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自愚乐

愈来愈愚昧而快乐的生活

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前院的黄瓜天天熟,两三天不摘下来吃掉就变黄老,只能摘去堆肥。

夏天,坐在后院咬着新鲜摘下嘣脆的黄瓜晒太阳看云,美事一件。贵州的云,也只有在夏天才会这么好看和立体,积雨云就是雕塑者的作品,在天蓝桌面上变幻让我想起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e 1832—1883)在但丁《神曲》和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里,那些雄奇壮观的版画插图。

贵州的夏天,阳光灿烂,雨水充盈,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鼻炎、咽炎没好,又咳嗽了。吃了两天家里各种剩下的咳嗽药,无一有效。早上去观复堂找吴书锐医生看病,在一段1公里的路上,太阳像一条洋辣子虫爬过后脖子,却有稀稀落落的雨落在头上,不多的路人都打着伞。周围没有树叶和楼房,我抬头看,没云的天空下着雨。

和吴书锐医生约了周五上午到医缓堂复诊。回到家告诉太座说,医生也再次说了我的体质不能吃鸡蛋、牛奶,会导致肠胃不适或拉肚子。“那你就要吃肉了,我会让你吃肉的,你要在冬季到来前,让你的身体做好准备”,太座大人说。

贵州的其他季节,尤其是冬季,云和雾常常是弥漫而来,潜潜浸入,不知不觉间已被包裹其中,呼吸间吸入雾气和呼出自己的气息,人和雾融为一体,或者说被吞噬。从“雾隐”这个词,所以才让我感觉神秘而奇幻。如果没有浓雾,整日的毛毛细雨根根如针,带着寒气刺穿厚厚的衣裤从毛孔钻入肌肤,深入骨髓,冷得骨头也僵硬。所以曾有从东北来的也说贵阳的冬天,比东北还冷。

善恶浮沉真假界,尘缘散尽不分明

前天,微信朋友圈流传一份北京龙泉寺的释贤启、释贤佳两位僧人,向佛教界举报龙泉寺一存在违章建设,10年间违规建1.37万平米建筑;二是巨额资金去向不明;三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龙泉寺住持涉嫌性侵女弟子的“重大情况汇报”。今天全网就只剩下一篇学诚法师新浪博客上的声明,该篇博客还关闭了评论功能。

声明称该举报“收集、伪造素材,歪曲事实并散布不实举报材料,构陷佛教大德,误导大众……已涉嫌构成犯罪……此事背景复杂、组织运作、用心险恶,北京龙泉寺将提请上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组成调查组,对此事给予调查,以正视听。”

这份“严正声明”,漏洞有点多,而且关闭评论功能这个举动,就算蒙住自己的耳朵,这个世界也不会就此会安静——

1、如果举报者如声明所说是“收集、伪造素材”,那说明部分素材是真实的,不是伪造的;

2、单方面的声明并不代表事件的结论。如果举报材料真的是伪造,那就用证据证其“伪”;

3、如果举报者确实是在“歪曲事实并散布不实举报材料,构陷佛教大德,误导大众”,那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仅仅“背景复杂、组织运作、用心险恶”的“阴谋论”可能无法转移信徒视听;

4、如果举报者“已涉嫌构成犯罪”,直接报警、调查、取证就好,为什么是“提请上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组成调查组”?

我不轻信任何人,也不轻易怀疑任何人,我尊重专业和证据,而不是权威。

任何单方面的发声,或任何一边倒的言论,都是可疑的。尤其是像这样,举报信息一夜之间销声匿迹,更加可疑。

学诚法师说:“你说的话,其实就是别人眼中的你。大家都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好好说话,就是改变命运。” 我作为一名新晋佛教徒,期待龙泉寺和学诚法师能够与大众加强沟通、积极证伪,好好说话,让“歪曲事实并散布不实举报材料,构陷佛教大德,误导大众”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得到应有的下场,还佛教界和信徒一片清净。

重大情况汇报

佛教徒的旋转飞机

今天农历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昨天早上8:10左右,抵达离家30公里的西普陀寺时,寺院上方阳光穿透云层照射下来,我相信这是一个好兆头,而心里也同时在说“wo~好美的丁达尔现象”。

