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觊觎《太平御览》久矣

关于人类的起源,在我给子弟的自编讲谈内容中,收有女娲造人的故事: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后女娲祷祠神,祈为女媒,因置婚姻。又,女娲氏,风姓。女娲作笙,列管于匏上,纳簧其中。

这个故事我曾查到出自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今天想看看《风俗通义》中关于女娲还有些什么内容,从架上抽出《风俗通义》,翻第一遍,不但没找到更多内容,连前段引文都没找到。怀疑自己看得不够仔细,再翻一遍,没有。不甘心,翻第三遍,还是没有。是手上这个十卷本内容不全?但分明是“全本全注全译”本,而且是由值得信赖的老牌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不应该脱漏。那问题在哪里?

翻看自编讲谈内容五年前的最早版本,发现这个内容的出处有五个字被我在新版本里删了。被删掉的五个字是“《太平御览》引”。也就是说这段关于女娲造人的文字,其实来自《太平御览》引用《风俗通义》内容。那为什么我在《风俗通义》找不到相关内容?回到中华书局版《风俗通义》试图去找答案。在前言里提到,原书虽然最早共三十卷,但在北宋时散佚已多,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1078—1085),苏颂取官私藏本互校,考其篇目,最终编定为十卷。这也就是说现在流传下来的版本,即便是“全本全注全译”十卷本,也只有原书的三分之一而已。宋朝四大部书之一的《太平御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比苏颂编定的《风俗通义》十卷本要早一百年左右。也即经过百年散佚,各书引用的《风俗通义》内容,已大多成为唯一,在流传版本中已不存。

虽然《太平广记》读了三年还没读完,但并不妨碍我再次想买一套仅只是文言文就有近五百万字的《太平御览》。书架上总是缺一套想读且应该读的好书,以及足够买下这套好书的银两。束脩不易,受之亦难。

【读书记1497】一行禅师《活在此时此刻》

一行禅师《活在此时此刻》,既有一本极其一般的鸡汤所具有的文字浅显直白,用大多数人都能读懂的话说简单道理的特点,但往往因知易行难,越简单的,反而因为过于容易而难得践行。

一行禅师在《佛陀画像》一篇中说:“过去曾有许多佛陀,现在也有许多,将来亦会如此。‘佛陀’并非某个人的专属之名,‘佛陀’是一个称号。所有心境安详、博爱包容的人,都是佛陀。”如果一行禅师还在世,不知道如何看待这个版本的腰封上,印着的“世界上最后一位伟大禅师唯一中文简体自传”这句醒目的话。禅师已然往生,读者却没有,现在和将来都会诞生许多的佛陀,谁能肯定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伟大的禅师?

并且对于书中一行禅师的一些话,我也有不同的看法:

“我不可能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我也需要时间来生活,需要时间去接触内心深处和我身边那些使人精神焕发、使人治愈的东西。”(《新鲜药草》)并非禅师如此,谁又不是如此呢?

“如果你想取赚很多钱,你就必须努力、快速地工作;但如果你生活得很简单,那么你就可以慢慢地、念念分明地工作。”(《装订图书》)即便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经历过很多苦难的禅师,也无法看清的现实是:一个人赚多少钱与他工作是否努力和快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就像“勤劳致富”那句谎言,让你以为自己还没有富裕起来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勤劳。其实并非如此。为了更好的活下去而努力又快速工作的,都是社会的骡马;那些可以慢慢地、念念分明做一件事的人,才是社会的“罗马”。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的人生下来就在罗马。

“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说——尤其是对于一个十二岁的男孩来说——能有如此见悟去转化自己的苦恼确是莫大的成就。既然他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当然也能。”(《兄妹》)不!不一定一个人在十二岁时做到的,每个人都能做到。这并不是一个身高或体重的普遍标准,谁到十二岁都差不多那样。有的人终其一生也做不到别人在幼年或青年时就做到的事。例如玄奘27岁西行取经,吴清源19岁对战本因坊秀策。一行禅师或许做了很多常人所做不到的,但他终究是人,不应被如此的“超人”化,对是否可以在称他为“伟大的禅师”,从这些文字来看,我存着很大的疑问,因此我决定再读两本他的书,以望能对他能有更多的了解。

