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教书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一位六年级学生用他妈妈的微信发来消息,问:“毛豆老师,我看到一句话,阅读是一种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我回:“《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是热爱读书的英国小说家毛姆的一本随笔集。”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的痛苦与不幸。”这本书的书名,就来自书里的这句话。”

我没有告诉他,其实我不喜欢毛姆,因为读不读是个是非问题,读什么不读什么是一个兴趣问题。

还好,我不是

今天是校园开放日。一对年轻家长预约的时间是十点三十分,他们迟到了十五分钟,都穿着休闲短裤,趿着塑料拖鞋。时逢大课间,小学部校长带着年轻妈妈参观校园,年轻爸爸走到正在操场上享受阳光的我跟前,用贵阳话问:“你是兹个学校勒老师哈?”

“是的。”我用普通话回答他。

“你是哪点勒人?”他问。

“我就是本地人。”我用贵阳话回答。

“你在兹点上课,一个月好多钱?”他继续问。

“先生,你……家住哪点,有几套房啊?你今天来,开勒哪样车?”

“呵呵呵……我只是随便问哈。”

“哦,没事,我也只是随便问哈。”我说。

“咦——兹个外国人是哪个国家勒嘛?拉为哪样来你们兹点嘞?”他看到Nathan Browen一家,问我。

“拉们从英国来,因为拉们喜欢兹个国家,喜欢兹个学校。”

“威哟,我怕不会哦,咋个可能?拉是外国人咯嘛。”

“先生,为哪样一个英国人不能喜欢中国,不能喜欢一个贵州勒学校嘞?我喜欢宝莱坞电影,也喜欢斯嘉丽·约翰逊、摩根·弗里曼和服部半藏,还喜欢德国战车,有哪样问题?”

“你……是老师,不是校长哈?”他最后问。

“还好,我不是。”我说完,他转头就走了。

瑟瑟发抖中

九年级的Z同学在微信里问:“豆总,我想问下您有什么关于上海的纪录片或者电影的推荐吗?”

“《八佰》”,我回。估计她这学期的自选游学目的地是上海。

“除了这个呢?还有别的吗?因为打算安排四行仓库纪念馆的参观,所以《八佰》是会看的。”

“贾樟柯《海上传奇》”。太不负责任了。这部电影我没看过,只是看了影评和豆瓣评分都不错就推荐了。然后问她现在的语文情况如何,“所以豆总你要回来上课了吗?”她马上问。

“你们很生猛,我不敢。”还配了个吃瓜的表情。

“不不不豆总我们永远爱你,我热爱中文。”

“瑟瑟发抖中。”

再上三高

16号那天上午,中学部校长来电,说他实在是太忙了,一周十四节课,还要处理一堆日常事务,让我接手他八年级和高中的课。我问一周几节,现在上的是什么,他说一周才五节,现在上的法国高中哲学课本。我在电话里打哈哈不置可否。

下午,他来继续说这事。

我说我哪里懂什么哲学哦。

这没关系,既然是你来上课,那当然是你决定内容。他说。

我问上课时间会不会和我现在小学的课冲突。

小问题,有冲突我们就来调整时间。

我问他希望我什么时候开始上课。

他说越快越好,最好中秋假期后就开始。如果可以,就再开一门选修课嘛。

我说太仓促了,还是要点时间准备。

今天微信发了课程计划内容过去。以《笑林广记》《小窗幽记》和《随园诗话》佐以语文教材内容。

回话过来说:“靠谱。中秋后开始?”

我说:“自编教材,备课量大,还是国庆假期后开始罢。”

“好,按你的节奏来。”

就这样,我又要再回去中学部上中文课了。我的中文课,又是要从三年级一直上到高中。

毕业生对我的评价

上海致极学院在开学日前一天,公众号推送了全额奖学金学生W的文章。W在文章里回顾了在幸福学堂五年的学习和生活。“我写了豆总哦,就是文章里那个中文老师。”她在微信里说。

“那我要去多读两遍,还要转发给老婆大人看看。”我回复。一位学堂的毕业生在新学校的公众号上,怎么回顾和评价她的中文老师——

“我从学堂的老师身上学到很多能支撑我坚持的东西。我的中文老师对自己要求极高,在课程设计上,力求创新,极具个人特色。他会根据学生各自知识累积的程度和学习状态来调整课程,无论学习层次高低的学生,都不会被忽视,从这点,我可以判定他是位很负责的教师。老师总说‘我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何等的谦卑,他确实做到了以身作则。优秀的老师不仅能教授知识,还留下更珍贵的精神给他的学生,在学生时代,遇到优秀的老师很重要。”

