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记·廿九】我可以等

上课前在走廊上遇到靠着书架看书的弋涵。“今天我可以读旁白吗?”

“你想读吗?”

“想。”

“好,那你要努力争取。”

小北和潘神,依旧是大家选定回答问题的热门人选。

潘神被问了三个问题,前两个都向别人求助,第三个终于自己答上来。他今天不但记得带书,还答上了问题,被狠狠夸了一把。上课前潘神在唱《苹果香》,于是我问要不要唱两句庆祝一下,结果害他钻到桌子下面躲起来。还得是李思甜相助,没想到歪果仁能用中文读书,还能唱中文流行歌。

小北回答不上问题,闷声不说话。我问要不要请别人帮忙,还是不说话。倒是晨君和虫君急得站起来说:“我来!我来!”我对小北说:“如果你想让谁帮助你,你要看着我,告诉我。”小北不说话,我就等。“你不想说也没关系,你可以指一指。”他选了虫君。

角色扮演,小北加入大家一起举手抢角色。今天的旁白增加到了四位。除了蝌蚪君,每人都抢到一到两个角色。我安排了一个角色给蝌蚪君,他拒绝。在大家读书时,他钻到桌子下面,一会儿挠挠弗莱德的脚,一会儿敲一敲弋涵的椅子,让弗莱德和弋涵从椅子上跳起来,一度课堂大乱。

我把蝌蚪君从桌子下面叫出来,严肃对他说:“如果你想参与,就要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如果不想参加,就请到旁边的沙发上,不要干扰其他人。”

“我想读旁白。”他说。

“那好,你就是第五位旁白。现在要跟随大家一起,否则你不知道要从哪里接下去。”

就此,他在座位上坐好,轮到他的旁白部分,我没有提醒,他读得清晰顺畅。

下课铃声响起,“安静!我们要等图利太太读完这句话。”因为图利太太是雅图,她一直踊跃争抢这个角色,不读完,可能回家一路都会失望。如果一分钟能换来回家路上的一段小快乐,怎样都是值得的。快乐学习不是等快乐了才学习,不快乐就不学习。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挫败和失落,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情绪上的快乐和亢奋状态,所以我认为“快乐学习”是如何帮助学习者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成就感,从而享受学习。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三十六——三十九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三十六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如果你是卫生局工作人员,你是否会像多洛莉丝那样工作?为什么?请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家塾记·十二】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平安夜,省城贵阳的喷水池、大十字和师大一带应该也和往年一样,人流从入夜起渐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终至水泄不通,夜半方散去。住在乡下,就不必受此烦扰。

把二娃洗漱完丢到床上去听故事,给大娃半小时讲完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娃用打印的简体字分段教材,我从身后书架抽出中华书局繁体竖排《新五代史》,一句一句开讲。
唐末,沙陀人朱邪克用,率沙陀军队剿灭黄巢军,收复长安;击败关中军阀,因功受赐李,封晋王。养子李存勖,即为史称后唐庄宗的李存勖。李克用在与灭了李唐的后梁朱温对峙争霸时病死。死前给李存勖三支箭,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所立,契丹于我结尾兄弟,但都背叛我投靠了梁。这三者,是我遗憾的。你不要忘了完成我的遗志。

李存勖灭了燕和梁,将燕王父子捆起来,和装在盒子里的梁朝君臣首级一起告祭晋王,已完成遗志,并将三支箭还于宗庙。李存勖开创了后唐,但宠信伶宦。伶人恃宠争权,肆意干预军政,凌慢将帅,使得各藩镇皆愤怒不已。终于引发兵变,李存勖也身死其中。五代总共不过五十余年,更替频繁多源于兵暴将骄,所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曾经给两三位略有兴趣的学生讲过一点《三国志》,人手一本中华书局繁体竖排本,一字一句都是故事。或许下次再讲,是给二娃讲故事了。

