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教书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母语力

出国留学中心负责人S老师在微信群里,发出了2022年6月的 AL戏剧、英文文学、历史的考试大纲试卷、答案还有考官报告,说:“大家感兴趣可以研究看看。如果我们能(在现已开设学科基础上)搞起来,那真的是贵阳的国际课程圈顶配啦!AL的历史,豆哥可以借助翻译器浏览看看,我们不一定开,但是可以看看国外课程的高中历史大概要求是个什么水平。”

借助翻译插件,AL的历史考纲、试卷和答案,大概看了个五五六六。有几个感受:

1、考试的范围、答题的要求,甚至要考的题目都很明确,便于教与学把握重点,但并不代表这个考试就变得容易了。

2、考的不是通史,也不是对年代和事件的简单记忆,而是基于地理常识,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分析建立认知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的能力。也就是文史地综合的“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的历史观点性文章的写作。

3、对书面表达的规范性要求较高。在评分标准中,是否得分似乎是根据拼写、标点符号、语法的质量来判断,并且表达的含义应是清晰、准确,不含糊的(或许这项指的是“卷面分”?)。

4、需要学生有一定量的学术阅读量和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从四份试卷中的题目来看,要拿到理想的分数,除了教材(如果有的话),我脑子里一看到这些题目就弹出来至少10本以上的必读书。

5、对英语读写的要求比较高,阅读至少是要能读懂英文原版历史大众读物的水平,写作至少是能在规定时间内能独立完成一篇小论文的水平。

这个学期第一次尝试同时教七到九年级文史地三个学科,期末的文史地跨学科综合测评算是误打误撞向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尝试。以当前现状,如果我的任教学科不调整,仍然保持文史地三科,以达到AL考试应具备的素养为教学方向,三年后一路跟随的学生应能具备这个母语能力。如果有学生确定出国留学方向而不是国内应试,如果有AL历史中文版教材,我觉得我再努力一把,是有成为AL历史中文助教的可能的。

最后,我仍然坚持,是否能拿到AL高中历史测评比较理想的成绩,打底的还是中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也就是我的那个观点——语文不好,科科不好。这个“语文”不是狭义上的语文学科,是基于母语的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和地理的知识性基础、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分析、理解、提出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和素养。这个是不是可以简称为“母语力”?

【上课记·廿玖】期末总结:和自己赛跑的人

期末、年末,正是总结、回顾和寄望的节点,也是惯例。虽然这个学期的总结时间调整到下个学期开学时,但这时总结出来,那时读来也是一种以第三者视角和心态看过去一年,也许正好是修出离心的一种方法罢?!

【本职:图书管理员】

这一年里,敲了19.5万字,总字数超过220万;观影148部/集,比去年多看了43部,总观影量1805部;读书109本,比去年少读了3本,总阅读量1401本;连续六年,年阅读/观影量过百

【兼职:六扇门】

因为我的“本职工作”是图书管理员,所以上课就是“兼职”了。有一天和熊猫老师闲聊,发现中学部12门课,我俩竟然上了六门,于是戏说不如组建一个门派就叫“六扇门”吧!

语文

本学期自编文史地混编教材并上完从“始皇既没”到“魏晋风度”十一个主题。

主题中文部分,始于《吕氏春秋》,终于《兰亭集序》;

主题世界史部分,始于印度阿育王,止于法兰克王国。

历史

完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中,从“远古人类”到“魏晋南北朝”内容,与自编语文教材所需要中国历史基础同步。

八年级历史,讲了能讲的和该讲的;九年级世界史,正好推进到法兰克王国后,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诞生和大学的兴起。

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历史背景,与语文自编教材同时期文学作品内容同步。这也是在编教材时,考虑到跨学科不同教师任教时如何实现文史同步的设计

地理

七年级完成了上册全部和下册三分之一的内容;八年级完成了上册全部并回头复习了七年级上册内容。

初中地理,多为自然地理内容,但对历史和语文的学习尤为重要。我认为地理是历史的基础,历史是文学的基础,而文史地共同构成了所有母语学科的基础。

游学

完成了中学生杭州和大理两组游学的能力建设和实施,并为美国、尼泊尔和泰国游学做了一些铺垫。

中文经典

出国留学预备班中文经典,上半个学期讲了十几则《聊斋志异》中故事。11月,几位完成了A-Level中文考试的学生加入了这个课程,导致不得不另选内容重新开课。最终,半个学期读了以南宋初杭州刻本为底本的《四部丛刊》本《寒山子诗集》两页的内容。

