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教书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上课记·廿】人非生而知之者

昨晚九点半,靠在床头想翻几页闲书,结果才看了几行就睡着了。

【语文3班】

开讲主题二十六:魏晋风度之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讲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和陶渊明《饮酒·其五》两首。

讲诗,受制于我的基础,展不开,讲不深,所以不作太多解读。并且“诗代表中国文学之最美部分”(钱穆语),不读五七百首,背得三五百首,略有感一二百首,是不知道诗为何物的。当然,天才不在此列。天才是生而知之者。“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人是学而知之,我没有见过,也没有在书里读到过生而知之者

【七年级地理】

期末口试。先抽签上台顺序,再抽自己要讲的主题。“亚洲”、“印度”、“日本”和“东南亚”四个主题。“半球”、“大洲”、“海陆”、“气候”、“组成”、“物产”等评分项。颇感意外的是平时上课最漫不经心的那个,却最紧张。

【九年级历史/定制八年级地理】

精力不济,上不了课了,就让学生用这节课继续进行自己的期末课题。

【八年级地理】

让学生备考明天期末口试。“大洲和大洋”、“中国”、“长江”和“黄河”四个主题。大多学生都在复习并向我提出问题以加深自己对课题的理解和丰富度;极个别学生摆烂说,拿个“F”就可以了。我只好笑笑,说这是你的测评。任何人都不能以“我为你好”的理由去干涉他人选择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我已尽了我的力。我已再无余力。

【游学课】

从六年级到出国留学预备班所有学生大课,非常疲乏,上得吃力。

【上课记·拾玖】与熵增对抗

六到九年级合班语文课。除了古诗词的复习,就是强调期末文史地综合测评的课题,要在本周四前提交。“这个测评,各位要面对的不是家长和老师,是你自己。对我来说,你的课题,基本就能呈现你这个学期所学、所想和表达的最佳状态。这里,至少是我任教的所有课,课本只是基础知识,也就是这些只是基础,而不是全部。所以不会像公立学校那样来考试,因为学堂提供了学习的环境,老师提供了学习的方法,有没有尽力、学到或学到多少,那就是各位自己要回答自己的了。”

大课间开始,是圣诞礼物交换活动,我上午的七年级地理和八年级历史两节课不用上。

我把自己抽礼物的号码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忘带礼物不能参加的学生,然后坐在台阶上享受这贵阳冬天珍贵的阳光。旁边九年级的S在看《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读到哪里了?”我眯着眼,看着下沉广场里排队交换礼物的师生,问S。我知道他就在等我先开口。果然,这一开始,就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从委内瑞拉和圭亚那,到巴以冲突,再到印巴停火线,“我觉得现在的世界,越来越乱,越来越没有意思。争抢的都是一些无聊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要去做些什么,或者这个世界到底还有些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他说。

“你看!”我指着下沉广场和平台上在交换礼物的师生说:“这么多人在不同的地方玩着同一个游戏。有人生怕错过什么而不断向里挤,有人得到了想要的礼物但仍然关注着别人,有人若即若离在圈外徘徊,有人正在努力想弄明白这个游戏怎么玩。你可以把这一个一个人视为一个个国家或种族,你眼前看到的,就是世界。这个游戏之所以有人参与并还在继续进行,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我问。

“因为大家都遵守一些共同的游戏规则。”

“所以,你看到混乱,但后面存在着规则。这个宇宙并不总是规律运转,而常常是无序,但历史似乎总是重复上演,这就是人类试图在抵抗熵增——这个全宇宙最绝望的定律。就像你的房间,如果不整理就会越来越乱;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人来打扫卫生,垃圾将无处不在。在任何一个封闭的系统里,任何事物,必然会从有序走向无序,直到死亡,任何事物都无法逃离这个命运。宇宙不是永恒的,灭亡是无法避免的最终归宿,所谓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与熵增对抗的斗争。此时此刻,我们不在你所看到的眼前这个世界里,我们在世界之外讨论这个世界,但我们仍然和他们在同一个世界中,我们是科学家、哲学家,是宗教信徒;我们是每一个人,但又不是任何人。”

“所以,我们其实是不自由的。”

“什么是自由?”

