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教书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共读记·廿一】好好说话

今天没人携带问题来上课。不意外。改变不会一蹴而就,总是在反反复复中缓缓发生。

先让诸君角色扮演,读吹号天鹅路易斯和费城动物园鸟类管理负责人谈判的故事文本。李思甜、墨墨、潘神、安淇、虫君、浩君、雅图主动举手加入这个环节,角色不够就大家轮换,保证人人都能参与。轮到雅图的长长一篇鸟类负责人软硬兼施的发言,她一气呵成不但读下来,还读出了人物的态度和气势,岂不快哉!我的乖乖,在这期间,小北竟然哼起了小曲,这松弛感让我感到他又向“前”向“外”迈出了一步,虽然我不想但还是不得不制止了他。弋涵在座位上安静阅读,没带书的弗莱德和带了书但不看的蝌蚪君一直在变换着姿势蛐蛐,新来的晨君还需要点时间才能融入课堂。

本周继续上周“自由与共识”的讨论和学习,通过路易斯、萨姆和鸟类管理负责人的对话文本,一点点梳理出三个角色在这场谈判中的立场,并引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看法发生分歧时,采用好好说话的“说理”方式找到对所有人都尽可能有利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通过像吵架、生闷气这样的情绪或针对人身的攻击和伤害来达到目的,因为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中国人不善于说理由来已久,原因是缺乏对自由言论应有的认识,也极少接受过这样的培养。说理是文明的产物。学习说理既是教育又是自我启蒙的过程。人们需要说理,因为说理比不说理更能找到真实和公正的东西,而真实和公正的东西在本质上来说是优于虚假和不公正的,是比较容易证明而且比较容易说服人的。更为重要的是,人有足够的天生能力接受真实和公正的东西,这种能力就是“理性”。(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今天推进到了路易斯和负责人谈判的第三个回合,路易斯发现两轮下来,没有办法通过“说理”来获得自由——讲理只能和一样讲理的人才有得讲,于是决定暂定这种对分歧的无效争论,转而提出了自己和对方都能接受的临时交换条件,随后向它的人类朋友萨姆寻求帮助。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十九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十八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明亮的对话——萨姆是怎样说服动物园鸟类负责人,为路易斯和塞雷娜争取到自由的?请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也闲谈·十二】历史与谎言

每周六去也闲书局,从二号线起点站中兴站上车,中途换乘一号线到北京路,在地铁上要坐40分钟左右。以往会利用这段时间再过一遍讲谈的内容。上周开始讲《史记》,这部分讲过三次还算熟,就会带本闲书在车上翻,放空。今天带的是《儒释道原典三家书》,准备往返路上读两遍《金刚经》。书中《金刚经》书者为有“黔省写经第一”之称的刘惠浦。读至一半,发现经文前后顺序颠倒数页,猜是因没有页码,印刷厂工人装订错误所致,于是合书默诵。

从《史记》开讲,上下午两个班的进度就拉开了。上午高小班,《五帝本纪》接上周从“蚩尤最为暴”讲到“有土德之瑞,号称黄帝”,还需要一次才能收尾。

讲“炎帝欲侵陵诸侯”不过是公孙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的借口。因为除“神农氏世衰”外,“欲”不过只是一个想法,并且这个想法还是未经证实的单方面的说辞,极为可疑;最多算是有这么个动机,但并未付诸行动。公孙轩辕仅仅因为炎帝有“侵陵诸侯”这么想法就起兵讨伐,即便“三战然后得其志”也是师出无名。

其间用一二字为例讲了一点古注音反切法的使用。讲“有土德之瑞,号称黄帝”,因黄帝立“国”在黄土高原,认为天下的土都是黄色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于是称“黄帝”。请诸学者在地图上试试找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几大高原时,局座秋蚂蚱大人按捺不住提问诸学者“什么是高原”,有学者说到了“海拔”,随后被我将话题转到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并非实物,而是炁的五种形态,结束于“一炁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