【共读记·廿八】制度性平等

晨君向安淇提出问题,安淇答不上来,向别人求助,那个“别人”就是豆总。“你问我问题,可以,但根据规则,如果我回答出来了,就需要还一个问题给你,你也要告诉我答案,否则它就会成为你的附加作业。”那还是算了,她音量不高但很决绝,转而向浩君求助,一点也不像那位梦蝶的庄周(“决绝”一词出自《庄子·外物》“夫流遁之志,决绝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

弗莱德向弋涵提问,弋涵答不上来,但有人觉得她不能向别人求助。“各位!”我说:“这课的规则是面对这间教室里的每个人的,那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向别人求助,这就是尊重和公平。”虽然最终,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只好由弗莱德自己来公布答案,但这就是制度性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尊重。如果没有这种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坚持和边界,“平等”、“尊重”这些词就会成为大而空,没有实际意义的口号。

角色扮演,空前踊跃,六位争抢旁白一角,在我提出轮流担任的方案后,三人退出,于是今天的旁白空前的由弋涵、晨君和虫君三位轮流,一人一段。弗莱德和蝌蚪君是两位老奶奶;潘神、浩君、雅图、小北是四位邻居;李思甜是路易、安淇是麦克、墨墨是爸爸妈妈,诸君都有了自己的角色。闹热。其间潘神这位邻居因为玩手套和抢话,喜提下课和豆总单独好好唠唠。

下课前五分钟,将作业单给到诸君。弗莱德认为,温斯洛属于它妈妈和它自己;蝌蚪君认为温斯洛属于大自然。“还有没有不同的观点?”我问。李思甜举手:“豆哥老师,我赞同蝌蚪的观点。”

“那好,请赞同蝌蚪君的不要举手。”全场,只有弗莱德一人举手,迟疑两秒,又放下了。

“你放弃自己的观点?”

“嗯,因为他们都支持蝌蚪。”弗莱德说。

“各位,请注意哦,人多不一定就正确,人少也不一定就是错误。一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与支持的人数不一定有联系哦。”

“那我还是坚持一下自己的观点吧。”弗莱德举起了手。

“是否赞同某一观点,一定要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做出判断,不能大家怎样你也怎样。”

“豆哥老师,那如果我自己经过独立思考,还是选择赞同,这样算不算独立思考?”李思甜问。

“算!”

“那豆总”,下课铃声响起时潘神问:“如果我自己思考了,但是观点和其他人都不一样,这是不是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的结果,有可能是你决定赞同谁的观点,也可能其他人的看法你都不赞同,因为你有自己的看法。潘神,你因为自己的这个独立思考,所以一会儿就不用和我单独唠嗑了。下课!”

下课出教室时,弋涵过来笑着和我击掌。干得漂亮!今天大家都很棒!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三十二——三十五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三十二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温斯洛属于谁?在本子上写下你的看法,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读书记1522】弘一大师《清凉歌集》

优美音乐,可以陶冶性情,导达心灵于至善,此古人所以定为六艺之一乃必修之教育课程也。然靡靡之音,亦将使青年日趋于颓废堕落。是则音乐教材不可不慎为选择也。(1959年《清凉歌集》菲律宾再版本,马尼拉信愿寺慧庵《菲岛再版序》)

晚饭后,大娃、二娃洗了澡,睡下,我独自于书房,在民谣乐队秘密后院的音乐专辑《神游:李叔同先生乐歌小唱集》中,翻完弘一大师《清凉歌集》。

《清凉歌集》由开明书局初版于1936年10月,包括《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五首由弘一法师作词,刘质平、唐学咏、徐希一、潘伯英和俞绂棠作曲的歌曲;往来书信、序言、芝峰法师代撰歌词的注释《清凉歌集达旨》、乐谱和法师手书歌词墨影。虽薄薄一本不过4.6万字,一段往事,读来却也可爱。

这五首歌曲,源于1929年中一天,夏丏尊和学生刘质平一起去访问弘一大师。他们在饭后的清谈之中,偶尔论及当世乐教。刘质平叹息当时作歌者难得,一任靡靡之音的俗曲盛行。李叔同听后亦以为怃然,便表示再作歌刊行。

