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教书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上课记·壹】一课一句

上周例会,要求每天写教学反思。我的课多,要写的自然就多。无法,写就是了。

【语文3班】

今天完成了主题“白马东来”中最主要内容——《四十二章经》六则的学习。这个主题的学习也已完成。由于课程内容是佛经、学生对佛教经典的接触不多以及需要更多一些哲学思维方面的训练,这应该是本学期迄今最沉闷的一节课了。不过还好,学生虽然感到吃力,但仍然努力跟随。

【高中中文经典】

今天开始《寒山子诗集》。选定的教材为以南宋初杭州刻本为底本的《四部丛刊》本。课上每人一份复印的宋版《寒山子诗集序》前三页作为教材,用十分钟让学生进行断句,然后一人一句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由于是繁体竖排无断句本,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然后因为有生从这篇序作者“闾丘胤”的“胤”讲到赵匡胤,于是我就从寒山所生活的的贞观延伸到了赵匡胤的建隆,并扩展到了《宋史·太祖本纪》的内容。期间没有听到下课铃声,导致晚下课20分钟,学生13:00才开始吃饭。这节课至少讲200字的计划未完成,只讲了“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撰”一句26字。

【八年级地理】

复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20分钟刷题一套,20分钟完成一人一题讲解订正。学生错题原因,多为对基础自然地理不熟悉所致。如将黑龙江省误为长江下游省份、东部东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弄错。

从《聊斋志异》到《寒山子诗集》

出国留学预备班的中文经典课,讲了半个学期的《聊斋志异》。两周前,几位完成了A-Level中文考试的学生加入了这个课程。

上周中文经典课第二个六周测评,我用《高僧传》中正体竖排版《漢雒陽白馬寺攝摩騰》一则为考题,一考繁体字认字、二考断句,三考译为现代文。“诸位都学了十几年的中文,现在看来还是得再学学才行啊。”我调侃说。

马上又是新的一周。我面临的问题是:继续《聊斋志异》,新加入的学生云里雾里;换新内容,一是我要面对突如其来的备课量增加,二来对一直跟随课程的学生也很突然。考虑再三还是要换内容。

换的内容,开始想的是黎庶昌的《丁亥入都纪程》,因为黎是贵州遵义人,我也完整读过据清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影印本,详细记录了黎庶昌由黔取道四川、陕西、山西入都(北京)途中的见闻与感悟,一课一页,刚好。但不足之处为日记体,难免拉杂流水账。在书架前扒拉来扒拉去,最后选了以南宋初杭州刻本为底本的《四部丛刊》本《寒山子诗集》。

“你课上讲这个,难了点不?”太座问。

“有容易的,但觉得不太合适。讲这个,其实是因为我一直想读但没读,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逼自己读。课也上了,书也读了,一举两得。”我说。

这是最后一次了

周一开会,让重新布置中文教室。我说已不知中文教室是哪一间。之前的中文教室,现在里面有桌上足球机,还有一台冰箱,书架上摆的是性教育手工,墙面上除了网红牛皮纸卷筒,还贴满各种花花绿绿的装饰,连我“三近斋”和“晋唐心印”装好框的两幅字都不知所踪了。椅子横七竖八,桌面、地面常常废纸、文具一片狼藉。

最近几年,我的课常常被莫名取消,而替代的人往往不堪。这个学期开始时,又没有让我上中文课。教室自然也让出来给新来的Y和B作为了“活动室”,语文课的内容也是各位自己想上什么就是什么。在开学几周后,再次,又重让我再继续上中文课,并采用我的自编教材作为校本教材。因为同时还要上地理和历史课,我的自编教材也涵盖了史地的内容,而“活动室”墙上竟还保留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或许是因为这两幅地图的尺寸足以大到需要整整一面墙,可以使“活动室”在“国际化”的“胸怀世界”方面能有所呈现的缘故罢,我才得以在“活动室”内上课。