一行禅师《活在此时此刻》,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2月1版,2022年9月7印。总阅读量第1497本

【尺牍】我们应该如何生活

作为中学乒乓社团的成员,大课间和午饭后如果天气允许,我们都会“大战三百回合”。这天午饭后,我被社长——九年级的锦翊君5:0拿下,坐在一旁观战。七年级的子乐君过来,在我旁边坐下,说:“豆哥,我有个问题一直想问你又不知道怎么问才好。”

“你怎么想的就怎么问。没事的。”

“好吧。其实我想问的是,这个学期你为什么不给我们上课了。”

“哦~这个啊。这个是学堂的课程调整,我服从学堂的安排。”

“好吧。”

晚上,收到了子乐君发来的,题为《回忆》的邮件:

黎明老师,您还记得我问您的那个问题吗?您回答的那一句话已经揭示了所有。我们都很想念您,同时我们也非常想念您给我们上课的那些日子,希望您还能回来继续给我们上课,希望您还能坚持下去,我们都坚信您是个坚强的人,我们也知道您是一个非常憎恨虚伪的人,保持乐观,豆哥,加油!

这封邮件完全一副“这一切早已被我看穿”的语气和真挚。于是戴上耳机,给子乐君回信:

子乐君,展信佳!

很高兴收到您们的来信,这样的支持让我更加宁静和乐观。

我们知道,生活在真实之中需要勇气、信心和责任,这并不容易。

神给予我们在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情时的宁静,给予我们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事物的勇气,并给予我们懂得区别这两种情况的智慧。”这是斯多葛派的祷词。可在这个众神隐退的末法时代,勇气、智慧和宁静从何而来?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讲过一个寓言:一位名叫古格斯的牧羊人,机缘巧合得到了一枚可以让他免受惩罚的魔法戒指,于是他做尽恶事。柏拉图借朋友格劳孔之口问:假设现在有两枚古格斯戒指,一枚戴在正义者的手上,一枚戴在不正义者的手上,他们会有不同的表现吗?格劳孔自问自答:不会!理由是不管一个人平日里如何循规蹈矩、奉公守法,一旦拥有不受外在惩罚和约束的能力,就一定会做他想做的事,而不是做他该做的事。

古格斯戒指并不只是存在于寓言中,它也存在于真实的生活中。因此,无论正义女神想要怎样纠偏,她都不可能为个体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幸福人生,但会把一些成就的机会留在个体自身的努力和自律中。而这种“个体自身的努力和自律”的来源和起点,即是苏格拉底那个著名的问题:“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问道:“如果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如果不正义的人比正义的人生活得更好,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去做一个正义的人?”苏格拉底说,这不是小事情,而是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的大事。

自我感动是一件让人生厌的事。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也从来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但总有一些是整个人类都拥有的生活的准则和美德能打破古格斯戒指的魔法,这就是古人所教导我们的:堂堂正正、自尊笃行、有耻且格。这也是我为什么对未来抱有谨慎的乐观态度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各自坚守的东西,正是这个坚守让我坦然、宁静,因为它是一条不为取悦他人而改变的底线。坚守这个底线并不是因为我有多么高尚,而是因为生活真的再次把我推到了需要去选择坚持而放弃其他一切的这一步。

古希腊人对“幸福”所下的古老定义是“生命的力量在生活赋予的广阔空间中的卓异展现。”我生活在不谄媚、不为获取个人利益的真实和坦然中,这也让我得以不自责、不萎靡、不沉沦且自信、自洽在这生活的广阔空间中。所以我得到的回报是宁静、坦然的幸福生活。

谢谢您们送我的的书。再次被从日常的教学中抽身出来也并非一件坏事,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阅读、思考,审视自己正在所从事的工作和我的生活。

再次,感谢有您们的陪伴!