原本9点的皈依法会,延迟到9:15开始。此次法会不到一个小时结束,有70余人皈依。至此,从第一次接触佛法的25年后,我终于皈依佛、法、僧三宝,成为一名佛教徒。然而皈依后,我并没有什么欢喜。可能是我对法会的期待高了点,而现实一向总是不尽如人意:

有不止一名未按要求着装的穿着热裤的年轻女子在大雄宝殿上,参加皈依法会;法师(我不想敲出法号)迟到并似乎有些漫不经心和走神;各位僧人的言行举止……很难让人升起恭敬心。为了皈依,我准备了25年。而这次皈依法会的感觉就是——为了这次去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之旅,我准备了25年,终于满心欢喜登上指定的航班,结果发现我可能登上的是游乐场里的旋转飞机,原地转了一圈就放我下来了。

这些年我看到的一些汉地佛教寺院越来越像是宗教旅游地产项目,僧人也越来越像项目经理,也就难怪藏传佛教在汉地越来越受欢迎了。

早知如此,我就在小区旁村民集资修建的,所有佛菩萨和各路神仙都挤在一间“大殿”里的小寺庙——古佛寺参加法会了——如果不是寺内有恶犬,每次都让我不敢入内的话。

今天,突然想起《维摩诘所说经》里“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一句,敲下这篇博客后,我就舒服了,抄经、读经、六字真言,该干嘛干嘛去。

心不净,则眼不净。所见并不一定就是所见,很多时候所见只是投影仪,将心中影像投射到世间,而自以为所见即所见,其实所见并非所见。修行只关乎自己,而修行和道德一样,也只是用来律己的。

★遇到什么样的人,是业力的感召;如何去面对,是当下的心态。前者我们改变不了,主要是把握后者。内心如果是烦恼,别人的烦恼就会把它点燃;内心如果是智慧,别人的问题就引发不了自己的心头火——这个火发出来,首先烧到的是自己。要修炼“不为别人的烦恼买单”的定力。

【轮回】叁:别墅里那些懒惰的有钱人

“住别墅的有钱人都很懒。”

权权咽下嘴里的饭后,非常肯定和清晰的对我们说。

“他从哪里得到这样的价值观?”我在心里想。

7月5日,权权在四川省营山县骆市镇的小学,上完了这个学期四年级最后一天课。第二天,他的父亲把他送到成都火车站,交给他的小姨,也就是卷卷的妈妈带到贵阳,开始他一段新的人生经历。到贵阳的当天晚上,就去孔学堂观看了卷卷的期末汇演,但由于晕车,整场演出他几乎一直昏昏欲睡。9月新学期,他将入读幸福学堂五年级。

权权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性格外向,勇于表达,这非常好。在功课方面,目前看来,唯一不用担心的是体育。数学再努力一把,赶上应该没大问题;语文由于缺乏训练和课外阅读,基础很差,或许一两年能赶得上;英文的基础几乎为零。

这个假期,我给他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除了课本,他几乎从来没有看过课外书(唯一的一套三册《水浒传》,第一册还没看完就响应老师的号召,捐赠给学校了),于是课外语文阅读,先从小人书开始 — 给他和卷卷买了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岳飞传》、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等连环画,作为在休息时和晚上睡前看的闲书。同时每天要完成《鲁宾逊漂流记》、《昆虫记》等的阅读任务和读书笔记。数学大量复习三四年级的内容,英文则从字母开始学起。

权权的到来,是因今年3月,他的妈妈 — 卷卷的大姨从东莞辞工来到我们家,而她原本是要回四川老家的。大姨的到来,是小她六岁的妹妹,也就是卷卷妈,希望能帮助她有所改变,从而不让下一代再重复父辈农村 — 城市 — 农村这一个年轻外出打拼,老了从哪来回哪去的死循环“轮回”。