“……我知道肯定不是为所欲为,但我还没想好。那豆总你认为什么是自由?”

“我认为,自由就是有得选。就像现在,多数人在参加同一个游戏,而我选择和你在游戏外讨论什么是自由。”

【上课记·拾捌】欢乐难具陈

周一、二,凝冻;今天天蓝日暖,冰火两重天的一周。

【语文3班】

阅读写作课。选了冉正万长篇小说《乌人传》第一段,作为今天学习对话写作的材料。

我刚跑到后台,电话响了。没有料到是二叔打来的。他用粗粝而突兀的乡下口音问:“你是曹立不是?”我说是呀。他没听清,又问了一遍。还在电话里喘气,像从很远的地方跑来打这个电话,累得说不出话来。我说二叔你怎么了?他说:“我今天到镇上去了一趟,差点晕倒在街上。曹立,明天你无论如何回来一趟。”我问他:“出什么事了?二叔。”我心想不是他的房子被火烧了就是二娘死了或者跟什么人跑了。二叔说:“电话里头说不清楚,你回来就知道了。”“到底什么事你让我有个准备呀。”“不用准备,回来就行。”“房子没失火吧?”“没有,好好的。”“二娘……没生病吧?”“生什么病,她好好的!你不要问,回来吧,回来我再告诉你。”“二叔,最近我太忙了,我们马上要到凯里去演出……”“曹立,我要是有办法也没打算麻烦你,我是走投无路了才给你打这个电话。这件事不光是为了我,也是为了你,你要是觉得二叔没白疼你,你就回来吧。”二叔撂下了电话。

先让学生阅读,然后尝试让他们分析人物的身份和感受口语化写作对人物的塑造。原计划将学生分组分别扮演两个人物,不成功,我觉得问题在学生对材料中人物生活的乡村不了解。也不怪学生,都是出生和长大在城里面的十几岁小孩。于是我讲解了这种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以及这一段是如何通过对话设置悬念,再一步一步加大悬念,从而将读者带入其中并被吸引继续读下去的。

随堂写作只有一人写完,但故事发展没有逻辑,不合格,重写。“对话”成为周末写作的作业。

【七年级历史】

只有两名学生到课,其他学生请假去准备下午的冬至游园会节目。

复习、测评七年级上册内容。告诉学生,这个复习不是为了在统考中刷出高分,也不是为了记住所谓的知识点,而是为了通过学习历史,对当下从常识的层面保持认知、判断和警醒。人人生而不同,对同一事件的理解不同,与他人去比较分数的高低是毫无意义的。一生中,只应也只能与自己比较,今天的我是不是比昨天又有了新知。所谓的成功,就是超越昨天的自己

【九年级历史/定制八年级地理】

给学生准备期末文史地综合测评课题。两名上次课确定了课题的学生,今天再次与我讨论,梳理清楚写作方向和结构后,已开始课题写作。另两位也算是开始在准备课题了。

午饭后,一年一度的冬至游园会,由于熊猫老师的回归,可算是恢复了这项幸福学堂的传统节日庆典该有的样子,欢乐难具陈。其间有学生找到我,问是不是可以讨论一下课题,我说现在不讨论这个,去好好玩耍。

【上课记·拾柒】满地江湖吾尚在

喉咙痛。一天都在含咽立爽口含滴丸。

【语文3班】

连堂,讲了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曹植的《梁甫行》和刘祯的《赠从弟·其二》。顺利完成主题二十五:建安风骨之三曹七子。下周开始主题二十六:魏晋风度之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八年级历史】

复习八年级内容。下课前与学生讨论,下学期历史课是从七年级上册开始复习,还是直接进入九年级世界史内容。讨论下来,学生希望回头从七上开始再快速跑一遍。

【七年级历史】

测评七年级上册内容。下课前对学生说,测评不是为了统考你们能考出高分。不论历史还是地理,甚至数学、物理和化学的应用题,其实都是阅读理解。只是在历史课时段,我们选取历史素材来作为阅读理解材料。

