,亦愿力为一会,以答厚恩。约以他日,愿得同往。”至期,十友如其言,相率以待。凌晨,贫叟果至,相引徐步,诣东塘郊外。不觉为远。草莽中茆屋两三间,倾侧欲摧,引入其下。有丐者数辈在焉,皆是蓬发鹑衣,形状秽陋。叟至,丐者相顾而起,墙立以俟其命。叟令扫除舍下,陈列蘧蒢,布以菅席,相邀环坐。日既旰矣,咸有饥色。久之,各以醯盐竹箸,置于客前,逡巡,数辈共举一巨板如案,长四五尺,设于席中,以油帕幕之。十友相顾,谓必济饥,甚以为喜。既撒油帕。气燑燑然尚未可辨,久而视之,乃是蒸一童儿。可十数岁,已糜烂矣,耳目手足,半已堕落。叟揖让劝勉,使众就食,众深嫌之,多托以饫饱,亦有忿恚逃去,都无肯食者。叟纵餐啖,似有盈味。食之不尽,郎命诸丐擎去,令尽食之。因谓诸人曰:“此所食者,千岁人参也,颇甚难求,不可一遇。吾得此物,感诸公延遇之恩,聊欲相报。且食之者,白日升天,身为上仙。众既不食,其命也夫。”众惊异,悔谢未及。叟促问诸丐,令食讫即来。俄而丐者化为青童玉女,幡盖导从,与叟一时升天。十友刳心追求。更莫能见。(出《神仙感遇传》)

【读书记1492-1】《太平广记》:喝神仙水飞升的隔壁老王

三年前,在也闲书局旧书区淘到中华书局繁体竖排《太平广记》三册,是一套中的第四、第七和第九。读来有趣,就购入全套。这几年想起来就翻一翻,总是能读到好玩的故事。

《太平广记》卷五十一《宜君王老》则,坊州宜君县老王一家,敬奉道人。一天有位衣衫破烂的道士登门,老王和他妻子就以礼相待,于是道士就住了下来。也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故意考验老王一家的道心,道士没多久就满身长满恶疮。老王找医生治疗不但没有疗效,反而还越来越严重了。眼看着就要一年了,道士对老王说我这个病,普通的药治不好的,只需要用酒浸泡就自己会好的。如果真如此,这道士就不地道了。明明知道如此简单却看着别人担忧破费近一年的时间。但人家老王家不介意,酿酒为道人疗疮。以大瓮盛酒,道人自投药酒中并在瓮里泡了三天的药酒浴后出来,不但恶疮好了,还头发胡子都变黑了,面容又回复如少年,皮肤细嫩如同凝脂。或许是为了感谢老王家,道士就说喝了这酒(其实就是洗澡水),能令人飞上天。老王和妻子还有临时请来帮忙打麦的人为了能飞天,也不在乎到底是就酒还是洗澡水了,神仙水,一起喝,醉。而且道士自己也喝了自己的洗澡水。于是一阵风来,不但人和鸡犬,连屋子和房前屋后的树都一起飞去。说鸡犬趁人醉后偷吃了道士的洗澡水倒是有可能,可这屋子和树怎么也一起升仙了就不得而知了。莫非道士考虑到天上也有神仙炒地,怕老王家没地方住,就连屋子也一起给他家捎上了。真是贴心。

这一则与东汉王充《论衡·道虚》里所载“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两相比较起来读,才是有趣。淮南王刘安是自己得道升仙,鸡犬亦随之飞升。宜君老王家是喝了神仙的洗澡水飞升的。怕是天上会根据飞升者的饮食机缘定一个等级?反正自己炼丹服食飞升的肯定不会同喝洗澡水飞升的同桌吃席——看着那杯中物膈应。

《太平广记》卷五十一《宜君王老》:

王老,坊州宜君县人也。居于村墅,颇好道爱客,务行阴德为意,其妻亦同心不倦。一旦有蓝缕道士造其门,王老与其妻俱延礼之。居月余,间日与王老言谈杯酌,甚相欢狎。俄患遍身恶疮,王老乃求医药看疗,益切勤切,而疮日甚。逮将逾年,道士谓王老曰:“此疮不烦以凡药相疗,但得数斛酒浸之,自愈。”于是王老为之精洁酿酒,及熟,道士言以大瓮盛酒,“吾自加药浸之。”遂入瓮,三日方出,须发俱黑,面颜复少年,肌若凝脂。王老阖家视之惊异。道士谓王老曰:“此酒可饮,能令人飞上天。”王老信之。初,瓮酒五斛余。及窥,二三斗存耳,清冷香美异常。时方打麦,王老与妻子并打麦人共饮,皆大醉。道士亦饮,云:“可上天去否?”王老愿随师所适。于是祥风忽起,彩云如蒸,屋舍草树,全家人物鸡犬,一时飞去。空中犹闻打麦声,数村人共观望惊叹。唯猫弃而不去。风定,其佣打麦二人,乃遗在别村树下,后亦不食,皆得长年。宜君县西三十里。有升仙村存焉。(出《续仙传》)

【读书记】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巨婴

和太座在客厅闲聊。聊到又回归图书管理员本职工作,觉得能如此也不错,只是开学后每天吃了晚饭要和花卷一对一给她讲半小时唐宋八大家,一家人的饭后散步也是不能少的,于是太座让我们饭后在她洗碗的时间内开讲,讲多少算多少。我觉得这样也不错,又让我们父女躲过了洗碗的义务,窃喜。

说到图书管理员,就闲聊到祖师爷老子,想起不确定老子曾担任过周的“守藏史”还是“守藏吏”,“等我去拿《史记》来翻哈。”我对太座说。

起身去书房,从书架上抽出《史记》回到客厅大书桌上摊开,“你这个书好像是盗版哦,有的字大有的字小的。”太座说。

我说:“这个是集解索隐正义本,大字是正文,小字是索隐。”翻到《老子伯夷列传第一》,有“周守藏室之史也”。又翻开《太平广记·卷一·神仙》,这全书第一也是神仙第一的就是老子,写“一云,守藏史”。由是确定为“史”而非“吏”。只是单独讲“守藏史”也不对,因为“史”本义是做事,引申义是史官,佐吏、历史、史籍、文辞等;老子这个官就是“史”,只是这个“史”是守着、看守、看管周朝藏室的,而不是官名为“守藏史”。

顺便看看老子活了多少岁,结果发现老子原来一生下来就是七八十岁的老者——

《朱韬玉札》及《神仙传》都是“李母八十一年而生”;《玄妙内篇》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又说“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太平广记》说:“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在2500年前,人的平均寿命应该不超过四十岁,一出生就活了别人两辈子,大为可疑。生产方式竟也和佛陀的出生方式一样,诞于腋下。

老子活了多少岁,在《史记·老子伯夷列传第一》里就有两个说法:一是老子出关“莫知其所终”,也就是不知道活了多少岁;另一是“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也就是老子至少人生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他老娘的肚子里度过的,而不是现在的十月怀胎。这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巨婴了。就算是《史记》,在这里也只是当故事,权且读之。

【读书记1491】张辰亮《海错图笔记》

有趣又没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画的《海错图》,不是一本画了海里各种人类理解错误的物种图谱,这个“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海错图》共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的大部分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

《海错图笔记》,是昆虫学硕士、《博物》杂志副主编张辰亮从生物学的角度,读《海错图》并对其中生物进行分析考证的30篇笔记。

有趣又没用的新知例如“后援会”,原来是台湾人将参加集会人头攒动的壮观场面,有如鲎交配时密密麻麻布满海滩的盛景而称作“鲎援会”而来;所有的海蛇都属于眼镜蛇科,不但毒性大,甚至有些比陆地上的眼镜蛇还毒。