来到贵阳,权权妈接受了家政培训,成为一名家政工,月薪3700元,每周休息一天。一段时间后,休息的这一天也安排上了“私活”,这样一个月辛苦下来,能赚到5000元,比在东莞厂里赚得要多一点。这时,权权的教育问题变得严峻起来 — 他在老家几乎处于“放养”状态,爷爷奶奶和父亲不但管不了他的功课,有时甚至连饭也顾不上给他做,晚上8点才吃上饭是常事,甚至父亲在外吃过了饭,晚上九点过到家给他买泡面,而学习成绩更是“顺其自然”,大人一看考试成绩不好就只会责打。如果继续这样留在老家,他和这个家庭的未来将会毫无悬念。于是顶着经济和来自家庭的极大压力,他的妈妈把他接到贵阳,并送进幸福学堂。

幸福学堂的学费,几乎占到权权妈妈全年劳动收入的80%。她有时晚上睡前,也表露过太累,想换一份轻松一点又赚钱多一点的工作的想法。然而,她的文化程度和过去20年在沿海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作,固化了她的思维,使她被训练成为了一个流水线上的每天重复同一个动作的机器,这导致她并没有多少选择。

“这让我感到很大压力”我对卷卷妈说:“相当于我们家突然多了两个孩子,除了一个真的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学习成长,还要想办法为他和他妈妈这个家庭做人生和职业规划,并帮助他们去一步步实现。可我们也并不是‘人生赢家’啊。”

“尽力而为吧。每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现状,都非得脱一层皮才行。我们当初从流水线上下来,这些年也脱了好几层皮啊。”卷卷妈说。

每天,权权妈是出门最早回家最晚的。她要赶早上7点的头班车,去往分布在市区各处的客户家做家政;下午6点完成工作从市区回来,常常晚上8点才到家吃晚饭。昨天因为下午的客户就在附近不远,所以晚饭时分她刚好到家,一家人难得的一起吃饭。

晚饭时,卷卷妈说下午小区里一家找家政,400平的别墅每星期打扫一次,每月擦一次玻璃,2000元/月,日常保洁人家家里有保姆。这就引出了权权“住别墅的有钱人都很懒”这句话。

“为什么会觉得住别墅的有钱人都很懒呢?”我问。

“有钱人都不是什么好人。书里都是这么说的。他们自己不但不打扫卫生、不做饭,还花钱请人来给自己打扫卫生和做饭,有钱人真是又懒惰又浪费钱。”

“那你觉得有钱人的钱从哪里来的呢?”

“他们家里就有钱。”权权夹了一筷菜到嘴里,刨了口饭边嚼边说。

“我们知道,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所以,你觉得有钱人是不是和穷人一样也需要赚钱呢?”

“应该要的吧?!”

“你知道,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就像你,写数学作业时就看不了课外书,如果你还要自己去做饭,那你们的户外活动时间就没有了。如果家里大人帮你们小孩子做好饭,你们是不是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玩?”

“那是的。如果我们自己做自己的饭,还要洗碗、打扫卫生,还要学习和玩,就没有时间睡觉了。”

“大人也和小孩子一样。如果什么事情都自己来做,每天就只能完成很少的工作,虽然这样看起来确实能省下一些钱。但完成很少的工作就只能赚到很少的钱。如果请人来帮自己完成一些基础的事情,例如打扫卫生和做饭,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时间用在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赚更多的钱来支付请的人的薪水,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上。这样不但很好的规划了自己的时间,也为更多人带来了工作机会和财富,你觉得这样的人懒惰吗?”

“不懒。我爸爸有时候就很懒。没有事情做的时候,他就会睡懒觉,有时候睡到中午1点起床,有时候会干脆睡到晚上才起床。”

“你觉得爸爸这样做对不对呢?”

“不对。没有工作时,也要按时起床去找工作。看来有钱人要更勤快才行。”

“不!并不见得有钱人就比穷人更勤奋。也不见得穷人勤奋就会成为有钱人。勤奋,是每个想要生活得更好的人的共同特点之一,例如你的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努力工作,她就很勤奋。但除了勤奋,有钱人和穷人还有很多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而正是这些不同,导致了贫穷和富裕。”

“穷人和有钱人,他们除了钱多少外,还有哪些不同?”