下午初中班,从“帝喾娶陈锋氏女”到“自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完成这个“天地玄黄”主题的文本内容。请诸位学者用十分钟列出五帝谱系图后在白板上一梳理发现,儒家两千多年来所推崇的“公天下”的五帝禅让其实是个谎言,或者说是儒生们的美好愿望罢,因为五帝原来都是一家人。由此引出第四个主题:国家的诞生。这将是一个更加“生猛”的主题,因为又要揭开被广为传颂的,甚至被教科书采用的,关于五帝美德的几个谎言。由此局座大人开始何为国家的内容,这一次局座找回了信心。

一天的讲谈结束,我们复盘,才知局座如果没能从下午的内容中找回一点信心,就要退回旁听席不再参与到课题当中了。此时安慰和鼓励必须送上。讨论下来,下周起,局座大人将只参与下午初中班的讲谈,上午的高小班将恢复由我一人完成,他说:“给孩子上课对我来说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我说这件事,老师认认真真备课力求完美呈现全方位解读没有错,学生听不懂理解不了也没有错,那为什么大家都尽力了还是讲者汗流浃背听者一脸惘然,因为小学和初中阶段,重在通识而不在研究,研究是要到大学去做的事。就好像上午讲的高原,诸君只需要知道几大高原的地理位置即可,当提问到“高原”这个概念时,就需要用“海拔”来定义,这就是用一个概念去解释另一个概念,而这些概念要两三年后才会出现在他们的学校课本里,对小学生来说,这太难了。并且我们的讲谈,目的并不在让诸位学者在这里将学校教材学得早学得快,而在于常识和祛魅,在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离开书局时买书一本,商务印书馆“丝瓷之路博览”系列39种之一,马健《草原霸主:欧亚草原早期游牧民族的兴衰史》。

【共读记·廿】自由与共识

种种原因,诸君大多没能按照要求回家与长辈讨论“自由是什么”,于是临时将阅读课调整为讨论课,四个小组5分钟讨论后,选出一位代表来陈述讨论结果。

我以为大家知道怎么讨论,然而发现诸君将讨论等同于聊天。在陈述时,四组都没有代表,或者说每个人都是代表——代表自己而不是小组——几乎所有成员都站到黑板前来说了自己的观点。弋涵也站到了黑板前,说出了自己对自由的看法是“快乐”,但小北还是拒绝。不着急,慢慢来。

我通过举例否定了“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观点,将诸君对自由的其它看法总结为几个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自由、快乐、尊重、规则、不伤害、共识,“当大家都在规则之内,互相尊重不伤害,并由此感到快乐,这就是自由的基础。

我在“共识”这个词下面划了一条线。继续问:什么是共识?

诸君对“共识”这个词的理解达成了高度共识——不同的人有同一个想法。

“不!‘共识’绝对不是统一所有人的思想,让不同的人有同一个想法。

“那是什么?”诸君问。

共识,是所有人在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经过讨论,大家保持各自的不同达成的共同的目标。”我继续追问:“如果两人或多人的看法一致,是不是就可以说他们没有独立思考?”

“也不一定。”虫君说。

“为什么?”我总是喜欢追问“为什么”。

“因为有可能他们只是想法一样。”墨墨说。

“很棒!独立思考并不代表每个人要刻意与他人不同。只要是经过独立思考得出的观点,哪怕与他人一致,都应该得到尊重。如果有机会,我们会先学习一个议事规则,这个规则是教我们如何讨论,怎么开会的,因为要先学会讨论,才能够使独立思考后的观点得到尊重的表达。”

“那是个什么规则?”潘神问。

《罗伯特议事规则》。”

到此,下课铃响起,发了作业单,提醒诸君,这是第二个六周测评题:

什么是成功
路易斯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上一些运气,学会了阅读和书写,拥有了财富和名气。你认为它算不算是一位“成功人士”?与家中长辈讨论什么是“成功”,并将参与讨论者各自的观点以及可能达成的共识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歪果仁李思甜:“豆哥老师,这是那种随便的考试对吧?”

