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教书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022】一期一字

今早,从六年级到高中的出国留学班,只有八名学生能上课。

吃完早餐,离校一名老师;十点过,又一名老师发烧离校;午饭后,又离校两名老师。预计明早能到校的任课教师只有二三人。

晚饭后,一名学生发来消息说自己发烧了,参加不了明天的考试。我说:“好好休息,健康第一。”

如果今晚仍无新冠症状,那明早的语文期末评估笔试就只有花卷一人参加。

惯例,我的语文学科期末评估分为日常、口试和笔试三个部分,总分100分。三个部分的分值占比分别为30%、30%、40%。

日常评估占比30%,评估内容为本学期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度和课堂跟随度三个部分。

口试评估占比30%,评估内容为本学期《三近斋摭录乙编》教材古诗词十五首背诵和飞花令“月”两个部分。

笔试评估占比40%,评估内容为文史地综合测评,涵盖《三近斋摭录》自编教材的甲、乙、丙三编所有内容和对应的六至九年级地理、历史、语文部编版教材内容,以及《人类简史》、《中国人史纲》必读部分内容。

缺考的学生将根据平时的出勤率、作业完成度和课堂跟随度作出综合评估。

惯例,期末我会为每位学生选一个字,作为他/她这个学期在我所任教学科的学习状态、所取得成果和不足之处的概括和总结。我称之为“一期一字”,就像日本茶道的“一期一会”。

这个学期评语用到的是楚、囊、寝、会、旦、誾、晴等字——

:“楚”字的甲骨文,上为两棵树木,代表山林,下为“足”,因此“楚”是一个会意字,即人的足迹踏进了山林,会意为开发山林。古楚人自称“楚”,也是因聚居地多山林的原因。《左传》中记载古楚先民的创业即“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楚”又为木名,枝干坚劲,可做杖。《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又指古代督责生徒的小杖。《礼记·学记》:“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大曰囊,小曰橐;无底曰囊,有底曰橐。“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杜甫《空囊》)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元·阴时夫《韵正群玉》)

:寝,病卧也。(《说文》)宰予昼寝。(《论语·公冶长》)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

:“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段玉裁注)“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又“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书·益稷》)又“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诗经·淇奥》)“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璂。”(《周礼》)

:“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说文》)“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旦”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日”,一轮太阳,下为其影。这个字的本意就是早晨,夜刚尽,日初初,天破晓。

:“和悦而诤也。”(《说文》)“中正之貌。”(《广韵》)“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论语·乡党》)“誾誾恻恻,出於诚心。”(《后汉书·张辅传》)又“訚訚树墙垣,巘巘架库厩。”(唐·韩愈《南山诗》)

:“夝,雨而夜除星见也。”(《说文》)“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宋·苏轼《江城子·江景》)“微雨新晴,六合清朗。”(晋·潘岳《闲居赋》)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唐·戴叔伦《调笑令·边草》)“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三近斋笔谈

课堂谈及学生在学校学什么的问题,与诸生交流我之看法:

窃以为,学生到校,非为知识,因为知识是学不完的;就算学到些许,也仅只为应考的小小部分,尚不及九牛之一毛;所以学生到校,应是学习学习,即学习如何学习,再即学习学习之方法。后通过自主学习探寻、发现自己之方向与兴趣,徐徐导入,方渐入佳境。所以学习之首要非关知识,而在自我管理与立志。

笔友JWJ在交来的每日随笔作业中谈及恋爱中男女生的价值与增值,希望听听我的看法。我在文后回复:“谈价值就不是恋爱,而是交易。所以,恋爱与价值无关,与心灵有染。婚姻才应该关注价值,不是物质与身价,而是双方的价值观。”因为我认为,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价值观,不可调和的也是价值观。

有生“每日一记”的随笔评级获“S”。开篇引用了博尔赫斯的一句话:目的地无关紧要,只要到了那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上,知道自己在航行,心里就踏实了。”我旁批:“但首先你得知道那条河在哪里,然后确保自己航行在这条河上,剩下的,就是享受这次旅行,这时目的地才真的无关紧要了。”