会后,Y带着她的性教育手工们撤了出去,并把“三近斋”和“晋唐心印”重新找了出来。我花了两天时间,将桌上足球机、冰箱、堆满杂物的杂物架和时尚杂志等与教学无关的东西清了出去;将墙面铲干净,把“三近斋”、“晋唐心印”和曙光老师写的《心经》重新上架、上墙,并把两张地图重新挂在原来的墙面上;调整了不尴不尬不靠墙也不居中的书架的位置,整理、分类、上架了图书,也把被遗弃在库房角落吃灰的围棋翻找了回来。重新布置了桌椅,在桌面上放了三个桌牌来提醒使用教室的师生,一是“来时如何/去时如何”,教室教具用后恢复原样,也是要知为何而来,要有何志向去往何处意;一是“何处惹尘埃”,出自《六祖坛经》,自心清净自然教学清净、教室清净;一是南宋道士白玉蟾的“无言便是怀仙处”句,临风对月,但求无愧于心。终于,“三近斋”恢复了原样。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因为这个学期我除了中文,历史、地理和游学也在这个教室里上,于是时隔四年半,“三近斋”又再次成为了幸福文学院

这半个学期的各种折腾、消耗,就是过去几年的缩影。一位家长式的校长,一个有理想但没方法的管理团队,一群想“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教师,在经过一帮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标新立异靠拍脑袋来做决定的“创新教育者”名为“创新”实为争权夺利的纠缠不清最后,不知道这句话该说“最后不过是恢复原样”好,还是“最后还好恢复了原样”好些。

我这个曾经的力道绵长的老愤青、贴地飞行的伪文青、毙于城门五尺处的攻城狮、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战后又败败而再战的创业总是失败者、不畅销杂志的主编,现在唾沫星子如月季花般四溅反刍流逝青春的中年生活幸存者对自己说: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这是最后一次了。

“我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也不想在红尘中厮混,我只想寻求安宁和没有悲伤的喜悦。”(鸭长明)

三峡与三侠

昨天午饭前,在食堂遇到一位我任教的语文3班七年级学生Y的家长。她说Y前一晚写作业到很晚,以至于写着写着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教材和写了一半的作业都摊开在桌上,于是她看了课题作业要求,觉得是自己大学时才开始思考的问题。

“这样的题和要求,会不会太难了?”她问。

我说:“这个课题的目的,不是要他们在初中就写出大学生水平的文章,那不现实;而是希望他们根据这个要求,通过去搜索、选取资料,通过比较、思考和写作来表达自己。重要的是寻找、分辨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文字编辑和写作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今早,Y这次的课题作业已经拿到了A,不是因为文章写得好,这个A是对他努力的认可和赞扬。”

“到学堂上初中,就算只上毛豆老师你的课就已经是值回学费了。”她说。

“谢谢你的认可和鼓励。你的这句话又能够支撑我在这个方向上再走一段时间了。”我合掌衷心感谢。
这个鼓励对这时的我来说太重要,太及时了。一位90后新人,这周莫名采用职场上一些不够光明磊落的手段针对我“搞事情”,一直闹到校长那里。想不明白她针对我的目的何在。因为不论是年龄还是在学堂的时间,她在我这个已经混了23年职场的“老人”面前都是“小年轻”,针对我就是选了一个“看不惯又干不过”的目标,不但把她自己弄得几近“爆炸”,也让我有点咆烦。

昨天下午,Y给我发微信,说下周的语文阶段性评估很难。我问:“哪个部分难?”因为下周的评估按照惯例,分为日常、口试和笔试三个部分。

他说:“朋友,目光所及皆为难中之难。”

我回复他:“朋友,你知道我的课题作业等级‘A’的难度和‘含金量’有多高吗?七年来,能拿到我课题作业等级‘A’的幸福学堂学生人数,平均一年只有0.571人。也就是迄今为止,只有四人。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四人。而你,就是那第四个!你可以哦!要是能做到不迟到,上课不打瞌睡,你就更可以了。”

今天下午,花卷写我的课题作业,关于第二次布匿战争和汉尼拔与垓下之战和项羽,《史记》、《迦太基必须毁灭:古文明的兴衰》、《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中国人史纲》、《上下五千年》,书和教材铺了一桌子,把我挤到沙发上备课。

二娃午睡起来,听到我边翻地图边自言自语“夜发清溪向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跑过来一脸认真问:“爸爸,请问有猪猪侠吗?”