黎明 敬上

【家塾记·五】原毁

昨天莫名困极倦极。晚饭后散步回家洗完澡就倒头大睡,太座说十点不到我已鼾声大作,而我竟浑然不觉,一觉到天亮。

今晚补上两天的内容,讲完韩愈《原毁》。于“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句颇有感触。顺利的话,这个中秋假期能够讲完《张中丞传后叙》。接下来就是柳宗元。

今天已选好柳宗元五篇:《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三戒》、《永州八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尺牍】X君将点亮星空

午饭前收到X君的邮件,一千余字。想要至少一个小时的完整时间来读信、回信,在白天实在是难。晚上,娃都睡下了,一个人在书房,读信读得蠢蠢欲动,回信回得欢欣鼓舞——

X君,看到你的新项目,看到你“身上充满了干劲”,我早年在NGO工作残存到现在的那些细胞就开始有点蠢蠢欲动了,不!确切说是欢欣鼓舞躁动起来!

你的这个想法,非常棒!并且经过这些年的积累,你也具备了足够的行动力,沟通、交流和协调能力也有很大提升。作为一个立志要“杀死形容词”的前中文教师,我一连串用了这许多的形容词,足见,这是一个多么好的项目。一个人,一辈子,能够遇到一件真正值得投入身心去做的事,那是何其幸福和幸运!你想做的这个项目可以说,比上哪一所大学,读什么专业都重要,并且我相信当你开始投入和推动这个项目,并跳出学堂,放眼更广阔的世界,你会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维度。一个人之所以会被更多的人记住,不一定是他/她作出了多么惊天动地的事,也可能是推动这个社会向前迈出了小小一步。这小小一步就有可能是——解决了“月经贫困”。

或许你早已听过“月经贫困”这种只发生在女性身上的贫困;或许你也听说过国内外有许多志愿者不定期向贫困地区的女孩赠送卫生巾的公益活动。你不仅可以向他们学习,还可以做得更深入、持续,通过商业+慈善的企业模式覆盖更多女性。这种模式曾经你爸爸和我一起在农产品领域尝试过,由于我的种种局限,我们距离成功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但这并不代表这种模式不可行。这种商业模式叫“社会企业”。目前保守估计全球的社会企业超过10万家。

所以,我想说的是,你这个想法就像一颗闪亮的星,它有可能会点亮一片星空——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估计,全球约有五亿女性,也即1/4的育龄期女性,正经历着月经贫困。从一片卫生巾、一个女孩、一个卫生间、一所学校,可以到100片卫生巾、100个女孩、100个卫生间、100所学校……而支撑这个项目的将可能是你所带领的,一家或多家社会企业,一个人数不多但非常高效的团队,一个不只是接受小额捐款自行解决运输、投放、补充等等问题的每一个人都活成一支队伍的团队,还是一个拥有商业思维、能与商业企业对话、合作、达成共赢、实现社会价值的顾问团队,同时也是一个能够运行和管理一个基金会的金融财务专家团队。

怎么可能做到?古人已经早就说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你今天介绍项目、招募成员那一刻起,这个项目就已经开始了。支撑这个项目和这个行动后面的知识储备,是中文、经济学、数学、英语、体育……是你在学堂的每一个学科。

另,我是否可以先在你的团队里,预定一个扫地的工位?

X君的来信——

你好豆总,我是X君。

不知道您是否记得去年3月份的那个学期,我曾创办过一个社团,社团的第一个活动海报还是您帮我做的。不过当时因为人数及我的考试繁忙问题,就一直搁置。最后变成了一个电影社。

这个学期即将开始时看到来了那么多新同学,其实我也有想过要把社团创办回来。但觉得没有灵感和项目,不愿再做。

可就在欢乐周打水仗的那天,我在卫生间换衣服时一个灵感突然涌现在我脑子里。我为什么不在学堂的卫生间放一个卫生巾共享盒呢?这个学期升上来的小女生很多,也没有人会告诉她们如何应对第一次的生理期,没有人教她们如何使用卫生巾。所以我立刻就冲到了熊猫老师的办公室和她说了这个想法。当然也得到了老师们的强力支持,所以我周末就开始了海报的制作。做完海报后我正想着怎么给海报署名,就想起来曾经的这个社团。既然已经有了这个项目,这个契机,那我何不趁着这个机会把社团创回来呢?所以我就又开始了社团的筹备。我打算继续保持当时的想法,做一个沙龙。只要成员们有想要做的事情,可能是小小的,大家一起画一幅画;也可能是大大的,我们去策一个展。只要我们能提出来,能完善能做到,都一定会去做。今天就是这个学期的第一个社团课了,我也刚刚完成了社团招新的PPT,满满的成就感。

