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读书记

读书买书的记录

【读书记1399】《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

等到我们这一代人20年后在65岁时退休,中国应该也像10年前的日本一样,进入了超老龄化社会。2019年,太座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2020年医生怀疑我患了某种癌症晚期一通检查无果后,我们就开始在为养老和突然的离开做思想准备。

现在泡沫经济的破灭,让我们更加担心老了会过上怎样的生活。

根据现在幸福学堂按照国家最低标准给我缴纳的养老保险,如果能活到退休,那时每月领到的养老金考虑通胀的因素,大概只能支撑我一天三碗泡面的生活。或许那时我也会发出山本SACHI女士“很长时间,真的是一直在拼命工作,现在却在过这样的生活。那自己以前的人生到底算什么回事呢?感觉是徒劳一场啊。”一样的感慨吧。然而,这样的感慨对残酷的现实又有什么帮助呢?孤身一人的晚年生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享受不到必要的护理而陷入孤立状态,或许就是将来自己面临的局面——养老金支付金额日益减少,家庭平均收入在持续减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不断上涨,以及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接踵而至的各种疾病,“老后破产”是一个避无可避的问题。

年龄是不劳而获的。如何避免“老后破产”以及拥有一个闲适晚年或死得迅速而没有痛苦?我对自己的晚年,没有多少安全感。

《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根据2014年日本NHK特别节目《老人漂流社会——“老后破产”的现实》所作的通讯报道和节目录制组的采访过程全记录整理而成。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纪实”之一种。总阅读量第1399本。“看来关心自己老后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的人还是有很多的。”我对太座说。“你怎么知道?”。我说:“这本书是2018年7月1版,2021年6月10印,印数超过了10万册。在现在的出版界,这个印数是一个奇迹。”能否过上自己期待的老年生活,或许我们要自己创造一个奇迹。

【读书记1398】克莱尔·科克-斯塔基《图书馆杂记》

“图书馆里最珍贵的书是我们还没读过的书。”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的这句话,也解释了为什么我觉得自己的书架上总是还缺一本(套)书。不过经济不景气,不得不缩减开支,现在半年的买书预算还不及两年前一个月买书支出额,双十一、双十二更是不敢下手,颗粒无收。

2017年,根据藏书数量排序的世界十大图书馆,排第一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品数为1.62亿;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以4400万排在第五,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以3600万排在第八,中国国家图书馆以3400万藏品数位列第十。我相信到了2027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仍然会是世界最大图书馆,因为得益于1870年通过的一项版权法案。该法案规定,美国境内所有出版的图书,都要向国会图书馆送交两本,以保证图书馆藏书的持续增长。

美国图书馆协会关于审查制度的政策是,“图书馆与相关的政府机构应恪守一个原则,即家长,且也只有家长,有权利和义务禁止孩子,而且也只能禁止自己的孩子,阅读某类书籍。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制作一本书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工程:抄写员要花上数月的时间抄写文本,因此图书的价格昂贵。

西塞罗说:“如果你有了一个花园和一座图书馆,那你就拥有了一切。”这让我想起永井荷风在他的代表作《地狱之花》中,关于幸福的那句话——与其站在光天化日的街头,被人指手画脚的评头论足,为了不值一文的名声头破血流,还不如主动退到社会的边缘,在平淡的世外桃源独享人生,也许这样才是真正的无上幸福吧。

生活的艺术与文字的艺术,向来都是密不可分。今天室外温度是0℃,此刻家人都已安然睡下,我在烤着火读《金刚经》,一切具足,心无挂碍,何其幸福。

克莱尔·科克-斯塔基《图书馆杂记》,商务印书馆2022年4月1版、8月2印,32开精装。总阅读量第1398本。2023年还有15天结束,在2024年到来前,争取再读两本。

再读钱穆《国史大纲》壹:时间是什么

上周某天下午,坐在学堂台阶上等花卷体育课结束,碧空如洗,日影西斜,看阳光从脚趾慢慢爬上我的额头,直至蔓延的阴影将我吞没。这就是我在渐渐消逝的生命了。心想。地球自转一圈日升月落就是一天,绕太阳一圈就是一年。时间是什么?是这粒小球的物理运动的距离?那我获得的时间就是这种物理运动的势能和动能的累积?如果是这样,一个人的生命长短,是不是取决于这个容器“能”的容量?