1931年9月,李叔同在浙江慈溪白湖金仙寺写成了这“清凉歌”五首。写成之后,法师感到歌词文义略嫌深奥,非常人所能解,遂又请芝峰法师代撰歌词的注释;后将歌词交给刘质平等五人作曲。这五位作曲者,夏丏尊在《清凉歌集》的初版序言中介绍说:“质平为和尚之弟子,学咏、希一、伯英,为质平之弟子,绂棠为质平之再传弟子,皆音乐教育界之铮铮者。歌曲仅五首,乃经音乐界师弟累叶之合作,费七年光阴之试练,亦中国音乐史上之佳话矣。歌名’清凉’,和尚之所命也。”

弘一大师《清凉歌集》,中国画报出版社2017年1版1印,总阅读量1522本

【也闲谈·十六】同一个不同的世界

冬至,我们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因为……“关于南北回归线”,学者说。完美,太阳直射点抵达南回归线,北半球最黑暗的一天,人们在冰天雪地里准备过圣诞节,北极圈内是太阳总也升不起来的极夜;而南半球的人们在暖洋洋里迎来圣诞,南极圈内则是太阳在地平线上徘徊却总也掉不下去的极昼。这就是世界,同一时刻的不同。不同的人,看到的同一个世界是不同的

随堂写作,上午的高小班主打有趣,下午的初中班试图提出问题。

高小班三个题——

给女生的题:我是赵铁柱。我刚失忆了。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给男生的题:茶店村最漂亮的小芳妹我昨天成功发明了一种能够一次性画出五颜六色的黑的画笔。现在我必须要写一段话来向英文名为Here We Go的村长黑尾狗,也即是我的意向投资人介绍这个发明以争取她的天使轮。我的这段话是这样的——

给最活跃者的题:给一碗陈二嬢老贵阳素粉写一份悼词,并一边朗读这份悼词一边吃掉它。

诸位学者拿到题,“啊?!这是什么题?!”老规矩,不可以讨论,三分钟思考,五分钟写作。时间一到就停笔,并分享写下的内容。分享时间,先是题一读出,就笑倒一片,“毛豆,你是来搞笑的吗?”
“我是认真的哦。”等诸位学者分享完,我说:“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位女生的名字会是‘赵铁柱’?一个失忆的人怎样认识自己、介绍自己?如何悼念一碗老素粉?这就是要打破,打破固有思维。因为如果停留在固有思维里,认知和表达就会僵化,就会套路,没了活力。写作文不是写作,所以才叫‘作文’,就是作一篇文。写作要求一个人的思维,必须要活跃、好奇和充满想象,不被套路所套路。

冬至,好多地方有吃狗肉的习俗,请诸位说说自己吃不吃狗肉以及原因。一圈下来,我问:“每当这个时候,爱狗人士们就会说‘狗狗好可爱,是人类的朋友,你们怎么忍心吃?’那羊羊和猪猪做错了什么就要被吃掉呢?并且中国人吃狗肉的历史可算是悠久。《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的‘走狗’(猎狗)死了,要用棺敛之。晏婴提了意见,于是景公请臣子们吃了一顿狗肉宴。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事,只是选择,没有对错,更不需要道德绑架。

千字文,讲了“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仓颉和嫘祖,有学者知道,于是他们来讲,我的重点放在“裳(音长)”。

“《诗经》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没学过。”

“好,没关系,我们会有一个主题讲《诗经》。”

“‘云想衣裳花想容’?”

