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读书记

读书买书的记录

【读书记1583】谭木声《巫蛊乱长安》

“兴儒本只是刘彻和王太后向窦太后夺权的幌子,终其一生刘彻对儒学并无特殊的兴趣,但借着这次失败的变革,后世不断渲染汉武帝对儒学的推崇,最后发展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光甚至不惜模糊时间,把董仲舒上《天人三策》的时间定位在建元元年,将武帝接见董仲舒的情形含混地写成即位之初‘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似乎他一登基就收到董仲舒的感召,可是董仲舒一生并未受到他的大用,只不过官至诸侯国的国相。”我在讲到这段历史时,选了《史记》和《汉书》相关章节来作比较,以证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这一段,又提供了一个新的解读角度。初高中历史为什么“学不好”或“不好学”,最终以至于不得不靠死记硬背才能应付考试?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科书里从来都是只告诉结论,不去做分析,更不接受讨论和不同观点。

“‘李广难封’是有原因的。李广长期为边郡太守,匈奴‘避之,数岁不入界’,这其实是说明他长于防守作战。司马迁描写过他与匈奴射雕者的遭遇战,这只能说明他个人骑射技艺出众。但率领骑兵大部队,在草原荒漠中远距离奔袭,指挥数万人快速机动、运动作战,则不能单靠主将武艺高超,而是另有一套办法。李广这次脱离城塞进攻匈奴本土,作为主将竟然被俘。在此后卫青围捕单于的漠北之战中,李广又迷路失期。另外一位宿将李息,景帝时已为将,武帝时的马邑之战中为材官将军,无功;以后两次出征匈奴,皆无功。这些事例都说明,以李广、李息为代表的,成长于文景之时的老一代汉军将领,在同匈奴作战时,他们的军事知识结构已不适应从阵地战、防守战转向进攻战、运动战的这一时代变动。”关于“李广难封”的新解读,我认为极有道理。

“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农令颜异因白鹿皮币一事被诛,罪名是‘腹诽’。此法一出,从此恶政无人敢谏。”这让我想到《1984》里的“思想罪”。

“虽然中国人可能是全世界最热爱记录历史的民族,但古代历史的记载仍然不足以让后人弄清楚许多事情的细节,许多真相也就因此湮灭……古代史研究比的是谁能在现有材料中看出新意,以及在材料缺失的空白处提出有创见的、逻辑自洽的和当下可见材料难以推翻的推理和猜想……已经发生的历史具有唯一性,但如果只能依靠破碎的残片去还原它,它就具有了丰富的可能性……我希望本书能激起读者对历史想象的热情,焕发读者推理历史可能的冲动。在符合以上限定条件下,读者自己做出的推理与猜想的价值不必任何学术权威差。”因为历史学能够被证明是实证的、客观的科学这一点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谭木声《巫蛊乱长安:汉武帝晚年的夺嫡暗战》,贵州人民出版社2024年7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83本。

【读书记1582】彼得·威尔逊《三十年战争史:欧洲的悲剧》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意义不在于它试图解决的冲突数量,而在于它运用的方法和观念……这些方法和观念致力于达成‘基督教的、普遍的和永久的和平’,并旨在在整个大陆建立持久的友谊……即使人口只下降15%,三十年战争也是欧洲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冲突。相比之下,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最为惨重,但其人口损失也不到12%……事实证明,疾病比火枪、刀剑和大炮更具有破坏力。一种被称为‘匈牙利热’的斑疹伤寒在1620年的战役中杀死了1.4万名天主教同盟士兵,相比之下,白山战役中的天主教同盟军队中只有200人死于枪炮或刀剑。”这让我又想读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成功不在于解决每一个争端,而在于提供和平化解冲突的指导方针。”我认为这是三十年战争的收获,但代价实在太大。

彼得·威尔逊《三十年战争史:欧洲的悲剧》,4月26日收到开读,到今天历时三个月艰难读完这本884页共83万字的,极其宏大又细节丰富的叙事史。除了众多人名与地名、国家地区与政权名称,翻译不知所云也是阻力。尤其是读到一半,一段一段的不知所云,只能反复结合上下文半蒙半猜。英文版应该是“在未来很多年中,关于三十年战争最权威的英文著作。”中文版就只能作为诘屈聱牙的教材来读了。需要很大的耐心。如——

第13章“拉罗谢尔围城战”一节,“法国人利用一个无月之夜向驻军运送更多的食物,第二天早上,驻军展示了钉在枪柄上的新鲜鸡肉。”新鲜鸡肉为什么要钉在枪柄上?