“首先,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有很大不同。例如我们一开始讨论的有钱人是不是懒惰的问题,就是两者对待同一件事的不同方法。一顿饭的时间太短,后续我会慢慢给你一些书看,也会和你开展更多关于财富的讨论。”

或许,等权权再大一点,我就该从书架上取下《富爸爸穷爸爸》、《小狗钱钱》、《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这几本书给他读一读了。

最近几年,我才开始对自己开展抢救性的财商学习,并期待财务自由那一天尽早到来。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我知道了,富人之所以越来越富,穷人之所以越来越穷并总是在债务的泥潭中挣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金钱的认识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家庭。大多数人都是从父母那里理解“钱”是怎么回事。所以,关于金钱和财富,贫穷的父母能够教给孩子什么呢?


【轮回】系列
【轮回】贰:性格与际遇
【轮回】壹:尝试打破

蠢蠢乡闲

乡闲

今天周六,早上一家人进城,买菜,这是我们每周一次在现实中刷“存在感”。如果家里的土地再多一点,就可以多种些菜,就连这每周一次的“存在感”也可以不必去刷。

太座大人曾对我说:“如果你哪天再从手机里删掉微信,就真的隐居了。如果再多读点书,就说不定能成个‘隐士’”。

“年少该好好读书时贪玩,也没去接受系统的学习,怪不得别人。现在农不农、商不商,看书不过以助饭后谈资聊以自救的免费玩家至多是个乡闲——乡下认得几个字的闲人,是爆不出‘隐士’这种付费VIP玩家装备的”我说。

不出门

买菜回到家,花卷说看不懂《聊斋志异》这套“小花书”(连环画)里的《蟋蟀》(促织)这个故事,让我读给她听。嗓子不舒服,只读了一半,她只好恹恹上楼自己去看,我继续在书房敲键盘,查资料,制作新学期幸福学堂中学部的江西游学行程。原计划,此时我应该在黔东南的朗德苗寨或高增侗寨,进行幸福学堂小学部新学期的游学踩点工作。此刻还坐在书房里,全赖上周末,莫名发作的鼻炎和并发的咽炎。

周一医缓堂程怀蛟医生休息,预约了周二早上9点的就诊。拿到当天的第一个“病”号,一向气定神闲的程医生开了方子,我回来口服汤药就有些轻度腹泻。微信问程医生是否药效如此,得到继续服药的答复,于是,拉肚子的人出不了门。

自己心里都没点数么

昨晚,被拉进初中同学群。30年没有联系的人,一下子都出现,群里一天上千条未读信息,在各种中老年流量动画闪屏里,插播召集新一轮同学会的信息。

挨个看每个人的朋友圈和自拍,乡村照相馆的大妈写真、挺着像怀孕七八个月的肚子的谢顶大叔、县城里的老板、在高尔夫球场自拍的“成功人士”、口红抹得像大嘴猴一样热烈奔放的美容院店长、“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鸡汤大妈、人到中年升职无望的花白头发基层公务员大伯……哪有什么风雨彩虹,回头看,一切早在30年前就都是命中已注定,每个人今天都成为了他(她)当年会(要)成为的人,而我,依旧在蠢蠢前行并与当年父母给我预设的目标渐行渐远。

我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分别越久的,越不参加。好不容易才分开——人人都口服了岁月手里这把满是激素和添加剂,唯独不含保鲜剂的饲料这么多年,自己什么样,心里都没点数么?

八万四千法门

我相信,外部世界的改变,一定始于内心的变化。但要改掉自己的习性和价值观,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没有尝试过拯救世界,但我经常尝试拯救自己,很多时候无从下手。这就像我学习佛教知识、读佛经超过20年,但由于没有皈依,至今仍不算是一名佛教徒,我也不敢说我是有信仰的。

每天早晚,在书房抄经的大多数时间里,都强迫自己不要去想任何事,只专注在眼前的一笔一划中。即便如此,各种念头仍然涌出,一念未平,一念又起,念念相续,绵绵不绝,温和而坚定,缓慢而排山倒海。对我的修行来说,心性的龙头在早些年修建时就已经坏掉,我的世界里早已水漫及胸。这时候只是想去学习怎么游泳是没用的。因为如果不先把龙头修好,新的念头和烦恼在不断涌出,水性再好也有力竭的时候。

我的日常修行,就在于要保持一点点出世的思想,保持一点点冷静,因为自己比较愚笨,又驾驭不了心性之猿,入世深必丢失自己还连累别人——要淹就淹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好了。于是我一直以来非常渴望能有闭关的机会,就像唐·吉诃德,抓住头发自己把自己从泥沼里拔出来,哪怕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哪怕只有一天。我不想这一生就放任自流。