“没学过,不知道。”

“没关系,到唐朝时我们会讲到。今天冬至,我们有毛衣、棉衣、羽绒服穿,好暖和。可中国人在南宋到元朝时才有棉衣穿,宋以前的人过冬穿什么?”薅羊毛搓绳做的毛衣、皮衣、有乱麻作为填充物的夹衣,直到家住在山上,每周六进城一趟来也闲书局上他唯一的课的学者说自己昨天杀了两只鸭子,鸭绒可以自己做羽绒服。妥妥的一部极简中国冬衣史。

一位学者说冬天取暖还可以喝酒,多好,我说:“今天的这个天气啊,好冷,如果晚上下雪的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

我不知道这首诗什么意思,但是我觉得这个生活好享受。”山上来的学者说。

“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诗词就是生活。”我简直太享受了,嘴一滑就滑到刘十九和刘二十八去了。会生活的人,才能领会诗词的妙,而不是因为考试要考。为了考试而学古诗词,是花下晒裈、焚琴煮鹤,大煞风景且不得其乐趣所在。上午原计划结束《夏本纪》,因为嘴滑,进度没完成,留了个尾巴。要不要检讨?不检讨。

下午初中班,因为局座秋蚂蚱要主持书局三点的活动,所以他接着上周的内容,继续讲摩西。半小时讲完《出埃及记》,我接下来借《十诫》说,各个宗教都有不杀人、不偷盗、不做伪证(不说谎)之类的戒律,并且都有“神爱世人”这类似的爱的福音,如果神真的爱世人,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几千年来有那么多因宗教引发的战争?从大卫六芒星开始,公元前1000年古以色列联合王国建立后就被两河和地中海崛起的亚述、巴比伦、波斯、古希腊、罗马所轮番征服。终于,在公元70年,犹太人灭国,被罗马人赶出巴勒斯坦地区,开始长达2000年的流亡,直到1948年以色列的建立,定都特拉维夫。1980年,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巴勒斯坦通过《独立宣言》,也定都耶路撒冷,从此这个城市同时成为了两个国家的首都。在这个城市的老城区,有犹太教的圣地哭墙,有伊斯兰教圣地圆顶清真寺,穆斯林相信寺中那块石头就是默罕默德随大天使加百列升天看到天启之处;还有基督教圣地,耶稣坟墓所在地的圣墓教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可以视为犹太教的“两个儿子”,这“一家人”的这么多圣地集中在一起,对哪个宗教来说这里都是神圣不可分割的,怎么办?!在这些纷争中,随着2007年哈马斯的占领,加沙地带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监狱。以色列人围绕着这个大概只比南明、云岩两城区略大,或者只有一个花溪区大的狭长地带,修建了70公里长的围墙,墙上架设了机枪,将里面与贵阳两城区常住人口相当的两百多万人困在里面,他们缺水断电缺食物,更多时候只能靠人道主义救援。如果神爱世人,什么神爱的是什么世人?所以耶路撒冷三千年的纷争,可能还要延续三千年。

公元70年,犹太人开始流亡。这一年是东汉明帝十三年。前一年,明帝夜梦金人飞升而至,于是派人西行求法,摄摩腾和竺法兰的白马驮着经书向东而来,中土第一座官办佛寺由此得名,“白马东来”将是我们讲到东汉时的一个主题。由此结束上半段。

下半段,随堂写作需要诸位学者使用手机借助AI完成。题为——

今天是你在这个城市生活的第十年的最后一天,你曾与希帕科斯(Hipparchus)在这里成为密友,而今他回到尼西亚已五年。明天,当第一缕晨光照射在也闲书局门前的狗尾巴草尖上时,口服毕一碗肠旺面的你将启程去见被诅咒的阿尔刻迈翁家族成员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告诉他这十年苦苦思索的答案——( )法并不能保证公民对官员优劣的评判都是深思熟虑和准确的,为了保证像你这样与大多数人持不同观点的少数能够得到平等、尊重的对待,而不是被淹没、被无视,这个法案就必须要做出如下修改( )。

