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教书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可惜了这份闲雅

昨天,太座和女儿从花园里摘回来数枝腊梅。我用二〇一九年冬天从腾冲乡场上淘来的乡下装盐的小陶罐插起来,太座床头一罐,我床头一罐,女儿不要,她那一罐就放在了客厅。

夜晚,妻儿均已安睡,在书架前选下学期中小学阅读写作课和中文课与课程配套的书,窗外雪簌簌。
放寒假这一周里,都在考虑下学期的课要上什么,怎么上。

中学的中文课,班级里学生年龄和年级跨度大,我已自编了三年的教材,但半中间接一个下学期的课,前后不搭。昨晚最终决定,下学期讲“唐宋八大家”,以葛晓音《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为主,辅以自选每节课一首季节时令古诗词和《围炉夜话》《小窗幽记》《菜根谭》中一句。

小学的阅读写作课,暂定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珍·克雷赫德·乔治的《山居岁月》、艾非的《女水手日记》和奥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的游戏》四本。

枕边书读《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梦了一夜沁了腊梅香的“唐宋八大家”,不过是为备课而读,可惜了这份闲雅。

昨晚睡前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女儿坐在客厅新买的,第二面插满书的三米六书架前夜读的照片。今早起床觉着矫情又炫耀,与昨夜的美梦相比实在是恶俗,删了。

今天腊月廿九,除夕。独坐书房备课,窗外融雪一块一块从枝头掉落。第一次除夕下这么大的雪,第一次除夕忙着备课。春节假期这七天,有太座照顾二娃,我得在一周里将下学期的课准备停当。

找到舒适区并留在那里

这个寒假全职带娃之余读闲书的计划,在假期开始前一天就泡汤一半——娃是自己的娃,当然要带;书是自己的书,但一本闲书都看不成了。

二十二日,周六,寒假前一天,全校教职工返校作学期总结和接受下学期工作安排。

下学期,我的课又有调整。上课的年级恢复到一年前的跨度,从三年级到九年级;科目为小学的阅读写作、中学的中文和历史。历史可以按照课本进行,但阅读写作课需要自选、自编教材,中文课在课本的基础上要准备一份辅助教材,所以这个寒假,在带娃之余就是呆在编教材和备课的“舒适区”里。

我这上个世纪的高中文科辍学生,在过去一年里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幸福学堂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在期末总结上,我说:“我认为人一生努力的终极目标就是找到自己的‘舒适区’,并留在那里。这个舒适区不是躺平混吃等死,而是舒者,缓也,展也,闲雅也;适者,如也,至也,自得也。一个人只有得到舒缓和伸展才能学以致用,闲才能知不足,而后雅,才成其为自己。如者,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至者,达也,达成心中的目标,才能自得,成为更好的自己。”

【期末】给学生的信

XX好!

本学期你的中文学分为104分。按照课程规则,期末学分超过100分就没有必须完成的中文假期作业。祝贺你!

这个学期的中文课,自律、努力和开朗这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帮助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一件值得你和家人都为之骄傲和自豪的事。

这个学期,曾经在课堂上,就为什么来上你们中文课的人是我这个问题,我们有过小小的讨论。当时和现在我都认为:可能,仅仅只是因为我比其他人多读了1000本书,而已。

曾经我很愚蠢。这个愚蠢一是愚蠢其本身,二是对愚蠢的未知,这比愚蠢本身更可怕。后来,在读了1000本书,写了超过50万字的读书笔记、影评、乐评和记录日常思考的随笔以后发现——我仍然是愚蠢的。还真是绝望啊!不过还好有一个大大的收获在暗夜中发出的亮光给了我无比的慰藉,那就是——我知道了我的无知。这让我想起苏格拉底那句——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嗯哼!似乎我又靠近了那些人类历史上真正伟大的人物0.000001毫米。NICE!

