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教书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共读记·十五】不喜欢≠讨厌

每天吃过午饭,营员们到各自的帐篷去休息。有人读书,有人写信回家,告诉他们的爸爸妈妈菜有多糟。有人就躺在行军床上讲话。有一天下午的休息时间里,平果那帐篷里的孩子们开始取笑他的名字。

“平果·斯金纳,”一个孩子说。“你是打哪儿弄来这么傻一个名字的,平果?”

“是我爸爸给我取的,”平果回答说。

“我知道他的名字是怎么回事了,”另一个孩子说。“酸苹果!酸苹果·斯金纳。”孩子们一听都叫嚷起来,开始唱:“酸苹果,酸苹果,酸苹果。”

“安静!”帐篷长大叫。“我要求这帐篷安静。不要去烦平果。”

“不要烦烂苹果!”另一个孩子悄悄说。有几个孩子得把他们的枕头拉到头上,好不让他们的偷笑声被听见。

平果很生气。休息时间结束,他一个人到码头上去。他不高兴别人取笑他,他要做点什么事来回敬他们。他对谁也没说,把一条小划子放到湖面上,对着一英里远的对岸划去。没有人注意到他。一个大浪打来,小划子翻了,平果落到了水里,他不会游泳。

今天的阅读课,主要讨论了是什么导致平果不顾一切去冒险。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抛出,潘神和米斯特马说出了“欺凌”这个词。非常棒!平果正是遭到了同帐篷营员的语言欺凌,在生气导致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做出的冒险举动。看来大家的《反欺凌政策》学得不错。我接着追问:当自己遭到欺凌怎么办?

诸君本能的表示要反击,对骂、对打回去。我说那你们和平果一样将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中,极有可能遭受到更加强烈的欺凌,甚至是肢体冲突。

“那怎么办?”诸君问。

我说:“控制情绪,不要反击欺凌你的人,尽可能保持冷静并迅速离开后,去找到家长或老师,将发生的事叙述清楚。一定要将发生了什么告诉别人,如果说不清楚,你可以写下来。只有别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才知道怎么帮助你。”

“平果落水后,是谁救了他?”我问。

“路易斯。”

“可是他不喜欢鸟。不喜欢路易斯。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他就是不喜欢鸟。”

“路易斯救了他,使他改变了对鸟的态度吗?”

“没有,他还是不喜欢鸟。”

“他讨厌鸟、讨厌路易斯吗?”

“不!他不讨厌路易斯,他只是不喜欢。”

“太棒了!”我在黑板上写下“不喜欢≠讨厌”,说:“不喜欢和讨厌是两码事。平果从来没有试图隐藏他不喜欢鸟,他勇敢而坦诚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没有对路易斯表现出讨厌,也没有用语言和行为去攻击路易斯。所以我们不喜欢一件事、一个人时,可以平和而坦诚的告诉对方,并同时说明这不是讨厌。”

铃声响起,“下次课我们将讨论如果你必须要和你不喜欢的人一起学习和相处,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我说。

下课后,歪果仁李思甜问我:“豆哥老师,是不是我不喜欢的人也有可能是善良的人,也会来救我?”

我说:“是的。我们不喜欢一个人,并不表示他不善良。

今天的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十四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十三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路易斯在波士顿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共读记·十四】牛鼻子上的绳

下课,我左腋下夹着书和作业本,吹着口哨走进办公室。李艳老师和苟校长说看来今天你这堂课很成功?我说是勒,很成功。

上周的课后颇为沮丧,决定这个学期都会停留在阅读文本和基于文本的问答,不再涉及讨论。但今天的课,在学生提出的问题当中,我再次尝试并成功慢慢引向了讨论,以至于当蝌蚪君说:“我觉得这节课不是阅读课,而是讨论课”。如此丝滑。

最终的讨论问题从路易斯和塞雷娜的爱情,滑向了大家口头常常说的“我不喜欢你这样!”而我扮演的就是那个被别人“不喜欢”的人。

“豆哥老师,我不喜欢你这样!”

“你喜不喜欢我,关我什么事呢?我到这里来又不是要来讨好谁,你到这里来也不是因为喜欢我啊。”

“可是你这样让我不开心。”

“你开不开心关我什么事呢?并且不这样我也不开心啊!”