“不,这一点都不随便,这是严肃的评估。”

【共读记·十九】这事我说了算

上课铃响,忍不住夸了一句:“今天各位做得真好,桌面干干净净。”一看,少了一个,探出教室门口一看,弋涵笑着跑进来。

开始上课,请新同学做了自我介绍后,给诸君1分钟准备时间,用不超过三句话总结自己的游学感受。一位一位的感受分享在有序的混乱中,渐渐从不同滑向共同的“半夜敲门神秘事件”,我赶快刹车,否则极有可能诞生一个“游学异次元故事集”。

在游学感受分享环节,小北竟然和我开玩笑哦,呵,不错。弋涵说了三句话,是她这个学期这门课上发言最多的一次。又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生活就是这样,在看似无路可走之时之处,祂可能又会给你一丝光亮。弋涵说的三句话是:东西不好吃。他们太吵了,睡不好。我不喜欢镇远。真好,不为取悦他人的真实表达

提问环节,在我以为诸君都放飞自我没有准备问题时,雅图提出了一个好问题:路易斯为什么不喜欢它的工作?

诸君因为没有按照课程要求阅读指定章节,面面相觑,既不知道问题的出处,也不知道答案,我只好请雅图读出答案的文本证据,并追问:既然路易斯不喜欢它的工作,是不是就可以不做?

“不可以!”墨墨说。

“为什么不可以?”

“因为它和老板约好的,所以就要去做。”

“太棒了!”我说,“在大人的世界,这就是‘契约精神’,它的体现方式就是合同。”

“去什么精神?”安淇睁着大眼睛问墨墨。

啊……这个……我发现诸君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于是换个说法“对你们来说,这个就叫‘约定’。路易斯接受了老板提供的工作、报酬和时间段,那它就要在约定好的时间去做约定好的事。这个约定并没有谁逼迫谁接受,所以不能因为自己单方面的原因而突然终止。”

“那如果我就是不想按照约定去做会怎么样?”弗莱德先生说。

“大人们会按照合同的约定,单方面违约者将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

“如果违反约定那个人不愿意负责呢?”墨墨问。

“那就得根据法律,例如《合同法》的条款,来明确违反约定那个人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处罚并承担什么责任和赔偿。”

“我爸爸就是这样的人!”蝌蚪君说。

“等等,你爸爸是律师还是……”我有点紧张了,这会不会无意中探听到了什么家庭隐私啊!?

“他违约了。我们约好的……”还好还好,属于亲子误会,还没有上升到违约的层面。

“那我实在是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再按照约定进行下去怎么办?”潘神问。

“那可以请参与这个约定的人坐下来,你诚恳向他们解释不能继续遵守约定的原因,征得大家的谅解,并按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这,就是尊重,平等、自由的合作精神。

讲完,还有两分钟下课,把作业单发给诸君,并提醒周三的作业将是第二个六周测评的题目。虫君拿到作业单说:“完了,我的阅读最差了。”

“等等!”我看着虫君问:“抬起头来,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谁说你的阅读差了?告诉我!”

虫君抬起头,有点被我的严肃态度吓到了,眼神闪躲,说:“我妈妈说的。”

完了。这怎么把话圆回去?不管!在这件事上,没有人可以挑战我的领域!就算是家长也不好使,就是要这么自信!

我看着虫君说:“你听好,你的阅读,非—常—棒!”我对他竖起大拇指,“谁说你好或者不好都没用,我说你好,你就是好!”

“各位,请听我说”,我抬起头对所人说:“除了我,没有人可以对你们的阅读下判断,因为我才是你们的阅读老师,这是我的专业领域,我不接受任何人对你们的判断和结论。这事,得我说了才算!下课!”原来当霸总是这么爽的。

在教室门口,弋涵过来做了个踢我的动作。“你为什么要踢我?”我边说边也对她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她咯咯笑着躲开。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十八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十七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与家中长辈讨论“自由是什么”,并将参与讨论者各自的观点以及可能达成的共识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也闲谈·十一】从《史记》开始摆故事

什么是历史?今天就从这个问题开始。有的学者很快说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有的表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那现在就是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我说。

一轮下来,各位学者对历史的理解和定义碎片,算是基本拼凑出了历史所包含的要素,从而引出局座大人秋蚂蚱携“中国历史的记录与篡改:信史是如何消亡的”话题登场。上午小学生场,局座讲的是“崔杼弑其君”,因为在学校,七年级才开设历史学科;下午初中生场,局座讲的五四运动。