昨天,庐山东林寺的夏季闭关录取名单出来,没有我。在微信里咨询负责闭关招募工作的居士,他说我没能获得参加的原因是“年龄大了一点”。这是我第一次因年龄的原因被拒,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年龄大了点”?如果真是那样,那可虚度的的时间就更不多了。

信上帝的人说,上帝关上你的门,就会打开一扇窗。

7月30日,农历六月十八日,观音菩萨成道日,西普陀寺有三皈五戒法会。虽然西普陀寺还在修建中,还没有开设闭关或相关修行课程,但我得先成为一名佛教徒。

东林寺这扇门关了,西普陀寺这扇门开了。八万四千法门,门门是好门。

【囊萤照书】有错字的优秀文章

“我在为谁读书呢?是为了一直辛勤劳动,养育我的父母,还是为了讲台上辛勤的“园丁”而读呢?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还是父母的一句‘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好考个大学’?不!我,在为自己读书,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我想要去看看,而不是只能想想看!” (何琴《我,在为谁读书》)

“往西公益”在十几年的助学实践中发现,在应试教育下的许多贫困学生,在寒窗苦读时也正在远离阅读。为了鼓励他们阅读,开拓他们的视野,在2017年秋季学期,“往西公益”成立了“囊萤照书”项目,在受助学生中通过赠送书籍和读后感征集来鼓励阅读。

这期的“囊萤照书”项目,我和任飞老师是评审者,负责初评。

这一周,我们集中读了来自贵州的盘州、惠水、龙里和榕江四个县五所中学136篇“往西公益”受助高中生读后感(或作文),有的文章看了数遍,并按“已阅”、“鼓励”、“佳作”和“优秀”四个级别,全部完成评选。

我和任飞老师从136篇文章里,共评出7篇佳作和2篇优秀文章。上面这篇《我,在为谁读书》,是我评出的优秀文章,作者是贵州省龙里县某中学高一年级何琴。

关于“得奖”文章,首先得没有错别字(甚至这个要求对一名高中生来说都显得过低)。但是,这篇文章里有错别字,还错得明显。从出的错来看,问题应该出在小学的语文基础上。

从小家长和老师就会强调,一手好字会使文章增辉,如果是在考试,或许还能得到额外的“印象”加分。但是这篇纸质手写文章的字……不够好看。

有错别字,字写得又不够好,能从130余份文章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那是因为作者在文章里展现了丰富的语言、修辞和文学积累?没有。这篇文章的语言和修辞平谈无奇,更谈不上什么文学积累。

那是因为作者是我的亲戚?朋友?也不是。我不认识作者。

我在认真读过多次后,最终将这篇文章选为“优秀”级别,就是因为作者在文章里好好说话,说人话。当她(他)的同学们以炙热的灵魂和不屈的意志维护中国革命的成果不被窃取的神圣使命、在揭露人性的丑恶、在抨击万恶的资本家对无产者的剥削和迫害、在感悟人生时,作为一个贫困学生,用平实的语言,真实讲述自己和家人,表达自己,而不是用自己的笔代替家长、老师的“表达自己”。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觉得她(他)至少在写下这篇文章那一刻,活得明白。

至于错字,改了就好;字写得不好?没关系,一生很短,一生很长,只要不放弃,慢慢总能练好;最重要的是,跟随自己的内心。

朝花夕拾自救路

我读书的年代,初中才有英文课。

28年前,上初一的我,写了人生第一篇英文短文《My family》交给老师。短文里,除了家人,还写了看家的一条土狗。到现在我也没觉得当年这条狗或我做错了什么,以至于引来英文老师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嘲笑我,说没见过把狗也当作家“人”。从此,我讨厌这位老师,后来发展到讨厌这门课。现在想来实在愚蠢——怎么就被一片叶子挡住了眼睛?