这样的日常对话,只会让双方都不开心,问题也得不到解决,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都不喜欢我”,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每个人其实都是“受害者”。

我提醒诸君,这种日常表达,其实只是情绪的表达,并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理性思维和逻辑表达的层次,难以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增加更多的不理解,最终只能寻求老师或校规的权威和条款使问题被压制,但其实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

整个讨论,有序且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当诸君被我的反诘逼入思维的死角就快束手无策,我准备祭出如雨点和奔雷的棒喝之时,歪果仁李思甜说出,首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言行,其次这样的言行会给别人造成什么困扰,最后请对方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遭受别人这样的对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随即米斯特马补充了“同理心”和“换位思考”。完美!

“各位”我说:“这才是在单纯情绪表达之上的,更高维度的思考,这也才是有逻辑的表达,才是公共说理。如果大家不能学会说理,只是单纯停留在情绪的输出上,是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的。阅读不只是读书,而是通过阅读和表达学会思考和说理。”说完,下课铃响。刚刚好。

曾经,也闲书局的局座大人秋蚂蚱在听了我一次课后说,我和他上课最大的区别就在我是教室里的一头牛,鼻子上的绳子握在学生手里;而他是牵绳子的人,教室里的学生都是牛。其实,我只是让诸君以为绳子在他们手里而已。

今天的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十三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十二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孤独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吗?为什么?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

【也闲谈·八】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是一期在也闲与诸位学者的讲谈。今次,从“别来无恙”的问候开场。“恙”是一种叫恙螨的虫子,被这种虫子叮咬后和被蜱虫叮咬症状相似,所以这句问候的本意是“你没病吧?”,后来成为别后重逢的问候语。

开场结束,提醒各位学者,请系好安全带,今天我们推进的速度会非常快。因为家长们和学者们普遍反馈,《人类简史》这本书不好读,有难度,所以经与秋蚂蚱老师商量后,我将加快进度“跑”完涉及这本书的主题,开始新主题。

“前情提要”环节,1590年,“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被信奉了1900年的亚里士多德猜想。引出科学精神的“好奇”、“怀疑”、“开放”、“创新”、“求知”和“实证”等内容。我接着问上次讲谈秋蚂蚱老师说“互联网上中文信息量只占到总信息量3%”,有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回答没有,原因是相信权威。我对这个数值有怀疑,所以查证下来,这是2007年的数据。而截止2024年6月,互联网上中文信息量占到总信息量的18.9%,仅次于英文信息量的20.4%,并且我相信这个数据的准确性,因为这是AI给出的答案,目前在大数据的计算和统计的准确性上,人已经无法超越AI。这即是“求知”和“实证”。

“1590年,这一年是明神宗万历十八年。”我拿起请书店为讲谈准备的《万历十五年》,“这是一条‘硬广’,在书店讲谈,当然就要讲书。这一年的三年前,即万历十五年,明朝的转折点,万历帝决定让天下无为而治,开始了他长达28年的不上朝行动;首辅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名将戚继光离世,这一系列的人物和事件以及带来的影响,都在这本书里。”今天这样的硬广多次出现。“这一年,英西战争还在继续,西班牙组建了无敌舰队准备远征英格兰,西班牙的战败催生了世界上第二个‘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关于这支舰队,这次大战,可以读一读这本《无敌舰队》。”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说,“我们对所有理论都应该有所怀疑,然而只有怀疑本身不可被怀疑,这句话的另一个说法即‘我思故我在’,这个人与伽利略同时代,既是哲学家,也是数学家,他的名字是——笛卡尔。”由此进入新知环节——笛卡尔与瑞典公主的爱情故事传说r=a(1-sinθ),我说:“所以你们看写作多重要,否则你都没有办法写一封情书表达你的想法和感受!”——满堂大笑,旁听的家长微笑又无奈的扶额。

从瑞典的《贝奥武夫》引出法国的《罗兰之歌》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这欧洲三大英雄史诗;又从瑞典所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这欧洲四大半岛;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回推100年,正是西班牙结束被穆斯林摩尔人700年的统治的1942年,伊莎贝拉一世资助马可·波罗的小迷弟,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带着女王写给东方大汗的国书去寻找东方帝国,但这时已是明弘治五年,“上帝之鞭”的后裔已退回蒙古高原——阿提拉、成吉思汗铁木真、乞颜部落、柔然、《木兰辞》、乐府双璧、怯的不花——“新月沃地人类1万年前在此驯化了小麦,而黄河流域的人们驯化了小米、长江流域驯化了水稻,新几内亚岛民驯化了甘蔗和香蕉,随着哥伦布带来的物种大交换,美洲的辣椒经欧洲传到亚洲后作为一种观赏性植物沿长江逆流而上,而我们贵州人最早开始吃辣椒,所以我们的日常饮食不怕辣就怕不辣;而此时传到美洲的香蕉们终于不甘寂寞,不愿再只是做一种水果而已,或许是因为香蕉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达到70%,于是它们决定要成立自己的共和国——香蕉共和国!”