这个学期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觉得我身上充满了干劲。”从脑袋里有这个想法到落地,开始筹备,到现在海报已经打印出来,PPT也已经做完,不超过一周。我从没有如此高效的做过一件事,我感觉被自己吓到了。星期一与帅老师沟通升学的事情时,我确定了我想申请的主要方向——传媒/视觉传达。确定下来之后我开始了解如何申请,如何做作品集。我发现曾经做过的很多事情,都有帮助到现在的我。现在正在设计要去做的事情也有很多可以帮助到我的申请。但我想要做这个事情时,其实并没有往这么功利的方向去想,我没想过我做的这些事情会不会给我的申请加很多分。我只是觉得,用我小小的能力去帮助到更多的人,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很棒了。而能够帮助到我的申请,这是一件额外的,愉快的事情。我认为这说明我找到了我近期真正想要的方向,在做帮助别人的事时他们也有帮到我,这应该是最温暖的事了。

曾经的我总在等待,等待做事的时机。我曾以为只有时机成了,我才能去做某件事,现在我明白了,我不该去等待,我应该去创造时机,不然我将永远无法开始。

下午的体育课时间是我们的社团招新,不知道您愿不愿意来看看。

“如果我们总在等待绝对的一切就绪,那我们就永远无法开始”——伊万·屠格涅夫

顺颂 时祺

【尺牍】准时迟来的教师节后之信如约而至

现在人习惯社交媒体,连打电话都嫌麻烦,什么都要快,秒赞秒回被视为检验亲密度、关系纯度和自己在他人心中重要程度的指标。可是,这太快了,快到说一句话都不经过思考,全靠情绪在支撑。这不是交流,是宣泄。所以我总是对家人、学生和家长说,慢一点,慢一点,慢一点会比较快,什么都不会错过的。

在这个越来越快的社会,我喜欢不紧不慢的节奏。所以会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和地铁去上一堂课;虽然球技很烂但也要每天和学生一起打一个小时的乒乓球,还加入了乒乓社团,成为年龄最大的成员;会每天花半小时来记录这一天里的事,会一个小时坐在桌前专注回一封邮件。我觉得慢一点,专注一点,是对生活和他人的尊重。

收到Curry多年来例行“以防尴尬而故意延迟”至教师节后的邮件,字数很多,看似写得漫不经心,实则很用心。

这封信来自日本神奈川县,Curry已开始独自在日本的求学生活。读他夹杂着日文的繁体字,以及信中的语气,像是在夏日午后,坐在走廊上看院子里的风吹过,竹叶摇摆沙沙作响,很是享受。于是敲的回信,似乎也带去了一点点桂花的香气——

Curry展信佳!

準時遲來的教師節後之信如約而至,歡喜。似乎今年的信來得比往年要早些。

讀你的信,就像在讀青山七惠的《一個人的好天氣》。言語款款,如這仲夏風過,竹葉搖擺沙沙作響,清朗。

活在你文字中的人物,勤奮、謙遜且極有天賦,使我彷彿穿越至戰國時代,與你在靜室中,你說:“唯有美麗的事物,才能讓我低下頭顱。”而我們之間的茶席之上放着的,是“紹鷗名物”之一的白天目;又彷彿我苦沙彌與你,夏目漱石共坐於緣側,瞥見一隻橘貓躍過樹影,它應該又是去找女師傅家的三毛姑娘了;可一擡手,見指間夾着的棋子,發現和我對局的竟然是將日本所有一流棋士一一降級的昭和棋聖。