上午我从局座大人“崔杼弑其君”的“杼”接棒,引出“札扎弄机杼”,给“古诗十九首”埋了一颗种子后,就开始了《史记·五帝本纪》。《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写的就不是信史,而是神话。“话”就是故事的意思,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如果想被人记住,首先得要有一个好故事,给四五年级的学者讲《史记》,其实就是在讲故事。

五帝之前是三皇,在白板上写下“皇”和“帝”的甲骨文,但没有说是什么字,于是诸位学者就此展开了想象力各种解读,公布可能的答案,一个是熊熊燃烧的火把,一个是正在点火的人,也就是一个掌握了火的使用和分配,一个掌握了用火的能力,或者可以说皇和帝是一个部族里掌握了火这种当时最“高科技”的人。就此开始《五帝本纪》一人一句,先读再说,要求不管是否正确,一定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我再一字一句,逐字逐句说出我的理解,因为如“神灵”、“徇齐”、“敦敏”、“聪明”,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甚至一句话。有学者猜“敦”应该指的是一个人很有钱,我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请让我狠狠敦一些吧,这样我就可以把整个也闲书局的书都买下来了,简直不要太快乐。如此古今义对比下来,只讲到“神农氏弗能征”。

“我们这半天就讲了四句啊?”结束时有学者提出疑问。我说:“这很正常啊,后续甚至会一次讲下来就只讲了一个字嘞!”

下午,局座大人借“五四运动”讲了教科书与史料内容的不同,结束时,我保留了白板上“傅斯年”、“罗家伦”、“乌合之众”等几个关键词。从“傅斯年”,给各学者讲了一个故事:

一位北大学生,黄昏时分,打北河沿走回沙滩。一辆汽车飞也似的从身边驶过,溅了他一裤泥水点子。心里立即充满着焰腾腾的怒火,一直到宿舍仍未有半分减弱。一走进宿舍门,他就大声地对正在埋首伏案的两位同学嚷着:“坐汽车的人都该枪毙!”这晚他们都没怎么睡,几个人从贫富的悬殊谈到阶级的分化,以及国家是如何被“汽车阶级”所败坏。隔日,咒骂汽车的人把这些思考和讨论的结果写成了一篇札记,发表在北大学生自办的一个刊物上。文章里,他再次重复着那句充满怒气的话:“坐汽车的人都该枪毙!”刊物名字,叫《新潮》。文章作者的名字,叫傅斯年。

“傅斯年在上大学时,也是妥妥一愤青呐。这个故事我从哪里看来的呢?杨早的《说史记》。也闲书局有杨早的《说史记》、《野史记》和《民国了》三本书,都是民国的故事。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要么是讲了好故事,要么是讲好了故事。还有《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本书,也闲也有,一本我觉得每个人起码要读一两遍的好书。”

“你的植入广告要不要这么直接?”有学者说。

“在书局讲谈,提到书不就应该这么简单粗暴么?”

跨越五千年回到《五帝本纪》,一人一句,讲到帝喾,有学者提醒:“我不得不告诉你,我们今天的结束时间已经在15分钟前就到了。”

“继续嘛继续吧。”几位学者说。

这时书局的活动区域正在举办戴明贤老先生的新书推荐活动,为避免互相干扰,我还是就此打住。

结束后,与一位专程来蹭课和叙旧的学生在书局门口聊了半小时。想听听戴老的分享再回家,但人太多,挤不进去,不愧是顶流。离开书局时买书一本,商务印书馆“丝瓷之路博览”系列39种之一,曾玲玲《瓷话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外销瓷》。

【共读记·十八】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午饭后,弋涵来找我,好像有什么话要对我说。但也许是紧张,她一边吃柚子一边说,声音又小,听不清。“要不先把柚子吃完再说?”。她点点头,走了出去,但没有再回来。

上课前,我问她今天中午找我是有什么事吗?她点点头,拿起手上的书给我看。“哈!你记得带书了。真好!以后要记得每次上课都要带哦。”她点头,指着自己的储物柜小声说:“我会放到柜子里。”我说这样你就每次上课都有书了,做得好!