读书贴士

中学部负责人让我写几个关于阅读的贴士或建议,下个学期放进中学《学生手册》里。于是,敲了长长短短这几条。

读书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

不要轻易为了谁或某个不可具象的对象去读书。读书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如果一定要为了谁读书,那就先为自己。

一句杀人诛心的话

我有一句杀人诛心的话:普罗大众永远是一群不愿意用脑子,对复杂信息有天生抵触,拒绝学习还又渴望速成的韭菜!

短文更难写

写不了长文章,那就先从短小的来。但相对看去,短小之文,比长篇文章更不好写,因为能调度的字句不多,更求笔触精准。

自由阅读与阅读自由

如果肉身不能自由,阅读就更要自由,否则就让我想起那本书——《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然而也只有阅读的自由,才有可能拥有思想的自由和精神的独立,也才可能发现肉身的不自由。读书,只有读到好思想,才能看见坏人间。

读不读的问题

2019年,中国出版了超过50万种100亿册图书,全世界的出版量更是一个真正的天文数字。在这个数量级上,一年里不论读没读过哪几本书,都没有什么值得炫耀或沮丧的。如果没有阅读障碍症,纯粹只是不喜欢读书,那很抱歉,你左右两个半脑的额叶、顶叶与颞叶会被减少刺激,大脑皮质层会萎缩,你将丧失评估、分析、权衡轻重与明辨信息的能力。不要试图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模式来自我催眠,以为别的什么能力会异军突起,因为人类智慧进化的真正争议点不在于交流技巧的先进性,而在于口语、文字和网络使用的转换能力。所以,人与人除了先天生理之外最大的区别,就在谁一直在保持阅读、写作和思考。在知识变得越来越容易获得的互联网时代,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一个不能思考的人,是无法分辨什么是独立,什么是思考和什么是独立思考的。

寻找书单

“既关注作品的价值观,也强调多元思考;既尊重孩子的兴趣,也强调书目的引导性;既尊重市场的选择,也强调作品的经典性;既关注作品的趣味性,也关注作品的思想性;既凸显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强调国际视野。”这是八月号《少年时》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书目项目主管袁泉写的《书单里的秘密》里,面向6—12岁儿童的《爱阅小学图书馆基本配备书目》的评选理念。

《书单里的秘密》介绍了给青少年选书的一些经验和建议,尤其让我好奇的,是这张书单的内容。于是为显郑重,非常老派(落伍)的在上午10:18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发往基金会邮箱,询问怎样才能一睹书单内容。但觉得电子邮件这种方式太过于传统(效率低下),一般不会收到回复,于是在微信里问贵州省亚桥公益服务中心的漆国静前辈有没有爱阅公益基金会哪位老师的联系方式。

“有。要理事长还是秘书长的?”

“妈耶,项目主管就好了。”我赶紧说。这种小事,哪里需要找秘书长哦。

很快就发来了秘书长张妤的微名片,“他们机构是我见过的最豪华的公益机构,一层楼办公。那个环境啊,全是书。”漆国静说。

加了秘书长的微信。在微信和电邮收到回复前,晚上9:30左右,我在爱阅公益基金会官网上下载到了包含学生、班级和教师三类共4000种图书的2018版《爱阅小学图书馆基本配备书目》(下载链接不是太容易找到)。感谢爱阅。“阅读是投资最小,回报最高的教育。”这是爱阅官网“童书100”项目页上的话。

完成文言文自编教材

早上在学堂,和我住一个小区的新生家长问这个学期的文言文课,我按什么教材来上。我说按自编教材来上。

开学欢庆周,师生都去“发现贵阳”了,我因痛风还没完全恢复,走不了远路,一个人留校。

一个人做事更容易专注。一天时间,完成了三、四、五年级这个学期文言文的教材内容。

文言文的文体有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所以自编教材的诗词和文是基础内容。

三个年级的诗词都是一样的,一课一首,选了教材里是现在的读音,但实际应该按照其古音读的一些。这些诗词如果按照语文课本里的读音,常常让我感觉自己上了个假学。所以在第一堂课我要先说明一下的是,考试按教材来,考试之外按我的来。