博物的乐趣,不为功利,只因快乐。

张辰亮《海错图笔记》,中信出版社2017年1月1版,2021年7月26印。总阅读量第1491本

【读书记1490】斯瓦米·拉玛《冥想》

纵观世界各地,我们会发现:人们接受教育大都是为了学习在社会中谋生的技能——如何交谈、思考和工作;如何对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如何去体验外部世界等等。人们研究各种学科,如生物、物理、化学等,并运用学到的知识去了解这个世界。但是学院也好,综合大学也罢,没有一所学校会教授我们如何探索和关注我们自身的内在。我们只知道去模仿他人的理想,追随风尚,追求社会的主流价值,却从未对自我有过深入的了解。这让我们缺乏对自我的认识,从而不得不依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来定义自己是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我们其实一生都迷失自我,是为别人而活。

每个人都同时属于两个世界——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想要成就自己,就需要懂得如何在两个世界间搭建桥梁。在这个世界上,极端的观点毫无益处。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控制自己的想法、感觉、情绪和冲动。控制并不意味着扼杀一切,但也不是过度放纵。这是一种平衡,要达到这种平衡就需要让大脑中飞速运转的部分慢下来。我们要学习这种让自己慢下来的方法来认识自己,让心灵得到祥和与宁静。这种了解内在世界的方法就叫做冥想。

冥想不是宗教。宗教所传授给人们的是去信仰什么,而冥想带给你的是直接的自我体验。冥想是觉知而非思考

试图在冥想中对意识进行管控是徒劳的,那只会让你产生挫败感。意念会反抗对它的任何控制。渴望达到某种状态的想法对冥想也不会产生帮助。最好的办法是以中立的态度去看待不断涌现的想法,不制造任何内部冲突,目睹整个过程。目睹不同于对想法的压制。冥想的目的不是为了组织特定种类的想法进入意念。各种想法的出现,只需要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即可,无须纠缠不休或进行任何强化。越是减少与自己的对抗和压制,就越容易放松和安静下来。有几次,当我的愤怒持续一整天,到晚上仍然无法遏止时,我就通过冥想来观照这个愤怒,很快就能将其化解。因为冥想不是自我与自我的对话或争辩,也不是某种强化思维的过程,它只是一种简单、安静的专注与清明,是一种用来探索内在维度、逐步了解生命各层面的有效途径。一个人越接近自己的内心深处,就越接近真理。

斯瓦米·拉玛《冥想》,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1版,2021年4月22印。总阅读量第1490本

【共读记·一】图书管理员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部要求每位任课者给家长写一封信,介绍自己任教学科新学期采用的教材、教学方法、作业的形式和要求、期待学生达到的目标、能力等等,在开学时给到家长。于是就有了我的这封信。

我们为什么读经典
——关于三年级阅读课

卡尔维诺认为,世界是一个脉络,经典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所到达的位置。对于经典,出于完成任务和敬意的阅读是没有用的,我们只应仅仅因为喜爱而阅读,才会碰到将“成为我”和“成就我”的书,而这些书,就包括三年级阅读课所选取的阅读书籍。

三年级阅读课所选取的共读书籍,均为世界各大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本学期阅读的第一本书,为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E·B·怀特儿童文学经典三部曲之一的《吹小号的天鹅》。

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弗吉尼亚·伍尔夫说:“作为阅读者,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品质。”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所以这门课将帮助学习者通过阅读、分享、思考、提问和写作等方式,成为能够与他人和社会“明亮的对话”,能够分清事实与观点、具备公共说理能力的聆听者、分享者、思想者和能够享受知性冒险的终身学习者,并在此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由此最终实现独特的自我,用瓦茨拉夫·哈维尔的话说就是,生活在真实中

各位小学老师给家长的信陆续提交后,颜校长建议:“给家长的信需要有个给家人说话的口吻,轻松、愉悦。首先介绍我是谁,我的简要经历,我擅长什么。另外,请结合幸福学堂教育理念和你对教育的认识谈谈你怎样开展教学。整体上要真诚、自信,既要有拉家常的感觉又要有专业严谨的态度。”于是有了第二个版本。

给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好!