“啊……有的。”

“那蜘蛛侠呢?”

“也有。还有神奇女侠。他们就是三侠。”

“哦耶耶!三侠太棒啦!”

花卷做完课题作业,我拿起《史记》随手翻看《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突然发现像看小说一样,基本没有障碍。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这个版本,是没有注释的。“这有什么?我也是这样读的啊!”花卷回头,一脸不屑的看着我。

“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多读书,有空时也看看电影,尤其是好书好电影。”我对花卷说:“多看些好书好电影到底有多重要?它也许不会让你成为好的创作者,但会让你最大程度的知道好与坏的标准。不要活成那种连好的标准是什么都不知道,光凭感觉和自我陶醉活成一团烂泥的人。”

不值得尊重

学堂自媒体团队要开一个老师们的随笔专栏,找我要了几篇。推出来一看,几个段落内容重复。我在全体教师群里@了自媒体负责人L,问:“为什么复制粘贴的东西都会弄错啊?”

她没有道歉,只是“感谢指出,抱歉没有把你的好文采精彩呈现”之类的打哈哈,还说一天只能推送一次,“先做删除,改好之后明天发哈。”

我在群里回:“不用发了。谢谢!”

修改后又来当面问是否可以发,我还是拒绝。

“为什么?”

“我作为作者,不想发了。”

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严谨、负责任的态度和怀敬畏之心的人,不值得尊重。

昨天是黑色星期二,上完六至九年级的语文,然后是七年级地理;午饭后上了七年级历史,接着六至十二年级的游学。一天的课结束后又还被通知参加了一个PBL的会,极度疲乏。晚上九点不到就睡了。不知道这样能撑多久。

可是我知道

今天是教师节,没觉出与其它364天有多大不同。开学忙乱,近半月没时间敲日志,面目狰狞,想读的《金刚经》就在桌上,却一直没读到,这就是咫尺天涯罢。倒是翻完了高晓松的《鱼羊野史•第4卷》,没多大意思,就是一点无用的新知。确实就只是一点。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1版1印,总阅读量第1377本

星期二是两个连堂。一个两节连堂,一个三节连堂,五节课的年级跨度从六年级到高二,学科则是文史地和游学四门。一天下来精、气、力接济不上,晚上九点半不到,花卷还在洗漱,我就已经沉沉睡去。黑色星期二。其它四天也大抵如此。

折腾来折腾去,现在我在中学部每周要上的学科,除了文史地三门,还有游学、PBL项目课和高中的中文经典课,一个人就是三分之一个中学部,一个人又活成了一支队伍

在教室外的公告栏看阿思丹针对7—12年级的“全球科学摄影展评”海报。

“豆总会帮摄影社的学生去参加这个比赛吗?”这个学期新来的一位学生问。

“如果他们需要,我会尽我所能提供帮助。”我说。

“你会帮他们拍照或者干脆用自己拍的照片作为他们的作品参赛吗?”

“这是作弊。我只提供技术咨询和摄影作品赏析之类的帮助。”

“可是只要你们不说,评委也不会知道啊。”

可是我知道。”我说。新生。

荣耀

左脚外侧还是痛,走起路来有点瘸,但几位老师坚持认为,我是为了不想去露营而假装的。我说不想去露营是真的,脚痛也是真的。

在学堂吃完早餐,收到高中一位这学期我新担任他导师的学生发来的露营请假。理由是“对于各种虫子感到很害怕,也不习惯住在没有充足灯光且潮湿的地方。”我同意了,并且说:“真实表达自己,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是吧?!”他说是的。之所以这样说,起因在于这周他不想参加露营但又不知道怎么请假,已经纠结了三天。纠结的点在于——学堂培养学生的十大品格里包含有“尊重”和“合作”,他担心,如果自己不参加露营,那就是不合作;如果强迫自己去做不愿意的露营,自己的意愿又没有得到尊重。想听听导师我的看法。我说:“当你听到露营这件事,开始思考并真实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已经是合作了。至于你最终的决定是参加还是不参加,都应该得到尊重。没有人能强迫你去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否则那就不是基于尊重的合作,而是胁迫和顺从。”