文字是奇妙的,尤其是來自生活中有所感觸的文字。我現在開始期待能在公衆平臺上看到你開始寫作了。寫你在日本的見聞,寫你的閱讀和生活,不是小紅書或抖音上那樣的譁衆取寵,而是活在真實中,讀書、寫字、看花、飲茶的那種精神和思想上的豐裕而淡雅,以及還有一些苦悶和無奈。因爲就如你所說,即便是輕小說也“能給自己悟出些道理出來。”

黎明 敬上
二〇二四年九月十二日

Curry的来信——

拜啟

烈日炎炎,颱風和令人膽寒的卻又遲遲未到(並不希望)的南海海槽地震。這裡是窩在神奈川縣一個小小屋子裡靠空調續命的Curry。

最近讀了很多的日本輕小說,作者的自我介紹都像是如上的開場。確實不是很正經呢。

では、教師節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在日本居住已過半月,要想徹底適應,想來還需一段時間。當你以為捏著一份将就的語言成績單而網圖徹底融入一個國家的生活中時,時間自會讓你知道教訓。

口語,是最能讓我感受到差距的。和日本人交流,他们的語速是相當快的,可能有點像北京人,也可能還要在其之上。我大多數時候練習的日語,多半也就在紙上,但語言到最後都是要說出口的。不斷的請對方再說一遍,也確實會讓人尷尬。這是時間給的教訓,也就只能交給時間解決。

吃住也是一方面,不同於旅遊,在酒店你有方便的垃圾桶,有人給你清掃,你不得不把那一套套的垃圾分類做好,否則會收到警告。不同於在外想吃什麼,就只需坐在餐館裡,你得照顧自己扁扁的錢包,自己買菜做飯。獨自生活也許是最能改變一個人的,我想這是因為當你懶病犯的時候,沒有人來幫你,生活永远是背后的推手。

在日本,書本其實也算不上便宜,名著貴且不論,還需要相當的詞彙,所以我多看了些輕小說,當然書的內容不是穿越異世界,就是高中生談戀愛,或者是高中生穿越異世界談戀愛。總是看些下里巴人的東西確實是沒什麼作用,但我可以說服自己這是為了鍛煉日語能力,而且通俗的內容更能有助於學習日常交流所用的對話。這當然也有一定效果:人總喜歡看些不用動腦子的東西,卻又總能給自己悟出些道理出來。

我在八月二十三日看了日本有名的甲子園的決賽,也在九月六日看了某場難言的足球賽,可是當你置身在甲子園的球場,走在日本的學校旁,感受著純粹的運動時,就不難想象我們會輸的這麼慘,這是一種極其難以言表的感受,所以請原諒我的詞窮。

也许总是出丑,但也要坦然面对。

“正直的人,依信心而生活”。这是旧约里的一句话,我擅自将其作为我的座右铭了,也许我达不到正直,但我希望可以拥有信心。

我經常想我為什麼在心裡就一定要去一個國家,是因為他們的文化麼,或者是他們的社會。總之,我在這裡了,我希望可以多去感受,多去躬行。

敬具
於二四年教師節

【读书记1492-3】《太平广记》:故弄玄虚沽名钓誉道术者流

唐德宗贞元年间,湘楚之地有一位袁姓隐居者,擅长根据《阴阳占诀歌》一百二十章内容占卜筹算。因为不知其名,就称其为袁隐居。就像一个人做屠夫时间长了,人就忘其名,据其姓称为张屠夫、李屠夫,如《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被鲁达三拳打死的郑屠。

当时李吉甫在侍郎任上被贬东南。一天,袁隐居去拜见李吉甫。李久闻其名,就坐下来和他交谈。李被贬官,就是因为被弹劾交通术士,被贬东南后还是如此,人之癖好可见一斑。不过这只是故事不是正史,权且读之。