关于这个“S”,我的留言是:“我认为,从这篇开始,你真正进入‘写作’了。写作不是写字,而是表达,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引发思考。”

他们的行为与我无关

每当我想给别人推荐书时,都提醒自己这是愚蠢的举动,即便是因为工作需要或其它各种不得已的原因。

上周五的午饭时,与在我看来外恭内倨的F老师不知怎么的就聊到了哲学、康德、福柯和韦伯。在此之前的近三年里,我们几乎都没有什么交谈,所以这次聊天也更多是听他说,偶尔我接一两句话。我不懂哲学。饭后回到办公室,他说刚才聊到的那几个人物,他有电子书可以分享给我。

“我不看电子书,阅读习惯还是要看纸质书才觉得是在看书。”我说。

“那纸质书会越来越少,到时候你还是要看电子书的嘛。”他说。

“因为家里的书这辈子也看不完,所以我不担心没纸质书看。”

德富芦花散文集《春天七日》,豆瓣评分7.7。努力了两次,都觉得书里的文字寡淡而平庸,甚至味同嚼蜡。弃之。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和《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教给十几岁的孩子人生技能》,总觉得这两本书有哪里不对,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出来。现在翻完,脑子里闪过《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部电影,突然就发现哪里不对了——管教:在严格限制下所实施的一种赏罚严明的教育。我知道被关在监狱里的人也把狱警叫做“管教”。因为我父亲就是退休的狱警。

不过读完《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教给十几岁的孩子人生技能》也不是没有收获。上周部分学生因为要参加一个校外的活动,就旷了语文课。我开始很生气,并觉得这是对课程和老师非常的不尊重。几天过去了,我不生气了,但总在纠结一件事,那就是他们会因此面临什么样的自然后果。现在读完这本书,我连自然后果也不在意了。因为自然后果是一个制度性的后果,不是以我的感受作为引发机制的。让我完全放松下来的原因是我想明白了:他们的行为和他们自己有关,而与我无关。他们是独立的个体,错误和成功都属于他们,他们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也能从成功中学习。这也与是否尊重某位老师某个课程无关,他们只是想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叛逆。所以下周我不会提起旷课这件事,除非他们主动想和我聊,但不需要任何人的道歉,我们会先总结旷课的收获,再一起探讨如果再次遇到这样的事,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技巧以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再说了,我十几岁时旷的课也不少,但那也没有毁了我。

从前慢

半个月前,我被八年级可爱漂亮的JWJ从“大家的语文老师”提拔为了她的笔友。开心。

今天,在语文“每日一记”基础作业中,她问我——

豆总,想请问你对一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是这样的:“深山踏红叶,耳畔闻鹿鸣。”这是“原神”里枫原万叶的一句台词。万叶是一个漂泊者,他的友人是在枫叶红时逝世的。这段台词全部是这样的:“深山踏红叶,耳畔闻鹿鸣。我很喜欢枫叶,可惜枫叶红时,总多离别。”求豆总帮我分析一下这句话是啥意思。

我在文后答复——

“鹿鸣”我认为指的是《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鹿鸣》是“燕飨”诗,即宴会上所歌的唱词,通常表现宴会中宾主其乐融融,亲密而快乐的样子。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聚后即是散,所以“多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午饭后,我又在微信中补充——

作业中我的回复,仔细想来,其实只回应了枫原万叶和台词中的“枫”字。

我不知道枫原万叶在“原神”中是一个怎样的角色设定,但从你所说的他是一个漂泊者和这个名字猜,他或许是一个没落武士家族后裔,且非孔武粗人,应是剑术诗书皆有造诣。这个猜想来自他姓名中的“万叶”。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11首。在《诗经》编成的一千多年后的日本奈良时期(公元710~794),大伴家持编成了共二十卷,收和歌(包括长歌及短歌等体裁)共四千五百余首的日本最早诗歌总集《万叶集》。《万叶集》之于日本,相当于《诗经》之于中国。所以我猜枫原万叶姓名中的“万叶”即取自《万叶集》。