又到年末。回顾2023年看书数量,超过了一百,有点心生厌恶,拉拉杂杂太多了。今年初和去年都打算一年读书不要超过十二本,平均一个月一本,好好读,慢慢读,读明白。贪多嚼不烂或只是猎奇或拾人牙慧于我再无意义。

备完下周的文史地、游学和中文经典五门课,在书架前趴了一趴,想看钱穆《国史大纲》和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权衡再三,还是先再把本国史梳理一遍。《国史大纲》于我,就如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书架上钱穆《国史大纲》有两套。商务印书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2015年精装繁体竖排毛边本,还是舍不得拿来勾勾画画;同样是商务印书馆的1996年3月3版,2015年4月24印的繁体竖排简装本,正好随身携带随走随翻,翻烂或损坏了也不心痛。

选读这本书,与我在学堂所代课程无大关系,纯粹就只是兴趣阅读。因为七年来,每个学期我会上什么课或上不上课,都是随机,没有一定。

喜欢钱穆《国史大纲》,首先是因为——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读书记1397】《掌故》第三集

“如果不是因为朋友圈里还有不多的几枚倔强残喘在这个现世的灵魂,常常提醒我世界还有另外的样子,微信我早就卸载了。他们是我生活的光和盐。”这是2019年6月16日的日志《光与盐》里我的微信态度。微信现在对我,几乎只是一个办公工具,而不是社交工具。每个月都在删除一年里没有任何往来的“好友”,我“自绝”于世界,要回到自己的森林。现在微信“好友”只有二百余,一多半是学堂的同事、学生和家长。偶有被删除又联系要加回来的,语气中略有质问为什么被“拖黑”的大女主或霸总,换来的是再次被删除。

有天看到一句话,心有戚戚:年纪越大,越能跟童话故事里的“邪恶女巫”共情。她们远离城市喧嚣,搬进森林里,就是为了能过自己的生活。但总有陌生人不断前来打扰,忍无可忍就只能把他们都干掉了。

《掌故》没淘到第二集,翻了第三集。枕边书,感兴趣的,听过人名的,就看看;没听过,又细细碎碎拉拉杂杂的,随便翻翻就跳过。

周绍良晚年迁居其子在上海东郊的双旭花园,远离城市,友朋往来殊不便,自称“孤悬郊外,与浮云白日为伴耳。”人与人大不同。我就在向“浮云白日”靠拢。

《掌故》第三集,中华书局2018年1月1版,6月2印。总阅读量1397本

【读书记1396】刘瑜《送你一颗子弹》

石黑一雄作品,之前读过《远山淡影》,感觉还不错,阅读基本顺畅愉悦。但他的代表作《长日将尽》,周末看到第五页就进行不下去了,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提不起阅读的兴趣,找不到阅读的愉悦。昨晚又尝试了一次,还是只到第五页,就睡着了。没关系,这不是作者的问题,也不是读者的问题,就是作者风格与读者的阅读习惯的不搭,互相不对路而已。今天把这本书还给了L老师,他上周五借给我读,16万字的小说原计划周末就能读完的。

“作为一个出生于中国偏远县城的70后,每当看到一些知识分子把八十年代当做黄金时代来追忆时,我总觉得很隔阂,甚至有淡淡的反感——全中国几亿人,有几个当时是在文学沙龙中高谈阔论?你们的80年代是启蒙、是觉醒、是啤酒和烟味中的灵感碰撞,但我们的80年代是贫困、是压抑、是《站台》里流离失所的青春以及《立春》里腐烂成笑话的梦想。

有的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如果要给美好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 有的时候不得不佩服从小镇做题家升华为精英的学霸小女生,读书多,善思考的生活感悟,就是比同龄人深刻很多。

刘瑜随笔集《送你一颗子弹》,东方出版中心2018年1月1版,2018年8月5印。总阅读量第1396本

【读书记1395】周作人《过去的工作》

睡前枕边书,在书架上随手抽一本一晚上可以翻完的书。从一溜止庵校订的“周作人自编集”中,扯了一本最薄的——周作人《过去的工作》。

传说中的“文抄公”,功夫果然了得。但凡“闲谈”,任一话题拎起来,都能哪朝哪代谁在某本书里有几则,谁又在哪本书里也有一说,一篇下来,抄得漂亮全在海量的阅读和超强的记忆。

以《谈胡俗》一篇为例,先是“萧伯玉《春浮园偶录》,在崇祯三年庚午七月二十二日条下有一则云”如此如此;又“《入蜀记》多记杂事,又《老学庵笔记》的风格,故读之多兴趣,如卷四记过黄州时事,八月二十一日条下云”如此如此;再“《北行日录》卷上记乾道五年十二月九日入东京城,十日条下有云”这般这般。大抵如此。

今夜枕边书,继续读知堂。

周作人《过去的工作》,止庵校订“周作人自编集”之一种,2013年1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395本

【读书记1394】陈尚君《转益多师》

下午,和学部负责人S老师聊到“根据学生的兴趣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这个话题。我认为这是一个看似正确,实则不具可行性的理想教学方法,或者说是一个“伪方法”。因为师生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学生的兴趣各异,老师通常无法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提出有深度的建议,采取能对应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昨夜枕边书,正好读到这么一段:

“在学术的道路上,优秀老师的关键指引极其珍贵,真如荒漠甘泉,黑夜明灯。但学问又纯粹是个人的积累、探索与发现。老师的指示是他的心得,未必适合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研究新课题、探究新问题时,又会遇到许多新的麻烦,那就要看各自的才分、毅力与悟性了。《论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岳飞说用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是而已。”确实,如是而已。