前两天训练过花卷如何独自搭、收帐篷。今早,她用我的背包背着帐篷睡袋和一应装备,“无情拒绝”了两位老师提出的分担背负重量并同住的提议,随学堂中小学的欢乐周露营冒雨出发了。出发前她问要不要用记号笔在背包上做个标记,以免被别人拿错了。我说不用,因为背包上我那个国际青年旅舍(YHA China)终身会员的徽章就是最好的标记。硕大的背包比她的身子还要宽大,被拒绝的两位老师向我向我表达了被拒的小小惊喜、沮丧,并惊叹花卷的独立。下午在微信里提醒她:注意晚上可能会下大雨,扎营不要在低洼处,不要在河道边,不要在裸露的山坡下。得知她是最先也最快搭好帐篷的学生,我说:“你是我的荣耀,我为你骄傲!”

今天总算没再虚度

昨日返校第一天。上午全体会议,下午学部会议,我明确了出国留学预备班继续上《聊斋志异》。过去一年已经换了五六个内容了,如果这学期还是像上学期那样,连一个个文言短篇的神仙妖怪故事都讲不下去,我也不知道还能再讲什么了。

下午,教室和拟搬入的闲置教室内,尚有假期租用者遗留的床数张。询问学部负责人如何处理,答复等人搬走。无所作为,浪费小半天时间。因为是最末端的房间,是一个直角梯形的不规则格局。

今早,床仍未搬走,不能无所事事再干等了。将走道尽头闲置教室内仍未搬走的几张床搬出至走道,再抬来桌椅布置好后,选了靠窗的位置。将个人物品从中文教室“三近斋”中搬出至新工位。原以为各位老师会继续留在各自的教室里办公,谁知道陆陆续续有老师要搬到这间办公室来,于是又搬了一些桌椅,这样一下子就坐了8位老师。其中两位是都离开了三年又回归的熊猫老师(邹佳伶)和印度的帕米拉(Pamela)老师。老友重聚,小欢喜。S老师说:“豆哥,熊猫老师一来你就变得活跃了。”

我说:“我一直都活跃的,只是一个人在‘三近斋’,活跃没人看到,也不想让人看到。”

仍未领到地理和历史教材,备不了新学期的课,于是把“尺宅讲谈”9月到12月讲谈的《声律启蒙》和对应古诗词,选编了《尺宅摭录·丙编》四、五、六共三期九编内容。今天总算没虚度了。

《太后西奔》只看了一半,晚上准备看书时,熊猫老师发来开学欢乐周上要表演的新剧本,让“看看还能咋改”,就讨论剧本了。

黄金律

自编《尺宅讲谈·中国地理历史文化管窥》,2023年先秦到南北朝部分,今天校对、修改完成。是否就此启用,以及是否分两个程度还是合并在一起,看前三周的磨合和状态。如果启用并且四年级的Q的状态不错,几个娃就可以一起合班。如果进展顺利,明年可以讲唐诗的“唐人五十家”,后年讲宋词元曲。边走边看变调整吧,说不一定三次课后就不能继续了也难讲。

YX妈妈说:“毛豆老师,看你计划的内容,后悔没有早两年起心找你跟学,YX在你没教她后,很是遗憾,我想着下一年你就教她了,结果一再的错过,还好ZQ妈妈先起这个念想,后又想起我。很是期待上课的日子啊!”

ZQ妈妈代ZQ问:“这些诗词歌赋是不是可以连接到历史?”