【和自己赛跑的人】

西塞罗说:“如果你有了一个花园和一座图书馆,那你就拥有了一切。”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认为自己已是拥有一切的“成功人士”——我对“成功”的定义就是“超越自己”。这来自李宗盛《李宗盛1984—1989作品集》中《和自己赛跑的人》这首歌: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我们身边都有一卡车的难题,不知道成功的意义,就在超越自己。

【上课记·廿捌】寒假作业

【语文3班】

每人阅读领到的英文原版书,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译为中文。译文力求信(忠实于原著)、达(文通句顺)、雅(译文优美典雅)。

【七、八、九年级历史】

观看英国纪录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线视角》(World War II: From the Frontlines)后,完成一个关于二战的自定课题。

【七、八、九年级地理】

观看BBC纪录片《地球脉动第三季》(Planet Earth Season 3)后,完成一个关于地球的自定课题。

【历史、地理课题写作要求】

1、课题应是“为什么”的探究型,而不能为“是什么”的名词解释型;

2、课题应探讨自我的本性、信仰和价值观、权利和责任、社会决策机制以及从全局或局部的角度探讨个人与文明的相互关系;

3、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有依据支撑这个观点;

4、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没有错别字,格式正确、表达顺畅;

5、引用未注明出处,或复制内容超过10%,即视为抄袭,将面临很严重的后果;

6、只接受书面手写文本。

【上课记·廿柒】期末评语の一期一会

我的惯例,在每个六周测评后,评语会比较详细谈及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学业变化等方面内容;而期末的评语,就只用一个中文字作为对学生这个学期各方面的总结和评价。许劭、许靖兄弟有月旦评,我称这个期末的一字评语为“一期一会”。典出井伊直弼

这个学期,给出的评语有屳、闲、羽、隙、疾等字——

,《说文》:入山之深也。即仙字。学习三年,方得路径。入山既深,当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观芳草鲜美,赏落英缤纷。“若论其沉刻,则不如杜;雄鸷,亦不如韩。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临风对月但无言,无言即是怀仙处。”(宋·白玉蟾《怀仙吟》)翩然自若,内心自持,坐见云来复云去,自在。“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宋·周邦彦《喜迁莺·梅雨霁》)“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清·袁枚《湖上杂诗》)

给花卷的评语是“”字。《诗·商颂》:旅楹有闲。《广韵》:大也。陈列其楹,有闲然而大。《诗·魏风》:桑者闲闲兮。闲闲然,男女无别,往来之貌。《诗·秦风》:游于北园,四马旣闲。《尔雅·释诂》:闲,习也。诗书闲处好,风景雨来佳。山上白云泉,无心水自闲。宋·苏轼《临皋闲题》: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汉志》曰: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晋书·乐志》云:“宫,中也,中和之道无往而不理。商,强也,谓金性之坚强。角,触也,象诸阳气触动而生。徵,止也,言物盛则止。羽,舒也,阳气将复,万物孳育而舒生。”《礼·月令》:其虫羽。象物从风鼓叶,飞鸟之属。《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虽三年不鸣,然不日即振翅出幽谷,飞身上头枝。

,《说文》:隙,壁际孔也。《广雅》:隙,裂也。《玉篇》闲也。南北朝·吴均《咏雪》: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宋·苏轼《百步洪》: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宋·姜夔《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喻世明言》: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说文》: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言之则疾亦病也。《玉篇》:速也。《礼·月令》:季冬之月,征鸟厉疾。疾,捷速也。《管子·君臣篇》:有过者不宿其罚,故民不疾其威。疾,怨也。《左传·宣十五年》:山薮藏疾。山之有林薮,毒害者居之。欲速则不达。望能以“缓”代“疾”,缓得下来,疾则能去。

【上课记·廿陆】地球の脉动

【语文3班】

熊猫老师请假,所以今天的连堂课,2、3两个班合班上。

第一节课随机抽学生诗词接龙,将本学期所学诗词复习了一遍。

2班的《世说新语》六则已讲完,3班还余有两则未讲。先让2班同学脱离教材,复述一下前四则的大概,后让3班学生先讲未学的两则,我作补充。

因有大部分学生下周就去泰国游学,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语文课,所以在课上布置了文史地的寒假作业:

将三近斋书架上,关于童话故事小美人鱼、拿破仑、华盛顿以及文艺复兴等内容的五本英文原版书,随机分给3班的五名学生,告诉他们这是语文的寒假作业。要求读完这本书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译为中文。