十分钟下来学者们发现,自己每一个字都认识,但却不知道这段文字想让自己做什么,AI也不知道。所以,这成为每位学者今天的附加作业。

“豆总,这题到底是什么意思?”学者问。

“这就是一道阅读理解题。现在AI最擅长的是回答问题。如果你不能给它一个明确的问题,它就没有办法给你回应。而现在人与AI最大的不同就是,人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我想通过这个题引起各位思考:AI知道的,人类就知道吗?人类如果借助AI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是否意味着这是一种无效的学习——因为只是知道了知道的。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知识?如果一位学者提不出问题,这将是最大的问题。”由此我们就这道题中的信息和关键词展开了讨论。

讨论告一段落,准备开始《史记·殷本纪》,“豆总,只剩下八分钟了。”

“时间这么快的吗?好吧,这个主题的重点不只是殷商和妲己,除了摩西,还有宙斯这个花心大萝卜与凡间女子所生的女儿海伦的私奔引起的地中海世界大战。我们下次快速过掉比较简单的《殷本纪》,好好唠唠特洛伊。”

今天,小糜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份礼物,圣诞盲盒和各位学者自己名下的也闲书局会员卡,马上是新的一年,每次讲谈不但要有新知,还要开心。

一天的讲谈结束,带着一只耳朵,隔着一堵书墙,蹭也闲的新书《阿包》推介会。交流环节,一位新加坡的贵阳人说,要将阿包和《阿包》这种本土的写作介绍到南洋,让我想起黎紫书的《流俗地》。刘临洪教授买了一本《阿包》并现场排队请作者阿包和潘年英签名后送给我。最爱签名本。可惜忘了请刘临洪教授也签赠。

离店购书一本,弘一大师《清凉歌集》,中国画报出版社2017年1版1印。

【读书记1521】美第奇《经世录》

写得好。不好看。后疫情时代的政经笔记。

美第奇《经世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21本。这个作者笔名,倒是让我想起书架上“甲骨文丛书”之一《美第奇家族的兴衰》,还没有读。马萨乔、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提香……作为文艺复兴背后的天使投资人,如果没有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会是什么样?当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我当初买这本书就是因为好奇,这是个什么样的家族?家族成员们为什么在四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资助当时的各界人物?这些人里除了艺术家,甚至还有科学家如伽利略,以及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书架上他那本薄薄的《君主论》让我每年都想再读一遍,因为里面的文字好像不是写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而就是当下——今天,虽然已没有人像他这样说,但照着他所说的在做的却大有人在。

【共读记·廿七】培养孩子快乐的能力

午饭后,去看了那棵我一个人环抱不了的,仍然金黄的大银杏树。一阵风来,一只只金色蝴蝶就翩飞起来。山下的桥上,有一个人在孤零零看着河水流淌。

因为今天课表上最后这一节阅读课,让我的这一天变得更加的快乐。

这节课,没有准备什么“大道理”,就是按计划带着大家读读书。

提问环节,活跃的弗莱德提出两个问题,于是放在了一头和一尾,他好开心。

雅图出乎意料的抢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还笑着主动争取角色扮演环节反串路易,这个学期的第二十七次课了,第一次看见雅图在课上这么开心。

晨君回答不了问题,就指定让豆总来回答;墨墨不知道谁是“小饼干”,于是她被指定扮演“小饼干”,而安淇成为了路易的“妈妈”;大家仍然特别“关照”小北,连着问了他三个问题,虽然没有回答上来,但其他人答错了他也跟着大家一起哈哈大笑,好开心。

角色扮演环节一开始,“谁来读旁白?”我话音未落,弋涵站起来把手举得高高的看着我,笑着说,我来!“你确定要挑战旁白吗?旁白的内容很多哦。”我有点担心,看着她,问。她点头说:“要!”今天的旁白,内容似乎比往次的都多,到下课铃声响起前,弋涵一字一顿足足读了四页的内容。这节课上她的阅读量比过去二十六节课上读的内容加起来都还要多。她好开心。