我说:“什么时候开始都没有错过。这个讲谈,以地理为基础,历史为脉络,文学为载体,所以是‘中国地理历史文化管窥’。”

我不是基督徒,但相信“黄金律”——“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新约·马太福音》7章12节)

新学期在学堂的课,七、八年级中国史是从上学期延续下来,不需要特别备课;七、八年级地理和九年级世界史是新开课,下周一返校后看看能不能拿到教材再开始备课;高中(出国留学预备班)的中文经典课,学生数量、程度和个人状态还不清楚,无从备课,拟继续《聊斋志异》;整个初高中的游学课,还没见到校历,不确定游学时间和参加学生人数,也只能下周再看。

重读了蔡志忠古典漫画《大学·中庸·论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9月1版,2015年6月5印。总阅读量第1373本

【尺宅讲谈】关于尺宅·关于未来

一整天在家,编成将为几个孩子开课“尺宅讲谈”用的试行语文教材《尺宅摭录》两卷。

我对这几年突然出现的“大语文”概念并不赞同。因为学问有高低,“语文”无大小,并且我一直坚信,作为母语的语文,是所有学科和作为一个人的生活和思想的基础,是第二、第三语言的天花板。如果现在是“大语文”时代,是“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时代,那等于承认之前学校教授的语文是“小语文”,是狭隘的“语文”,是功利的“语文”。

我“尺宅讲谈”自编的《尺宅摭录》语文教材,明确不以提高任何考试分数为目的,但对薄薄的语文教材,也应有包含但不限于之意。因为,一是撇开刻意教化部分,经典的存在是中性的,以“人”为核心的,不同的读法只是各有各解读而已;二是如果不做过度解读、重复训练和过度精细化纠错,教材区区内容对整个中小学九年来说,阅读量几乎可忽略不计。

虽不以提高任何考试分数为目的,但应试(应对考试)也是其中之意,不必对其妖魔化。任何国家,任何行业,任何学业都有考试。检验一个人会不会游泳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扔进水里去扑腾。所以有问题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唯考试论,是将一次考试成绩作为终身且唯一的评判标准,而不是去接受人的成长和变化的多元、多重评估制度和价值观。

基于以上,我在教材开篇有一段【关于尺宅·关于未来】的说明:

“尺宅”在《黄庭经·内景·脾部》指眉、眼、口、鼻所在处,即人之颜面;在苏轼《赠王仲素寺丞》诗中,指并不宽敞但怡然自得之居所——尺宅足自庇,寸田有余畦;在马一浮的《树影诗自序》里“尺宅即江湖”,也指人情世故。但这里,“尺宅”只是一所小小书房的斋号。我们在这个书房里要做的,就是阅读经典,找到“我的”书的书。

当代世界也许是平庸和愚蠢的,但它永远是一个脉络,我们必须置身其中才能够顾后或瞻前。而经典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所到达的位置。对于经典,出于职责和敬意的阅读是没有用的,我们只应仅仅因为喜爱而阅读。只有那些在学校教育之后或之外选择的东西才有价值,也才会碰到将成为“我的”书的书。*而这些书,也许就可能存在于“尺宅”这个小小书房中,其中有一部分是读过并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还有一部分是打算读并假设可能对我们有裨益的书。我们还把一部分时间让给意外之书和偶然发现之书。

每一本书,都凝聚了前人的记忆和智慧。

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一种文化来说,只有当记忆凝聚了过去的印痕和未来的期望,只有当记忆允许人们做事时不要忘记他们想做什么,允许人们成为他们想成为的而又不停止他们所是的,允许人们是他们所是的而又不停止成为他们想成为的,记忆才真正重要。正是我们过去的记忆使我们确信,未来是值得的。因此我相信幸福不是一个结果,也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一种至少包含但不限于阅读、思考、反思、书写和表达的,“既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活在当下的能力。因为“谁掌握了过去,谁就掌握了未来;谁掌握了现在,谁就掌握了过去。”*而活在当下即是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并热爱生活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曾国藩语
*乔治·奥威尔《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