还好,28年后的今天,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让我重新开始学习英文。对我来说,这也算是朝花夕拾。

这位好老师,是幸福学堂三年级的全科小西老师邹瑞西。她课上得好,英文也好,热心又善良。

这个学期,我加入了她的英文学习班。期末我觉得总要做点什么,否则怎么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于是用了三天时间,写了下面这篇简短的自我介绍,我也受够了每次用英文作自我介绍时,只会说My name is LM;感谢小西老师没有因为我近乎为零的英文基础就放弃我。

立此存照,看看下个学期我的英文自救之路又能走到哪里。

Good morning everyone.Welcome to xingfu academy.

My english name was Tony before.But ,one day,I founded a secret——Every hairdresser in tight pants is called Tony.So,now,my new english name is Solo.

I’m Xingfu Academy’s photographer、Web editor、WeChat editor、Graphic Designer、study tour’s teacher、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s chinese teacher and Economics teacher.A man is a team,that man is me.

I’m so sorry,idon’t spoke english,but I don’t worry.because I have a good english teacher.She told me “Don’t be shy, just try. when you try thousand times, you’ll not make mistakes”.She is one of my queens —— sissi.

走向荒野的哲学:自闭的NGO——黔山毛豆访谈

这是2013年一次偶然的谈话记录,对我来说也具有某种“分水岭”的意义——从此以后,“黔山毛豆”成为一个普通的网络ID,我也彻底离开NGO。现在(2018年)回头看,5年前的自己仍轻狂如少年。而今,戾气从随身的包里掏出来,藏到了角落里,就像一包藏起来的炸药。太座说,是女儿拯救了我。


“各种未来•走向荒野的哲学”
自闭的NGO
——黔山毛豆访谈

受访者:黔山毛豆,《黔首报》发起人
时间:2013年7月3日
地点:贵州省贵阳市西西弗书店
采访者:王炜、申舶良、高冬梅

王炜:我看过您的一些文章,内容是对贵州NGO一些不切实际的做法的批评,您写得很坦率和尖锐。您也不满NGO工作者有时沉浸在行善的自我感受里,拒绝被怀疑、被提问的心态。您认为,在贵州环境中, NGO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现实理解和现实条件?

黔山毛豆:最简单地说就是,需要心态开放。

NGO如果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是很荒诞的,因为它做的事情是必须要开放的。有时候,NGO说的话公众并不理解,比如说“公众倡导”这种词汇,只是一些他们自己清楚的术语,并且,以能否听懂这些术语和在此基础上谈“发展”(也即是否与我的想法一样)视为行事标准。

我认为NGO并不是政府的对立面,不应通过别人的错误,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这种对立思维是有问题的。在公开场所,NGO表现得很开放,在私下里却表现得封闭,很言行不一。

贵州NGO形成了“几大山头”,看不到新人出场,只看到人来人往,只是劳动力。NGO人士也常常提到“对青年人的培养”,但可能,这种培养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而且,仿佛参加他们活动的年轻人,就是优秀的年轻人,不参加就是不可救药的。另一方面,青年人的加入也被用于提高机构的形象,他们对年轻人的培养,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想法做法很好,就让别人也学习,但凭什么?我们应该看到新人崛起,老人淡出视线。但是,这个领域已经板结,处于僵化状态,总是老人对年轻人的使用。这三年的情况越来越糟。

王炜:贵州NGO这几年术语的变化是怎样的,比如“文化反思”?

黔山毛豆:我记得的,有“文化反思”,“文化自觉”,等等。有一次,PCD招项目官员,我发现我不懂得招聘要求中的任何一条术语。这样招人都是内部消化,外人不懂。从这一点来说,他们的语言就不是平等、透明的。

我认为NGO的表达方式存在着问题(有时还不如“我党”的宣传部),比如过分强调“使命感”,同他们的价值观问题一样,都体现为不够开放。给人的印象就是,我说,你听,你不要问,我要你做的,必定是对的,你没资格提,只是做就好了,你不够专业。

我认为方法是多样的,错误是应该公开的。公开和承认错误,是为了让他人不再犯这个错误,而不是让他人来践踏你。但他们的心态是,自己一贯正确。

对于一些真正做过事的NGO项目,还有一种重要的借鉴,应该是我们不犯哪些错误,而不是我们怎样做成功了。

王炜:NGO的本意是从事与他者有关的事情,但是为什么,会变成一种很自我的东西?