曾经,美国领导与教育国际中心主任威拉特·达吉特,就全世界都在为学校应该教什么而争论不休时,他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里,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教会学生怎样阅读和思考。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应该是三个科目:阅读、思考和写作。因为阅读、思考和写作,就像呼吸之于生命,一天也不能停。呼吸和进食维持的是“人”的生物生命,而阅读、思考和写作维系的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之所以为其自己,不是其他任何一个生物概念上的人的根本所在的精神生命。一个人的成长,除了生理上的,还要有与之匹配的思想上的。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希望独立和独特的你在假期里,持续保持自由阅读、思考和写作。如果你在假期里每周读了一本书,观影一部,欣赏了一张音乐专辑,并将你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下学期开学时,我们可以就此来展开一些有趣的讨论。

上周,看了电影《沙丘》后,我重温了多年前读过的弗兰克·赫伯特的同名小说,书影俱佳。昨晚在重读了松尾芭蕉的《奥州小道》后,我对俳句,这种日本古典短诗愈发的喜爱。手上正在读的这本李雪涛的《思想小品》,“在一个没有圣人的时代,我们每个现代人的生命文体,都是一部小品文。”这句话,让我对自己平时的一些随手小记有了新的认知。

此时,在给你敲这封信,我的BGM是雷鬼音乐鼻祖牙买加人Bob Marley的《Three little birds》——Sayin, this is my message to you-ou-ou

新年,
要快乐!
寒假,
更要快乐!

老师黎明 于幸福学堂
二〇二二年一月十四日

你写什么,我就读什么

本周,每日上课一二节,写字十几张,读书几十页。

下午,女儿写完她的《可萨帝国发展史Ⅰ》,说,昨天听到校长在办公室里弹吉他唱《平凡之路》。

我说:“校长在跟香蕉老师学吉他。老师也要不断学习。”

“就像爸爸在向曙光老师学写小楷。”她说。

“所以,学习不只是在学校,也不只是在小时候,而是伴随一生的。”我说。

下周中学期末考试。我的课程,期末分为日常、口试和笔试三部分。各部分的分数占比为30%、30%、40%。所以,这是一个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的持续评估,而不是一次考试就能完成的。

日常学分主要考核的是作业和课堂表现——作业是否按要求并努力完成,课堂是否积极跟随、互动和思考。每生初始学分都是满分一百分。期末时,学分如果超过一百分,不论口试、笔试成绩如何,都可免写假期作业。

口试分为背诵和飞花令两部分。背诵就是简单粗暴的记忆检测,飞花令则是对诗词的理解和融合检测。笔试也分为两部分,一是开放式写作,一是闭卷考试。这次的开放式写作是让学生转换为乐评人,随机抽神纳姆乐队《月光歌舞厅》、二手玫瑰乐队《舞曲》、五条人《阿珍爱上了阿强》、尧十三《二嬢》、阿肆《有女朋友别忘了请我吃饭》、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哪里了》、山人乐队《三十年》、九连真人《莫欺少年穷》以及马飞的《樱花舞厅走三遍》和《两个科学家在吃面》等乐队或音乐人的三四个作品,写乐评。

“乐评怎么写?”学生问我。

我说:“我也不知道,我没写过。”

“那你让我们写?”

“人生不会都只做自己会做和做过的事。不会写,就先去读十篇,学习别人怎么写的。开放式写作检测的不只是你的写作水平,还是你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那你要求我们从什么角度写?”

“那是你自己决定的。你是乐评人,我是读者。你写什么,我就读什么。”我说。

周末探究写作: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本周的周末写作材料,是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要求学生周末必须与家长深入讨论,而后根据讨论结果完成一篇观点文章。文章字数只要求五百。

家庭讨论的范畴要求包含但不限于:“知识”、“真理”和“智慧”三者有关系吗?如果三者有关系,是什么关系?掌握了知识就一定知晓“真理”并拥有“智慧”吗?学校和老师是否一定“掌握”了真理?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我们怎么界定“真理”?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家长送孩子到学校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只是到学校学习“知识”,现在“知识”已无处不在并唾手可得,如果只是传授“知识”,那互联网就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它的知识储备量超过任何一个“人”,仅仅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意义何在?一个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成为老师?老师和“真理”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人如何通过知识性的学习去知晓真理,从而生出智慧?

一篇文章才要求五百字,看起来字数不多,应该很容易完成。其实不然。我认为,一者写短文章比长篇大论要难,因为可供文字腾挪的空间更小,更要求字斟句酌;二者五百字讲不清楚的观点,五千字也不会讲清楚。

看脚下

周五(12月10日)下午5:04,收到Yvonne的微信:“豆哥,您还愿意和我讨论中国哲学吗?我又有论文要写了,但是我还是一点思绪没有。这一次的主题可以写儒家思想也可以选择道家。但是我想写道家的,现在想到的一个论题是:‘用道家思想治国有可行性吗?’”但我好像和上次一样,不知道从何写起。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选题,有趣,就说,来吧!