小北看似漫不经心,其实一直关注和跟随着;雅图似乎对课程毫无兴趣,但却总是能准确读出自己的“台词”;歪果仁李思甜今天将“愉”认成了“偷”,遭受了小小挫败;安淇今天没有犯困,大眼睛一直跟随着提问者和回答者;蝌蚪君和弗莱德因为不停说话干扰课堂,被我严肃约谈;虫君仍旧是那么乐于帮助李思甜纠正读错的字;墨墨总是能提出好的问题,潘神读错的字越来越少,读得也越来越顺;浩克的弟弟浩浩还是那么敏锐,能最早发现别人回答和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漏洞,并给予纠正。

我厌恶自我陶醉,更讨厌自我感动,我只是知道人人生而不同,生活的环境和家庭也不同,看法不同、认知不同、能力不同,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很容易做到的事,但对有的人来说要付出很多努力,克服很多困难,甚至是要战胜内心的恐惧才能做到。所以跑得快的不需要停下来等待,走得慢的也不需要拼命去追赶。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教育方式是完全正确的,在这个AI时代,知识也不再是重点,接受自我的独特,找到自己的节奏、理想和信仰,并学会去热爱生活,这可能才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也闲谈·十】循指见月

国人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上周讲了两个,今天从古印度开始。

周一就把需要讲的内容发给了局座大人秋蚂蚱,这样他就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是个二选一的内容:

印度与纳粹:纳粹党徽的含义为什么是“争取雅利安人的胜利”

丘吉尔与蒙巴顿:印度得名的印度河为什么不在印度

他选了第一个。

今天我先开了个头,说我们要开始慢下来了。我们不着急,慢慢来会比较快。“为什么慢慢来反而会比较快?”正好这时有学者晚到匆匆进来,我说:“你们看,这慢慢来的不就是比较快吗?”皆大笑。

从上周的古埃及、古巴比伦接下来到古印度再到雅利安人,就把接力棒交给了局座大人。他竟把两个内容都准备了,组合起来,有趣有料,时间也把握得刚刚好。似乎渐渐找到了一点感觉。

他讲完,我接过棒,正准备开始《史记·五帝本纪》,没想到不论是上午还是下午,学者们竟都发出了一声哀叹:文言文啊!

“现代文从1917年开始到现在,才短短一百多年而已。在此之前近三千年的信史写作都是文言文。也就是说,关于过去,我们没有选择,都是文言文。不知过去,就不知当下何以如此,更无以至将来。再说,文言文很有趣的。”我说。

“我不信!”

“文言文没有标点符号,大家都学过《论语十二则》,就以这一则为例吧。”

我在白板上写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请诸位学者断句。

断出来的大多都是语文课上讲的标准答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也是标准答案:几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我说:“我的断句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是这样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与你们的完全相反。多人在一起,无论做什么都有我,因为我是大家的师。我会根据众人中已经发掘并找到天赋的,顺从他的天赋去发展;而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的,就帮助他不断去做调整和尝试,去寻找。我认为我的断句和理解,更接近孔子的本意。”

“你为什么这么说?”有学者质疑。

“因为我自信啊!我相信作为孔子这样有三千弟子的大老师和私学的开创者,他当然有这个自信和底气。所以你们看,文言文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就像我们,人人生而不同,怎么可能成长为同样的人?我们学习,千万不要把知识作为学习的目的。开创禅宗的六祖慧能有一个公案。慧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文盲,不认识字。有天,一位僧人拿着《金刚经》去请教他,没想到慧能说‘字即不识,意即请问’。那位僧人大为惊讶,说你连字都不认识还怎么理解经文的意思呢?慧能说,诸佛旨意,非关文字。文字只是指向月亮的那根手指,而不是月亮。诸位所学到的知识,也只是方法和路径,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如果把知识作为学习的目的,那就是见指不见月了。”在白板上写下“循指见月,依法行持。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四句偈,并借“华”通“花”埋了一颗《桃夭》的种子,接着又讲了两个禅宗的公案,最后以桌上的空杯子小小延展了一下“色空”的概念,“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无限的可能。又撒了一把种子。

有学者说自己的CPU又烧了,有的说自己心里那个蛋破了,有什么东西正要出来了。真好。我们慢下来的是进度,而不是思考。

“毛豆老师,你一天就撒种子了,也不浇灌一下,就不怕种子发不出芽来吗?”