我就是黎明,那个幸福学堂史上最擅扬长避短且多才多艺的斜杠图书管理员。

学堂八年,我在中小学和出国留学中心任教或开设了文言文、阅读写作、中文、历史、地理、中文经典、中国文化常识、基础经济学、游学、摄影等诸多课程。因此,我是经济学老师里历史最棒的;是中文老师里地理最好的;是地理老师里摄影最强的;是自媒体团队成员里读书最多的……我不但善于开发自己的潜能,也总是能和参与课程的共同学习者一起发掘和开拓认知的新领域,通过努力获得能力的提升,成长为拥有幸福学堂“勇敢”、“自信”、“尊重”、“服务”、“正直”等十大品格的独特自我。

之所以将课程参与者称为“共同学习者”而不是“学生”,是因为我认为在成为终身学习者的这条路上,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教授者或学习者。有时教授者是学习者,有时学习者是教授者。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是确定的,那就如苏格拉底所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因为在我看来,教育和医学非常相似,两者都是:什么都不确定的科学,什么都有可能的艺术。

在这个新的学期,我这“不务正业”的图书管理员,终于要做一点向本职工作靠近的事了——我将同三年级的共同学习者一起在阅读课上,通过阅读经典、讨论、分享、思考、提问和写作等方式,努力成为能够与他人和社会“明亮的对话”,能够分清事实与观点、具备公共说理能力的聆听者、分享者、思想者和能够享受知性冒险的终身学习者;并在此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走在属于自己的那条独一无二的道路上,用瓦茨拉夫·哈维尔的话说就是,生活在真实中。

为什么要读经典?卡尔维诺认为,世界是一个脉络,而经典能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所到达的位置。这也即是幸福学堂“我是谁”、“我们如何组织自己”、“我们身处什么时空”等学习主题的探究过程。弗吉尼亚·伍尔夫说:“作为阅读者,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品质。”而我还坚信:一个人的成长,除了生理上的,还应有与之匹配的思想上的。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要成为这种独特,成就这种独特,阅读和写作是与呼吸与进食一样重要的事。

因此我希望能陪伴每一位共同学习者,通过在幸福学堂的这些时光,最终都能成为拥有常识和智慧、善于思考和表达的文明的贵族,而不是群体之一员——创造和领导着文明的,历来就是少数而不是群体。所以,人总是要多读一点书,多一点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通过这一点一点积累,拨开前面让人看不清楚的杂草,细细地分析;凡事多问几个“真的是这样吗”,这样才有可能明事理,辨是非,才可能不轻易被人蒙蔽愚弄,并用理性拷问自己,拷问先人;然后,向前小心翼翼地放一块小小的新石头,让后人踩着,不摔下来。这即是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没有阅读和写作,没有独立的思考和自省,就如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期待新学期,与各位学习者一起“捡石头”。

黎明 敬上
二〇二四年九月一日

【读书记1489】《易中天中华史:祖先》

灵长目分三科:猿、猴、人。猿科与猴科的区别是无尾,人科与猿科的区别是无毛。无毛无尾却有皮下脂肪,这在一百九十多种灵长目动物中,是唯一的例外。然而没有人能够回答,为什么只有我们这支猿类延续了无毛的幼态,又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与众不同?猜想层出不穷,遗憾的是不能自圆其说,因为没有化石作为证据。没有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就等于零

在没有证据的漫长岁月,神话时代的“三个代表”完成了全部的猜想——夏娃代表原始群,意义是从猿到人,形象表现为“裸猿”;女娲代表母系氏族,意义是“从自然到文化”,形象表现为鱼、蛙、月亮;伏羲代表父系氏族,意义是“从母爱到男权”,形象表现为鸟、蛇、太阳。