第13章“军队改革”一节,“帝国内的所有领地都要按照一个等级系统缴纳战争税,每年一共有96个罗马月,其中三分之一归帝国军所有,其余归天主教同盟所有。”为什么每年一共有96个罗马月?

第15章“瓦伦斯坦的秘密外交”一节,“两位将军共进晚餐时,霍尔克突然病倒了。他害怕被下毒了,但是得到保证说绝无此事,并被留在马车中与下属商议。现在很明显他得了鼠疫,他的下属拒绝见他。他独自死在路边,此前他的马车夫去找神父了。”典型的不知所云翻译腔。

还有如21章“复员”一节,“瑞典从10个行政圈中的7个获得了133.5个罗马月的税款(520万塔勒)……尽管萨尔茨堡表示反对,巴伐利亚行政圈的其他成员还是支付了125个罗马月的高额税款,筹集了753303弗洛林,清偿了军队的欠款。”520万与753303,精确到个位的数额在这里有什么实际意义?这样精确或大概数字的不明使用在全书中很常见,还有时不时出现的莫名“数学题”——德意志金钱不仅供养了军队总数四分之三至十分之九的雇佣军,而且还支付了1630年至1648年间每年花在瑞典和芬兰分队上的100万里克斯中的51%。”这么复杂的表述,除了考验读者的中学数学学得怎样外,我看不出任何意义。

不过即便如此,豆瓣评论认为这仍然是目前大陆能找到的关于三十年战争的最好出版物。“不要将权力交给那些认为自己蒙上帝召唤去打仗的人,或认为自己的正义感和秩序感是唯一有效的人,这样做非常危险。”这是全书的最后一句。

彼得·威尔逊《三十年战争史:欧洲的悲剧》,九州出版社2020年11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82本

【读书记1581】白先勇《八千里路云和月》

二〇一二年,白先勇在大陆八城宣传他为父亲白崇禧写的两部传记《父亲与民国》和《止痛疗伤——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这本散文集《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得名于此。

在八城的讲座、宣传和签售,竟好几场是在书店进行。如南京先锋书店、重庆西西弗书店、广州方所书店、北京单向街书店,我对这些独立书店更生敬意。

在《父亲与民国》一篇中读到一段,旁批四字:原来如此。“父亲极力反对战后贸然裁军,战争正在进行,处置不当,动摇军心。本来国军部队有五百万人,解放军只有一百多万。裁军后,大批官兵,尤其游杂部队,这些八年全面抗战曾为国家卖命的士卒,流离失所,众多倒向解放军,解放军军力由此大增。”

于《走过光阴,归于平淡》篇得张掖古佛寺一联:天地同流眼底群生皆赤子,千古一梦人间几度续黄粱。我以为,上联的“群”字改为“众”字更妙。

白先勇《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年10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81本

【读书记1580】万玛才旦《松木的清香》

我觉得万玛才旦的死,有点语焉不详,但是能找到的信息都是不痛不痒统一了口径的例行官方通告。或许这也是万玛才旦的命运。“命里注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松木的清香》)“这就是命运啊,谁又能知道自己有怎样的命运呢?”(《寻找智美更登》)

小说集《松木的清香》,收中短篇小说十二篇,是万玛才旦之子久美成列编选的万玛才旦遗作集。读过《塔洛》、《气球》和《西藏:说不完的故事》后,《松木的清香》是万玛才旦的第四本。

万玛才旦《松木的清香》,中信出版社2024年5月1版,2025年2月3印。总阅读量第1580本

【读书记1579】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

第一次读完《草叶集》,觉得惠特曼这个老男人好色、粗俗又爱自己的国家爱得那么真纯那么傻白甜。然后,就这?这就是著名的《草叶集》?这就是著名的沃尔特·惠特曼?

有天突然想起《草叶集》里面一句关于通往黄泉路的诗,想找来看看全诗,结果在书架爬上爬下遍寻不得。每周都要进城一趟去也闲书局,最快得到的方式就是请书局给我留一本。

7月15日,在也闲书局买到这个全本,656页,25.9万字。慢慢作为枕边书读完,从来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读这么多的诗。回想起来不论是厚度还是诗的数量,第一次读的那本都不及现在读完的这本的一半,应该是个选本。第一次读留下的那个印象应该是选本中“亚当的子孙”这部分的功劳。

所以,这是第二次读《草叶集》,但是第一次读《草叶集》全译本。

找到最早想起的那诗是《睡眠的人们》里“我走下通往黄泉的路,我这一身松塌塌的肉,我已走过芳菲青春之年,如今只剩落花流水。”何其美妙!