黔山毛豆:不是NGO本身的错,在乎NGO中掌握话语权的人如何导致这样。

王炜:是否导致一些新的方式无法出现?我们昨天遇到的年轻的大嘴,他对他的“电子阅读计划”的描述,给我印象非常清晰,也很灵活。他在当下NGO的环境中不是主流吧?

黔山毛豆:我认为不是。

年轻人只有三条路,一是愤青,不管不顾。二是成为NGO。三是发现两个都没用,那就像他人那样做吧。大嘴是特例,我想,原因是他没有将自己纳入某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王炜:拒绝怀疑的观念是怎样形成的?

黔山毛豆:因为利益。

高冬梅:从上世纪90年代左右,NGO的思想开始进入,前辈们接受这些思想,好像它是先天存在的,但其实是舶来品。前辈们就这样学习和接受了所谓NGO的观点,那时,大家都接受一些粗糙的认知方式,比如“这样就是NGO,不这样就不是”。可以说,这些人先行、自动地站在了一块高地,在这个相对弱小的领域,他们会认为,新来的人要跟我走。作为90后的大嘴,倒接近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

王炜:地方性或地方不发达,对贵州NGO的实践行为是否有消极影响?少数民族在这种政治现实的情况下,您怎样理解他们的存在?

黔山毛豆:我觉得现实的影响对于NGO恰好是积极的。贵州的少数民族问题,并不是落后的问题。比如“文盲”,这种观念,一个汉语言的博士在侗族地区就是文盲。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不对称。还包括传统文化与丰富的现代文化之间的不对称,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不对称。我们对一件事好与坏的判断,建立于我们能够触及的大量信息。现在,人们都认为城市是文化的代表,可城市的文化是来自乡村等其他文化的综合。

王炜:您是苗族人,我想知道您对柏格里的看法。

黔山毛豆:现在的宣传,过于强调苗族是一个被拯救的对象,这有些问题。柏格里做的事情中的各种纠结、颠覆,我认为只是个偶然。是在特定的历史和地理条件下偶然形成了这件事。柏格里创制苗文,也是为了方便传教,用这个工具达成他的目的,并不是仅仅因为苗族没有文字,目的性很强。

王炜:比如,我们会听到一些NGO表达的传教色彩。您怎么理解NGO工作者的宗教信仰?NGO是一种个人宗教吗?

黔山毛豆:做公共工作的人,为什么不用人们都理解的方式沟通呢?

王炜:为什么,理解不如理想重要?

黔山毛豆:理想涉及“我们”和“你们”,这样就不具备广泛性。你加不加入我们?不加入,我们就不能合作,你就靠边站。

一个地方需要救助,NGO大旗一挥,所有人都去,可是这样只会增加麻烦。NGO这样的组织,应该让每个人做好每个环节的事情。NGO工作者不应该是一个方式的倡导者,而是参与各种活动,在当中提出不同看法,提供很多不同视角。这样,做过很多事大家才意识到,在大家都进行不下去之后,NGO能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一个社区,NGO离开后,一切又恢复原状。并不是本土的人要做什么“文化反思”,他们一直在文化当中,需要反思的,是我们外来者。商业归商业,公益归公益。NGO需要反思的是,他应该做哪一部分的事,找到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正确位置,而不是建立一个万能的社会结构,一个永动机。

NGO没办法解决商业的问题,也没办法解决政府的问题,做不到,又自我逃避,又不能产生可持续的模式。这样的话,NGO的公众理想,就类似一种自我催眠,其实,公众在哪里他都不知道。

鹬蚌

壹 | 鹬蚌

早上“进城”买菜,乌当区少年宫旁边一家正安手工米皮店,两个四十岁左右男人,浅酱肤色,穿着皱衬衣和松垮垮西裤,嘻嘻笑着想将对方推出店去,自己留下来给对方付7元米皮钱。就这样一个在店门里,一个在店门外,互相捏着对方的手腕,鹬蚌相持,谁也摸不出钱包。

贰 | 白发

晚上花卷给我梳头,摸着我只有1厘米长的头发说:“爸爸,你怎么那么多白头发呀?”
“那是因为爸爸担心。”
“担心什么呢?”
“担心好多事情会不会没有做好。”
“爸爸,不用担心,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你很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