李是官员,袁是术士,官员自然请术士筹算自己命中能做多大官,能取多少俸禄,能为家族子孙留下点什么。袁隐居看来并非真隐居,由他主动求见官员可以猜测其实还是以隐居之名沽名钓誉,所以自然会投其所好,说:“你是真的可以位达将相的啊!并且你能活到九十三。”李吉甫说:“我家先人中没有能活到七十的,我怎么可能奢望能活到九十三?”袁隐居说:“算筹的结果不会骗人,就是九十三。”袁隐居著《阳阴占诀歌》,李吉甫为他写了一篇序。后来李吉甫果然在宪宗时为相,后从淮南节度使任上复相后死于任上,年五十六,时元和九年十月三日,按年月日来看,也是符合九、十、三这个数。

这又是一例有点能力就讨好巴结、沽名钓誉,故弄玄虚不好好说话的。就像《杨家将演义》中,杨老令公被困金沙滩,诸子请战救父,佘太君向鬼谷子卜问吉凶得“七郎去六郎回”句。佘太君以为是七个儿子去,只能回来六个,悲痛,无奈,还是让子出战。结果只回来六郎一子,夫君杨业和六个儿子尽皆战死。还好,这也只是小说,当不得真。因为杨业是北汉降将,未得重用;佘太君的姓氏在北宋应该是和种氏一样同为手握兵力的世代将门折家。不过与种氏不同的是,折氏是武将将门,种氏是文官转武将

《太平广记》卷七十二《袁隐居》

贞元中,有袁隐居者,家于湘楚间,善《阴阳占诀歌》一百二十章。时故相国李公吉甫,自尚书郎谪官东南。一日,隐居来谒公。公久闻其名,即延与语。公命算己之禄仕,隐居曰:“公之禄真将相也!公之寿九十三矣。”李公曰:“吾之先未尝有及七十者,吾何敢望九十三乎?”隐居曰:“运算举数,乃九十三耳。”其后李公果相宪宗皇帝,节制淮南,再入相而薨,年五十六,时元和九年十月三日也。校其年月日,亦符九十三之数,岂非悬解之妙乎?隐居著《阳阴占诀歌》,李公序其首。(出《宣室志》)

【家塾记·四】我们都是莫尔索

晚饭后散步,和太座聊天,说起我们家没有送小孩出国去读书的财力,也不愿让娃只是为了上一个大学而上学的去卷,只好各自做好自己。在学校里的那些学科,娃能学多少学多少好了,只要保证管它诗词文言每天家里这半小时一起读书,娃就不会差到哪里去,更不会坏到哪里去。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的卡夫卡,本职工作也只是奥匈帝国治下捷克保险业的一名职员。工作无非是养活自己的手段,阅读、写作和兴趣才是生活的光和盐。

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我们一家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异类。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在既定的社会准则下,人的命运是未知的,是不可控地被裹挟着的,要么异化,要么被审判,于是,想做个真诚地忠于内心的人还是做个随大流的人,是至今为止,很多人都面临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都是莫尔索。

今晚的半小时,先背了韩诗三首,读了一遍《马说》,再接着昨天的继续,很快就讲完了《师说》。明天开讲《原毁》。

说到莫尔索,今晚枕边书就重读加缪的《局外人》了。

【共读记·三】一小步和一大步

Myraa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中文名:李思甜。“甜”字越看越不像,因为我昨天写给她的是左甘右舌,我就也在黑板上写下来,问大家哪个才是对的。大家说李思甜的对。我又请在教室里的黄老师做裁判。黄老师为了更加准确和权威,用手机查了说李思甜写的对。于是我向李思甜道歉,并对大家说,不要别人一说自己哪里做错了就马上承认或试图证明自己没有错,而是应先请指出问题的人去寻找证据支撑他的说法。如果事实证明自己确实是错了,那就诚恳道歉。因为人人都会犯错,老师、家长都会犯错,犯错了面对错误、改正错误,避免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好了。

提问环节,即便只是三年级,他们也能提出不错的问题,并踊跃抢答。弗莱德和米斯特孙、米斯特张、潘神等几位先生尤其活跃,他们不但是很好的提出问题者,也是积极的回答问题者。尤其是米斯特张,能够引用文本内容对自己提供的答案提供证据支撑。这是思辨的训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以及思考还有没有不同的、更好的解决方法。