历史寒假作业是观看英国纪录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线视角》(World War II: From the Frontlines)后,完成一个关于二战的自选课题。

地理寒假作业是观看BBC纪录片《地球脉动第三季》(Planet Earth Season 3)后,完成一个关于地球的自选课题。

第二节,写作课。我选的是夏目漱石《草枕》中三段,学习的是物的描写——

我受邀去喝茶。陪客之中有一名僧侣,据说是观海寺和尚名叫大彻。还有一位俗家人士,是二十四五岁的年轻男人。

老人的房间,就在沿着我房间的走廊向右走到底的左转尽头。房间大小约有十平方米,中央放了一张巨大的紫檀矮桌,所以比想象的更狭仄。我朝对方叫我坐的地方一看,铺的不是坐垫而是花毯。想来当然是中国货。毯子中央隔成六角形,织出古怪的房屋与古怪的柳树图案,周围是近似铁灰色的蓝色,四角染着装饰唐草花纹的褐色圆圈。我怀疑这玩意儿在中国是否用于房间摆设,但这样代替坐垫使用起来很有趣。正如印度的印花布或波斯挂毯之类的东西,有点朴拙之处正是价值所在,这种花毯的趣味也在它的大气。不只是花毯,所有的中国器具都很朴拙。怎么看都是特别有耐心的人种才能发明的东西。看着看着忍不住发呆,这正是可贵之处。日本则是以扒手的态度创作美术品。西洋作品大而细致,却总是脱离不了俗气。我先这么想着就座。年轻男人与我并排,占据了一半花毯。

和尚坐在虎皮上。虎皮的尾巴经过我的膝旁,虎头压在老人的屁股底下。老人仿佛将虎头的毛逐一拔下移植到自己的脸颊以及下颚,留着满脸的白胡子,彬彬有礼地把放在茶托上的茶杯一一排放到桌上。

【八年级历史】

复习八年级上册历史课内容。

【七年级历史】

复习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内容。

【上课记·廿伍】人生往往如此

腊梅开了,折了几枝插在陶罐里,馥郁。早上出门说带一枝到三近斋,结果还是忘了。

【语文3班】

收了《西北有高楼》的尾。补充了一点“五音不全”的“宫商角徵羽”五音。全诗空中送情,诉与楼上人。无奈楼与浮云齐,至曲终,也仍未知楼上何人,楼上人也不知道楼下还有一知音。唏嘘不已。人生也往往如此。

《世说新语》六则,讲了四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两则是教材内篇目,说教太重,目的性太强,并且大概率这是学生人生中唯一接触到这本书的机会,尤其是在学堂。如果不补充些内容,学生会错过《世说新语》这部魏晋人物风度的有趣故事集。另两则是孔融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和《左太冲绝丑》两则。

【中文经典】

调作校外学生分享,未上课。

【八年级地理】

昨天已讲完七上的内容,今天复习。

【上课记·廿肆】只要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2024年第一个教学日恰逢周二。本周内还要完成学生评语和听课任务。每一个任务都是能够且应该完成的,但全部集中到一起来,就都是问题任务且难以达成了。

【语文3班】

复习本学期所学的古诗词,学生轮流随机背诵,没把握好用时,也因为期末了需要复习的内容多,导致新课“古诗十九首”的《西北有高楼》讲了一半,没达成计划中的教学目标。不过没关系,这周一是元旦假期,周五是学堂传统活动迎新跑,虽然只上三天课,讲诗一首和《世说新语》六则还是比较轻松的。

【七年级地理】

继续七年级下册内容,学生先阅读教材中“俄罗斯”一节内容,然后一一上台给我和其他学生从所在半球、大洲、海陆位置、气资源物产等角度介绍这个国家。训练的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组织、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所谓的知识点只是基础。

【九年级历史/定制八年级地理】

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我补充了划分欧洲历史的“古典时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以及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这近一千年正是中国南北朝到明朝,欧洲结束“黑暗时代”,迎来了文艺复兴和大航海,而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相关历史内容,然后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新兴城市与领主的关系是什么?新兴城市是如何实现自由和自治的?中世纪欧洲的城市治理与中国明朝时的城市治理有什么不同?