“我有浇水啊!不过不是你们面前喝的水,而是希望你们用‘在生活中思考’这个来浇灌种子,所以我知道它们一定会发芽。”

一天下来,在我们都慢下来时,上午和下午两个班的进度开始拉开了。上午的四五年混龄班,做了文言文铺垫;下午六至八年级混龄班,《史记·五帝本纪》讲到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今天起没有统一或多选一的作业,但各位学者须在下周的讲谈上拿出自己的作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用文字来描述。

一天的讲谈结束,听了半小时也闲书局正在进行的文学对话,离开时买书两本。一本童岭的《炎凤朔龙记:大唐帝国与东亚的中世》,商务印书馆“丝瓷之路博览”之一种;一本《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

【共读记·十六】没有人做错什么

提问、回答、讨论、角色扮演,四十分钟很快就过去。

今天的讨论继续围绕平果·斯金纳展开。

平果不喜欢鸟,而路易斯是一只天鹅,还是夏令营的辅导员。上周我们讨论过,不喜欢≠讨厌,但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实在是不容易,布里克尔先生给平果的要求是“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必须尊重它。”从而引出我们讨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怎样才算是尊重?

诸君读了书,都知道不论是否喜欢,都应该尊重别人。“那如果你不喜欢的人想和你一起玩,你要怎么回答?”

李思甜抢着回答说:“我不喜欢你,但并不讨厌你,如果你改正我不喜欢的地方,我就会和你玩。”诸君对此表示赞同。

“然而”,我说:“前半段非常棒,但后面对别人提出改变的要求是不妥当的。因为我们不应该要求别人按照我们的想法去改变,别人也不应该为了讨好他人而去改变自己。友善告诉别人你的想法就好。因为没有人做错什么。你不可能喜欢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也不可能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喜欢你,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所以做自己,做好自己就好了。”

我接着说:“举个例子,你们不喜欢我,但必须尊重我,应该怎么做?”

“那我就不上你的课。”弗莱德先生说。

“如果不喜欢你又非要上这个课,那我就随便上就好了。”蝌蚪君说。

“各位,你们觉得这样是尊重吗?”我问。

“不是。”

“那怎样做才是尊重?”

“我的意思是,”蝌蚪君补充说:“如果不喜欢你又非要上这个课,那我就平平常常做该做的就好。”

“这是最起码的尊重。但我想提醒各位的是,不喜欢谁不代表不喜欢他做的事,就像可能有人不喜欢我,但不代表你不喜欢阅读一样。我们都没有做错什么。”

今日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十五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十四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船老板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维三段论,成功让不接待鸟的里茨饭店接待了路易斯。谁是亚里士多德?什么是三段论?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共读记·十五】不喜欢≠讨厌

每天吃过午饭,营员们到各自的帐篷去休息。有人读书,有人写信回家,告诉他们的爸爸妈妈菜有多糟。有人就躺在行军床上讲话。有一天下午的休息时间里,平果那帐篷里的孩子们开始取笑他的名字。

“平果·斯金纳,”一个孩子说。“你是打哪儿弄来这么傻一个名字的,平果?”

“是我爸爸给我取的,”平果回答说。

“我知道他的名字是怎么回事了,”另一个孩子说。“酸苹果!酸苹果·斯金纳。”孩子们一听都叫嚷起来,开始唱:“酸苹果,酸苹果,酸苹果。”

“安静!”帐篷长大叫。“我要求这帐篷安静。不要去烦平果。”

“不要烦烂苹果!”另一个孩子悄悄说。有几个孩子得把他们的枕头拉到头上,好不让他们的偷笑声被听见。

平果很生气。休息时间结束,他一个人到码头上去。他不高兴别人取笑他,他要做点什么事来回敬他们。他对谁也没说,把一条小划子放到湖面上,对着一英里远的对岸划去。没有人注意到他。一个大浪打来,小划子翻了,平果落到了水里,他不会游泳。

今天的阅读课,主要讨论了是什么导致平果不顾一切去冒险。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抛出,潘神和米斯特马说出了“欺凌”这个词。非常棒!平果正是遭到了同帐篷营员的语言欺凌,在生气导致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做出的冒险举动。看来大家的《反欺凌政策》学得不错。我接着追问:当自己遭到欺凌怎么办?