“啊?!不是真的吧?!”诸位学者对我这个看起来半真半假的玩笑半信半疑。

“据说,香蕉们还有自己的国歌。这首歌就是——”我链接蓝牙音响外放《神偷奶爸》小黄人的《香蕉之歌》作为BGM,“下面就有请秋蚂蚱糜老师来给大家讲香蕉共和国!”

我从“面”上展开,局座大人在“点”上狙击,这是我们事先商量好的。上周与局座大人的配合,我觉得是成功的,因此建议在每一次讲谈中都加入这个双讲授者交叉讲谈,各自发挥所长,试试看能否成为也闲特色。今天的配合,堪称完美。哦野,虽然诸位学者表示脑袋已经爆炸。

“你这个到底是什么课啊?有物理,有化学,还有历史、地理、语文、生物和数学。”有学者问。

“杂课。”有学者答。

“对,就是杂课。因为生活可是不会分什么学科来过活。”我说。

下午的讲谈,因为初高中生在学校的学习压力大,周末又要到也闲参加讲谈,有的学者连午饭也是在车上吃的,好辛苦。我不忍心再增加他们的学习压力和作业负担,只希望每个星期的讲谈能让他们稍微放松一下的同时,能够帮助各位温习或预习一下各科内容,同时增加一些新知,并尝试提供一种打通和连接各科知识的方法,也就算是达到讲谈的目的了吧?!若能如此,幸甚至哉!

今天的讲谈,又有逛书店的客人推门进来,安静旁听,并拿出手机拍摄记录。书店是半公共区域,在第一次讲谈,我与局座大人就达成共识,我们的每一次讲谈都是公开的,欢迎家长和推门客旁听。

今天讲谈抛出的地理、历史、人物、事件,学者提出但暂时不做解答而挂起的若干问题,都是种子。一把一把撒出去的种子什么时候发芽?不知道。但一定会发芽。

今天所涉及到的和推荐阅读的书有: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马可•波罗游记》
曹雨《中国食辣史》
加勒特·马丁利《无敌舰队》
克斯汀·唐尼《伊莎贝拉:武士女王》
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共读记·十三】阅读脑

今天的课下来,小小沮丧,原计划这个六周开始的阅读讨论课程终止,重新调回到提问和阅读,并且这个学期都不再调整。因为诸君的识字量不足,文字识别能力有待提高,在提供文本证据时,还不能读出一个完整的长句和段落以及其中传递的上下文联系和情感。我一周两次课,每次课40分钟,能给诸君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

为什么说话不用特别教就会了,而阅读要专门开设一门课?因为人类天生具有习得语言的能力,能够在自然的环境中掌握语言,形成与人沟通的能力。而阅读能力的形成则需要经过后天的教育。将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婴儿丢进人堆一段时间,他就能学会说话;但在不加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即使将他放进图书馆几十年,他也学不会阅读。阅读能力有多重要?相关研究表明,90%甚至更多的学习能力,都是靠阅读开发的,而阅读的基础在学校的学科,尤其是低年级来说就是语文——语言和文字

在讲述大脑如何进化出阅读能力,并同时揭露智力进化奥秘的《普鲁斯特与乌贼:阅读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一书中,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指出,人类的大脑并没有事先为阅读设置好区域,大脑中并没有生来就负责阅读的神经网络。阅读不是先天存在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刺激和训练,利用大脑的已有结构,在负责视觉、语言、记忆、基本认知等部件间建立联结,逐渐构成阅读通路。

人类只有不断处于沉浸式的阅读情境中,并有意识地进行科学的、长期的阅读训练,不断地积累习得,才能形成并发展出高效工作的“阅读脑”。这是一个持久而缓慢的过程,并且中文阅读比英文阅读更为复杂,涉及更多的脑区域,“阅读脑”更难形成。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相比英文具有更加复杂的空间结构,需要更多的视空加工。在阅读中,除了共用的左脑额下回、颞中回和梭状回等脑区外,中文阅读还涉及左脑额中回、顶叶和右脑梭状回等脑区。