Yvonne:“我觉得可以从无为说起?我希望能把它讲得既有趣又有逻辑。因为英文写出来的论文,有时候我没办法写成我自己真正想表达的。”

:“你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Yvonne:“我认为道家思想治国并不能达到一个非常有效的效果。社会是国家的基础,而维持社会的治理人需要拥有一定的权利去管理子民(我现在没办法定义道德经48章所说的“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中的“无事”的意思。我理解的是不去“扰攘”。如果按照我的这个理解,我认为治理者应该是根据法制去治理国家。那么怎么定义“无事”呢?法制约束子民算是“扰攘”吗?”

晚饭后洗了碗,把两个娃都哄睡了,开始捋我的思路,然后敲下来,在周六(11日)早上7:16发给了Yvonne,由此开启了断断续续持续到晚上20:45的讨论:

捋了捋我的几个想法,或许对你的论文能有点点帮助:

1、《用道家思想治国有可行性吗?》好像论文题目通常不用疑问句。论文嘛,题目通常就是论点,一目了然,如《无为而无不为——论道家的治世之道》、《治天下与致天下——论道家的治世之道》(这里的‘致’作‘致命遂志’解)。

2、我觉得题中的‘治国’不如‘治天下’,‘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古人的天下包含国,是比国更大的时空概念,天下治,国治。

3、‘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当中的‘事’,我认为作‘治理’解,与你‘拥有一定权利的治理人管理子民’的观点贴近。

4、‘根据法制去治理国家’,那是法家的观点,不是道家的。道家的是‘无为而无不为’。

5、我部分赞同你‘道家思想治国并不能达到一个非常有效的效果’的看法。我认为,道家对天下的看法和治理,是治乱不治治,治危不治安。天下大乱之时,道家出来,提倡‘无为’,因为‘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否则‘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希望天下人(天以下之人,即天子,而非天下之人)向圣人靠拢,以无为治天下,让天下如春夏秋冬一样自己恢复秩序,而不要妄加干预。一旦天下治,就达到了其某种‘自然’的运行,这时候也就不需要有为,因为‘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所以,想要‘无为’,就要‘无事’,顺应四时,不争,‘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不治而治,无为而无所不为。

6、‘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否则‘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历史上秦的崛起和覆灭我理解为‘为’和‘执’的后果。

7、轴心时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但希腊的三贤、‘中国’的百家争鸣,在印度诞生了佛教。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规律,不去横加干涉,否则‘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我认为的,道家的‘天下治’和‘自然’,是指的达成一种平衡,而非特指生物的大自然。还有就是,天下乱,儒家不能兼济天下时,就选择独善其身,天下治,道家去炼丹,儒家来治国,通经致用。”

Yvonne:“豆哥,我不太理解你所说的“天下乱,儒家不能兼济天下时,就选择独善其身,天下治,道家去炼丹,儒家来治国,通经致用。”的意思,还有“通经致用”和“经世致用”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我认为,儒家是由己及人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不治,退而国治;国不治,退而齐家、修身。所以乱世之时,孔子周游列国‘累累若丧家之狗’也不得用。

“天下乱,道家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我认为,‘通经致用’不同于‘经世致用’,两者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根本目的不同。‘通经致用’是‘独尊儒术’后,儒家以天下为己任,‘致用’在事君王、治百姓上。‘经世致用’的功利性更强,这也是受明清之际社会大变革的影响。所以此‘经’非彼‘经’。

我的这些观点和想法,都很粗浅。要真正讲清楚‘道’和‘治天下’,那是大学问。我这一生也难望其项背,或许再努力十年可得管中一窥。所以‘上大学’在我看来,就是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站上一个新的高度,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才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然后低得下头来‘看脚下’(禅宗公案),站到巨人的肩膀上,为后人在前进的路上垫下自己小小的那一块石头。

Yvonne:“啊豆哥,您写的好多我都还是无法读懂。还有就是我翻阅了一些资料,但我始终不理解‘上德’‘下德’‘无德’。”

:“天地不仁,不是仁,也不是‘不仁’,是‘无仁’,即无所谓仁,也无所谓无仁。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上者,尚也。德本无所谓有无,但因无德而有(大道废,有仁义),所以德以无德为上。”

Yvonne:“哈?我准备写‘大道废,有仁义’的,但这么一说,我又不知道他和治世的关系了。这是对于平民的要求还是治理人的要求?”