晚上,她在微信回复——

半个月前,我和我目前为止见到的学识最渊博的语文老师成为了笔友,我们在随笔里谈论了很多,在他的课上也知道了很多不是课本上的知识。他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他的一言一行散发出一种吸引我的感觉,随笔里给我带来了事事有回应的亲切感。和他相处的时间不久,但却在我求知的路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很喜欢枫原万叶这个角色。其一是因为他话语里透出的成熟稳重,有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一言一行里透出了对琐事的看透,但又体会不到生活给了他凄惨回忆的悲伤消极情绪。

其二是他的一句台词,让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总有地上的生灵敢于直面雷霆的威光。”让我想到了曾经的老师对我的不满,处处针对我,我却费尽心思想去成为他眼里的好学生。后来,哪怕受到惩罚,成为眼中钉,我也鼓起勇气告诉了他我对“好学生”的想法。对我来说,这即是敢于面对“雷霆的威光”,否则他或许还会得寸进尺。

与八年级的JWJ的笔谈,让我想起木心的《从前慢》和三年前,我作为“往西公益”的“囊萤照书”项目人员与荔波高级中学 L君的那番书信往来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妆容与学业:生活就是要美美哒

昨天上午,中学的课结束后在教师资源中心批改学生的写作作业。改完作业,和一位老师交流关于作业提交的格式、行文、用词等要求,说有时一份作业我需要半个小时才能批改完成。那位老师给我的建议是,把精力放在备课,而不是学生的作业上。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有点惊了,天也聊不下去了。在我理解他的意思,精力放在备课而不是学生的作业上,即更多关注的是课程的进度而不是学生的接受和反馈。往极端了说,就是课我是按照计划上完了,你们理解多少,实际能运用多少,再说。希望我的理解有误。

今天上午,也是课后在教师资源中心批改作业时,H老师说到上周会议上,有老师提出中学生不应该化妆或只能淡妆,问我怎么看。我说正好花卷昨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也和我讨论过这个话题。我和她妈妈的态度是支持她去向高年级女生学习化妆,只是化妆品的钱她得自己出;同时,因为我们担心化妆品可能会导致新的过敏,所以建议先一点一点尝试。“因为我们不能阻止女儿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我说。

“如果有老师坚持中学生不能化妆怎么办?”H老师追问。

“我会告诉花卷,如果她坚持要化妆,让自己每天都美美哒,但如果老师也坚持学生不能化妆,那我支持她可以申请不上这位老师的课。”

午饭时,我又给H老师发了一条微信:“我中学每周一、三、五的第一、二节课,只要是化了妆的女生,都不会迟到;并且她们上课精神饱满,听课认真,互动积极,作业完成度相对更高,学业也进步更快,成就更高。反而是不修边幅者,作业和课堂表现也同其妆扮一样‘随意’。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妆容精致是自我管理良好且积极生活的表现。如果有机会,我或许会开展一个关于妆容与学业关系的社会学项目。”

中国社会学的奠基者陶孟和,在20世纪30年代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小民的希望》。在这篇文章中他向当权者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尊重生命,二是尊重财产,三是尊重人格。要求不高,但当时却很难实现,因此他希望“在最近的将来”能有一个这样的地方。陶先生是在1960年大饥荒时代去世的,可见直到去世他也没有找到这么一个地方。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遗憾。我希望幸福学堂会是一个这样的地方。

一个奇迹

上周,有天坐在学堂台阶上,边口服午餐晒太阳边和学生闲聊。聊到文科和理科的不同,我说最大的不同可能在于:理科是累积性知识,是要记住。因为定律、公式就是台阶,你必须得记住并弄懂它们才能一步一步上行、远行。文科是非累积性知识,所以从哪里开始都可以,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重要的是要观照,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然后忘记,忘记为什么要记得,这样它就能滋养我们一生。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短时间内,提升理科的成绩总是比文科要容易些。