这门课,读这些书,如果说真的能对生活有什么用的话,我觉得那就是让大家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善良,守住不存心伤害这条底线,那么很多问题就会变得好把握和取舍了。在这几十分钟里,我希望做的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空间,或者是角落,安安静静呆在里面。不紧张,不害怕,不放纵,做自己。因为人跟环境的关系,最可爱的部分就是那份归属感。如果一个人能感觉自己是这个大环境的一分子,而大环境也有一个小角落是专门属于自己的,他就能体会到自己和天地细微的变化,听到不同季节、不同生物的呼吸。而这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也会倾听你的心声,无论高兴、惆怅或埋怨,都能得到它的随喜、理解与包容。

我认为,不论读书还是游戏,对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他快乐的能力,这样他以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遇到什么,都知道怎样自得其乐。要快乐,就得学会宽容,会说“没什么大不了”。能容纳别人的不好,也能容纳自己的失败,容纳生活的挫折和苦涩,这样一个快乐的人就懂得如何与己、与人、与世界愉快相处。好好生活,每天都是生命的惊喜。

今天的作业,还是老三样: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二十四——三十一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三十一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谁从围栏里带走了温斯洛?那人为什么要这么做?请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共读记·廿六】对自己负责

将上周收到的《吹小号的天鹅》阅读简报还给诸君。今天又收到晚交的两份,仍有两份未到。

告诉诸君,这门课的期末评估,不是通过一纸试卷一次考试来进行的,而是分为日常、口试和笔试三个部分,从上课第一天就在进行中。

“日常”评估的是平时上课有没有带书、交作业,课堂的跟随和互动参与度;“口试”评估的是每次课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角色扮演的参与度;“笔试”是阅读简报这样的重要内容的完成度。

“今天新收到的阅读简报,我会读,会写下我的看法,但不会有评估结果。”

“为什么?我们也交了,只是晚交了而已。”

“交了,很好。这是你的态度和行动。但你不能用昨天的机票登上今天的航班。”

“没有成绩那怎么办?”

“这就是需要从中学到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我这里,没有惩罚,只有自然后果。昨天的机票登不上今天的航班,这就是自然后果。所以也不必要太纠结这件事,虽然它是个错误,但每个人都是从错误中学习。犯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断在同一个坑里摔倒,犯同一个错误。只要这次你学到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习并提升了自己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个错误就不算是错误。所以,今天的关键词就是‘责任’。首先,对自己负责。”

提问环节,大家都很关照弋涵,连着两个问题都选她作为答题者。第一个弗莱德的问题“路易为什么要给生病的温斯洛打针?”她没答出来,在晨君的帮助下,提问者弗莱德最终给出了完整答案。“这就是责任!”我说:“当路易决定照顾温斯洛的那一刻起,他就要为自己的这个决定负责,所以就算是害怕,他也还是向兽医学会了怎样给温斯洛注射。”

晨君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弋涵慢慢寻找答案,我们就多给她一些时间准备,我向雅图提出新问题,这个问题很难,雅图在思考时,弋涵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答案,并读了出来。又进一步。

角色扮演,雅图第一个举手,抢得了需要阅读大量内容的旁白。安淇、墨墨、浩君都分到了角色,但还缺克劳丁一角没有人来读。“小北,今天要不要挑战一下?”

他点点头。他的阅读,声音、情感真是和克劳丁这个角色一样,柔软又优雅。

下课铃响起,正好雅图的旁白也读到了我向她提出的那个问题的答案(文本证据)。留了作业,多次在课堂上说不恰当笑话的蝌蚪君被留下来,再次和我单独唠嗑。我们坐在沙发上,“你知道为什么要和我单独谈话吗?”我问。

“知道。”

“那说来听听。”

“因为我总是讲笑话,捣乱。”

“那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这样,可以吗?”