到了“三皇五帝”,“三皇”是编出来的,“五帝”的炎帝身份不明,于是黄帝成为了五帝第一人。华夏民族的始祖应该是炎帝、黄帝和蚩尤,我们是炎黄和九黎的共同子孙。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是此系列的第一本,我读的第八本。由于是神话传说时代,所以充满了猜想之上的猜想,猜想之外的猜想和文化解读,然而最终都是猜想,因为别人的错误并不能证明自己的正确。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1版,2017年8月13印。总阅读量第1489本。

不晓得是不是到了舒适区

今日事,今日记。

这个学期,将是我最轻松的一个学期,目前还没有之一。

不再在中学部任课,至少我内心是这么打算的。花卷的文史地,每天晚上回家来,我给她一对一加餐半小时,足矣。九月开讲唐宋八大家。

前天安排我上四年级阅读课,“我视为图书管理员本职工作向教学的实践延伸,乐意尝试。”应承了下来。今天小学部会议后,调整为上三年级阅读课。都好。

我的工位颇让苟老师为难,最后在行政办公室加了个塞,从门口看进去,最醒目最突出,一眼就看得出来是最特别的那个。嗯,工位都和我一样,在哪里都低调而闪亮,因为格格不入。

陈珂珂老师发了一条参加围棋比赛的九宫格朋友圈,最末一张是上围棋网课二维码。扫码报名,年龄填47。“47岁?”对方发来消息问。

“是的,47岁。”

“我们是少儿围棋,针对小朋友的,成人学着太幼稚了。”

终于,还是到了被社会嫌弃摔摆踏血的年纪了。

珂珂老师又推了个B站UP主围棋入门系列视频和野狐围棋APP给我。下载、安装、注册、登录,随机匹配杀一局,中盘胜。好吧,每天杀几盘老年休闲棋,否则都不好意思讲自己买过两本讲围棋的旧书读过吴清源自传看过电影《吴清源》。

人一生努力的终极目标就是找到自己的“舒适区”,并留在那里。这个舒适区不是躺平混吃等死,而是舒者,缓也,展也,闲雅也;适者,如也,至也,自得也。一个人只有得到舒缓和伸展才能学以致用,闲才能知不足,而后雅,才成其为自己。如者,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至者,达也,达成心中的目标,才能自得,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就是说舒适了,才有生活,才有上进,否则都是生存。

【读书记1488-3】潘光旦译赫胥黎《赫胥黎自由教育论》:品格教育

只有可以陶冶品格的教育才是真正完全的教育

明恕是行为的标准,是应有的品格,是一切道德品性的总汇。能行明恕的先决条件,就是个人能自知裁节。

这种能行明恕的品格从何而来?一来自遗传,一来自教育。知明知恕不容易,能明能恕更难。也许两者是一样难易,也许照阳明学派的说法,根本是一回事。然而不论明恕,都先得学些制裁的功夫,做些虚一以静的功夫,这种功夫多少是带几分自我强制性质的,非运用坚强的意志不为功。孟子的“强恕而行,求仁莫近”,就是这个意思。《大学》的诚意正心,《中庸》的明善诚身,孟子的收放心,以志帅气,其实全是养志与自我裁节的功夫。

明与恕是品格教育的两大标准。明与恕都要我们待人放宽一步,不过在待人能放宽一步之前,先得律己收紧一步。放宽与收紧都是一种分寸与裁节的功夫。必须有善自裁节的个人于先,斯能有和谐与协调的社会于后。这原是中国礼教文化的中心精神,也是我们品格教育应有的鹄的。目前流行的各种思潮里,集体主义失诸不明,个人主义失诸不恕,而浪漫主义失诸不知裁制,实施品格教育以后,目前世界的文化潮流也才有澄清的希望。(潘光旦《论品格教育》节录。全文原载昆明《今日评论》第四卷第六期,1940年8月11日;辑入《自由之路》,商务印书馆,1946年9月)

潘光旦译赫胥黎《赫胥黎自由教育论》,收潘光旦译自阿尔杜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1937年出版的Ends and Means一书第十二章《教育》和潘光旦教育评论三篇,商务印书馆2014年1月1版1印。不知购于何处。总阅读量第1488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