诸君本能的表示要反击,对骂、对打回去。我说那你们和平果一样将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中,极有可能遭受到更加强烈的欺凌,甚至是肢体冲突。

“那怎么办?”诸君问。

我说:“控制情绪,不要反击欺凌你的人,尽可能保持冷静并迅速离开后,去找到家长或老师,将发生的事叙述清楚。一定要将发生了什么告诉别人,如果说不清楚,你可以写下来。只有别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才知道怎么帮助你。”

“平果落水后,是谁救了他?”我问。

“路易斯。”

“可是他不喜欢鸟。不喜欢路易斯。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他就是不喜欢鸟。”

“路易斯救了他,使他改变了对鸟的态度吗?”

“没有,他还是不喜欢鸟。”

“他讨厌鸟、讨厌路易斯吗?”

“不!他不讨厌路易斯,他只是不喜欢。”

“太棒了!”我在黑板上写下“不喜欢≠讨厌”,说:“不喜欢和讨厌是两码事。平果从来没有试图隐藏他不喜欢鸟,他勇敢而坦诚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没有对路易斯表现出讨厌,也没有用语言和行为去攻击路易斯。所以我们不喜欢一件事、一个人时,可以平和而坦诚的告诉对方,并同时说明这不是讨厌。”

铃声响起,“下次课我们将讨论如果你必须要和你不喜欢的人一起学习和相处,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我说。

下课后,歪果仁李思甜问我:“豆哥老师,是不是我不喜欢的人也有可能是善良的人,也会来救我?”

我说:“是的。我们不喜欢一个人,并不表示他不善良。

今天的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十四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十三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路易斯在波士顿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共读记·十四】牛鼻子上的绳

下课,我左腋下夹着书和作业本,吹着口哨走进办公室。李艳老师和苟校长说看来今天你这堂课很成功?我说是勒,很成功。

上周的课后颇为沮丧,决定这个学期都会停留在阅读文本和基于文本的问答,不再涉及讨论。但今天的课,在学生提出的问题当中,我再次尝试并成功慢慢引向了讨论,以至于当蝌蚪君说:“我觉得这节课不是阅读课,而是讨论课”。如此丝滑。

最终的讨论问题从路易斯和塞雷娜的爱情,滑向了大家口头常常说的“我不喜欢你这样!”而我扮演的就是那个被别人“不喜欢”的人。

“豆哥老师,我不喜欢你这样!”

“你喜不喜欢我,关我什么事呢?我到这里来又不是要来讨好谁,你到这里来也不是因为喜欢我啊。”

“可是你这样让我不开心。”

“你开不开心关我什么事呢?并且不这样我也不开心啊!”

这样的日常对话,只会让双方都不开心,问题也得不到解决,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都不喜欢我”,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每个人其实都是“受害者”。

我提醒诸君,这种日常表达,其实只是情绪的表达,并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理性思维和逻辑表达的层次,难以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增加更多的不理解,最终只能寻求老师或校规的权威和条款使问题被压制,但其实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

整个讨论,有序且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当诸君被我的反诘逼入思维的死角就快束手无策,我准备祭出如雨点和奔雷的棒喝之时,歪果仁李思甜说出,首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言行,其次这样的言行会给别人造成什么困扰,最后请对方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遭受别人这样的对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随即米斯特马补充了“同理心”和“换位思考”。完美!

“各位”我说:“这才是在单纯情绪表达之上的,更高维度的思考,这也才是有逻辑的表达,才是公共说理。如果大家不能学会说理,只是单纯停留在情绪的输出上,是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的。阅读不只是读书,而是通过阅读和表达学会思考和说理。”说完,下课铃响。刚刚好。

曾经,也闲书局的局座大人秋蚂蚱在听了我一次课后说,我和他上课最大的区别就在我是教室里的一头牛,鼻子上的绳子握在学生手里;而他是牵绳子的人,教室里的学生都是牛。其实,我只是让诸君以为绳子在他们手里而已。

今天的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十三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十二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孤独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吗?为什么?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