【学部会议】

每周四下午4点学部例会。这次我提出了四个议题。

这几年,我在训练自己遇到或要去做一件事情,先跳出这件事和这个场域来看,来提出问题。回答得了这些问题,我认为就是“说得清楚”,可以一试;不做也不参与“说不清楚”的事。所以每个“黑色星期二”的备忘是“金刚手段,菩萨心肠”。提醒自己,没有菩萨的心肠,就不要去行金刚的手段,否则伤人伤己。周四的备忘是“临事静对猛虎,事了闲看落花”。事来如虎,人来亦如虎,时也势也。周五的备忘是“满地江湖吾尚在”。周六是新增的一句“一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周日的备忘是“一个人牵挂自己的念头多寡,多少能见证他的实在修行”。提醒自己一个观点、一个看法,后面都是一个人,是人就会有偏见,有私心。《聊斋志异》开篇即言“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上课记·拾陆】关于曹操的猜想

天气好转,开车上学,半小时到校。一切回归常态。

【语文3班】

今天的计划是曹操《短歌行》。课前在办公室与熊猫老师交流这首诗,她拿出教材,一张A4纸上密密麻麻全是备课笔记。在她讲到曹操的“野心”和“英雄主义”时,我提出了几个疑问:什么是“野心”?如果说曹操又夺取天下的“野心”,我们想全心全力上好每一节课算不算是“野心”?什么是“英雄”?什么是“主义”?什么又是“英雄主义”?一串问题提出,熊猫老师麻了,她表示如果是这样的话,这节课她上不了了。我看得出她的挫败感,以及辛苦努力付诸东流的失落。

“古诗词,我们不要带入现在的价值观过度解读。在我看来,所谓的‘英雄主义’可能只是当时人所处在那样时代的一种价值观下采取的对应行为。就像我们努力上每一节课,并不是我们要当校长要当学部负责人这样别人认为的‘野心’,而只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应该全力去做这件事。如果说我们有‘野心’,那就是我们会要求自己去能到做到的最好。并且我的这个也只是我的看法。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理解,世间事没有几件是有标准答案的,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最终,这节课还是两个班合班上了。

先讲了这首诗不一定是影视剧中,曹操在赤壁大战前于江上宴会上所作。真实情况是,这首诗写于何时、何时,有几种说法,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因此应都是猜想。

我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引出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今日良宴会》“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出《诗经·子衿》;因没有讲过《鹿鸣》,所以从“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出《诗经·关雎》“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

从“月明星稀”引出“月明星稀霜满野,毡车夜宿阴山下。”和“野”的ya三声、“下”的xia三声古音。“车”的九鱼切jū音引出王维为数不多的边塞诗之一《使至塞上》。

讲完,熊猫老师做了一些补充,正好下课。

【中文经典】

出国留学预备班中文经典课,继续《寒山子诗集序》。从拾得“知食堂”开始,讲“拾得”的身世,后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主持,并改塔院为寒山寺,即“姑苏城外寒山寺”。今天终于讲完了张继的《枫桥夜泊》。特别说了什么是“霜满天”。注释说:“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但如果换一个说法,大家就能理解了——前两天漫天飞舞的细密冻雨凝毛,就是“霜满天”了。

【八年级地理】

一节课上完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前三节,完成6个标准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先阅读课本内容,然后我就该章节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一一回答。采用问答的方式,先弄清楚“是什么”,再追问“为什么”。结合在长时间内多学科穿插提及、交叉复习,就课本上那一点点知识,根本不难。所以地理课其实是以地理为基础的语文阅读理解课。

今日总结:老师准备充分,学生跟随老师,师生状态佳,配合度高,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习进度就会快一点,效果可能就会好一点。反之,则就会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了。

【上课记·拾伍】确定的不确定

“黑色星期二”的“黑”,没有最“黑”,只有更“黑”。

凝冻。早上5:50叫花卷起床,出门赶第一班79路公交去地铁站,3号线倒2号线共19站,出站走10分钟,8:15到学堂。

【语文3班】

周五就是冬至。从节气入手温习了地理——冬至日是我们这里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因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后将向北移动,但因为热量的“入不敷出”,仍然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
新课,古诗十九首的《孟冬寒气至》。课程计划这个主题是在一个月前的孟冬时讲完,由于课时被占用,拖到现在仲冬来讲。不过也还好,没拖到春天。

【七年级地理】

新课,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印度。学生一一讲解时更为放松,涉及的内容也较上周更为丰富。善哉。

【九年级历史/定制八年级地理】

与两位学生讨论、提出建议后,初步确定了它们的文史地期末综合测评课题。

“豆总,如果其他人不来找你讨论他们的课题,怎么办?”