:“这是对天下所有人的。德不是无,而是天下不以德为德,是以无德,是以上德。天下失德(大道废),才有德(有仁义),所以德本无,故为无德。这个也可以往治世的方向理解。无为而治,就是无所谓仁义不仁义,因为大道不废,仁义不存。大道废,才有所谓的仁义,这就像下德,不失仁义,实为无仁义。”

Yvonne:“‘大道’是制度的意思吧?‘大道’存在时仁义不存,废除‘大道’才有仁义。那么无所谓有没有仁义的意思在于不要太过于在意这个东西吗?”

:“‘大道’不是制度,就是因为大道废了,才需要制度。‘大道废’不是大道被废除,而是大道不存。只是当我们在谈论‘仁义’时,才明白大道已不存。”

Yvonne:“啊啊啊我好像理解了。因为没有了道(公德,正义),人们才会在意仁义。有点感觉了,但还需要琢磨。恢复大道之后,人与人之间将不再会出现加大倡导的现象,这样一来就符合了自然中的平衡。然后不去强调坏也不强调好,因为这些都是对立的。有好就一定会有坏。因为没有大道,世间才会制定各种各种规范礼仪或者来区分贵贱,但越是这样,反而越会造成更多的虚伪欺瞒。而作为治理者要做的应该是思考如何将大道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而不是制定越来越多得“规则”去约束人,这些都是人为的,并且掺杂了人自己的想法。”

:“所以治理者不是来制定什么更多的制度来治理的,而是来做“减法”的,让大道得存。”

Yvonne:“终于理解皮毛了。”

:“2022年我应该再仔细读读老庄孔孟了。哈哈!”

来来回回讨论了两天,上一篇论文创下了她的新纪录86分,希望这篇能到90分。讨论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我也从中获益良多。

周末探究写作题:不请自来的未来

在飞机被发明出来之前,人们很难相信,人竟然能像神一样在天空如此快速的从世界一处抵达另一处;在电话被发明出来之前,“千里传音”只作为某种“特异功能”和神通出现在武侠小说和神话故事里;在电梯被发明出来之前,从一个层楼到达另一个楼层的“瞬间移动”通常出现在科幻作品中;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面对面视频通话和数字货币的出现意味着那就是“未来”。现在,这许许多多的未来正在当下发生,并切实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未来。

100年前,如果你能在一生中读完100本书就很不错了。现在,一年中有超过万亿兆字节的信息通过智能终端传送给每个人,这远远超过一个人一生能够接收和处理的信息总量。当知识变得唾手可得,信息变得无处不在,“学习”意味着什么?教育又该做些什么?

现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早已是无人售票,解决排队问题的排号机、日常水电气自助缴费机也已走进人类日常生活多年。1984年,世界上第一座“无人工厂”在日本筑波科学城建成并投入使用。

从世界上第一台ATM机投入使用到现在,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已有超过200万台提供自动存取款服务的机器分布在各个银行网点,然而现在已经进入数字货币时代,只需要智能手机众多应用中的某一个,就可以完成一家银行为普通人提供的所有金融服务。你上一次走进银行营业厅是在什么时候?

2013年,谷歌、亚马逊和顺丰等多家公司宣布开始研发无人机快递项目。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全球多个国家已开始采用无人机运送快递。

2021年10月,Facebook更名为“Meta”,这家公司准备在未来5年内转型成一家元宇宙(Metaverse)公司。

人工智能不只是机器人,因为它(或许不久以后就会是她/他 or TA)不止取代人类那些看似简单重复无需动脑的工作岗位,还在不断“进化”并取代不够“智能”的机器。最终,人工智能是否会进化出自我意识?如果人类大脑这个物质能够诞生意识这个非物质,人工智能最终进化出意识,于当下来说,也不过只是个时间问题。

时间是什么?当下又有多长?当下,是过去的未来,也是未来的过去;未来,是当下的未来,也是未来的当下。如果时间是一条线,切断这条线,线的半段就是过去,另半段就是未来,这个切点就是所谓的“当下”,一个无限接近于0的短暂瞬间。

你可能觉得自己能生活在今天很幸运,也很幸福。这是因为你无法看到未来,只能看到已经过去的历史(如果你对历史还算感兴趣的话)。当下的教育也是这样——所有人的经验都来自于过去,并试图用过去的经验去应对未知的未来。这个所有人,包括教育政策和目标的制定者、教材编写者、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你的父母、你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每一个人,以及你自己。

在即将到来的5年,你是正在上高中还是正在从事什么?或是已被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取代?未来,不只是我们或你们的,是我们所有人的。但身处“过去”的我们,怎么进行面对未来的教育?