一个人从不识字到成为阅读者,这是一个渐进、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起步阶段,学习者更多依靠语音通路完成阅读。首先建立字形和语音之间的关联,再通过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联,实现从字形到语音,再到语义的通达。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再依靠语音作为字形和语义之间的桥梁,而是直接建立起字形—语义的直接映射。这个过程从步入阅读要一直持续到青春期初期,随着“阅读脑”的成熟,一个人也才会成为经验丰富的阅读者。

现代人阅读量大大减少,好不好,对爱迪生、达芬奇那种右脑偏好的阅读障碍患者来说,无伤大雅,他们会启动生物学层面的补偿机制,诸如发现针对学习者个体的智慧形式的解决方案,甚至依旧可以为人类集体进化作贡献。如果没有阅读障碍症,纯粹是不喜欢读书,那很抱歉,左右两个半脑的额叶、顶叶与颞叶会被减少刺激,大脑皮质层会萎缩,将丧失评估、分析、权衡轻重与明辨信息的能力。不要用试图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模式来自我催眠,以为别的什么能力会异军突起,因为人类智慧进化的真正争议点不在于交流技巧的先进性,而在于口语、文字和网络使用的转换能力。显然,我们短视频刷得越溜,口语、文字阅读能力和智力就退化得越严重。

【共读记·十二】说理

路易斯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它爱上了塞雷娜,一只雌吹号天鹅,但它发不出声音,无法表达情感,因此塞雷娜对此并不知情。对一只吹号天鹅来说,发不出声音将极大可能孤独一生。为了儿子的幸福,天鹅爸爸进行了“一次奇怪的冒险,一次崇高的冒险,我要尽一切力量帮助我的儿子路易斯——哪怕卷进真正的麻烦。不管这对我的情感会是怎么样的打击,不管这和支配人类生活的法律如何抵触,我这就干!”冲进一家人类的乐器店,险些被猎枪打中,抢走了一支小号。为此天鹅爸爸牺牲了自己的名誉,陷入深深的自责:“我成了一个贼,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具有高尚品格和崇高理想的天鹅来说,这是多么悲惨的命运啊!是什么事使我犯这个罪呢?我过去是良好行为和端正品德的典范。我天生是守法的。为什么,噢,为什么我做这件事呢?”

这是《吹小号的天鹅》第九章的内容。上次课留下的作业是问诸君如何看待天鹅爸爸抢小号这个行为,今天就这个作业作为一个评估来展开了讨论。这样做,一来考查诸君是否有按照课程要求去阅读,二来通过讨论强化“一次一个声音”的课堂发言规则,第三训练诸君的批判性思维对“事实”和“观点”的区分,第四是想引入法律和校规的制定、目的和执行中需要注重动机、行为、后果以及文化、精神与情感的关怀、热爱与追求。由此这门课也开始进入了,在读、写基础之上的讨论阶段。

考查下来,一半的学者没有按照课程进度要求阅读;第二项,几位学者的规则意识仍需加强,但与上周及之前相比改观很大;第三项在讨论中反复强调不能只是提出观点,还要提供支撑观点的文本事实;第四项只涉及到少少,但每次一点点,相信总会带来很大的不一样。因为讨论不是为了简单证明谁对谁错,而是要让自己去思考、追问“为什么”,从而更加接近那一个人人都应遵循的“理”——最终,诸君都认为不能因为天鹅爸爸抢了小号就说它是一只坏天鹅,“虽然它做了坏事,但它因为是怀着对儿子的爱才去做的。”墨墨说。

至此,还有1分钟下课,发了作业单,正好铃声响起。

后续还要进行的讨论有:

是否可以因为天鹅爸爸是出于对儿子的爱这个动机,而免于追究它破窗入室抢劫这个违反法律行为?

在这次破窗事件中损失了财物的乐器店老板和受伤的店员,法律应给予他们怎样的公正?

如果乐器店老板在天鹅爸爸破窗而入叼上小号准备逃走时,用猎枪打伤甚至打死了它,他的开枪是否是正当防卫?

作业老三样:

一、阅读E.B.怀特《吹小号的天鹅》第十一章,将不认识的字查到读音和字义后在本子上抄写三遍。

二、准备至少一个基于《吹小号的天鹅》前十章内容的问题写在本子上,在下次课上与同学讨论。准备的问题请尽量是具有思考性的、非唯一“标准答案”的“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文本的“是什么”的问题。

三、平果·斯金纳不喜欢他的辅导员路易斯,从来都不喜欢,布里克尔先生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将你的答案在本子上写下来,于下次课交给黎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