“可以。”

我们击掌,“好吧。谈话结束。”他意识到问题,并愿意去尝试改变,这就行了。因为,人人都是在错误中学习,不犯错的人学不到任何东西。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莎朗·克里奇《拯救温斯洛》第十六——二十三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拯救温斯洛》前二十三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路易没有一次成功养活小动物的经验,但他决定拯救温斯洛,并坚信能成功,这是不是盲目的乐观?在本子上写下你的看法,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也闲谈·十五】于无声处听惊雷

今天的热身写作,将学者分为两组,每人一张写作题的纸条,不需要讨论,三分钟思考,五分钟写作。时间一到,不论写作是否完成都要停笔,然后分享。写作要求是观点的公共表达,也即是这个问题和讨论不是给某一个体的,而应是关乎这个小小星球上的每个人类个体的。

一组的题是:今晚你要与一位来访的国家领导人共进晚餐。就餐时,你们将讨论一个问题,并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是( )你的看法是( )。

另一组的题是:你是一位来自某香蕉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今晚,你要与这个国家的一位陌生人共进晚餐。晚餐时,你们将就一个当下热门的话题展开讨论。这个话题是( )你的观点是( )。

高小班的学者与初中班的学者提出的问题,有着极大的年龄和思考程度的差异。

高小班学者的问题,大多关于生活或看似充满想象力但其实不着边际。他们应该还不明白题中这样的身份和对话意味着什么。下次题的难度要调整。

初中班学者的话题有关于种族歧视的,有关于俄乌战争的,有关于战争的正义性的。这些话题单独出来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也没有打算也没有能力在一次讲谈中探讨清楚其中的任何一个。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每位学者都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并能够建构自己的思想,明白世界的发展和变化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而不是在封闭的学校里学习的那些已经被AI掌握并不断更新的,但仍然陈旧的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知识。“如果思想是生命,是呼吸,是力量,那么思想的缺乏就等于死亡。”([英]威廉·布莱克《苍蝇》)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应该是要有思考、有思想、有力量的独特个体。

《千字文》讲了四句: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再次通过这个文本告诉各位学者,不要低看了这里面的内容。仅这四句,就包含了七八年级地理和历史的课本知识,而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儿童启蒙读物”。所以,当下的教育,到底是在进步、原地踏步还是退步

金生丽水:长江这条世界第三长河的上游金沙江、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的川江、湖北宜昌至江西鄱阳湖的中游,鄱阳湖至南京的下游,以及南京至出海口的扬子江。外国人了解长江,始于扬子江,所以长江的英文是Yangtze River。

玉出昆冈:在白板上画出阿尔泰山、天上、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这中国西部四大山脉,再在其中定位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以及青藏高原。讲白板上的示意图移到墙上的巨幅中国地图上,地理位置一目了然。现代人提到玉,首先想到的就是和田玉,而新疆的和田就在昆仑山北麓。在古代,只要是美丽的石头,都被称作玉,所以有很多斜玉旁的字。

剑号巨阙:越五剑,欧冶子所铸。五剑各有不同。胜邪,残剑,因邪气太盛而没有最终铸造完成;湛庐,钝剑;纯钧,佩剑;巨阙,号为“天下至尊”之剑,可能是一把双手剑,在春秋时算是一把巨剑;鱼肠留在最后讲,这是短剑,刺客之剑,得名于一位刺客将之藏于鱼肚子里,借机靠近防卫森严的目标并一举完成刺杀任务。有学者从刺客想到荆轲的图穷匕见,并问这位鱼肠刺客的名字,还有学者说《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一位刺客就名叫鱼肠,我说当讲到《刺客列传》时,这几位刺客的故事,我们都会一一道来。“又埋种子啊!”学者说。“不然呢?”

珠称夜光:从中国第一部志怪小说《搜神记》里,随侯珠的故事说起,延伸到语文课本七年级《狼》出自《聊斋志异》,而“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斋号;《河中石兽》一篇课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而我曾亲见竟有语文老师严肃认真验证其科学性,真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啊!