今天的“世界文学经典共读计划”第二期:漫谈莫泊桑,由一位七年级女生主持,共有师生八人参加,比上周多了两人。在一个只有三十余名学生的中学,一个读书项目能有超过20%的学生自愿参加,我觉得在当下简直可以视为一个奇迹——地铁上一百个人里面也看不到一个手上拿书的,家长们一年完整读过一本书的大概也屈指可数

“世界文学经典共读计划”是一个开放式的,师生随时加入参与讨论并担任主持和退出的共读计划。目的不在读得多深入,而在于引发阅读和思考。

今天的漫谈涉及莫泊桑代表作及写作风格介绍、部分作品内容精彩段落朗读和赏析。

下周一的“世界文学经典共读计划”第三期:漫谈安徒生,主持人仍然是一位七年级女生。

下周起,出国留学预备班中文课的授课方式将从课堂讲授调整为“读书会”形式,我只是主持人,负责制定规则、维持秩序和必要时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和思考。每位参与者(师生)须轮流分享自己本学期选读书的一周内所读内容,并与他人展开讨论。

目前师生确定所选书籍有: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和米尔顿·迈耶《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1933-1945年间的德国人》。这些书家里都有,也都读过,只是有的是很早以前读的,例如上一次读《百年孤独》大概是在20年前。作为主持人,很有必要再读一遍这些书,至少是再翻一遍。所以装着这些书的也闲书局帆布袋子,就每天和我一起在家和学堂的两点之间漂流,得空就翻几页。

晚上,太座和二娃睡了,我去菜鸟驿站取了个包裹回来。书两本,詹姆斯·M. 鲁宾斯坦的《人文地理学通识》和陈正祥的《中国历史文化地理》。花卷一看到,就说:“哈!这是你的课的核心内容。”随手一翻,翻到以色列、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的内容页,她就去房间把《世界地图册》拿出来,和我在地图上开始找这三个地方。

关于花卷的未来,我实在是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的,因为我看到的只有不断淹没过来的“过去”,看不到“未来”

周末事多

这个周末事情有点多。

下周是本学期第二个六周测评,这两天要给中学和出国留学预备班出两套语文测评题。

这个“双11”,还是只买了书。昨天,出国留学负责人在工作群里推荐了两本工具书——《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教给十几岁的孩子人生技能》——说已经下单,等到了就放在办公室大家借阅。我嫌工具书借来借去不方便,如果遇到看书慢的,等着等着就看书的等书看的都失去耐心,就不会看了。“当当”半价包邮两本29.2元,下单,今天收到。两本书共41.5万字,我觉得这个周末两天应该能翻一遍,再决定要不要细读。预感这两本书不是我的菜。

向别人荐书这件事,挺“危险”的,因为阅读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写作也一样。

在《写你想读的文章》一书中,田中泰延认为,阅读和写作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从本质上来说,这两者都是孤独的。所以“你的文章,第一个要取悦的人应该是你自己。

怎不爱恨两难

学堂的招聘信息,昨晚在公众号推出来了。看了后颇失落。仍然没有招聘语文老师。

我始终认为,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不好,科科不好。没见过第二、第三语言的程度和造诣超过母语的。母语不是国籍,而是一个人婴儿期和幼年期间自然学到的语言,一个人的第一语言。

术业有专攻。在学堂心理老师专业和耐心的帮助下,花卷在小学受到校园欺凌的阴影,今天终于散去。作为父亲,我除了陪伴,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今早给花卷所在的六年级作了一次“四字词语”的专题测评,结果极不理想。我在一周教学情况中记:作为六年级语文老师,我虽白日已急火攻心、怒火中烧,夜间耿耿不寐,但也只能强颜欢笑。解决办法只能是面对问题,脚踏实地,正本澄源,抽丁拔楔,见山开路,遇水搭桥,逢祖灭祖,见佛杀佛,月溅星河,长路漫漫,过关斩将,修成正果。谁叫我身手不凡,谁让我爱恨两难。