【八年级地理】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因为是回头复习,进度比较快,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后回答我的提问。一节课跑完8个标准课时的内容。

【游学】

昨天在学生群里发了通知——

各位同学:

明天是2024年的第一次,也是本学期最后一次游学课。

根据学堂的传统和课程的要求,每一次游学都会要求各位带一本书在游学中阅读。所以请要去泰国游学的同学,明天将你准备在游学中阅读的书带到课堂上,给大家分享一下:

1、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书名、作者、大概内容)

2、你为什么要带这本书去游学

祝大家新年快乐!

也做好了没有学生带书来分享的最坏打算。事实再次证明,只要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发生什么都是惊喜——所有去游学的学生都做了分享,绝大多数学生都带的是纸质书。印象深刻的几本书有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奥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的游戏》、大仲马《基督山伯爵》、曹雪芹《红楼梦》、沈从文《阿黑小史》、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最大的惊喜,是九年级的S在查找“三十年战争”的资料时,无意间发现一直贴在三近斋墙上的那张古老世界地图复制版,是1630年,出身荷兰的地图学家亨里克·洪迪乌斯(Hendrik Hondius)绘制的《新世界地理和水文地图》,是最早的展现世界全局的地图。哇哦~所以游学课第一个环节,就是请他在地图前向大家介绍这个“发现”。这也是我这个学期最大的惊喜和收获,不是地图,而是S终于在自己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和方法,他似乎也找到了自己的“新大陆”。

【上课记·廿叁】狐眼

为了准备下午的本学期第三个六周展,上午只上大课间前的课。

【语文3班】

选了弗兰克·赫伯特《沙丘》中一段,作为今天人物外貌描写的写作学习材料:

皇帝身材修长,仪态典雅,身穿灰色萨多卡军服,军服上挂着或金或银的饰物。他那瘦削的脸庞和冷峻的眼神让男爵想起很久以前就已死去的雷托公爵。这两个人都有着相似的鹰脸。只不过,皇帝的头发是红色的,而不是黑色,大部分罩在黑色头盔下,头盔顶上还饰有象征皇室的金色顶饰。皇帝登上高台,在御座里坐下。一个老女人身穿黑色的长袍,兜帽整个拉下来盖住了前额,她自行从皇帝的随从队列里走出来,在御座后面找了个位置站好,把一只骨瘦如柴的手搭在御座的石英石靠背上。她的脸从兜帽里露出一小块来,窥视着台下,那样子活像一幅巫婆的漫画:深陷的两颊和眼睛,超长的鼻子,长满斑点的皮肤,还有凸起的青筋脉络。圣母盖乌斯·海伦·莫西阿姆,皇帝的真言师,她的出席说明了这次召见的重要性。男爵忍不住发起抖来。

讲解了其中人物外貌、位置、动作描写,以及“雷托公爵”和真言师到来——之前男爵隐藏了什么的悬念铺设,人物关系、所站位置营造的氛围,最后是“男爵忍不住发起抖来”。男爵在害怕什么?

所有学生都没能当堂完成,课后继续。

这样的写作训练,使跟随和沉浸其中的学生的写作,呈现跳跃式的提升。如果不是因为一处错字和一处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有学生的文史地跨学科综合课题写作,将拿到这门课开课以来第一个跨学科课题的A+。“回头看以前的写作,真是不忍卒读。”学生W说。

“那是因为你提高了。总是站在原地,就会沾沾自喜觉得这样也挺好。当站到更高的位置,你才能看到更广阔和不足。没有过去的努力,就不会取得每一天的进步。恭喜你!我的课程测评,最大的目的,或者说唯一的目的,就是看到进步。我们只需要和自己比就行了。”这位本学期连续三季飞花令榜眼在“每日一记”里定下目标,要拿下新学期连续三季的飞花令状元。我把她的期末课题推荐给了自媒体老师。

【出国留学预备班的写作课】

今天上午出国留学预备班也是写作课,也是人物描写练习。有学生将我作为描写对象。任课老师拍照发来,这一篇小文,足以抚慰我这一年的教学坎坷:

过于瘦削的脸庞,头顶一片空地(豆注:此非事实),倒与托尔斯泰恰恰相反了。眉毛大抵是记不清了,全被他那双眼睛勾住了魂,眼镜下,依旧挡不住的炯炯有神。每当课堂开始,他便巡视每一位同学,心里盘算着点哪位同学回答问题。他巡视一周,目光停滞而又离开,再搓搓手中的佛珠,嘴里念念有词:“我看看点哪位同学呢?”眼睛也随着嘴角的笑,眯成了一条缝。此刻,我却不寒而栗了。我不知用何词形容,只能用“狐眼”般狡诈以作调侃了。每当课堂高潮,他便兴味大发,那“狐眼”霎时放大,目光似火般焦灼,配合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话题也从天地到宇宙再闲话到哲学了。此时,你瞧那双慧眼,好不神气,好不神气!平时,他将两手交叉置于背后来回踱步,又或双手自然下垂,一手转动佛珠,一会儿看看天,一会儿看看地,一会儿看看孩童嬉戏。他便如一座佛像般矗立在我心中,以慈悲示人,以戒律教人,以知识育人。