“没有关系。不来找我讨论就意味着没有问题。这是你们的测评,不是我的。”

另两位仍然懵懵懂懂。再次,我相信,教学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这个过程中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充满了不确定——不确定到底哪一种方法会有效,不确定哪一个内容会得到反馈,不确定我以为的激励会不会招致反感……因此,这样的不确定不可能呈现一个确定的结果。

【八年级地理】

今天进度有点快。讲完了第一章三节的内容。

【游学】

请几位学生在六年级到高中所有学生都参加的这门课上,讲解“东南亚”、“印度”、“大洲和大洋”。虽然紧张,但都发挥出了正常水平。

学生对下个学期的游学仍然没有什么想法。让子弹继续飞。放了B站上一个“怎么逛博物馆”的视频。

这一天下来,嗓子痛,精疲力竭,一句话都不想再说。

【上课记·拾肆】其此之谓乎

【语文3班】

今日凌冻,道路结冰,和花卷改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早上七点天不亮等公交,倒地铁3号线转2号线,步行到学堂,用时两个半小时。到学堂已经开始第二节课了。还好熊猫老师先到一步,整个初中合班的课上,她再次讲解了期末文史地综合测评的要求。

课没上到,但从作业中看到了学生的大进步,给出了一个“A”和一个“A+”,天寒心暖。

【七年级地理】

新课,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先给学生道歉,上周我将中南半岛五国错划为了南亚国家,其实应为东南亚国家。然后照旧,学生在阅读课本内容后,轮流在世界地图前介绍东南亚。两轮下来,已能基本从半球、大洲位置,主要地理和国家构成以及温度带、物产角度完成对东南亚的概述。达成教学目标。这个可比要求学生去抄去背更有效得多。《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下课前,讲解了地理期末口试测评的要求,即:通过抽签的方式,讲解随机抽到的大洲与大洋、亚洲、日本、印度、东南亚等关键字。

【八年级历史】

八年级上册的内容,上周已经讲完能讲的部分。还有两周,一半的学生就要去泰国游学,所以不准备上新课。这两周都是复习和讲解八上内容。

【上课记·番外篇·壹】努力自信者帅

曾经,在每个月末,我都会给上我课的每一位学生写一份月评发给家长。但几次下来发现,大多数家长并不需要这份月评——我要么收不到哪怕一个字一句话的反馈,即便收到的反馈也是及其敷衍的一个表情或一句客套,似乎这增加了家长的教育负担。于是渐渐我发送的月评越来越少。到现在,我上的课越来越多,上我课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而保持有效沟通,每月继续发送月评的家长就只有两三位而已。

TY妈妈好!

这个学期我的课太多,所以相较上个学期沟通较少。不过也有好处就是,TY上我的课变多了。上个学期他只上我的历史和游学课每周共四节课,这个学期语文、历史、游学加起来,每周有我十节课。接触的机会更多,日常交流更多。

从开学到现在,TY在我任教的学科上表现越来越好。具体表现在:

课堂互动更加积极,主动发言的次越来越多,还出现了“抢答”——和我抢话的情况。在其他学生和老师看来这似乎是在扰乱课堂秩序,但在我看来这是他放松下来、打开自己、进入课堂、跟随课程的进步。虽然不应鼓励,但却让人欣喜。

发言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而不再是之前点到他名才极不情愿含混回应一下,站在他身边都听不清他说的。我的所有课,只要是学生发言,我都会故意站到教室最远的那个角落,如果这个教室有人听不清楚发言者说的内容,他/她就必须重说一遍,因为我认为课堂不是窃窃私语之地,而是向“公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的,如同以研究“极权主义”著称的政治学者阿伦特称之为“公共领域”的希腊城市广场。