“谁叫我身手不凡,谁让我爱恨两难。”不是自夸,而是无奈。这句出自戴荃的《悟空》。即便是身手不凡的斗战胜佛,在西去的一路上也只是用尽软功夫,腋藏硬实力,英雄也无用武地,何况我这猴子身上的一粒跳蚤,看着自己的女儿,怎不爱恨两难?所以看到学堂的新招聘岗位里没有语文老师,颇为失落。

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今天的“世界文学经典共读计划”第一期,漫谈奥斯卡•王尔德,共有师生六人参加。我主持。

漫谈始于“教育是一件可敬的事。但最好不要忘了,值得了解的事情都不是能教的。”穿插斯威夫特和《格列佛游记》、乔伊斯和《都柏林人》《尤利西斯》以及叶芝,终于“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其中依然有人在仰望星空。”我说:“我们的这个共读计划就是在仰望天空,而一期一会这些人就是天上的星星。”

下周一的“世界文学经典共读计划”第二期,漫谈莫泊桑,主持人为一名七年级女生。期待她眼中的莫泊桑。

当然,也期待有更多师生加入共读,一起漫谈,但基本上能做到人不会越读越少就阿弥陀佛了。上周和太座聊到佛也只能度有缘人,“至圣先师”孔子三千弟子也只有七十二贤人。按照这个比例,35名中学生有4人参加了今天的读书活动,恐怕孔子在世也会开心的。

出国留学预备班本周写作要求是,完成申请国外大学所需个人自述的第一部分——“职业目标”自传。自传中,要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结合起来,展示自己及对自己将从事(就读)的职业(专业)目标的综合性反思能力。

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

两周前,行政校长请后勤部将两个书架放进了小学部二楼英语教室,拟重建一个新的图书角。

这两周,我陆续将因众所周知的原因长期堆放在库房里,以及散乱在一楼的图书搬进这个新的图书角里。

昨天下午,全体教师培训的时间段,我把这个图书角初步整理完成。这里有适合3至5年级阅读的超过1200册双语图书(低年级绘本还在收集整理中)。

我觉得除了作为英语教室,这里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阅读写作教室,于是在小学教师群里发了一条信息,期待能有老师同学生一起在这里阅读,并请各位老师不要担心书被弄乱,我会每周整理。书被弄乱了是一件好事,有人读书,书才会乱。

◆每周需要交流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家长渐渐减少。一来是周四的语文综合测评后,四位学生降班;二来一周情况发过去后没有回应的就不会再发送,因为只有双向的才叫沟通和交流,单向的是告知,而告知的工作,是学生导师的职责。

◆明早九点前,我的邮箱应该就要收到出国留学预备班同学这个学期的第一次主题写作练习。因为是第一次,并且有新生需要熟悉和适应课程规则,所以从一个比较容易的开始。

写作材料是小林一茶的俳句——

我知道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然而,然而。

要求根据材料成文一篇,要求体裁不限(包括诗歌)且不低于500字。

关于该项作业的注意事项:

1、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以邮件发送时间为准;

2、不接受照片形式的作业;

3、电子邮件也必须注意格式,因为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也有其相应的规范和礼仪。因此给我的每一封邮件,都必须要有标题、称谓、内容、署名,如有附件还需注明附件数量和内容,否则将视为未提交。

◆从下周起,每周一午餐后,我和中学部愿意参加“世界文学经典共读计划”的同学,会在中学部某间教室或室外(视天气而定),开展世界文学经典漫谈,时长预计5—30分钟。因为目的在于开始阅读,所以会有什么成果就随缘了,但可以预估到这个漫谈的现场效果,极小概率会很好,极大概率会很糟。

本学期的共读文本,为“企鹅经典·小黑书”(第二辑)。

本周开始共读的是中英双语《企鹅经典:小黑书》第二辑的奥斯卡·王尔德册。

之所以将漫谈时间定在午餐后,是因为“只有乏味的人会在早餐时才华横溢”(王尔德语),而我们要才华横溢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