信念是灵魂的防腐剂。(1855年惠特曼《草叶集》第一版前言)

现在我不嘲笑,不争辩,我只见证和等待。(《自己之歌》)

我和垂死的人一起经历了死亡,和新生的婴儿一起经历了出生,我可不局限于我的鞋帽之间,我细观世间万物,没有两件相似,且件件美好,大地美好,星星美好,存在于它们之上的一切都很美好。(《自己之歌》)

伟大的城市应该拥有最伟大的男人和女人,
即使它只是几间陋室,它仍然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城市。
伟大城市矗立之地要有的不是延绵的码头、船坞、工场、货栈,
不是不停顿的新来者或起锚离去者的致敬,
不是最高最昂贵的建筑或出售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的商店,
不是最好的图书馆和学校,不是最多的钱财,
也不是最多的人口。
伟大城市矗立之地要有强有力的演说家和诗人,
那城市被这些人热爱,它也热爱他们,理解他们,
那里没有为伟人建造的纪念碑,只有平凡的语言和行为,
那里崇尚简朴和谨慎,
……
那里的公民永远是首脑和思想,总统、市长、州长是领酬的雇员,
那里的孩子们被教育要主宰自己、依靠自己,
那里的事务得到平静解决,
那里鼓励思考灵魂,
……(《斧头之歌》)

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上海译文出版社邹仲之译本,2016年4月1版,2019年3月4印。总阅读量第1579本

【读书记1578】夏目漱石《哥儿》

夏目漱石啊夏目漱石,曾经两次尝试去读他的成名作《我是猫》,但还是被冗长的独白打败。《哥儿》(又被译作《少爷》)是对夏目漱石的最后尝试,如果还是读不下去,就与他断绝关系了。不想读下来还行,就是读到晚了点——如果在三十年或二十年前读到,会更有触动——毕竟对近五十岁的老人来说,二十出头的“哥儿”初入职场,对种种办公室政治手段的不屑与抗争和对人性的复杂的体会,应该更适合大学刚毕业的职场新人,我早已厌倦并退出了。不过也算是挽救了夏目漱石在我这里的地位。“说得极端一点,假如没有《哥儿》和《心》,漱石能否‘活’到今天还真是个疑问。”读完,对译者林少华的这句话赞同一半,因为《心》读到一半,弯弯绕绕实在是啰嗦,读不下去,放弃了,觉得夏目漱石终究不过如此。

在《哥儿》这部中篇小说里,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我”的这段在我看来对生命的态度——

“大凡钓鱼打猎的人,全是些冷酷无情之人,否则根本不会以杀生害命为乐。鱼也好鸟也好,肯定都乐意活着而不愿被害死。倘若不钓鱼打猎就无以为生,自当别论,而这些人本来活得舒舒服服,却挖空心思残害生灵,实是一种野蛮的享受。”

夏目漱石《哥儿》,青岛出版社“青鸟文库”系列文库本之一种,林少华译本,2016年10月1版,2019年5月3印。总阅读量第1578本

【读书记1577】江户川乱步《阴兽》

“日本的推理小说,战前称之为侦探小说。战后日本减少汉字的使用数量,‘侦’字未被列入‘当用汉字表’,故改称推理小说。侦探(推理)小说十九世纪中期由美国作家爱伦·坡开其先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英国的柯南·道尔成其大端,而在二十世纪中期由同是英国作家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推向高峰。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为世界推理小说的重镇。据北京师范大学王向远教授统计,从战前的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开始,经过战后的松本清张、森村诚一的拓展,再到八十年代赤川次郎的崛起,六十年间涌现五十多位有成就的推理小说家,作品逾五千部之多。

“江户川乱步(1894-1965),日本三重县人,本名平井太郎,因仰慕推理小说‘始祖’爱伦·坡而取笔名江户川乱步(日语中‘乱步’与‘伦坡’发音相近)。在早稻田大学政经学部就读期间即对英美推理小说产生浓厚兴趣。毕业后做过贸易公司职员、旧书商、报社记者等十几种职业。二十年代开始创作推理小说……创作于一九二八年的《阴兽》,是最具江户川乱步特质的中篇小说。”

从小学开始读日本的推理小说到现在,四十年至少也读了二三十部,今天才知道为什么日本的侦探小说叫推理小说,也才知道平井太郎为什么要取“江户川乱步”这个笔名,之前一直疑惑“乱步”是否就是酒后步伐不稳踉踉跄跄之意。