读“大书”通常比较漫长且吃力,所以需要一些闲书来做填缝剂或润滑剂。陈尚君《转益多师》,25篇随笔,谈师生谈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开卷书坊第四辑”之一,2015年8月1版1印,我喜欢的口袋本。枕边书两夜翻完。总阅读量第1394本。不觉间,已是今年读的第101本书。最近几年的读书计划都是要少一点,最好一个月一本,一年十本(套)就好了,但总是处于失控状态。这不好。

【读书记1392/1393】陈正祥《中国历史文化地理》/刘义庆《世说新语》

自在幸福学堂代课,七年来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地理是历史的认知基础,历史是文学的诞生基础,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历史和地理基础常识。尤其是这个学期,初中的地理、历史(中国史、世界史)和语文都是我任教,这就更方便我在课堂上将三个学科融到一团。以至于在语文课上,有学生的作业是先去弄清楚一个历史时期,有的是要去在地图上找到某一山脉或半岛的所在,并分析其在军事和商业上的意义;在历史课上,有学生的作业是去了解一首古诗词,有的是用地理术语描述一个历史事件的推进。所以新生会常有这样的疑问:这到底是语文课还是历史课还是地理课?我的回答是:都是。

作为文史地三门课的临时代课者,还好平时略有一点点阅读积累,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感储备不足,力有不逮,就要刻意去填补这方面的不足。对我来说,最容易的方式还是读书。

断断续续一个月,翻完地理学家陈正祥先生的代表作,兼具现代地理科学的专业视角和宏阔的历史视野的《中国历史文化地理》。虽然其中有一些历史原因导致的认知上的偏见或不足,但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偏见里,也即是每个人的偏见成就了他,所以了解偏见也是学习和认知。

用时四个月翻张撝之《世说新语译注》,还是不能完全明白,但也收获不少。

陈正祥《中国历史文化地理》,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10月1版,2021年12月2印,一套上下两册,45万字。总阅读量1392本

张撝之《世说新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版,总阅读量1393本

下一本书,是一本大书,不单是开本、字数、内容还是影响,都很“大”——美国多所大学相关先修课程的首选教材,迈阿密大学地理学教授詹姆斯•M.鲁宾斯坦的《人文地理学通识》。

【读书记1391】阿乙《模范青年》

“我们很少听说城里人与县里人联姻,市和县是不同的世界,天上地下,泾渭分明,不可逾越,同时也充满绝望。但是三线厂提供了融合的可能。它像是城市委建到乡下的一座卫星城,对无数积极向上的小镇青年构成诱惑,也让不少城市人觉得尚可将就。最终很多人在这里不知不觉度过一生,混合、同化、通婚,演变为一种区别于世外的单独人种:厂矿人。”

我也曾经是厂矿人。只是在中学时就清楚认知,不想在厂矿的弹丸之地里面,从在医院出生到墓地躺平蝇营狗苟终了一生,于是出走,在社会上无论怎么折腾都绝不回去。终于,在四十岁后,不论从思想还是情感上,都与那个厂矿真正割裂,活得像“雾中的影子,或者一个刚结束的梦,存在过,却想不起来。很多孤独、喜欢自我消化的人都这样。他们是写作者的难题。”还好,我不必活在别人的文字里,除了自己也不会有人想写点我什么。不用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也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几好。只是阿乙的小说《模范青年》里,自由放荡的“我”走出去了,勤奋克己的的周琪源,到四十几岁鼻咽癌离世,也没能实现他的出走。

阿乙《模范青年》,海豚出版社“海豚书馆”系列之一种,2012年6月1版,2014年11月3印,淘来的四折九成新二手书。总阅读量1391本。有点想找阿乙的其它书来看。忍一手先。

【读书记1390】次仁罗布《强盗酒馆》

老头把车停在路边,屁股坐到地上,喘着粗气问我:“你要去哪里?”老头的声音跟我死去的爸爸声音很像,低沉坚定,这让我倍感亲切。

“本来想去拉萨,现在没钱了,只能回家去。”我说。

“没钱就不能去拉萨吗?”他长出了一口粗气,又说:“看,后面那些个磕长头的人,跟我一样都没有钱,可是我们有信仰,所以就不会轻言放弃。”

“你们是朝圣者?要一路磕头到拉萨吗?”我问。

“是啊!我们要通过磕头,表明我们对佛祖的信仰,也给自己积点福报。”老头说话还是有些喘气,脸颊红润,下颌上的白胡须随风飘动。

“你不嫌我们走得慢的话,就跟着我们走吧。一路上给我们帮帮忙,这也是给自己积德。”老头把缠绕在手腕上的佛珠取下,一颗一颗的拨动。(《叹息灵魂》)

次仁罗布的书,之前读过短篇小说集《放生羊》和长篇小说《祭语风中》,但都已经忘了内容。《强盗酒馆》是第三本。都是充满西藏气息的文字和故事。上一次去拉萨,已经是八年前。每次在书上读到或是在电影和路上看到朝圣者,都会想起我经常说的“慢慢来会比较快”这句话。

《强盗酒馆》收录次仁罗布2009—2018年间发表的8个短篇小说,译林出版社“文学共同体•中国当代多民族经典作家文库”之一种,2020年5月1版1印。总阅读量139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