【上课记·廿贰】飞花令学期总冠军

【语文3班】

连堂。

第一节课,语文第三个六周暨学期口试——飞花令。上一季的获胜者作为擂主,不参加班级赛,直接进入决赛。

两个班从六到九年级的学生分别决出前两名后,四人攻擂与擂主决出第三个六周的新擂主。如果七年级L守擂成功,将因本学期三个六周的三连胜而同时成为学期总冠军;如果守擂失败,前擂主将与新擂主PK学期总冠军。

现场的气氛紧张到呼吸都快要停滞,有学生只是坐在那里,腕上手表提醒安静心率已超过160次/分。最终,比预想的要快,还有5分钟下课就已决出胜负——L守擂成功并成为学期总冠军。

第二节课,复习之前内容,并完成了《桃花源记》。主题二十六:魏晋风度之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完成。

【八年级历史】

复习并讲解所学内容。

【七年级历史】

复习并讲解所学内容。

【其它】

1、有两名学生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期末文史地跨学科课题,需要提交说明,否则不计这个笔试成绩。一个“A”,一个“B”。

2、以家长身份质疑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心绪愤懑难平。打坐调息,安然入眠。

【上课记·廿一】看脚下

【语文3班】

如果还有十分钟,陶渊明《桃花源记》这一篇,以及这个主题就可以讲完。

同一班里的学生,跨三个年级,又是三种不同的基础,能够黏合在同一个步调,只因有相同的状态——独立、努力和跟随。

【中文经典】

出国留学预备班中文经典,从《寒山子诗集》中拾得和寒山二人的名字入手,略讲“名相”和“色空”;从拾得和寒山所在的唐朝,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受具足戒,到宋时以“看脚下”开宗立派的圆悟克勤、虎丘绍隆到一休宗纯、村田珠光,一张禅宗印可状开启了“茶禅一味”的日本茶道;从禅宗的印心到现代科学“意识起源”之谜的探索。下课后,学生没有离场,提了两个问题:

1、人类创造了人工智能,人类就拥有了神一样的能力,所以人工智能是无法取代人类的吗?

我答:我赞同这个问题的前半段,即人类创造了人工智能,但并不代表人拥有了神一样的能力。就像元宇宙这个概念,似乎开创了一个平行空间,一个新宇宙,但这个宇宙是由人创造的,它的运行逻辑的根本,还是“人”这个根本。我不认为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类。如果AI掌握了可控核聚变,就意味着能量无限,人类对AI“拔插头”断电这个终极杀手锏将失效,AI什么时候会诞生自我意识?不知道。也许是十年后,也许是明天。所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终极问题——如果我们的学习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一定会被AI取代,成为真正的工具人。我们要拥有的是AI无法、或短时间内还没有拥有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思考和创造力。

2、佛教和禅宗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提到佛教我都会听到禅宗?

我答: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禅宗又分为五宗七家,其中的临济宗是现在大陆佛教中分布最广的宗派。曹洞一宗,孤悬日本。禅宗作为佛教传入中土后迅速本土化的宗派,在唐时吸纳了当时社会文化精英的士大夫群体,从而正式融入并开始改造中国文化,成为和净土宗一样拥有广大信众的宗派。所以我们常说中国文化是由儒、释、道组成,而“释”,即佛家的代表就是士大夫阶层文化精英信仰的禅宗和民间拥有广泛信众的净土宗。禅宗强调“活在当下”,过去的不要去纠缠,过去的就放过自己;未来的不要去担忧,也不需要去为了还没到来的担忧,这就是活在当下。赵州从谂禅师人家问他什么他都答“吃茶去”,这就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事——吃饭去!

【八年级地理】

期末地理口试。学生抽签上台先后顺序和所讲主题。

表现均不佳。问下来,都去准备了,但一上台就大脑一片空白。我说当众发言,人人都会紧张,我也是。我还记得第一次上课时,双腿都在发抖,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只要多训练,相信自己,“无他,惟手熟尔。”