本周请与家人深入讨论后,用一篇文章写下讨论后的思考:什么样的教育和课程(特别是中文课),才是未来的教育和课程,才能使我们拥有足够的信心和具备怎样的能力,去面对不请自来的未来?

夜读明小品三百篇

下周是中学部的六周测评,虽然我中文四班的的课才开了两周整,但也要测一测、评一评。

我将评估内容分为日常、口试、笔试、探究写作与表达四个部分。

口试三套题,“容易”、“适中”、“困难”三个难度,学生现场抽签。看起来是拼运气,其实要保证顺利通过,就要做好接受难度最高的测评准备。

探究写作与表达评估,上周五已布置,每个人的方向和内容都不同,周五时每人五分钟的脱稿展示时间来进行评估。

这个班的学生,来自六至九年级。年级跨度大,学生的程度跨度就更大,所以统一用一套题是无法达成评估的,至少需要准备四套内容不同,难度也不同的笔试卷。基础题还好办,阅读材料的选择就有点费工夫。好在床头杂书多,昨夜一气读完《明小品三百篇》,测评的阅读材料就都有了。

西北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一版一印,胡义成选评《明小品三百篇》,能一夜读完这本三十九万六千字的书,是因为我只读原文不看评注,所以就算是三百篇小品,也不过是三、五万字。只是出版快三十年的书,纸张薄脆黄旧,夜读眼睛颇吃力。不读评注,是因为不知胡义成何许人,也可能是作者自费出版的,初翻开此书就发现评、注有错处,于是统统忽略。这本书是上个月的“十一”假期去也闲书局淘书,根据我一向的购书喜好,店长觉得这书应该我喜欢,专门给我留的旧书。这是对“老”读者的特别照顾罢。我也欣然购入。买的时候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觉得总会有什么用。买书、读书的乐趣,就在这里了。书,哪里会嫌多嘛。

感恩这一生的所有遇见

早上去到学堂,户外走道的玻璃隔板上满是水雾。女儿用手指在上面写字,我也和她一起写。她写“你好,火鸡先生!”我写“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

今天感恩节。收到两张卡片。

一张是之前的学生写的,“豆总,去年您让我写彩蛋,改变了我今后的规划……”。所谓的“写彩蛋”,就是在点评了他每次的作业后,根据作业内容再追问一个“为什么……”。例如:为什么会有洪武四大案?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如此信任太监王振而御驾亲征?为什么领导北京保卫战的是于谦而不是其他人……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已经让我习惯于接受“是什么”,渐渐忘了去问“为什么”,所以凡事一旦再追问一个“为什么”,于我也如同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另一张是学堂小学部校长写的,“最博学的毛豆老师……”。我这具被虚荣填充得鼓囊囊的皮囊读到这张卡片,很开心。

晚上,在微信与我课上一位学生的家长沟通该生的学习计划,她说:“毫不犹豫和夸张,毛豆老师是我们所见的,最好的老师了。没有之一。女儿有次给我分享,她说,如果老师是妈妈说的文殊菩萨化身,那么文殊菩萨就是黎明老师的样子。当时就深受触动。”幸甚至哉!善莫大焉!学识浅陋的我,那一刻嘴角竟挂着羞愧和虚荣的笑。感恩这一生的所有遇见。是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成就了我。

地图、诗人和哲学

暑假时中学部装修教室,把中文教室墙上尺寸150*215cm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取了下来。本周起,我每天上午在中学部固定在中文教室上第一节课,于是请中学部老师找到地图并重新挂了上去。没有地理意识的历史都是空中楼阁,没有历史意识的文学都不过是猎奇。

《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章里的盛世残梦》,两本一共六十八万字,前天翻完了第一遍,现正在二刷。两本里有少数情节演绎得有点离谱,不过整体上借耳熟能详那二三十位著名唐宋诗人和诗梳理了唐宋史,粗线条的好处是简单明了,于我来说也是两本不错的教学参考书。

周末三天,在微信上和Yvonne讨论她的中国哲学论文。论文要围绕《孟子》和《论语》里的六句原文展开。几个切入点和角度来来回回讨论了几百条,终于落在《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賜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和《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两句上。Yvonne今年离开学堂,九月去上海上大学,一年后出国继续学业。才短短两个多月,进步可以说是一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