上午的高小班,《史记·夏本纪》推进到“陂九泽,度九山”。重点仍然放在了《夏本纪》里禹为了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与历史书上禹治水十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对比分析。

下午初中班,《夏本纪》“帝锡禹玄圭”,讲了“璧”、“圭”、“璋”的形状和用途的不同,重点放在“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再次,“佐禹日浅”不过是个借口。因为从前文本可知,在禹开始治水时“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此时益就是禹的副手。治水十三年功成于天下。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这算下来,益辅佐禹四十六年,怎么说也不至于“日浅”。结束了主题四,进入主题五“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摩西、海伦和妲己”。主题五由局座秋蚂蚱来从摩西开篇,今天一个小时下来,似乎他只讲了准备内容的三分之一,而后续还需要他继续的是《伊利亚特》的特洛伊战争。我有点担心他如何讲这个让整个希腊城邦的国王们都为之迷倒的宙斯的美丽女儿,在与特洛伊王子私奔后引发的浪漫背后,还夹杂着诸神的嫉妒的战争。

其间有书店的顾客推门进来,问:“这是书店的课程?”

我说是的,这是针对中小学生的人文通识课程。

他问:“每个周六都有?”

“是的,每个周六都有。上午是小学班,下午是初中班。”

看了讲义后,他好奇:“你们为什么要开这样的课?每次都是这样对书店的顾客开放的?”

“开这个课,是源于我们希望提供教育的另一种可能,这也是我们认为的社会责任。每一次都是公开课,欢迎推门而入,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没有表演,真实呈现。”

“什么时候开面对成人的课程?”

“这个你得一会儿结束后问正在讲课的这位书局主理人了。”我笑说:“那应该是他将在2025年启动的课程。”

一天的讲谈结束,有学者读完了两周前推荐给他的龙应台的《野火集》,觉得打开了看问题的新角度,向家长请了专款,让我再推荐几本。乔治·奥威尔《1984》、《动物农场》;扎米亚京《我们》、奥尔德斯·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刘瑜《观念的水位》。“这一溜下来,你的预算应该就差不多了”我说。结账时,书店给他优惠,开了会员,折扣下来还有预算,于是又捎上了周濂《正义的可能》和特价的柴静《看见》。“哈哈哈,这个寒假就充实了!”他大笑,忘了这是在书店,应该要安静,应该要“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读书记1520】威廉·罗伯茨《伦敦猎书客》

1、书籍乃人生之福音。就这一点,华盛顿·欧文曾将它精巧细致地表述出来:“当世俗的一切皆化作我们身边的浮渣,唯有这些(馆藏丰富的图书馆所带来的舒适感)才能留驻其永恒的价值。当好友之间终不免变得冷漠,当曾经亲密的交谈也如花般凋萎,;留下索然无味的客套,以及老生常谈的话题,只有这些才能使往昔之欢愉不改其容颜,以那份永远不会欺骗希望、亦不会抛弃悲伤的友谊,让快乐相伴于身。”

2、最宝贵的财富无过于自豪感、幸福感和属于自己的人生。

3、上了年纪,面对时光的摧残,书籍的陪伴毫无疑问是最有功效的解药之一。所有延长生命的医学配方都合计起来,也不如阅读来得管用。

4、在人类行为的各个阶段中,恐怕没有哪件事能像藏书这样,让个人的弱点和偏好如此错综复杂地交织起来。

威廉·罗伯茨(William Roberts,1862—1940)的《伦敦猎书客》(The Book-Hunter In London:Historical and Other Studies of Collectors and Collecting),或名《藏书人及藏书行为的历史学及其他研究》,初版于1895年。这本商务印书馆于睿寅中译本,选取了其中的导言和《旧书焕新生》、《窃书者,借书者与竞价者》、《伦敦猎书圣地》四章。这些文章,皆是威廉·罗伯茨对于伦敦书界芸芸众生的描摹。由于对伦敦书界和那个时代出版书籍的完全陌生,我很难从中读到更多的趣味。书话于我,还是范用沈昌文等人的更感亲切。

威廉·罗伯茨《伦敦猎书客》,商务印书馆“小书虫”系列之一种,2020年10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2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