作业按时、按要求完成。虽然书写仍存在字迹潦草,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甚至没有标点以及书面表达不够准确和顺畅的情况,但他对待学业的态度已大幅转变,并已在积极探究自己的兴趣方向,开始主动学习。

大概是两周前,TY突然问我关于“三十年战争”的问题,我对这个战争完全不了解,教材里对这次战争也没有提及,所以回答不了他的任何问题。从此开始,他似乎为发现了我的“知识盲区”而狂喜,开始扑进对欧洲史和“三十年战争”的历史学习中,于是——头天晚自习完成作业后就学习这段历史,第二天不论是早餐后、大课间、午饭后还是下我课后的十分钟,他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机会和时间,向我“疯狂输出”。我在他面前坦呈我的无知,就成为一位倾听者,并时不时提出一两点疑问。实在受不了了都差点喊:“家人们,救命啊!这波输出太猛啦!”这两周下来,关于欧洲的这段历史,他表述的人物更多、事件描述更详细,细节也更丰富,并自主初步完成了一张关于“三十年战争”时间表。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人努力和自信的样子了。太帅了!昨天大课间,他问我:“豆总对欧洲史更了解还是中国史?”我说都不了解,“相比较下来,对日本的了解还是要多一点,因为和你一样,这是我的兴趣方向。”“有多了解?”TY问。“我家里外国历史和文学的书共两个书架大概有一千多本,日本的书就占一半,满满一个书架。”他若有所思,或许是想下一步挑战我的日本史,也或许在想,下一步要避开日本史。哈哈哈!

这个学期,因为我上了从跨度从六年级到高中的地理、历史和中文等学科,单是期末测评都要出八九套题,实在艰巨,精力难支,于是将文史地综合进行测评。测评范围包含但不限于本学期中文教材及七、八年级中国史、九年级世界史和七、八年级地理内容。

测评方式为学生自主提出课题,经与任课教师讨论后确定课题,两周内完成并提交。

课题提交和讨论时间:12月18日—22日

课题完成并提交时间:12月25日—29日

选题建议及评分依据:

1、第一次提交的课题最好有三个,一个主课题,两个备选课题;

2、课题应关注于“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

3、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有依据支撑这个观点;

4、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从人文地理和历史的角度涉及多学科;

5、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没有错别字,格式正确、表达顺畅;

6、越是能在书本上直接找到标准答案的课题,完成后获得的等级就越低;

7、只接受书面手写文本。

昨天的历史课上,TY就提前与我讨论并确定了他的期末课题将围绕“三十年战争”进行,这个课题主要回答诸如:为什么会爆发“三十年战争”、天主教国家法国为什么在战争中却投入了新教的阵营、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欧洲近代史的开始这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期待他的精彩纷呈吧!

即将期末,这次汇报,就当是TY的期末评语了。

祝周末愉快!

【上课记·拾叁】等待

【语文3班】

阅读写作连堂课。今天的主题的“等待”。选取的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风格开创者永井荷风的代表作《隅田川》片段——

长吉心想:她也该来了吧,于是专注地望着桥对面。最初从桥那边走过的是一位穿着黑麻僧衣的和尚,接着是一位承包商模样的男子,他穿着紧腿裤和胶鞋,酷酷地将后衣襟撩起掖在裤带上。过了一阵儿,又有一个提着布雨伞和小包袱的穷妇人粗鲁地踢踏着矮齿木屐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之后,再等也没有人经过了。长吉无奈地把疲惫的双眼移到河面上。这时的河面整个都变得明亮起来,涌动的云峰消失得无影无踪。今晚的月亮应该是七月中旬的满月吧,圆圆的月亮略泛红光,爬上了长命寺边河堤上的树丛。天空被映照得如镜般明亮,堤坝和树丛被背后的月光衬得越发显得漆黑。天空中只有那颗太白星依稀可见,其他星星均被明亮的夜空藏了起来。天边那条如丝带般长长的浮云间透出耀眼的银光。很快那轮圆月便离开了树丛升上天空,于是岸上沾满夜露的瓦房屋顶,以及被水打湿的木桩、被涨潮的河水冲到石墙下的水藻碎片,还有船身和竹竿都按上了皎白的月光。长吉映在桥面上的影子也越来越清晰。恰巧此时又有一对卖唱的男女路过,他们说着:“你看,月亮”,驻足观赏了一会儿,便向山谷渠岸边走去。这二人走到岸边成排的小屋前若有所指般地开始唱道:“书生靠着栏杆呀——”不过,也许是意识到没人会给钱吧,两人没唱完就步伐匆匆地向吉原堤坝方向走去。除了一般幽会恋人常体会到的各种担心与苦等时的焦虑外,长吉此时不知为什么还感到一丝悲哀:阿丝和自己还有没有未来?