三年级的“文”,从半文半白的民国老课本《人之一生》《自由》等篇开始,还选了《宋史》、《世说新语》、《子不語》、《阅微草堂笔记》里的百字左右短文,重在有趣,培养兴趣。

四年级的“文”,以《论语》为主,还选了《孟子》《国语》《老子》《庄子》《坛经》的内容,在包含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尽量有趣。

五年级的“文”来源就更加多元,《三国志》、《闲居择言》、《日知录》、《老学庵笔记》、《甲行日注》、《梁溪漫志》、《世说新语》、《欧阳文忠公全集》、《震川先生文集》、《快园道古》、《山居杂谈》以及孙文的《大总统誓词》,没有两节课的内容来自同一个来源的,目的在开阔视野。

自编教材完成了,明天就要开始打印、装订教材和备课了。

重开文言文课

昨晚睡前在想家长希望我继续开文言文课的事——我到底想不想开这个课?我到底有没有能力开这个课?学堂会不会同意家长的要求让我开这个课?还没想清楚就睡着了。

早上六点不到醒来,接着想了想这事,觉得于我于学堂于家长和学生都没什么坏处,能不能、可不可以开课是一回事,但至少我得有个态度,于是就给小学部龚校长发了一条微信,说:“小学的文言文课,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是一门家长无所谓,学生不喜欢的可有可无的附加课。

“昨天我开五年级家长会,几位老生家长都希望文言文课继续开起来。

“家长会后,几位四年级家长遇到我,也希望能把文言文课开起来。他们希望开课的理由主要有;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人文基础;其他学校没有单独的这个课;有的家长“自己不懂也教不了”,有的家长“自己懂但没时间教”。这让我昨天感到很幸福,因为有一种被人需要的幸福感。

“昨天我也问了五年级老生对文言文课的感受,他们表示喜欢这个课,但不喜欢这门课的作业。

“我觉得,古诗词作为第二课堂来开,很有可能报名人数达不到开课要求,因为古诗词再怎样也不会比手工、魔术有趣。所以我想是否有可能在三至五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文言文课?不论能否开课,都给您添麻烦了。”

很快,龚校长回复,说三至五年级可以每周调一节中教英语课来上文言文课,然后确定了我的第二课堂取消。要开始备课了。

返校日

今天是学生返校日。上午,刘志虎老师把八个半月大的儿子和孩子奶奶留在行政办公室,由奶奶照顾孙子,他继续去完成开学前的准备工作。这已是这周的第三次。奶奶与孙子不熟悉,孩子就一直哭,刘老师只好把儿子背回教室去工作。我弄完手上的事去到四年级教室,小孩在我身上不哭不闹,这么一抱就是两小时,让刘老师终于算是基本完成了教室的布置。之所以这么做,是我理解但凡是还有一点其他办法,刘老师也不会把小孩子带到学校来。有的时候,人就是会遇到那么一两个暂时就是过不去的坎,就只能忍着,扛着。

下午,除了学生报到,还有家长会。午饭后去了中学部和幼儿园,拍了几张照片记录一下。今年的开学氛围比去年弱了很多,照片也乏善可陈。

下午三点,在小学部图书馆遇到认识了十几年的老友Z来参加女儿的家长会。她看我有点瘸,问脚怎么了,我说痛风还没好。“等一下”她从包里的几十瓶多特瑞精油里挑了一瓶天竺葵精油、一瓶丝柏精油和半管舒缓乳霜, “精油各两滴与乳霜混合涂抹于患处就可缓解。”我决定晚上试试。

女儿这个学期升五年级,下午参加了五年级的家长会。正式议程结束后,老生家长对我这个学期不再上文言文课表示不能接受,说要联名向校长要求恢复这门课,我笑着说我什么都不知道。出五年级教室正遇到一位家长从隔壁的四年级教室出来,他一看见我就说:“你现在进去听,我们家长正在要求文言文课你要继续开起来。”

下午四点半,在小学部操场遇到四年级一位学生家长,她问为什么这个学期文言文课只开几个星期就没了,我说调整为第二课堂了。“文言文我们不懂,但我们知道这个很重要,起码一个星期要有一两节课嘛。黎明老师,这个课你还是要开起来。”她说:“你以前的课,我家孩子主动去查不懂的字和词,学得很认真的。”这是三年来这位家长和我的第一次谈话。

今天是怎么了?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存在好像还是有点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