与上次相比,小北和弋涵进步巨大——虽然在别人看来可能只是一小步,但对我来说他们迈出了一大步——对我向他们发出加入讨论的邀请,不论是愿意还是拒绝,最终都说了出来,而不再是沉默、沉默、沉默。对我来说,这个改变意义重大。

作业,只收到了雅图和墨墨的。另外八位学者的理由各不同。于是告诉各位学者阅读课的四项作业要求:

1、书面作业必须写在本子上;
2、可以将阅读作业排在所有作业之后完成;
3、如果写完其他作业已经到晚上九点,就不需要写阅读作业;
4、没有完成作业,不需要解释,请家长签个名即可。

“为什么晚上九点以后就可以不用写阅读课作业?”潘神问。

“因为睡觉比写作业更重要!”我说。

“嗯,确实是这样,我赞同。”墨墨频频点头。

今天布置作业三项: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三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三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9月14日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如:为什么两只天鹅的到来让池塘变得不一样了)。

三、萨姆在沼泽里看到了两只天鹅和它们的窝,但在爸爸问看到什么时,他却说看到了麝鼠和乌鸫。思考萨姆为什么要对爸爸撒谎,并与家人讨论“说谎一定是错的吗?”讨论结束后,请将你们的对话和结论在本子上写下来,于9月14日星期六课后交给黎明老师。

【读书记1496】董桥《墨影呈祥》

海豚出版社“海豚书馆”系列,收了好几年终于得了七十六本。站在书架前看着张开两臂还要长出来的一排书,感慨有书可读,实在是幸事。人情世事是离得越远越好。

编号003的董桥《墨影呈祥》,淘了几年,不是溢价太高就是下手晚了,总是错过。五天前终于碰到,管不了书脊破损,原价也赶紧入手。昨天收到这第七十七本,今天读完。好文章,好雅致。这种气韵学是学不来的,得浸润,得经手、过眼,得把玩,经历得多也看得多的岁月的温润。这就是命。举几个例子:

“梁启超的字我少年时代在林揖舜先生书案上见过一通信札,青绿八行笺钤上一枚朱红私章,墨色焕发,行书粗细有致,漂亮得不得了。”我小时候哪里能见到这样的东西?花花绿绿的纸张倒也见过,不过不是零钞就是粮票。

“我供奉的两幅观音一署溥儒一署心畲。”这不是显摆,就是我有某某云云,在平常里见过、用着,就聊聊。话也不多,心平气和。

“杨老板是个讲究礼数的老派人,结识他几十年从来如此,总是整整齐齐做人做事,温温文文待人待物,遇上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脊梁骨比谁都挺得直。”老派的分寸,现在人都不讲了,只讲立场,不讲是非。

“杨老板说他去年收了一个紫砂臂搁,上头刻了李易安那阕‘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非常精致,像是郑孝胥旧藏:‘破旧的锦盒上签条是他写的,焕发极了,苏州老家晚辈替我猎回来的!’”这就是家风、家传了。老一辈是怎样的,不用说,年轻人会看。

“从小读周作人,读俞平伯,读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两位长衫人物的袖里清芬,尽管都吹过欧风,淋过美雨,无恙的依旧是那一盏苦茶,那一株古槐,朱丝栏间浮动的墨影永远是三昧书屋和春在堂的疏影。说颓废,那是最后一代文化贵族的颓废;说闲散,那倒不是秦淮梦醒灯火阑珊的梦醒,是钟鼎胸襟供养温山软水的脱俗。”年少时哪里周作人、俞平伯可读?除了不忍卒读的厕所读物,能有一本《水浒传》读就欢喜得不得了,结果找到的还是一本残书,此外就只有鲁迅那几篇杀伐盛气,读了平添一些没来由的仇恨,用了好多年才慢慢化解。现在书架上倒也是有几十本周作人和俞平伯,只是错过了读书的年龄,只能拿来消遣,得不到多少滋养了。

期待有一天,能像董桥这样,就着几面墙的书,看书、种花、写字、写信,消磨丰裕而淡雅的岁月。

董桥《墨影呈祥》,海豚出版社海豚书馆”系列之一,2010年8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496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