从结构、层次和修辞角度赏析了素材后,学生开始“等待”的写作。课时所限,没有学生当堂完成,于是成为周末作业。

【七年级历史】

完成了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

【九年级历史/定制八年级地理】

学生开始根据昨天发出的初中文史地期末综合测评要求,设计并与我讨论自己的期末文史地跨学科课题。

讨论下来,一位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了四百年前历史上的第一次全欧洲大战“三十年战争”,基本完成了框架概要;一位只是大概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方向。另两位还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关系。并不是在一个班级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节奏。我给每个人都留了一些时间,有的事需要多一点耐心等待才可能发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等待都会有结果。

【其他】

冬至游园会恢复了拍卖活动。拍卖所得将继续注入幸福基金。我把一本弘化社所赠《林文忠公楷书写经集》交给负责拍卖的学生,并附上说明。她说这是收到的第一件拍品——

林则徐《林文忠公楷书写经集》,内容为《佛说阿弥陀经》、《金刚经》、《心经》、《大悲咒》、《往生咒》,古吴轩出版社二〇一六年版,扬州古籍线装文化有限公司印,包背四眼线装,宣纸内页,瓷青纸封面封底,印书根。起拍价一百元,每次加价十元。

弘化社所赠经书都不允许买卖,想到拍卖所得是公益慈善用途,应也算是结极乐缘。

【上课记·拾贰】文史地跨学科期末综合测评

【语文3班】

连堂收了甘兴霸《游侠策》的尾,讲完《出师表》和《诫子书》。这个速度和力度,就连上了两年我的课的学生也大呼来不起了。有的学生教材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有的学生只字未落只当听了一场说三国的评书。各行其是,各有所得罢。

两节课上罢,唇焦口燥,喉哽赤炭。

【八年级历史】

完成了八年级上册的内容。下周开始准备学期测评。

【七年级历史】

完成了两晋的内容。下周开始准备学期测评。

下课前告诉学生期末考试的出题规则,学生需要在这个周末准备三课题,下周课上一一与我讨论并确定一个作为自己的期末试题。

“每个人的题都可以不一样吗?”

“当然。”

“那我是不是可以自己出一个非常简单、书上有答案的题?”

“当然可以。但简单的题,等级就低。”

“那要什么样的课题才是能拿到A的课题?”

“首先得是一个讨论‘为什么’的题,而不能是有直接标准答案的‘是什么’的题;第二,这个题要有分析、比较,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有依据支撑这个观点;第三,行文规范、表达顺畅。”

下午的课上完后,写了一个文史地跨学科的期末测评规则说明,打印出来钉到了教室公告区,发到了学生微信群。还要在下周一的合班课上,再次说明和强调。

初中文史地期末综合测评规则

本次期末测评为文史地三科综合测评。测评范围包含但不限于本学期中文教材及七、八年级中国史、九年级世界史和七、八年级地理内容。

测评方式为学生自主提出课题,经与任课教师讨论后确定课题,两周内完成并提交。

课题提交和讨论时间:12月18日—22日

课题完成并提交时间:12月25日—29日

选题建议及评分依据:

1、第一次提交的课题最好有三个,一个主课题,两个备选课题;

2、课题应关注于“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

3、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有依据支撑这个观点;

4、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从人文地理和历史的角度涉及多学科;

5、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没有错别字,格式正确、表达顺畅;

6、越是能在书本上直接找到标准答案的课题,完成后获得的等级就越低

7、只接受书面手写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