《阴兽》是读的第一本江户川乱步推理小说,所以没读出所谓的“江户川乱步特质”,不过对消遣来说,确实算是不错的中篇小说。

江户川乱步《阴兽》,青岛出版社“青鸟文库”系列文库本之一种,林少华译本,2017年9月1版,2023年4月5印。总阅读量第1577本

【读书记1576】三岛由纪夫《潮骚》

好久都没有在日本的文学作品里读到《潮骚》这种完美结局的爱情故事,尤其这还是写出“毁灭之美”的《金阁寺》,在45岁切腹自杀的三岛由纪夫的作品。

所以,因为作者是三岛由纪夫,读到的每一页都让我猜测下一页可能会出现的凄惨结局,尤其是当新治和安夫这对情敌,在未来岳父,初江的父亲宫田照吉一系列的安排之下,一起登上了照吉名下的歌岛号出海。照吉似乎内定了家境不错的安夫为女婿,并阻止女儿初江与新治的交往,但却无法遏制女儿日甚一日对新治的爱恋。在海上遇到台风,这正是一个除掉新治的机会,并且新治也主动承担在台风中为船加固缆绳,随时会葬身大海的危险任务。然而凄惨结局并没有发生,最终照吉认识到“男人靠勇气,有勇气就行。家庭出身和财产是次要的。”而选择新治为女婿。新治和初江“这座小岛保护着两人的幸福,使两人的恋情开花结果……”。

我渐渐好像明白为什么日本的文学作品,越来越难引起我的共鸣,对我这把年纪的老头来说,纯文学和青春、爱情题材已不再是我关心的领域。

三岛由纪夫《潮骚》,青岛出版社“青鸟文库”系列文库本之一种,林少华译本,2018年5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576本

【读书记1575】太宰治《斜阳》

《斜阳》写于太宰治离世前一年的一九四七年上半年,今天下午三小时读完;《人间失格》完成于太宰治离世前一个月,二零一八年的十二月读的。读完这两部日本战后“无赖派”最具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我还是不喜欢太宰治。

不喜欢,有时是一种情绪,有时是一种判断。我首先是一种判断,然后是一种情绪。“太宰治读不来,三岛由纪夫也读不来。身体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那样的小说,感觉上好比脚插进号码不合适的鞋。”村上春树对太宰治的感觉,我亦然。

“读小说而正襟危坐,那是狂人行为。”读到直治在日记里写的这句话时,三十几度夏天的下午,趴在客厅书架前地上读这本小说的我笑起来,因为如果是在凉爽的上午,我就是坐在书房的书桌前读,那可就是“狂人行为”了。

“斜阳”所指在我看来,既是时代之末,也是贵族这个群体和家族的没落,还是父亲、母亲、弟弟相继离世,只留下和子一人的生活的斜阳。太宰治的小说,丧。

译者林少华在译序中说:“日本文学不宜多看,越看人越小,越内敛,缩进壳里钻不出来;俄法文学则越看人越大,越外向,令人拍案而起奋然出阵。”可是架不住喜欢。我喜欢日本文学,只是不喜欢太宰治。下一本读三岛由纪夫《潮骚》。日本作家的作品,是我书架上数量最为庞大的外国文学分类中的单一品类

太宰治《斜阳》,青岛出版社“青鸟文库”系列文库本之一种,林少华译本,2018年1月1版,2018年5月2印。总阅读量第1575本

九月前得加油读书

也闲书局没有转而在网上买的书到了。

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找来找去能够确保是全译本的译林出版社2020版,47万字,647页一巨厚册。这是应家长新学期开展文学作品精读的提议,9月也闲谈精读的第一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刷在四十年前,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凡尔纳选集”之一种,范希衡译,一套三册七百多页。这一套“凡尔纳选集”都是木版画封面,现在看来也是极为精美,我外国文学一架底层还有《海底两万里》和《气球上的五星期》两套,只是半个世纪了,纸张发黄变脆,只能留个念想,不堪翻阅。这四十年里又读过一遍,这个暑假还要再读两遍。

西加奈子《樱》,青岛出版社“青鸟文库”之一种,我喜欢的文库本。

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随身轻经典文库”之一种,也是文库本。

万玛才旦遗作小说集《松木的清香》,中信出版社2024版。这是继《气球》和《塔洛》之后的第三本万玛才旦作品。

陈尚君《唐诗求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书系”之一种,硬面精装一套两册,85万字。

九月前的这一个多月,要加油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